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行想了一想,倒是无话可说:“确实如此,但那又何妨?而且,这跟我苦不苦有什么关系?”
“苦就苦在‘那又何妨’?”魏玄定笑道。“我也是这次辛苦了一个秋日才知道什么叫苦的……这个苦,不是做事的苦,而是你想要做事,做成事,就得受委屈,明明你什么私心都没有,下面却要嫌你,同僚却要疑你……一个秋收尚且如此,像你这般统揽全局,当着这么大摊子的家,又算什么?”
说到此处,魏道士以手指向身前散在院中的几案,似笑非笑:“就好像这喝酒的事情一样,知道的自然知道往后几年可能会缺粮,所以要尽量省粮食,所以你之前才在秋收后明令禁止酿酒,只许外买,而且只能从梁郡、汲郡买。可一个个的江湖豪杰,哪里懂这个?都还以为你是要拿这个独家生意收买王五郎和徐大郎呢!便是懂得,也不愿意信,因为口干,民间也是骂声一片。”
王五郎尴尬一时,便欲言语,但又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禁酒这个确实是麻烦事,因为大家确实有这个嗜好品的追求,做这事就是准备好挨骂的……”张行有一说一。
“就是这个,就是这个……跟‘那又何妨’一样。”魏玄定更加摇头不停。“你压着大家伙,大家伙哪个心里不嫌?偏偏你自家还晓得他们嫌你,知道他们可能会背弃你,却宛若寻常事一般……张龙头,你这般年轻,却这般老成,到底撑得住吗?”
张行怔了征,反问回来:“什么意思?撑不住又如何?”
“我不是担心你哪天会疯,我的意思是,你会不会有朝一日自己先烦了,弃了大家伙?”魏玄定目光炯炯来问,其余几人也都怔住。
“人做事都是有说法的,若只是剪除暴魏,那说句实话,弃了也就弃了,原本就准备弃的,因为暴魏是自家作死,躺着便可以等他塌了。但要是认真做事,那就要看本心了。”张行稍微醒悟过来,认真想了一想,便来做答。“有人做事是为了成大事,是为了留名成功,有人是为了报仇不顾一切,有人只是为了一时痛快……还有人,是觉得自己既然生而强横,便要扶持弱者,或者欺压他人;或者穷惯了、饿怕了,凡事求个安全感,要掌权、要求财……所以,这事很简单,只要问问我做事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便晓得了。”
“那……”
“你觉得我的目的是什么?”张行抢先替对方问了出来。“做皇帝吗?还是成至尊?又或者天生想掌控局面?”
“是想成什么大事吧?”魏玄定笑了笑。“有至尊的榜样,做皇帝、成至尊,估计都是顺带的……而且我也不是没见过你们这种人,什么一统四海了,什么三辉代四御了,什么想要重新填海铺地了……你不也强着帮内去让所有孩子一起筑基吗?必然是有大志向的!”
贾越抬起头来,和其他人一样盯住了张行。
“差不多吧。”张行撸起袖子,给自己倒了一杯酒,却不说透。“男子汉大丈夫,当然要有点大志气,确实想做点超脱凡俗的功业,将来得名得利……”
魏玄定当即来笑。
“而我既然想成大事,又如何会主动弃了人?须知做大事总要以人为本的。”张行将酒一饮而尽,扬声来做回应。“有些人私心过重,贪图安乐,觉得苦,觉得累,便弃了我,人之常情,我不怨,说不得还要检讨,是不是的确太苛刻了,没能掌握人心;但要说我主动弃人,委实想象不到,最多是他们对其他事物有所贪恋,待我要转弯的时候不愿意跟上来罢了;更重要的是,只要人自己没坏掉,还是个堂堂正正的,再相逢时还愿意跟上来,那便是之前一时落后了,也能再跟上的。”
“是这个道理。”魏玄定立即点头,再无多余表情,好像只是象征性问问一样。
王叔勇等人,却有些如释重负。
不过,就在这时,张行也有些感慨起来:“但说句实话,自古想做大事的多了,多还是做不成的,真要是哪天我自己气馁了,说不得还要其他人推着我走一程呢。”
几人摇头不止,只当张三爷也是喝多了,便要随之安慰或附和。
孰料,贾越此时忽然插嘴,抢在所有人之前开了口:“张三郎天命所指,注定是要做大事的。”
