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玄幻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黜龙_分节阅读_第119节
小说作者:榴弹怕水   小说类别:玄幻小说   内容大小:3.53 MB   上传时间:2025-10-21 11:39:05

  很多人猜测,很可能是关中那里传来了不好的消息,激发了圣人的怒火,彻底发作,而为了遮人耳目,才会如此。

  张行彼时住在西面城墙上,和几名下属占据了一个小门楼,也完全不晓得到底发生了什么,更不想御前惊动白有思,便大约去问几个当值的,也都茫茫然,只说应该当夜某个使者带来的讯息有些糟糕,但具体是什么,谁也不知道,否则人不就白杀了。

  这倒是验证了传闻。

  而且,也来不及去问事情根本了,血淋淋的榜样在前,除了极少数有倚仗的大员外,再无人敢言……实际上就连几位大员,也都闭口不语起来。

  西巡队伍战战兢兢,在圣人的淫威之下冒着尚在淅淅沥沥的秋雨,强打精神北上。

  然后不出有些人所料,由于下雨和天寒,疾病开始低烈度的蔓延起来,很多得病的宫人、太监、士卒被沿途弃置在缺医少药的驿店、乡村,引发了新的谣言和恐惧……于是开始有人尝试往周边的山间逃亡,甚至有极个别军官弃职率众逃亡。

  走了七八日,终于抵达汾阳宫。

  其实,坦诚来讲,这七八日间,后四五天雨水已经停掉,而且汾阳宫那里听闻西巡队伍的出了问题后,立即主动来迎……王代积是个小人,但绝对是个有能力的小人,他在几个月内便将汾阳宫梳理的妥妥当当,此时带着汾阳宫自己的驻扎军队,以及储存的药物、帐篷、干净军衣一起抵达,瞬间便解了队伍的燃眉之急。

  然而,经此一事,庞大的西巡队伍内部,上上下下的面貌不要说跟刚刚出东都时的耀武扬威相比,跟关中时的从容相比,跟太原比都差了不止一层……张行一直都在最核心区域,委实不知道这几日到底有多少减员,有没有让西巡队伍伤筋动骨,但士气跌落到谷底,上下气氛变得完全不对路,却是一眼便知的。

  这种情况下,张行也实在是没辙,只能一到汾阳宫便借着跟王代积的关系,去要药物、干草、粮食,然后叮嘱属下各自照顾好马匹、行李,以备不时之需。

  汾阳宫位于位于雁门、马邑、楼烦三郡交界处,汾水源头的管涔山天池边上,居高临下,与雁门郡城遥相呼应,既是行宫,又是城池,也是军事要塞和重要仓储基地。

  这片区域,西面是大河与吕梁山脉,东面是滹沱河与太行山脉,南面是顺着汾水直达太原的通道,北面则是楼烦关……这个世界不需要长城,也没有长城,但是长城的雏形,边墙与要塞总还是有的。

  楼烦关北面,苦海南边,大河东边,燕山西面的区域,可能就是这个世界这个时代最著名的边镇所在了。

  因为他们是相对于北荒和巫族领地的中原锁钥——苦海和毒沙漠之间本就有一处大缺口不说,本身也是巫族和北荒人南下的重要通道。

  昔日大唐内乱,霸业崩塌,南唐衣冠南渡,北方一时间此起彼伏,前后数十政权依次割据,终于等到了大晋一度统揽北方,而大晋前身就是北地人渡海而来,被安抚收拢于此地的边镇……当然,那是官修史书,实际上很多人认为,大晋一开始的时候更像是巫族和北荒人组成的酋帮游盗,甚至巫族人还比较多。

