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玄幻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黜龙_分节阅读_第258节
小说作者:榴弹怕水   小说类别:玄幻小说   内容大小:3.53 MB   上传时间:2025-10-21 11:39:05

  转回眼下,唐百仁既然来了,张行也开口叫了好,那么千金市骨也好,才德兼备也罢,后续戏码都是要给足的。

  于是乎,二人入得县衙,转入后院,其他人全都散开,只二人在青天白日下的凉亭内石桌前相对而坐,然后张大龙头立即给出承诺——只要对方运作妥当,确保梁父能够和平交接,那么保底会在二次东征结束后给对方推荐一个头领位置。

  而且,届时无论是对方想要领军还是管民,都可以予以尊重。

  除此之外,会视对方在其他工作中的表现,适当允许对方推荐一些合适的人选,出任地方舵主、副舵主,或者其他中级军官,以及帮内执事、护法。

  这是非常高的奖励和酬劳了。

  因为对方只有一县之地,对应的也只是黜龙帮这里的舵主而已。

  不过,唐百仁听完张行言语,却有些表情古怪。

  “怎么了?”张行正色来问。“是哪里不合适吗?”

  “是有些不合适。”唐百仁想了一下,抹了下脸上还没干掉的汗水,认真来对。“于在下来看,张公对在下太过优厚了。在下不过是一个杂牌义军的三头领,本来在黜龙帮大军之前就没什么倚仗,连梁父县也是趁着张公在历山大胜,趁势取下的,还不到一个月……原本以为一个舵主都算是张公大度,如何能当到头领?黜龙帮的制度我也是知道的,头领的贵重我也晓得……这般受了,如何心安?谁又能心服?”

  “所以呢?”张行饶有兴致的追问道。“你要推辞吗?”

  “自然不会。”此人当即摇头。“我既知道头领位置的贵重和难得,又岂会轻易言弃?在下的意思是,请张公尽管吩咐,难也好、繁琐也罢,又或者是要拼命的事情,直接吩咐下来……在下愿意全力而为,立下功勋,让张公这份恩义拿起来踏踏实实,也好让帮中其他人心服口服。”

  “你有想做的事情吗?”张行继续询问,似乎并不是太惊讶,这或许是他早有预料,也可能是这点表态对他而言不足为道。

  “在下能将龟山军所领三县尽数奉上。”唐百仁赶紧来言。

  张行面色不变,当即摇头:“这算什么?”

  唐百仁心中一突,却没敢吭声。

  “唐头领,你自己都说了,龟山军只是杂牌义军,在我们黜龙帮大军面前什么都不算。”张行按着身前石桌,有一说一,言辞诚恳。“你以为我们暂时没有进军是因为兵力不足,或者忧惧伤亡吗?其实不瞒你说,我几日前刚刚在东平郡与其他几位大头领做商议,压制了他们进军的提议……原因是我一直以为,此番东征,不光是要占领地盘、扩充人马兵力,更重要的一点是在新地盘上扎下根来,所以跟急匆匆进军相比,我更想看到黜龙帮在这几郡建立起有效统治。而且非常希望这个过程不至于过于引发动荡,使百姓流离,使生产停滞,使民生受损。”

  “是在下糊涂了。”唐百仁终于开始不安起来,只在桌后搓手。“想想林常的事情就该知道,张公不是寻常人物,心里是有大仁义的。只是在下不晓得,这样的话我还能做些什么?去保护三县的工匠,还是去劝降龟山军的其余三位头领?但这些又算什么呢?也没脸在张公面前表功。”

  “有两件事情可以选。”张行终于想了想,终于肃然起来。“据我所知,龟山军其实发源于琅琊郡,而且琅琊郡和鲁东、齐郡东南的义军都跟当初知世军有些渊源?”

  “是。”唐百仁赶紧点头。“知世郎王厚是天底下第一个喊出来要杀暴君的,又是在琅琊扯得旗子,当时三征的逃兵也好,周边州郡也罢,都打着知世军的旗号,当然有渊源。便是知世军之前数次被张须果打败,能迅速再起,也是因为周边许多绺子都名义上用他的号,他往琅琊走一圈,便能再度拉起人来,我们龟山军的大头领,之前便曾在王厚麾下做过九当家。”

  “那么,你能借助龟山军在琅琊的关系,往徐州、东海甚至江都一带买粮吗?”话到这里,张行顺势提出了一个出乎意料的建议。

  唐百仁想了一想,连连摇头:“难!我知道张公是指江都周边收纳的江东与江淮的粮食,而且以前的确是能通商贸的,但历山战后,或许是畏惧张公的威势,淮上就不许通民间大船了,海路也不许。非要说买粮食……走海路往东夷是条路子,但又太远了,不如走登州通东夷。”

  张行听到一半,当场叹了口气,到后来听到东夷的路子,精神却又陡然一振。

  而见此情形,唐百仁终于没有忍耐的住:“张公,咱们委实缺粮吗?”

