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玄幻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黜龙_分节阅读_第152节
小说作者:榴弹怕水   小说类别:玄幻小说   内容大小:3.53 MB   上传时间:2025-10-21 11:39:05

  “曹彻不会回东都的。”张行再度瞥了宴席上一处地方,然后认真来答。“我久在伏龙卫,早就看透了曹彻这个人,他好大喜功,一日也不能受制于人,此番东征失败,若是折返东都,必然不能制皇叔曹林……所以便是路途通畅,他也不会回去。”

  王叔勇先是一怔,继而大喜,复又追问:“那曹皇叔呢?能不能指望他行废立或者自家登位?引发大魏自裂?”

  “曹林会努力执掌东都权柄,控制关西,却也不会擅行废立,更遑论自己做皇帝了。”张行有一说一。“他这人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如我所料不差,两边应该会和睦下去,甚至长久和睦。”

  王叔勇有些慌乱了,因为这跟他想的完全不一样:“原来如此,那又该如何?”

  张行并未直接回答,而是越过对方,将目光落在了座中一人身上。

  王五郎不愧是神射,目光如电,早就看在眼里,此时迅速回头,丝毫不乱,只当即蹙额而已:“魏道士……你刚刚几次三番摇头晃闹,是觉得张三哥说的不对,还是我说的不对?”

  原来,张行几次去看,都是因为座中末尾有个衣着潦草的道士,在那里连连捻须摇头,也不知道是真有本事,还是假有本事。

  “张三爷说的都是至理名言,王五爷说的也都极对。”那魏道士丝毫不惧,只是伸着露着脚趾的布鞋在座中从容来答。“只是王五爷你没有领会人家张三爷的意思罢了……所以我才摇了几下头……若是王五爷觉得不妥,我就不摇罢了。”

  “魏玄定!”王叔勇一时气闷,尤其是他眼角余光发现主位上的张行饶有兴致的打量过来后,更是如此。“有话你就直说。”

  “其实,张三爷说了皇帝与皇叔二人性情后,局势就再简单不过了,但张三爷懒得说……”那唤作魏玄定的道士捻须来对。“因为天底下所谓的奇谋妙策,都是根本的态势,配上一点时机和讯息的错位罢了……比如我们这些人不可能知道皇帝和皇叔的性情,而张三爷就知道,所以他才对局势洞若观火。”

  这话有点意思了,张行也终于能腾出嘴来吃点东西了。

  “同样的道理,如今局面,想要覆灭大魏,断东南与西北,也是必然的策略,只是按照张三爷的意思,眼下去断,没什么意义……因为东南是赋税重地,又添了现成的兵马;西北是关陇根本,又有足够仓储……换言之,西北和东南,都有兵有粮有钱,那么于大魏而言,东境、河北固然乱了,却反而局面暂时稳妥下来。”那魏道士继续指点天下,状若无人。“要我来说,张三爷的本意是,这时候反而是出头的椽子先烂……起兵联结东境、河北,进发中原,绝对是对的,不然咱们还能去关西起兵吗?隔绝东南与西北当然也是对的……但统统不是此时,此时贸贸然起兵,便是要当暴魏之暴了,应该避过风头,等大魏兵锋势弱,再行起兵。”

  王叔勇心凉了半截,而另一边主位上,张行点了下头,却又摇了下头。

  那魏道士见状停了一下,严肃来问:“张三爷觉得我说的不对?”

  “我觉得阁下说的极对。”张行放下酒杯认真来看对方。“非只如此,依着我看,阁下对谋略的判研,足可称重剑无锋、大巧不工了,仅凭这个,就足可称道……而能在王五郎这里与阁下相见,是张三的福气。”

  说着,张行当即主动举杯。

  王五郎闻言,也随即举杯。

  但魏道士面色却丝毫不变,并没有因为二人的客气而稍作缓和:“可若如此,张三爷为何摇头?”

  “魏兄喊我张三吧。”张行见状放下酒杯,认真解释。“愚弟之所以摇头,是因为依着我的经验来看,再怎么依大势而为,再怎么大巧不工,都躲不过两样东西……一个唤做天时异变,一个唤做人心难测。”

  魏道士面色微变,俨然立即醒悟。

  而张行也扭头与王五郎做解释:“照理说,我们自然该是先紧密联络各路英雄豪杰,躲过这一波风头,然后等东南那个圣人自家再度坏了局面、东都的皇叔压不住关陇内乱,再行大举起事……可是,要是忽然来了一场大灾,还要等吗?或者局势越来越糟糕,其他人都反了,我们还能等吗?这不是玩笑,秋收在即,可是溃兵这般多,我一路行来,看到各处田野荒废,那今年秋后能有多少粮食可安民心?一年能撑下去,往后却只会越来越难,迟早会有局势逼着我们反的时候。”

  王五郎立即重重颔首。

  “还有一点。”张行继续言道。“说来有些惭愧,但其实就是,大家既然要反,一来是要覆灭暴魏,重安天下,二来,何尝不是在求功业?若有人先起事了,固然要受朝廷兵马当面围捕,可多少是敢问天下先的英雄,人家真要是撑住了,而且磨砺出来了,咱们再去反,岂不是要居于人后?”

