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臾片刻,便有一队幽州骑士寻到此处,却不敢上前,等了一会,一名明显是为首之人方才来到这边,看着四个端坐不动的人,丝毫没有停滞,直接朝着最年长的崔傥下拜行礼:“可是清河崔公在前,在下幽州北面都督、安乐郡太守、奋武将军、柳城公侯君束,奉我家主公幽州行营总管、河北道大都督、北地监护使罗公之命,特来相迎。”
坐着的四个人愣在篝火旁,竟然一时不知道该如何答。
半晌,还是崔玄臣反应快,指着身侧李枢起身:“这位……侯将军,非只我叔祖崔公在此,李公也在这里。”
侯君束也是一愣,但旋即醒悟,不由大喜:“李公也在此地吗?那可真是双喜临门,若得崔公、李公,我家主公岂不是虎生双翼便成龙吗?”
李枢这才来笑,便站起身来,要与对方握手言欢。
而也是此时,崔二十七郎看的清楚……几个人刚刚吃鱼吃到大半,匆匆灭了篝火,却是从崔公到李公,嘴角都还黑着呢!
但那又如何呢?
只能跟那什么北面都督一般,装作不知道罢了。
就在李枢、崔傥等人与侯君束在狐狸淀金风玉露一相逢的第二天,张行毫无廉耻的搬入了邺城行宫,并住进了最北面居住区最大的一个院子。
院子在行宫内偏西,前面有个不大不小的堂屋,可以开会议政,两侧有公房可以做文书和防护工作,后面是居所,也有十几个房间与一个小花园,其中西北角连着三层起来,算是一个小楼,尤其是第三层,四面开阔……估计就是这座通风小楼的缘故,整个院子唤作观风院。
对此,张首席连名字都不改,直接拎包入住。
唯一值得一提的是,他以秦宝的大头领尚未得到正式认证为名,却是让秦宝暂时住到了观风院中。
而既入住了观风院,张首席立即就忙碌了起来……不是他要主动生事,而是许多人都来找他做汇报和请示……有的真请示,有的假请示,但张首席之前有言在先的,也不好计较的。
不过,今日今时,这一位来做请示的,肯定是真的。
“你怕新律推行不下去?”后院小花园内,张行若有所思。“是哪些条款下面有谁抵制吗?”
“若是这般反而不怕了。”刑律部总管崔二郎崔肃臣表情还算轻松。“因为真要抵制的,肯定是从度田授田与开释人身那些利害相关的地方弄出来事端,而这些地方上上下下全都看着,哪儿能做,能做到哪里大家也都清楚,若是谁强要抵制,别人不说,首席你难道会放过谁吗?”
张行也笑……因为确实如此。
别看他整日嘻嘻哈哈,不是喝酸梅汤就是跟村子里人拉呱,可作为一个合格的键政者外加此间多年的经历,他便是再糊涂又如何不晓得土地和人口的重要性?
别的不说,帮里这些人,济水上游的头领如何装糊涂存了造反之前的庄子,济水下游的头领有多少工坊,之前被河北义军抹空的登州如今又有什么人在置业,他都一清二楚。
包括崔肃臣眼下话题背后的真实所指,他其实也清楚。
“我不想现在就对地方官府、吏曹动手。”张行笑了一笑,没有再做遮掩。“不是在做什么玩弄人心的把戏,而是没有准备好。”
崔肃臣登时肃然。
“事情要是总指望着自上而下就能推陈出新,未免自欺欺人。”张行收起笑意,认真解释道。“黜龙帮这个制度行到现在,便是有些新鲜,其实本质上还是一群东齐故地的豪杰精英被我拉扯起来,若说根基深厚,上下一体,其实还差的远……偏偏又是战时,是争天下的时候,我们也没有足够有经验的基层官吏,这个时候若是清理他们、更换他们,反而要出岔子的。”
崔肃臣想了想,认真来问:“所以首席才让张世昭张公这位大魏宰执来做蒙基部的分管,是要文武并行,培养出一些自家的年轻人来以缓缓代之?”