这话没头没尾的,众人诧异来看,他却低头不语了,只是众人也习惯了他这种乍起乍落,却也没多言。
可能是许久没有夜间惊扰百姓了,四位成丹高手一直较量到三更天方才落下,而院中人早已经散去,白有思来问,张行便也直言相告,无外乎是魏玄定渐渐历练起来,此番居然脑子好使到察觉了点什么,稍作试探,如此而已。
事实也的确如此。
一夜无话,翌日,济阴城继续开会,却只用了半个时辰不到,乃是将王振的大头领给正式当众标上,算是某人履行了他政治承诺的最后一步,而王振附属的孟啖鬼、范厨子二人也被补上了正式头领。
接着,张龙头反而去视察冬衣,下午则走访街巷,傍晚甚至出城往渡口一行。
到了晚上,又和徐世英、牛达、王振,以及这三人的实际附属头领们一起宴饮。
第三日,还是只开了半日会,不过这一次,张三爷终于做了一件算是有些激烈的大事,却是当众黜落了一位大头领——东郡留后祖臣彦,此人因为在东郡处事无能,耽误冬装和物资转运,被张行公开建议贬斥为寻常头领,罢了留后之任,却又以降人出身的头领、前东郡郡丞周为式为东郡留后。
理由是周为式在祖臣彦整日宴饮、吟诗作赋的同时,实际上承担了相当部分的东郡庶务,可以确保不耽误工作。
谁都知道,周为式算是徐世英的私人,也跟翟谦等几位东郡本土头领有些同僚之谊。而这件事情也似乎正是因为如此,几乎毫无阻力的通过了。
事后,济阴城内议论纷纷,都说此消彼长,若是徐大郎再把翟谦那帮人拉过来,结成一个东郡的小团伙,势力恐怕就要压过李龙头了,若是魏首席再被扶起来,那李龙头浑然其中,怕是也只能俯首称臣了。
至于张行,这一日又免不了有人来请,下午乃是翟谦、翟宽、黄俊汉这个小团伙做东,晚间是程知理私下来请去小酌,他都欣然前往。
且说,张大龙头既然主动接受宴饮不断,便相当于主动放开了禁制,甚至主动做了表率,那这一连四日下去,因为诸事安顿,群贤毕至的缘故,再加上此地不缺梁郡过来的酒水,所以城内气氛不免愈加高涨起来。
简直像过年一样。
一时间,非只是张行被请,李枢也在请人做客,徐世英、牛达、单通海、尚怀恩、翟谦这些本土头领也在请,王振得了大头领,了了心愿,也在请,孟啖鬼见黜龙帮势大,如今安稳下来,再加上也是半个本土的头领,居然还在请,连常负这个新来的半个土地人,都在大肆请客。
请上司、请同僚、请下属、请朋友、请同乡。
这种情况下,可以想见,头领们早已经在私下充分交流了意见。
时间来到了第五日,也就是入冬后的第一天。黜龙帮开始了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议程,也就是接下来向哪里打的一个讨论……可能是因为张行当众摆出了虚心求教的姿态,讨论很热烈,去徐州,去江淮,去河北,打东都,都有人说,整个济阴都在喧嚷。
没错,伍惊风甚至是支持打东都的!
只能说,虽然大家都明白,最终很可能是大头领们来决断,可不耽误大家各抒己见,对大头领们施加影响。
比如说,徐世英的亲信头领里,郭敬恪是河北人,鲁氏兄弟也河北人,而且是大河上做生意的,这三个人态度摆出来,徐世英就不得不大幅度倾向于往河北去……这很合理吧?
而总体来说,去河北跟去淮西的论断占据了大多数,并且渐渐形成了对峙,伍惊风那些人也开始主动调整意见。
时间来到下午,就在众人讨论充分,决心让大头领们隔门举手决议之时,一个极度意外的消息传来了。
“谁?”
坐在首位的张行几乎笑出了声。“谁来了?”
“杜破阵和辅伯石两位……两位大头领直接来了,人就在城外,说要参加决议!”接手了城防的周行范拱手以对,表情怪异,他是支持打徐州的铁杆,至不济也该支持从淮西包围徐州,所以从道理上来说,这二人此时过来,他似乎应该高兴。
但是,可能是久随张行,不自觉的站在这位大龙头的角度看问题,即便是小周也察觉到这次拜访中针对某人突然袭击的成分,继而稍微警惕了起来。
张行想了想,居然当众大笑拊掌:“来的真巧!这厮几月不见,倒是还有几分急智,知道关隘在哪里!”