  王五郎和魏道士齐齐点头不止。

  “所以,我的策略是。”张行最后下了结语。“先按照联络豪杰的法子来,趁着如今局势把东境、河北的豪杰拢进来……然后各地能布置一处是一处……待到局势到了,甭管是大局已经可观,所以瓜熟蒂落,还是被迫如何,哪处仓促发动起来,便都不惧……主要大家都是一伙子人,这东境和河北的局势便是咱们兄弟的……魏兄、王五郎,你们觉得如何?”

  王五郎立即拍案:“正该如此。”

  王振想起张行给自己做得安排,也微微点头。

  众人见到这个气氛,便多颔首,要一起喝酒定个说法。

  倒是那个魏道士,委实讨厌,居然不动,而且继续来问:

  “张三爷倒是比我想的更妥当,心也大……可还有一事,先行联络豪杰好汉自然是对的,可人一多,地方一大,谁来坐这个主位呢?譬如清河房氏、崔氏,我估计也是要反的,但人家是读书修行的清贵人家,看得起河南边这几家吃地利的大豪家?这几家大豪家又看得起我这种河北破落户?便是外来的英雄,既有你北地张三爷好大的名头,可也有关陇的李枢李公好贵的出身;便是本地的大豪家,也有徐大郎和王五郎,以及登州的程六郎不相伯仲……想要大家结成一体,恕我直言,难上加难!”

  张行点点头,认真以对:“魏兄说的是,这是个天大的麻烦……若是我有那个本事让半个天下的豪杰都拧成一股绳,那也是胡扯……但是,难道因为难,就不做了吗?就不反了吗?谁高谁低,难道不是自家大浪淘沙争出来的吗?我张行既然忝有三分薄名,便做个当仁不让的事情来……就借着王五郎的地方,起个头,喊一喊周围豪杰,看看能有几多人给面子?到时候凑一起,有三人便是三人,有五人便是五人,若有十人八人,只要都是真豪杰,便可以去筹谋大事,何必顾虑?!”

  王五郎听到这里,早已经热血沸腾,直接举杯起身:“我请张三哥来,就是为了此事!”

  那魏道士也缓缓起身举杯:“张三爷高明且睿断,更有决绝之心,那我魏玄定生逢其会,愿意做一个摇旗呐喊的来。”

  张行赶紧也捧杯起身,王振、小周也都起身……剩余的人,也不敢怠慢,众人便一起饮了一杯酒。

  喝完这杯酒,张行从容走下来,先牵了王五郎的手,然后拽着对方来到那魏道士跟前,又伸手拽住了另外一人,恳切出言:

  “两位,两位,我张三既下决心来安天下,今日得逢两位,真是如鱼得水!”

  王五郎抿抿嘴,长呼一口气出来,只觉得平生终于抢先某人一步。

  而那魏道士,微微一愣,手都被拉着呢,一张嘴却又再度讨人厌起来:“张三爷果然是北地农人出身?如何学的这般官场上招揽人心的做派?”

  张行尴尬一时。

  而就在这时,外面忽然有武士匆匆来报王叔勇,算是打断了张行的尴尬:“五爷!濮阳牛公子来了!只问张三爷是否有了踪迹?我不敢直接作答。”

  张行这才稍作释然,复又大喜:“咱们刚刚说若有十人八人便可去做大事……如今已经有六位了!要我说,过两日人稍多起来,再发帖子给徐大郎,只看他来不来?!”

  “不错。”王叔勇涨红了脸。“看徐大郎来不来?”

  PS:感谢新盟主月夜风筝老爷……老爷吉祥。

第三章 侠客行(3)

  “张三……张三爷去了济阳王五家?”