“是。”张行点头道。“不过,这个职务是张公自家要的,他看的清楚,知道这是真正立新的源头。”
崔肃臣不由叹了口气:“几年前刚刚取济水的时候、进河北的时候,连制度都没有,州郡都来不及攻略,首席便坚持这件事情,后来连年大战,几乎喘不过气来,首席也还是坚持……大家虽然碍于首席的权威不好公开反对,但实际上却是人人都不以为然,即便是现在,也只有些许人慢慢意识到这个的好处。”
“说好处还有些晚,估计还要两三年,就能慢慢的显露出来了。”张行继续言道。“不过,若是说担忧《黜龙律》不能被广泛接受,倒也不必计较在地方官府和吏员上,我有个主意……”
“请首席赐教。”崔肃臣立即打起精神。
“你下去乡亭里亲自审案子如何?”张行笑道。
“我……我审什么案子?”崔肃臣明显茫然。
“是这样的。”张行解释道。“你带着刑律部的几十个优秀吏员、文书,下到邺城周边的乡里,利用秋后农闲的功夫去审案子……”
这话说清楚了,但崔肃臣还是懵:“我一人,便是带着几十个吏员,又能审几个案子?而且下面百姓看到是我这种官,怕是都不敢寻我告的。”
“若是乡野之人不敢寻你们告状,你就专门去郡县中找积存的案子,找能体现出来新律善政的案子,或者找已经宣判,但可以按照新律改正的案子,然后跑到案发的乡亭中把人叫去做判……”
张行如是解释道。
“也不用担心一人无力,其实这个法子的妙处就在这里……你亲自领着人走完一个县,十几个乡,一个乡挑一个案子就行,做完就回来,然后就从跟着你的吏员选出来七八个表现优秀的,让他们带头,再往魏郡各县挑郡县中低阶吏员组队,继续下乡亭中继续做这个巡审!”
崔肃臣眼睛明显一亮:“好主意!若是这般,等魏郡的做完了,估计还没到冬日,还可以从魏郡这些本地随从巡审的吏员中挑出好的,知道我们是要推新律的,归到刑律部中,然后再让他们也带头,去整个行台,乃至于河北、河南各处做巡审。”
“不必这么着急。”张行笑道。“一冬天巡完两个行台就足够了,明年春后再去河南……而且,也不必让这些地方吏员归到刑律部,不然怕是养不起的,只挑优秀的晋升就好,其余人做个履历和记录,日后方便晋升也足了,只是巡审过程本身一定要保证待遇跟安全,可以发些钱粮布帛……至于说安全,虽说巴不得有不开眼的地方上闹出来,我们好动手立威,但还是要以维护好自家人为先。”
“首席这般思虑妥当,若不去做一做反而不安。”崔肃臣站起身来,直接行礼告退。“如此,我去寻陈总管做计划,尽快施行。”
张行点头,也不相送的。
倒是秦宝在侧,忍不住来问:“三哥刚刚说从不指望自上而下便能推陈出新,但没有准备好更换地方官吏……所以有了蒙基部?”
“是。”
“那以退役军士为基层乡亭小吏,难道不也是自下而上的填充吗?”
“当然也是。”
“为什么不告诉崔总管呢?”秦宝略显诧异。
“为何要告诉他?”张行回头来看对方。“蒙基部的事情是他自己想到的,我也承认了,又没有刻意隐瞒什么……”
秦宝犹豫了一下:“不该待人以诚吗?”
张行缓缓摇头:“或许可以,但没必要……尤其是现在,论局势,黜龙帮已经成了气候;论制度更新,差两三年就能见效……事情还是稳着点好。”
秦宝点点头:“我晓得,三哥如今怕死了。”
张行犹豫了一下,继续来言:“其实这个不算什么……此去登州,才是要小心的。”
秦宝反而冷笑:“登州有谁,不就是程大郎吗?便是程大郎反了,我若不能将三哥背出来,也便白活了。”
张行点点头,到底还是交了底:“我们先去,几营兵马押后,雄天王、十三金刚都会随行。”
秦宝终于皱眉:“程大郎真要反?”
“以他的为人,十之八九不会。”张行坦诚以告。“问题是落龙滩,这次无论如何得回去走一趟……不免心里发怵。”
秦宝终于恍然,却又恍惚起来,俨然是想起当日二人初见时的情形。
兄弟二人正在枯坐,忽然外面一阵喧哗,各自打起精神,然后立即就有人来汇报——谢鸣鹤谢总管回来了,而且带着煊赫了数百年的江东谢氏的主枝嫡脉四十余人俱至,已经到了城外。
PS:赵子曰开新书了,隋唐……瓦岗流……
第四十二章 归来行(8)
谢鸣鹤的回归极大的震动了邺城与黜龙帮上下。
原因很简单,首先,江东谢氏的名号太大了……张行自号黜龙,本意是要尽量减少人身依附和阶级差异,但能把这个当做终极理想和目标,本身就说明这个时代人跟人的等级差异是沁入到骨髓的。
而这种差异,在核心表现上自然是政治集团垄断一切利益,但在民间的视角里,更直观的表现却是这些世家大族的“高级性”。
崔傥为什么反?