一旁李枢一时心虚,但瞥了一眼身前乌压压的人头后,还是扬起了头来。
张行也肃然起来:“唤两位大头领进来吧!看座!”
堂外冬风阵阵,堂内许多人却都轰然起来,几乎人人振奋,和少部分若有所思的核心头领相比,绝大多数人在听到消息后,都还是觉得,淮西这两位刚刚举事便亲身而来,并且自称大头领,降服姿态过于明显了。
黜龙帮果然是春风得意,大有可为!
PS:晚安。
第一百零八章 临流行(11)
冬日第一天,济阴城内的郡府大堂上,黜龙帮的大头领们正在进行隔门决议。
所谓隔门决议,也算是黜龙帮建立到现在的一个小传统,甚至就是从济阴城开始的,所谓大头领们在屋里直接决议,但却不隔绝声音,头领们可以直接在外面听到,让他们明辨是非,也是要堂上的大头领们心里做个掂量。
堂外廊下,座椅密布到下不了脚的地步,敞开的堂前大门口却空无一人,而原本热热闹闹的大堂上,此时却只有十数席列坐。
最当中,自然是首席魏玄定,左翼龙头张行,右翼龙头李枢三人。
三人之下,还有中翼大头领白有思、雄伯南、伍惊风;左翼大头领王叔勇、程知理、杜破阵、牛达、王焯、王振;右翼大头领徐世英、单通海、翟谦、辅伯石、柴孝和。
少了一个,多了两个,两位从未露面的大头领踩着某种阴差阳错的说法抵达,算是难得齐备,合计一十七人。
而十七人列席,决议进展却非常迅速,虽进展迅速,但是门外的头领和其余帮内精英们却渐渐面色古怪起来,只是碍于情势,不好交头接耳罢了。
无他,开场之后,李枢率先引导议题,然后关于出击方向的决议迅速展开,目前已经有足足七位做了简短而明确的表决,而七个人中,居然有六个人是赞同去河北的。
这跟之前势均力敌的热烈讨论,形成了鲜明对比。
首席魏玄定例行最先开口,他是河北人,光明正大希望自己回到河北去,希望黜龙帮回到河北推翻那里的暴魏统治;
接着是徐世英,他声称自己就在河边上,对河北的惨状颇有知晓,而且直属部众中郭敬恪、鲁氏兄弟都是河北人,思乡心切,所以他也支持去河北,去解救那里的百姓;
程知理立即跟上,他的理由类似,本人就是河边上的人,亲族乡里都在之前的乱战中被转移到了河北,此时他理论上的直属部众蒲台军更是从头到尾的河北人,所以也支持去河北,最起码要为蒲台军打开生存空间,不能只躲在豆子岗那个盐卤沼泽地里白捱。
到此为止,都还无话可说。
接下来,一个比较意外,但似乎也有些情理的表决出现了,翟谦也同意去河北,理由是在这个问题上,他被徐大郎的几个部属给说服了——意思很明白,他这一手,是跟着徐世英来的,这似乎隐隐呼应了徐世英在建立一个实际上的东郡小派系的说法,更坐实了这位墙头草的属性。
随即,负责南侧数县之地,私下被人呼为‘白皮督公’的王焯忽然开了口,他建议南下,先“协助”来“求援”的淮右盟两位大头领荡平淮西六郡,收拢淮阳,再论其他。
这个时候,因为被直接点名,杜破阵和辅伯石不可能再等,只能无奈接上,接连表决,却居然是建议黜龙帮大军去河北作战。
而也正是因为这二人突兀的被迫表态,以及到此时堪称悬殊的结果,使得堂内散发了一丝明显超出预料的味道。
“你们二位可不能这么一句简单的去河北,得给个说法。”张行侧身躺在座中,摩挲着下巴,面无表情的盯住了这两人,似乎是要两人按规矩阐述理由,又似乎是在隐隐发怒。
堂外屏息凝气,堂上众人也一起看向了这两位。
杜破阵躲无可躲,只能起身正色来言:“两个缘故……”
“坐下说。”张行抬手示意,语气平和,似乎只是提醒。
杜破阵怔了一下,环顾四面,还是老老实实坐回去,缓缓来言:
“一来河北百姓久为暴魏摧残,急需黜龙帮大军解救;二来,淮西的事情我们能做好,便是黜龙帮南下淮西,也只是锦上添花……张三郎,天下汹汹,只争朝夕,既然要甩开膀子拯救天下,便应该尽可能去救更多人,你看看淮西那几个郡就知道了,有义军没义军,根本不是一回事,那么既然能同时铺陈河北、淮西,又何必只从一路去?”