  濮阳城西面二十里的卫南县境内,一处规制跟离狐那边差不多,但却冒雨土木作业的庄子里,徐世英略显诧异的放下了手中书信,然后就在略显陈旧的堂中严肃来问。

  “是。”

  淮右盟护法马胜浑身湿漉漉的,却只拱着手认真来答。“我们父女是在外黄-济阳之间的路上赶巧遇到了张三爷和其他两位爷的,在一个废弃的黑帝观里说了几句话,王五郎便冒雨过去,直接把人接走了。”

  “其他二人应该是伏龙卫中的通臂大圣王振和小周公子……都是奇经高手。”徐世英喟然一叹,却又转身将书信引燃,然后拎着带火的书信来问。“不过,暂且不说这个,你们二位可知道这信中写的是什么吗?”

  马胜当即摇头,便是马平儿也晓得利害,立即摇头。

  “那你家盟主有什么言语说法吗?”徐大郎继续来问。

  “说是……说是寻徐公子你帮忙来找张三爷,请徐公子看在江湖同道的份上,务必不能让张三爷在济水这边出了岔子。”马胜犹豫了一下,不尴不尬的应了声。

  “是这个意思。”徐世英也从容点头。“那你觉得张三爷去了王五郎那里,还用担心这件事吗?”

  马胜当即一揖到底,头都不抬便应声而对:“我家盟主让我来送信,便是送信,别的不敢答。”

  徐世英摇摇头,复又失笑:“如此说来,我要是问你那日你父女可曾得了张三爷什么言语,你也是不敢答的了?”

  “这是自然。”马胜言辞诚切。“张三爷是我家盟主至亲兄弟一般的人物,他说什么话,便是些家常琐碎,可不经首肯,我们又如何敢外传呢?还请徐公子不要为难我们这些小的。”

  “不为难……不为难。”徐世英叹了口气。“都是小的,谁为难谁啊?道路辛苦,卫南这里虽然简陋,但胜在地方大,贤父女一路辛苦,且安心住下,口信我会即刻遣人往淮右盟里送……但具体回信,得等张三爷的事情妥当了,再与你家盟主修书,着你们贤父女送去。”

  马胜自然无话可说,马平儿似乎有话可说,但也只能无话可说。

  须臾,这对信使离开,徐大郎坐在堂上不动,沉思良久,直到外面雨水渐大,庄客呼喊众人放弃作业回来避雨,方才惊醒,却又站起身来,离开大堂,打着伞转入庄内一处偏院,敲动了一处门环。

  门内应声,入得其中,正见李枢一人,坐在廊下读书观雨,遥遥抬手。

  徐大郎上前,从容陪坐廊下,便将张行踪迹告知了对方。

  “徐大郎准备如何?”

  李枢听完,面色不改,只是反问。

  “不是我准备如何,而是这位张三爷准备如何?”徐大郎坦诚以告。“他沽水畔做下那些事情,一时好大的名头,更要命的是三征东夷败了以后,河北、东境遍地是烟尘,尤其是东境,造反的义军太多,官府的人都只能缩在城里,几乎各郡都在人心浮动……这个时候他张三爷来到济阳,与王五郎聚在一起,一个有名,一个有实,若说不做出点事来,反而觉得不对。”

  李枢微微一笑:“如此说来,徐大郎是不想造反的了?”

  徐世英犹豫了一下,但依旧坦诚:“不是不想,就大魏朝廷干的这些事情,东境、河北的百姓哪个不咬牙切齿?我难道例外?可是我家家大业大,如何敢轻易做事?而且,不是李公你之前说的吗?圣人去了东南,皇叔留在东都,大魏固然失了对河北、东境的控制,却也从另一面稳固了一时的局势,此时出头,要被一棒子打死的。”

  “是我说的。”李枢依旧微笑。“所以徐大郎的意思是,你自家不想去造反,但若是人家张三爷就在隔壁济阳拉杆子,你徐家身为周边最大的一户人家,又曾蒙张三爷活命的恩德,反而不得不去反,因此为难,是这个意思吗?”

  徐世英没有吭声,只是望着院中雨幕发呆。

  “那我问你。”李枢继续笑问道。“那位张三爷委实会去造反吗?”

  “应该会吧。”徐世英叹气道。“他眼下的本钱就是他的‘好大名头’,名头这个东西,自然是顶厉害的东西,正盛大的时候,比金银珠宝、酒肉财帛都要吸引人,甚至能引到真好汉、真英雄为之肝脑涂地,但名头也有个毛病,便是不能长久,时间一长,便要大打折扣……我若是他,自然要趁着自家名头最旺的时候,把这些名头换成实实在在的东西……不造反,怎么换?”

  “或许吧。”李枢若有所思。“所以呢?张三郎反了,你到底反不反?”