  只不过,巫族从人种上已经事实上跟人族没有太大区别,而且那个时候此地作为北方要冲,本就是乱成一片,武装集团往来不断,里面什么人都有,种族色彩反而毫无意义。

  只能说,他们既然在这个地方长期驻扎,必然会受到巫族文化影响,而后又试图遮掩罢了。

  这还不算,大晋自此处南下,控制太原、统一河东,攻略河北,扫荡关中、中原、东境,一度统一北方,试图南下,与南朝交锋,但因为根基薄弱,始终难以调和上层北方贵族和中原世族的矛盾,却是终于一朝走了大唐的老路,内乱失控。

  而这个时候,居然又是在此处的边镇忽然起兵造反,甚至考虑到当时此地边民受到的不公和欺压,完全可以称之为起义。

  结果就是此地五大边镇,一起起义,顺着当日大晋龙兴的路线,一路南下,势不可挡,事实上造成了大晋灭亡和分裂……而有意思的是,无论是东齐那帮人,还是大魏和大魏前朝那些关陇门阀,普遍性都是出身这次起义的五大边镇。

  这种情况下,数百年的政治军事传统摆在这里,也难怪一直到了大魏朝这个局面,都还要格外重视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了。

  抵达汾阳宫这一天是十月初,但因为错过了寒食节,所以紧接着就是针对黑帝爷的仓促祭祀典礼。

  而典礼上,出现了奇怪的征兆。

  “那是什么玩意?”天池下的半山腰上,成功躲了清闲,正在遥遥看热闹的张行忽然注意到北面的一片乌云,然后捅了捅了身侧的望着山顶出神的李定。“怎么飘的这么快?今天也没有北风啊?不然早冻死了。”

  修为更高一点的李定看了半晌也不确定:“确实不像是云彩,但也不好说……莫非是鸟吗?往来苦海和南方的鸟?”

  实际上,到了这一刻,不只是张行和李定,很多有修为的人,都敏感注意到了北方的动静。过了一阵子,普通人也都察觉到了动静。

  而修行者终于确定这是什么东西——就是鸟,密密麻麻的鸟类,铺天盖地,自北向南,似乎真的是往来南北的候鸟,考虑到最近天气陡然变冷,它们开始大面积北上,也属正常。

  君不见,隔壁就是雁门郡吗?

  “不是大雁,也不是水鸟……是乌鸦。”又过了片刻,李定忽然色变。

  “是乌鸦。”张行也明显听到了乌鸦叫声,复又不安起来。“乌鸦有什么说法吗?不吉利?”

  “不知道。”李定回头摊手。“未必是不吉利,古时候有乌鸦啄谷子汇集到圣王屋顶,然后圣王奠定霸业的说法,但也有乌鸦在暴君死后啄食他的尸首,顷刻白骨的说法……你们北荒和巫族也对乌鸦有些神异说法……只能说,这玩意确实有些征兆罢了。”

  张行沉默片刻,望着越来越近的乌鸦群,诚恳来问:“那你觉得他们是来叼谷子给咱们这位圣人送礼的吗?”李定无语至极:“若是这般,真是天道与至尊皆不开眼了。”

  “那你觉得,他们会啄圣人的肉吗?”张行压低声音,继续来问。

  “我觉得也有点难。”李定看着已经快飞到头顶的乌鸦群,一时紧张起来。

  张行也不再多问,而是与李定一起束手而立,盯着这群乌鸦。

  慢慢的,数不清的乌鸦越来越近,终于抵达了天池的头顶,然后,在下方人的紧张中,这群乌鸦既没有丢下谷子,也没有去啄谁的肉,而是在天池上方聒噪着,盘旋了一个大圈,顺便往天池里拉了许多屎,然后便向北面扬长而去。

  有一说一,鸟类都是在天上拉屎的,所以不能说是噩兆,所以,这群杂毛鸟,似乎只是听说圣人巡视至此,过来看个热闹而已。

  但无论如何,圣人都变得彻底不开心了,甚至拒绝再喝天池里和汾水里的水。

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将一些小说里已经出来的优点保留,一些缺憾给重新弥补,然后再去创作一个崭新的作品。