  “此时不缺。”张行干脆说了实话。“但将来肯定缺,而且全天下都要缺,尤其是东境和河北……因为所有大的仓储都在东都周边,大宗师看着的,没人敢动,而偏偏天下又已经乱了起来,地里的庄稼没人管,收成必然大减……今年是第一年,缺粮还没有太显出来,可明年、后年呢?到时候难道指望朝廷卖给我们反贼粮食?去年晋北代地因为巫族围城先乱了一季,没有收成,结果今年就饿殍满地,太原不愿意救,当地不放粮,结果就是上上下下一起反了,这就是先例。”

  唐百仁想了想,一时无可辩驳,却又只能勉力解释:“在下惭愧。”

  “这有什么可惭愧的……”张行失笑以对。“本来就是题外之论。”

  唐百仁听到这里,反而再度振作,赶紧在桌上拱手:“那张公,你说有两个事情,还有一事是什么?”

  张行点点头,继续来言:“我之前说了,此番东进,进取济水沿岸州郡是一回事,尽量少折腾,干净利索稳稳当当拿下来也是一回事……而这里面,如果说一直到齐郡的军事压力都不大的话,那登州就不好说了,那三家可都是比黜龙帮还早造反,拥众数万、十万的大势力。”

  唐百仁心中一突,稍有醒悟,然后立即起身拱手表态:“张公,我愿意去登州做间,离间孙、高、王三家!”

  张行端坐不动,只是点点头:“你若愿意做自然是极好的,不愿意做也无妨,你既然今日快马加鞭过来了,我这里总有你一个头领位置。”

  “张公说笑了。”唐百仁反而释然。“还是那句话,若没有一番像样的功劳,这个头领我拿了不踏实,而且也未必敢把它当个实实在在的头领。”

  张行笑了笑,不再多言:“那就尽早回去吧,别让太多人知道你来过。”

  唐百仁立即转身,便欲离去。

  但其人走了七八步,复又折返回来,重新在亭子里拱手:“请张公再写一封书信。”

  张行愣了一下,复又来笑:“写给谁的?”

  “张公明鉴。”唐百仁也是一愣,然后也笑。“请张公给知世郎王厚写一封书信,约定与他一起驱除孙高二人归河北,事后保证琅琊还归知世军所领。”

  张行点点头,也不墨迹,立即就去取了纸笔,当场来写。

  须臾片刻,书信写好,还按了手印,然后想了想,又喊人将自己之前缴获且常用的济阴郡郡守大印取来,当场盖上,再行交与对方,而唐百仁也不多言,直接拱手离去。

  人走了不过两刻钟,王雄诞与邴元正便折返回来,张行丝毫不提此事,只是与二人做询问。

  这时候张行才晓得原委。

  原来,那个守着金矿的豪强刘范伏诛后,当时没什么反应,二人也已经准备折回,结果刚一动身,金矿那里还好,附近几个村落,却又七八十户人家直接逃窜,分好好几路往鲁东龟山军的地盘跑了。

  有意思的是,这几家居然家家有马,拦都没法拦。

  邴元正算是东境本土宿吏,当然晓得是怎么回事,也没准备把人拦住,但是他既然晓得张行的处事心态,却还是选择了折返吗,因为这七八十户人家都是这几个村的“富户”,家里的授田都是照顾极好的,所以要临时叮嘱本地人,要求他们代为看管秋收事宜。

  人走了可以,地里的庄稼不能浪费。

  张行听完讲述,依旧没有提及下午的不速之客唐百仁,只是勉励了几人一番,又讨论了一番如何在县内以及鲁郡其他占领区内恩威并用,迅速掌握根本建立根基,便也与邴元正分开。

  一连数日,诸事纷扰。

  有鲁郡它县出了类似麻烦,张行遣贾越、王雄诞,调周行范、王振、尚怀恩等人依次往各处去镇压;

  有邴元正或其他头领忽然引来几个本地豪杰,张大龙头复又和气接见,予以委任;

  然后又有梁父的龟山军头领唐百仁杀了去投奔他的刘范旧部,然后张行遣军去迎,却反而惊吓到对方,居然直接弃了梁父县,带着五六百心腹往东面逃去,逼得张行临时发遣邴元正去梁父做镇;

  一转身,王叔勇进军神速,不过几日便打穿了齐郡济北地区与程知理汇合的战报也传来,而张行稍作思索,复又遣贾闰士往齐郡一行;

