合同我已经准备好了,签下这六张合同后,您工场刚刚完工的第三期工程也达到饱和的工作状态了。
不知道您有没有想过继续扩建工场?
掌握处理生态垃圾的核心科技,您完全可以独占整个米国,甚至全世界的屠宰业市场,建立一个千亿米元的商业帝国。”
“我觉得自己的钱已经够用了,暂时没有这个打算。
爱德华律师,你怎么会突然问我这个问题?”
电话里爱德华笑了笑,没有回答张黎生的问题,自顾自的说道:“张先生,我记得闲谈时听您说过,您的理想是成为一名生物学家,建造全世界最大最先进的生物科学实验室。”
“不错,我想实现这个目标有一两亿米元就足够了。”
“那您想过雇佣那些世界顶级科学家需要花的薪水了吗,再天才您也不可能一个人包办一切,还有大型试验项目可能造成的浪费呢?
而且实验室的规模是没有上限的,越大的实验室可以同时进行的科研项目就越多,从这个角度来说,您赚到的钱再多也没有‘足够’这种说法。”
张黎生楞了一下,“你的很有道理爱德华律师,看来为了说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
“没办法,为了成为一家新兴的巨型财阀的首席法务官,我不得不做些功课。”爱德华用调侃的语气说道。
“那你做完功课,说服了我之后就帮我和建筑公司谈判吧,我们先把整个纽约都市圈的市场吞下再说。”
爱德华迟疑了一下,“您是说…”
“决定继续扩张生意,而你是ls集团的首席法务官了,”张黎生很儿戏却也很干脆的说道:“虽然我不知道什么是首席法务官,但会和你签订合同,按照一般公司的惯例让你参与利润分配,不过没有股权,这个条件还满意吗?”
“非常满意黎生先生,您虽然年轻,却是我见过的最慷慨大度的实业家,请放心,我不会让您失望的。”
“我相信你会是非常称职的首席法务官,我们待会见。”
“再见张先生。”在一辆飞驰的黑色奔驰车里,爱德华静静等待张黎生先挂断了电话,笑着对身旁曾经作为张黎生的商务代表,和纽约几十个农户联合会谈判过的查理说道:“谈成了查理,我现在是ls集团的首席法务官了。”
“噢,那真是太好了,”开着车的查理双手握紧了方向盘,“商业间谍可不是那么好当的,而且霍德科废物管理公司肯定是不知道使出了多少手段,最后一无所获,才会花那么高的价钱通过我收买你…”
“再高的价钱也是妄想,就算黎生先生不聘请我出任集团首席法务官,我也绝不会出卖客户的利益…”
“噢,得了吧爱德华,你可是个律师,别装成大义凛然的样子了。
不过现在既然得到了一座可以不断采掘下去的金矿,你倒是一定不会去做这种一次性的买卖了。”
“我是个律师,你也是个‘生意人’,得了吧查理,别装成很高兴的样子了,你心里的怒气都把头发点着了,”听到好友的讥讽,爱德华模仿着查理刚才的语调说道:“放心,我会在合适的时机向黎生先生建议,让你出任ls集团的首席商务代表。
到时候你一样能从这座金矿里掘到金子。
为了这个目的,现在你首先要做的是给未来的老板留下更好的印象,以及和我一起保证他的利益,也就是我们的利益不受侵害。”
一百五十五章 投奔少年的‘狼’与‘狈’
“噢爱德华我的好朋友,我就知道你有了好处不会忘记我独享。
放心吧,奉承和‘护食’这两件事可都是我最擅长的,否则别人怎么会称呼我是‘华尔街的猎犬’呢。”查理这次真正兴奋的向好友做出了保证。
与此同时,张黎生已经离开了纽约城,驾驶着‘探险者’驶上了郊外的公路。
因为纽约新港的建设,新扩建的公路显得非常宽敞,少年不知不觉的加大了油门,不一会穆特斯洛便出现在了他的眼前。
九平方公里的盐碱地大约十分之一已经变成了规划整齐的工场,每天都有成百上千辆卡车拉着嗷嗷待宰的牲畜驶进这里,为张黎生贡献大约三十万米元的纯利。
掉头拐进直通工场的喧嚣支路,探险者行驶到大门前的岗亭处停下,车窗落下,少年探出口问道:“中午好,农户联合会的人到了吗?”
ls屠宰场虽然采取自助式经营,但规模到了现在这种地步,为了正常运作,也还是雇佣了上百名员工支撑。
在工场雇员超过十名之后,张黎生便无心再记那些新员工的名字,但作为公司的大老板,他的脸却是ls集团每个雇员都一定会牢记在心的。
“没有张先生,他们都还没到,需要我通知您的秘书催促一下吗?”第一次和公司传奇的年轻老板交流,年轻的安保多少有点紧张而自作聪明的说道。
“不用,帮我把车开进工场,我在外面转转。”
虽然新ls屠宰场属于独占市场的企业,完全可以自行运作,不用张黎生事必躬亲的经营,但执掌一家大公司久了,他在员工面前说话,即便只是心血来潮的一个吩咐,还是自然而然的显示出了十足的权威气势。
“是。张先生。”安保急忙朝开门下车的老板连连点头,和一旁东张西望故作认真监察的同事招呼了声,帮张黎生把车开进了工场。
而这时少年则已经沿着海岸,走向了还在建设中的纽约新港。
从视觉上看,纽约新港距离新ls屠宰场简直像是相邻在一起一样,但实际上靠双脚走的话,却足足要走十几分钟。
好在本来的荒地、原野已经夯的十分平整,张黎生毫不费劲的就来到海港工地的外围。看到在先进的重型机械的帮助下,原来浅滩已经被挖掘成了深港。
广阔的海岸线被以钢筋为骨架,浇筑成一体的水泥砌块整个覆盖,看起来,大半年时间的加紧修筑,港口已经初具雏形。
工地警示标示的围栏外,除了张望的少年外,还稀稀疏疏的分散坐着几十名示威的米国民众。
每逢自由有什么大型的公共项目要修建,总有市民认为是在破坏城市原有的风貌或自然环境,在自己空闲的时候举着牌子示威一番。
刚才远远看到张黎生走来。觉得架势非凡,一些示威民众还特意站起来。挥动着手中标语高呼,“自然就是生态…”;“破坏环境如同浪费财富…”;“我们是自然的一员…”等口号,向他示威。
等看清少年的面目,那些人中一部分自嘲的一笑,嘻嘻哈哈的坐回了地上。
一部分则向少年鼓吹到,“年轻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自由这样恣意的破坏环境是绝不可以的…”,显然想要把他拉进示威的人群中。
可惜作为修建纽约新港过程中隐形的最大利益获得者,张黎生必定不会和反对新港建设的示威者们绞在一起。
他像是没听到那些示威者的蛊惑。看着工地上上百座吊车像是做拼图游戏一样,一点点填补着骨架已经成形的海港中的空缺部分,脸上露出一丝惊叹的神色。
“很壮观吧,年轻人。”正当年轻的‘巫’心有感触的感叹现代科技的伟大时,身后突然传来一阵苍老的声音。
张黎生一愣,疑惑的转身,就见到背后一个头发稀疏,却梳理的十分整齐的老人,正远望着忙碌的码头工地,露出回忆的神色,“在我年轻的时候修建一座大型海港至少也要三四年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