  我们不应该忌讳新事物和衍生。

  不往前走,路是通不了的。

  《绍宋》如果卡在白马或者武林,不往前走了,太监了,难道就更好了……努力往前走,写新的作品,做新的连载,才会有可能。

  当然了,我也只能说到这里,因为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我不懂漫画,做过度延展和推荐会显得没有说服力,但作为从《绍宋》网文的作者,我却期待我曾经的作品能够在开始与结束之后有新的生命和新的表达,期待自己成为工业化之时代文学创作者的一部分,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当然了,《绍宋》只是漫改,说这些过于大而无当。

  但是回到我个人,就这几本书……又有什么理由不期待和表达呢?

  漫改本身,就是一种极度符合我这种工科狗审美的一种进步了。

  最后,我这人可能习惯了小说里的码字,早早丧失了坦诚交流的能力,若有这篇文字有什么不妥或者闹笑话的地方还望大家见谅,希望大家宽容一点。

  榴弹怕水孬好是个依旧在往前走的人。

  祝《绍宋》漫画大卖,祝李晓楠老师再创高峰。

  PS:还要感谢新盟主巍巍巍巍du同学的上盟,这些天脑子都是乱的,连打赏都察觉脱力……感激不尽。

第一百四十五章 苦海行(12)

  乌鸦飞走,事后大家议论纷纷。

  比如就有北地出身的刑部吏员很认真的在天池边,当场跟大家解释,说乌鸦到了秋冬日,就是喜欢集群,几万、几十万的聚集,太常见了,天池是附近的大湖,那么乌鸦群更大一点,然后跑过来喝水,看到下面人多跑了,也是寻常事端……不能什么都说是预兆的。

  大家对这个说法都表示赞同,张行和李定在旁边听了也都深以为然,都觉得这个叫韩奥柏的北地老乡说的太好了,回去跟秦宝、周行范那些人,包括王振那些人也都说了,也都赞同。

  但是……就怕有其他人不赞同。

  圣人的不赞同几乎是肉眼可见……无数官员在山坡上远远便看见圣人摔着手离开了,祭祀根本是首相苏巍仓促补完的,而且从这天中午开始这位毛人圣人就不喝天池以及汾水里的水了,要喝蜜水。

  除此之外,下面的寻常士卒、宫人似乎也不信。

  明明数月前刚刚闹过一次谣言风波,甚至死了几十个人,更多的人被罢官,但还是传出了荒诞旳谣言——许多人都说,这是黑帝爷厌弃了圣人,圣人这才大怒,中止了祭祀仪式。

  这个谣言比割蛋毛人还直接,还恶意。

  可对此,张行和李定这些人只能耸耸肩,然后老老实实做物资储备,以不变应万变。

  “苏相公,有些事得管管了。”

  汾阳宫外、山腰处的一间房内,刑部尚书卫赤正严肃相告,他说话的对象赫然是两位相公,与此同时,身侧还有兵部尚书段威列坐,汾阳宫宫使,雁门、楼烦、马邑郡守,太原郡丞,外加几位随行的将军、中郎将全都肃立在旁。

  很显然,这是一场出巡队伍内部的正式扩大会议。

  但并非在御前。

  而且并非是两位宰执主动召开,这是刑部尚书卫赤串联了三位郡守、一位郡丞,四位实权地方长官后,依次将段威、两位相公逼出来,又去请的几位将军和中郎将,以及大家虽然不待见,却不得不承认是眼下少有的登堂入室名实兼具的正经大员王代积。

  “管什么?”苏巍状若茫然。“卫尚书有话就说……”

  “我也不知道管什么,管什么是相公的事情!”卫赤彻底难以忍受,当场勃然作色。“我只知道我身为刑部尚书,负责监控队伍、维持纪律,而如今随行官吏、将士,士气已经低到坑里去了……之前路上一场雨莫名其妙就逃散了不少人,如今距离当日的穆国公散布谣言的破事不过数月,军中居然又起什么乌鸦的流言……请两位相公告诉我,我现在是该安抚士卒和官吏呢?还是该弹压?!我即刻去做,绝无推辞!”