  正在思索局势的时候,魏玄定也顺着秋收事宜转至汶水流域,却忙的焦头烂额,张行干脆又让王雄诞遣军给他做协助……

  凡此种种,不计其数。

  就这样,时间来到了这个月的月末,张行正在考虑,要不要移动到梁父,或者是转入鲁郡郡治瑕丘一带进行视察,相机决定下一步计划呢,忽然间接到讯息,说是雄伯南回来了,要来此地见他,便又重新拿住,等待紫面天王过来。

  然而,这日晚间,暑气日少,月缺星繁,四下蝉鸣虫叫不止,张行正在县衙后院亭下秉烛“纳凉”,不过写了四五页文章,还没凑够给白有思看的一整大篇呢,忽然便察觉到了一丝异样。

  然后,便诧异往对面房顶去看。

  那是一股很明显的真气波动,自从凝丹以后,且不说飞不飞,一个最明显的感受就是对这个世界的细微之处察觉的更清晰了,真气之敏感更是凸显。

  “贤弟果然是凝丹了。”

  一个略显陌生的声音在墙后响起。“天下大乱,元气迸发,龙蛇争势,英雄并起,果然已经应在黜龙帮和你们这些人身上!”

  张行愣了下,他委实没有记起来对方是谁,但这个样子,似乎又不好开口问的。

  而也就在这时,解围的来了,远处,一股更加磅礴的真气波动远远便显露出来,而且放眼望去,一道紫色流光在夜色中也格外显眼。

  那人明显也止住了嘴。

  须臾片刻,紫面天王雄伯南便出现在了院中亭子前,他先朝张行拱了下手,然后便扭头看向另外一人方位,负手扬声来问:“那位朋友,委实面生,既然来访,还请当面一见。”

  张行叹了口气,趁势来言:“应该是个故人,还没来得及说话呢,雄天王就来了。”

  “哪里是故人,分明是至亲兄弟一般的八拜之交。”说着那人轻轻一跃,宛若仙鹤流云,姿态优雅,落在了两人面前,然后只是朝雄伯南一拱手,便看向了张行身前的纸张,认真来问。“贤弟又有诗作吗?”

  张行倒吸一口凉气,立即按住桌上文稿,诚恳以对:“谢兄,自与你相别,我就下定决心,少做诗多做事了……只是一些寻常文章。”

  那人点点头,然后又摇了摇头:“可惜,可惜。”

  原来,此人居然是江南八大家仅有的两位高手之一,绰号流云鹤的谢鸣鹤……却不知发什么神经,忽然来找张行这个账面上的至亲兄弟来了……只能说,打了一仗,威风稍涨,什么牛鬼蛇神都出来了。

第八十八章 荷戈行(12)

  星光密布,双月隐身,凉亭外挂起一个火把挂起,石桌上则点起一支烛火,三位足以称得上是当世高手之人隔桌对坐,偶有夏风涌动,摇动亭外火把摇曳,却不能动亭内烛火分毫。

  非只如此,周边蝉鸣不断,热气明显,可凉亭下却冷热宜人,难分春秋。

  三人明显矜持,只是稍作介绍,尚未寒暄,便多有收敛,俨然各自心中有事。

  不过,雄伯南明显是个大气的,大约察觉到气氛不妥后,干脆挑明来问:“流云鹤前辈可是有正事与我们张龙头言语?若是尴尬,我稍微避让一二就是。”

  “紫面天王想多了。”谢鸣鹤闻言当即一声苦笑。“我一个闲人野鹤,哪里能有正事?这次来,无外乎是江东死水一潭,偏偏又一日紧似一日,不知何所为,不知何能为,忽然一转身,听到我家贤弟在东境这里做出了大局面,便来看一看罢了。”

  “原来如此。”雄伯南点点头,稍微放松下来,便继续正色来问。“不知道江东局势到底如何?怎么叫一潭死水?”

  “被压的、闷的呗。”谢鸣鹤不再苦笑,声调却愈发低沉。“圣驾重归江都,嘴上喊着一切从简,但供奉多得升官,没供奉的免官,谁还不懂?这一年,根本就是下方供奉无度,然后不停在民间搜罗少年少女入宫,外加征调各州郡金银财帛粮秣充盈行宫,所以,南岭以北,江东南部的山区,几乎是立即便起了义军。

  “义军起来后,一度有席卷之势,但朝廷居然一举派了两位宗师过去。鱼大将军在东,吐万大将军在西,立即便连战连捷起来。但不知为何,官军一直能胜,义军却也总能不停起势反复,最后居然是个拉锯的局面。

  “而这下子,反而更苦了江东沿江诸郡了……前面是江都居高临下,而且也有宗师与重兵坐镇,身后是两位宗师各自引军屯驻,夹得死死的,偏偏两面都索求无度,物资粮草、金银财帛、人口丁壮,什么都要,士民苦不堪言。”

  “也难怪了。”雄伯南想了一想,不免同情。“是这个道理……朝廷那么多宗师、成丹、凝丹高手都在那边,还有那么多精锐军队,反也没力气反,压榨却一日胜过一日,岂不是一潭死水?不过,那些义军那么厉害吗,两位宗师都不怕?”