理论上黜龙帮跟他们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但是经历了几朝的崔傥却敏锐的嗅出了许多让他不安的气息……比如说,即便是清河崔氏在大魏一朝被打压到极致,可跟关陇贵种联姻依然是可行的,嫁女儿嫁到东都西都依然常见,可程大郎娶了一个崔氏女,却反而遭到了张行警惕和打压,这算什么?
再比如说,黜龙帮进取清河,不是把崔氏做拉拢的对象,而是做假设敌对的对象,这又算什么?
还有,你既要拿河北做根基,就不说什么豪强盗贼满堂坐了,房氏这种清河本地的二流世族都挤进去四五个大小头领,要领兵有领兵的,要管理地方管理地方,崔氏为何反而不如房氏?
世族世族,尤其是这种文修世族,根基便是礼法、家学、婚姻、宦途……如今这世道往下滑了几百年,礼法什么的莫说这些世族了,全天下都无;家学则是自家事,你爱修宗师修宗师,爱培养文法吏培养文法吏;剩下的命根子就只是婚姻和宦途,却都被你张行给威胁到了!
所以,人家清河崔氏是真的冤,崔傥反水的责任全在他张行!
你凭什么不把人家当棵葱?!
而回到眼下,谢氏这种地位的世族,而且是江东的顶尖世族,主脉嫡枝扔下盘踞了几百年的江宁,几乎算是举族投奔邺城,都足以证明一些东西。
其次,谢鸣鹤本人请假之前,李枢都还没跑,更不要说后来的行宫事件了,甚至他当日走时,正是人心有些荒疏的时候……当时就有流言说,谢鸣鹤请假南下怕是要一去不回……结果人家非但没有一走了之,反而带着家眷回来,而且好巧不巧成为了第一个把家眷带入邺城的外地籍贯大头领,那敢问这谢总管算是何等的革命觉悟呢?!
正准备回济阴的单通海都懵了。
一个个的,干什么呢这是?
而在陈斌的建议下,所有正在邺城的黜龙帮大小头领却是再度齐出,在张行的带领下往城北出城相迎。
随即,由曹夕出面,将原本邺城行宫大使吕道宾的住宅官卖给谢氏,而无妻无子的谢鸣鹤在晓得行宫之事后也毫不拖泥带水,让自己守寡的婶娘带着两个未成年的侄子侄女入住了其中。
谢鸣鹤既归,委实有锦上添花之态,邺城内外人心也从之前的荒疏变成热烈,张行放下心来,便要东行登州的,只不过,可能正是因为之前气氛便已经鼓动起来,所以不止是一个崔肃臣巡审,许多事情都已经被一件件的顶了上来。
张行既要走,不免要做一个批示。
经过张行、雄伯南、陈斌、徐世英、单通海、李定、窦立德几人的小范围讨论,最后通过的临时举措一共有十二项,分别是:
刑律部总管崔肃臣提出的巡审计划——张首席讨论完毕后,在传达到大行台文书部的文书上,除了正式的同意与签名外甚至还有个附带批示:崔总管专心专意,《黜龙律》必然大兴于世;
蒙基部分管张世昭提出的,给冬日筑基开蒙的少年们统一冬衣计划——张首席批示:官服可以晚一些,这个要放前头,而且要够漂亮;
军务部总管徐世英提出来的……没错,就是徐大郎提出来的,按照这一年的收成,将对应比例的陈米碎渣拿出来酿酒,一方面是为了获利,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防止民间部分富户拿新粮酿酒的计划——张首席批示:徐大郎文武兼备,非是一般头领器量;
还有文书部总管陈斌,他建议年末时,从现有的地方官员、吏员、中级军官中,以舵主身份为准,提拔出两到三位头领,并形成定例,以激发中层军官和中层地方官吏积极性——张首席批示:陈总管高屋建瓴,能从最高处做事,极其难得;
军械战马部张公慎也提出了,利用这次从禁军中俘虏的工匠,仿照济阴制衣场、将陵大铁坊,将各地的军工坊专业化,譬如将陵那里除了农具家用外只做长短武器,而齐郡那里除了农具家用外只做铁裲裆,登州那边多做皮具,济阴多做布衣,并且在基层集中,却在宏观上分散,最后将具有复杂工艺的高级军工……譬如明光铠、弩机、马铠、长槊,集中在邺城周边的一系列举措——张首席批示:此类举措要看具体情形,因时因势而为,而公慎此时提议正得要害,其人如其名,通公晓义,谨慎细密,所以托付军工,岂能以寻常武夫相待;