  卫赤年过六旬,既是资历老臣,也免不了是大魏朝建立后关陇门阀内部提升的新贵,苗红根正的。

  实际上,早在陪都制度建立前,卫赤就以工部尚书的身份兼任过魏郡这个大魏得名的前东齐首都郡守,地位之重可见一斑……也就是此人素来不会逢迎,再加上圣人不想让南衙多一个皇叔的铁杆支持者,否则早就进南衙了。

  故此,此人勃然一怒,上下都有些讪讪气虚。

  苏巍犹豫了一下,瞥了眼司马长缨,勉力来对:“无论如何,此时都不能再弹压……”

  “那就安抚!”卫赤忍不住挥动手掌。

  “是该安抚。”苏巍一边应声一边去扫视现场官员,最后理所当然停到了王代积身上。“汾阳宫使,宫中仓储可足?”

  王代积犹豫了一下,但还是起身应声,回复妥当:“之前是数月是足额的,因为从周边郡中以及太原调拨了许多,但刚刚迎驾,用了不少……”

  “剩下足够赏赐随行队伍吗?”苏巍催促不及。“不要说些废话。”

  “看怎么赏赐了。”王代积无奈摊手。“相公……仓储定额就是那些,花了多少也摆在这里,我不可能平白弄少了……但是真要赏赐整个出巡队伍,每人又能有多少呢?”

  “我懂你的意思了……说话不要这么啰嗦。”苏巍点点头,复又去看兵部尚书段威。

  王代积无奈闭嘴。

  而段威会意,则即刻做答:“沿途减员数千,但最主要的是在关西留了不少……现在士卒、宫人、太监加一起大约还有五万余众。”

  “怎么说?”苏巍立即又去看汾阳宫使王代积。

  王代积心中稍宽,当即站在那里应声:“如果愿意取出库存金银丝帛,那每个人都还是挺可观的……”

  现场忽然气氛热烈起来。

  尤其是那些没有发言权的军将们,也都一时喜笑颜开……吃粮当差,若有额外赏赐,军心怎么可能不振作?

  “但是,这种掏空了府库的赏赐,不需要圣旨吗?”王代积到底没有忍住。

  众人心下一咯噔,几乎是一瞬间便鸦雀无声起来,最后,所有人的目光都随着刑部尚书卫赤一起,集中到了两位相公身上。

  两位相公中,司马长缨早已经破罐子破摔了,只当未闻,而苏巍身为首相,不免如芒在背。

  “我和司马相公去见圣人。”苏巍无奈应声。

  没办法,再不应声,从先帝时扶持起来抗衡关陇门阀、增强中枢权力与声望的南衙就要名誉扫地了。

  相公愿意出头,大家自然如释重负。

  而始作俑者刑部尚书卫赤更是有担当,立即主动应声:“我随两位相公一起去……其他人各自回去,恪守职责,等待圣人传唤,或者旨意,没收到的,也要主动安抚各自部属……老段你来不来?”

  众人纷纷应声不及。

  一直坐着的段威也随之起身苦笑,喟然做答:“如何敢不去?”

  气氛更加释然,似乎拨云见日。

  既然商议妥当,其余人自然散去,而苏巍等人也是一鼓作气,直接朝着行宫深处去见圣人,圣人再怎么不爽,当然也没有理由拒绝见自己的首相,而且是两相公、两尚书的联袂求见。

  “所以你们准备进行一次赏赐,以安抚人心?”

  出乎意料,两腮胡子比较旺盛的圣人在听完后非但没有发怒,反而面色沉静了下来。

  “威福皆陛下自为。”苏巍稍微宽心,恭敬以对,看来这位圣人还是晓得利害的。“只是近来晴雨不定,更兼秋冬交替,冷暖不谐……士气确实有些疲惫。”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09页  当前第11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9/70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黜龙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