  “必须得去呼应。”徐世英咬牙道。“我便是再家大业大,可家业怎么来的?生意怎么维系的?不都是本地百姓撑着,江湖豪杰往来帮着吗?本地百姓恨朝廷入骨,江湖豪杰人人皆以反魏为理所当然,其他人都反,我若是不反,徐家也撑不住……这种事情上面,我恰恰没有首鼠两端的姿态……与之相比,张三爷有什么恩义于我家,反倒是细枝末节了。”

  李枢终于肃然颔首:“那徐大郎找我是什么意思呢?”

  “我的意思是,既然有些事情不能躲闪,那便该主动迎上去。”徐大郎终于吐露来意。“不必做这种小家子气……而且,我也想请李公随我一起走一趟济阳,若真要反,李公的出身正是最好的首席。”

  李枢在原地玩味片刻,倒是似笑非笑起来:“正好,我也想去见识一下东境豪杰,就劳烦徐大郎带我走一遭了。”

  徐世英好像没看到对方的表情,当即起身拱手:“既如此,李公且稍作整理,我去联络一下近来在周边活动的豪杰,无论如何也要给李公壮壮排场……咱们明日就启程。”

  李枢只是点头。

  就这样,徐大郎革命觉悟高深,尚未见到张行,只是听说讯息,便已经决定要去聚义,去推翻暴魏了。

  然而,他似乎也小觑了其他人的革命热情。

  去濮阳城找濮阳县尉之子牛达的人回来说,牛公子昨日便主动南下了,据说是要去找王五郎耍子。

  转过身来,东南面济阴郡郡城内最大帮会首领,本地黑道首屈一指的豪杰单通海,居然也已经带着东面的三个好汉独自去了……这个时候,徐世英不过联络到大河上做生意的鲁氏兄弟,正好来河这边送货的河北豪杰郭敬恪等区区四五人。

  但已经来不及了。

  徐大郎这厮心知肚明,事情到了眼下,不管是张三郎根本不给自己帖子,还是要等到帖子到了再出发,都会极为被动,便咬起牙关,再夹上马氏父女,匆匆带着这帮子人一起往王五郎庄上而来。

  走到路上,雨水渐少,果然迎面遇到来送帖子的王氏庄客,便干脆也将来人夹住,继续往济阳王氏庄子上而来。

  隔了一日,待到王氏庄前,早已经放晴,四下无云,清廓万里,果然已经旗帜招展,足足十七八位英豪都已经汇集过来,放眼望去,俱是平日难得一见的一方豪雄……至于豪雄更下面的人物,虽然心知肚明,不大可能上台面,也都忍不住面前涌。

  徐大郎暗叫万幸,翻身下马,几乎三步一拱手,五步一引荐,尚未到庄内,迎面便有本地主人王五郎带着一群人簇拥着那才二十六七却名头好大的张三郎出来。

  徐世英不敢怠慢,匆匆上前下拜:

  “三哥!闻得你在沽水做得好大事,便一直焦心,前两日知道你被王五郎这厮截住,我还不信,今日相见,莫不是在梦中?!”

  一拜之后,其人复又转身招呼:“诸位兄弟,你们已经见过李公了,而身前这位,便是张三郎,随我一起见过。”

  张行只是含笑,乃是根本不管这厮做什么幺蛾子,先笑骂了对方一声,然后越众过去,朝李枢从容一礼,便搭起李枢的肩膀,与对方一起居上,这才受了那些豪杰一喏。

  倒是让徐大郎尴尬一时。

  然后,自有王五郎摆起主人翁姿态,邀请大家入内,然接着就在庄内堂外各种寒暄、问礼、攀扯,而徐大郎、单大郎两位本地黑白大豪,也忙不迭的指三道四,说五喝六,暗暗拉起山头。

  而当此之时,张行把着李枢臂膀入内,却趁势低声说了几句话来……在外人看来,宛如寻常叙旧寒暄。

  “李兄,徐大郎豪强性情难改,存心不良。”张行正色低声以对。“但他此举,未免小觑了天下人……我既决心反魏,如何不懂得计量天时,强要拉人下水?又如何会不懂的团结一致,才能成事?”

  李枢面色如常,却根本不提徐大郎,只是寻常来问:“张三郎此番在王家庄子里喊人,到底是什么意思?”

  张行毫不犹豫,只将自己的方略说出来。

  “如此说,此番是要立个义气?把大家伙尽量拢起来?”李枢面色终于一亮。“既然此时出头的椽子先烂,不如潜心罗网,聚沙成塔?”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09页  当前第15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52/70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黜龙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