  “道理上来讲是民心不属魏。”谢鸣鹤继续来讲。“大军进则义军退,大军退则义军进,而进退之间,虽有胜负,却更有士民蜂拥而起,使义军屡败屡壮。不过,也有些其他说法……”

  “比如呢?”张行也好奇起来。

  “比如,有人说鱼、吐万两位大将军见到世道纷乱,有意保存实力……”

  “是真的吗?”

  “我觉得不是,来之前,正逢韩引弓引军西向,江都震怒,做了许多人事上的处置,下了许多禁令。鱼大将军也立即向江都请求江东本地田宅,而吐万大将军刚刚打了一次胜仗,也立即把俘虏的丁口财宝全都送给了江都,哪里像是不懂事的人?”

  “也是。”张行嗤笑一声。“但说不得有人会信。”

  “希望如此吧。”谢鸣鹤捻须感慨,继续道来。“除此之外,还有人说是两位宗师受制于两位大宗师的缘故……”

  “南岭的那位圣母大夫人还有那位从真火教退隐的药王?他们动手了?”张行大为惊异。“大宗师一动,本身就代表了天下乱无可乱吧?”

  “大宗师如何会轻易动手?大宗师最厉害的时候便是不动手的时候,动手了反而就那样。”谢鸣鹤点点头,认真解释。“但是官军碍于圣母大夫人的威名与势力不好擅自越南岭追击义军却是人尽皆知的事情,而义军真溃散了,逃入南岭再卷土重来什么的也是寻常……想来,便是那位南岭圣母大夫人此时没有跟朝廷翻脸的意思,却也实际上帮了义军吧?至于那位药王,人家到底是跟真火教有多少年香火情的,真火教又跟叛军关联紧密,所以哪里忽然出现他的踪迹,官军担心一败涂地,忌惮不敢前往,也是有的。”

  “这倒是无话可说了,但本质上更像是受制于两位大宗师麾下的势力。”张行叹了口气,忽然问了一个技术性问题。“我一直好奇……南岭老夫人证位大宗师简单易懂,可是那位药王是如何证位的?是因为真火教?可若是因为真火教,为何又要退出去?”

  “此事你要问别人,未必清楚,我还真知道一些秘辛。”谢鸣鹤从容来答。“我这些年为了避开朝廷征召,也是为了向朝廷展示自己无意借家族名望在江东经营,便四处游荡,南方高手基本上都认识,其中就有几位相互印证了一个说法,那便是当日药王离开真火教恰恰是因为真火教没有那个能力支撑一位大宗师证位了……而药王之所以能又走出来一步,成功证位大宗师,恰恰在于他离开真火教后广施恩德,四处立千金柱,以人命至重犹胜千金之意,教导大家如何治疗大病小灾,防疫兴丁……大家都说,那些刻着药方和防疫手段的柱子,便是他的塔!”

  雄伯南尚在不解,张行却已经连连颔首,这个解释就非常对路了……就目前观察来看,修行路上上各个层次表象完全不相同,但本质上还是在“证道”,是一种从内到外,从个人到群体,从肉体到理念的升华。

  天地元气这里,更像是扮演一种手段或者充当一种工具。

  至于到了大宗师的层次,想要立塔证位,也不是一定要有明确的实体组织势力,更非是特定的军事政治组织,而应该是一种群体影响力的表达。只不过曹皇叔、东夷大都督、南岭圣母大夫人、金戈夫子、北面那位大司命、妖岛岛主,包括白有思师父,这些比较活跃和明显的大宗师身上,政治、军事、宗教影响力太明显,所以明显给人一种错觉。

  好像修行到了那个层次依然是一种纯粹的武力表达一样。

  “所以说啊,个人修为是个人修为,可从凝丹开始,想要登位证位,不免要讲一个气运了。”谢鸣鹤的理解明显跟张行不同。“也正是如此,我早早便注意到了贤弟这里,东境这一年内凝丹的高手不少吧?”

  “不少。”张行倒是没有隐瞒什么。“黜龙帮与齐鲁官军并起,一年内凝丹者应该是上双了,只是历山一战,又杀了三四个。”

  “齐鲁官军大败,你们黜龙帮即将横行东境,到时候,气运再度汇集,只怕还要水涨船高。”谢鸣鹤斩钉截铁。“这点不光是东境,河北、南阳、江东,虽然远远不及东境,却也都有几个凝丹高手忽然冒出来,都与当地动乱规模、胜负相合,你们黜龙帮的大好局面都还在后头呢!”

  张行不置可否,当场反问:“所以谢兄是来验证自己想法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09页  当前第25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58/70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黜龙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