济阴行台指挥、龙头单通海提出,李枢既去,当安定人心,应该事止于此,继续以房彦朗为行台文书分管领荥阳太守——张首席批示:只要人家乐意,自然没问题;
武安行台指挥、龙头李定提出,他已经注解完毕了一本唤作《易筋经》的书,可以给蒙基部与帮内修行者参详,对奇经求证凝丹的修行者应该大有成效——张首席批示:他还记得此事,难得;
王翼部分管马围提出,在大河设置多处永久性浮桥,甚至建城,在河北、河南设立兵站,以备来年开战方便兵马输送,同时防备凌汛期被分割——张首席批示:可以先建浮桥以防凌汛分割,兵站挑重点慢慢建造,城池不是不行,但可稍缓,薛常雄之案,军事三分,政治七分,马分管勤勉是好的,但不必纠结一时,此次可以随行登州,事情交给冯分管来做;
军法总管雄伯南的提案简单些,他认为,虽说如今大略是歇息修养半年,年底再开大会,但头领以下的功勋应该先通知到位,地方上也应该提前做好田产清查,确保届时授田不会出现无田可授的局面——张首席批示:天王思虑周到,赏罚是胜负存亡之根本,切不可轻忽,应该同时加紧准备各类勋章以备年底授勋,并让户部总管邴元正与仓储后勤部总管曹夕商议增加军功恩授的多样性;
卫疫部分管庞金刚与玄道部分管白金刚联合提议,除了往历山收拢帮内兄弟尸骨并例行祭奠外,还应该在河北、河南地界大举收拢无名尸骨,统一集中安葬,并做仪式祭奠——张首席批示:极好建议,可以立即让下面人先做施行,而且应该常态化,不必急于一时,几位金刚先辛苦东行;
仓储后勤部总管曹夕也有建议,乃是提议部分公中商铺在短期内无法出售、出租时,适量开放租给帮中直属工场,如內侍军的丝织场、济阴的制衣场、将陵的农具场等等——张首席批示:可以大胆一试,但一定要账目清晰,公私分明,收放自如;
最后,还有张行本人提出的一条,也就是在邺城行宫养奶牛的计划——张首席也自行批示:或许有大用!
竟然也给过了。
其实,除了这十多条外,短短几日内,其余还有二十几条建议成文,却根本没有通过,其中纷原因繁复杂:
一部分是诸如贾务根自请辞去领兵头领、建议牛达升任龙头、秦宝做大头领这种顺理成章到虚浮的内部人事调整建议,多被张行推到了年底;另一部分则属于是针对薛常雄的计划讨论,窦立德、李定、马围、刘黑榥,包括陈斌,都提出了许多针对性的建议,从军事到外交到间谍到政治承诺权限,什么都有……却被张行统一给压住了。
暂时不论。
当然,还有一些不乏离谱的建议,比如新来的文书封常就建议,收纳已经退位的原大魏小皇帝与太后,还有牛河牛督公为头领、大头领什么的……不是不懂他的意思,牛河战力难得,也能安定一些大魏体系出身的人,但还是觉得荒唐。
还有内务部的张金树带来讯息,东都大将郑善叶,他之前被黜龙帮俘虏过,按照合约带领俘虏被释回后第一时间是想投奔白横秋的,结果司马正手段利害,第一时间控制了所有东都军俘虏……而相比较于段威的倚老卖老,屈突达的沉默服从,郑善叶便明显有些不安,如今因为被移动到龙囚关驻扎,居然寻到了张金树,想要投降换个大头领。
连河间都要放到明年处置的张行能答应他就怪了。
比较敏感的建议在于大行台的组织架构上……当日这个事情完全是赶鸭子上架,都来不及讨论的,而到了现在,就有人建议增设一个礼部,或者说是大义部之类的存在,还有人建议增设一个吏部或者人事部的存在,建议设立专门的靖安部的人也有,争议都比较大,也都被张首席推到年尾了。
倒是一直空缺的军情部,大家心知肚明,这可能是张首席留给阎庆阎头领的萝卜坑,接到白总管后,阎庆便可顺理成章出任,或者让张金树转到军情部,阎庆出任内务部……所以,居然没有人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