张行沉默不语,其他人也多不吭声,只是看着张大龙头,等他来言。
倒是初次来此场合的王振,忽然嗤笑一声:“道理挺对的,要不是我当初在芒砀山待过,晓得淮右盟的小心眼,几乎也要信了……杜盟主,你这般说了半日,不还是想着自家称王称霸,不让我们黜龙帮去碰你们地盘?我们明白说了,黜龙帮是天下义军盟主,不是你们淮右盟想躲就躲得掉的!”
说句良心话,也就是王振这厮混不吝的性格能在这场合说这样的话,但即便是他,也就是第一次参与时才能说出这种直板子话来,可既然说了,反而起到奇效。
杜破阵面色久经风霜,跟谢鸣鹤差不多年纪的中年人,咋看起来却好像年长了一旬一样,可如今听到王振赤裸裸指责,也忍不住面色涨红起来。
而辅伯石见状,更忍不住当众起身呵斥:“我们诚心来投,处处讲规矩说道理,你们便是这般羞辱吗?!”
“既要讲规矩就坐下说。”张行再度开口,依然只是要对方坐下。“坐下说话,不然就不要说。”
辅伯石怔了征,但江湖豪杰,争得只是一口气,便一时立在那里僵住。不过,随着堂外一阵明显骚动,其中甚至还有起哄一样的“呼”声,其人还是在扫视了一眼堂上几人后在杜破阵的拖拽下坐了下来。
这个时候,气氛已经很不对了。
堂外已经骚动,堂内已经冲突,但这些都不是什么核心问题,核心的问题在于,张大龙头似乎已经察觉到了什么,这让很多人心里不安起来。
换言之,真正的不安来自于那些沉默的堂上之人,而不是公开冲突的杜辅二人还有王振,以及堂外众人。
“王振,说了半天,你到底是主张去哪里?”张行转过头来,问了一句。
“去淮西,吃掉淮右盟,以绝南面后患。”王振扬声来答。“这难道还要问吗?我得对砀山的老兄弟讲义气,淮右盟就是眼下咱们黜龙帮最大的敌人。”
甭管话多么不正确,现在是六对二。
张行点点头,看向了杜破阵:“杜大头领,现在是六对二。”
杜破阵点了点头,同时盯住对方不放。
“刚刚杜大头领说的两条,前一条我是认得。”
张行没有看对方,而是转头对着空无一人的堂外空道开口来言。
“那就是暴魏无道,生民有倒悬之苦……但问题在于,只是暴魏无道吗?我今天可以放肆说两句断言,天下间义军起事时都是秉承天下大义的,没有谁被逼到那份上还不准拎刀子反抗的道理;但同时,天下间至少三分之二的义军一旦成了点气候,就不知道要做什么了,然后便沦落到与暴魏无二,因为他们只有暴魏官府这个坏榜样,也没人教他们该怎么做……不然,咱们黜龙帮怎么如锥处囊中,脱颖而出,当上这个天下义军盟主的?而若是这般,杜大头领所言第二条便没有意义,因为淮西没法证明自己能做到什么地步,能不能达到我们黜龙帮的要求。”
“是这个道理。”出乎意料,第一个响应的居然是一直没开口的右翼龙头李枢。“所以,淮右盟得说清楚自家是什么立场,什么身份……”
“李公避重就轻了。”已经表态完成的魏玄定忽然打断了李枢的言语,参与了进来。“这不是一个名头能作保证的,咱们要的是实实在在的东西。首先,杜大头领和辅大头领既然来了,而且是以黜龙帮大头领的身份坐在这里,那淮右盟便已经无了,有的只是黜龙帮淮西的几个分舵……如果连这个都不认,那坐在这里干什么,又说什么?咱们凭什么让他们坐在这里?这个事情不需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