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桩功越练越畅快!
根本停不下来!
气劲除了与血气相辅相成,还会滋养周身各处,通畅各处筋脉窍穴。
就如现在。
短短几天时间,他就觉得身体迎来了脱胎换骨的变化,除了厕所里多待了会,没其他毛病。
他这几天修行时,一直在琢磨阳师那句“身似青山气似云”。
他以智慧光加持时,虽然做不到前世武侠小说中的内视,却也能触类旁通,借助体内气劲隐隐窥见窥体内大致脉络。
气劲散为云气氤氲于体内时,筋脉、骨骼、肌肉、窍穴等共同构成了人身小天地。
但更多时候,气劲还是以流转为主。
散为云气氤氲,只有做完一整套桩架后,体内血气奔涌如潮时才有的景象,就像是游戏副本的奖励结算。
多数时期,气劲流转于体内,以筋脉为河道,骨骼、肌肉等共同构成了连绵山势,气劲则是流水,千回万转。
渐渐地,一座山水图就在他眼前徐徐展开。
养气之后就是开脉。
可到底如何开脉,季惊秋一头雾水。
这东西的形容太过空洞,难以真切体会。
可当这幅山水图出现在他面前时——
原本的开脉进程,由一开始的毫无头绪,到有了模糊画面,直至愈发清晰。
气如流水,筋脉开道,随山势而行。
流水在哪条河道受阻,哪个拐角转不过去……他都能鲜明地感受到!
这让他对于桩功,乃至是人身天地,有了全新的认识。
正当季惊秋沉浸在桩功的感悟时。
阳炎走进了训练场。
他没说话,站在门口,一一审视了三名弟子的桩功进度。
片刻后,他喊停了三人,将三人叫了过来。
“你们的进步都很大,看来这些天即使是回了家,也没有松懈。”
“但掌握桩功只是第一步,不要把练桩当成流水线工作,每一次练桩,都要身心合一,仔细体会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呼吸间的律动……”
阳炎先是满意点头,对几人这些天的成果表示肯定。
而后话锋一转,督促几人继续努力。
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不要自满,他们还差得远。
张行善神色认真,心中苦笑。
这番话他这几天在家里听了不下十遍。
将桩功根据自身体质,进行细微改动,推陈出新什么的……
这根本毫无头绪可言!
“惊秋,你已经养出了气劲,相较他们先行一步,不如和大家分享下经验。”
阳师忽然笑道。
三人同时一愣。
季惊秋心中茫然,这算什么回事,月考结束上台给同班同学分享学习经验?
张行善和洛熙则是目光茫然,陷入了沉思。
他们能被家里送来学武,天赋自然不算差,基础的先天根骨都是上等。
这几日在家里除了各种补品外,还有长辈推动气血,帮助他们寻觅身体脉络中的那一缕灵机。
也就是血气凝聚、升华为气劲的机会。
可直到现在,两人也只是摸到了气劲的边,要想养出气劲,至少还要一周左右。
前后加起来,不过十天。
十天左右养出气劲,这已经是值得夸耀的成绩了。
但眼下……季惊秋已经养出了气劲?
这才几天!
第17章 生命的可贵
张行善和洛熙震惊。
季惊秋则是心虚。
关起门来,自家知道自家事。
他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天赋。
一觉醒来练出气劲,改良桩功呼吸法……这都是菩提小树的功劳。
他能做的,就是抱紧菩提小树的大腿,然后确保自己足够努力,向着天人五限和逆反先天进发。
季惊秋原本想推脱,但左右各有一道针芒般的锐利目光射来。
如果目光能如刀杀人,那这两道目光大概已经把季惊秋切割的衣衫褴褛,无所遁藏。
别说衣服,要是条件允许,怕是直接来场现场解剖,好看看他到底养没养出气劲,又是怎么养出的气劲。
张行善和洛熙分别站在他左右两侧,像两尊门神。
这两人现在只要身处同一个场合,就必然把季惊秋夹在中间,以他为三八线,井水不犯河水。
眼见阳师又送来了满含期待的目光,季惊秋只得硬着头皮,开口道:
“主要就是多吃多练!
吃的多了,血气自然充沛,练桩也事半功倍,还能加速熬炼血气。
练的话,除了阳师说的身心合一,关键就是呼吸法和桩功的融合……”
季惊秋目光上移,谁也不看,强自镇定地重复着阳师第一堂课说的那些东西。
阳师说的,自然不会有错,你没领悟是你的问题!
天可怜见,让他讲讲改造伏龙桩的心得,他还能东扯西扯点干货。
毕竟智慧光的加持类似于“天启”,让他获得无尽灵感,本质还在自身,而不是纯粹的金手指加点。
可你让他讲养出气劲的心得,那也太刁难人了。
总不能说“多睡觉”吧?
或者直言入定后在内景世界中练习呼吸法就可以了?
后者他连阳师都没告诉。
这边,在听到“多吃多练”的前两个字时,张行善和洛熙就陷入了沉思。
难道“能吃”真的是武道天赋之一?
眼见气氛有点僵持,季惊秋准备放点干货:
“我这几天参悟阳师那句‘身似青山气似云’,有了不小的收获。
假设人体是一座山岳,骨骼、肌肉共同构成了连绵山势,筋脉是山间河道、地下暗河,连通山岳内外。
那血气,或者说气劲就是流水,流水沿山势而行,赋予人身山岳以勃发生机,也即是温养四肢百骸……”
张行善和洛熙再度沉默。
“身似青山气似云”?
他们怎么没听阳师说过这句话?
开小灶?
阳炎目光如炬,紧紧盯着季惊秋。
纵使是他,也没料到季惊秋能抛出这么一番言论。
气若流水,沿山势而行,一路开凿,百转千回……
好一幅山水气象!
这一番领悟,比季惊秋一天练出气劲,还要让他惊喜。
大多人就算练桩练到开脉,练到凝聚真种,也难有这番理解。
武道要想越走越远,越走越高,绝非简单的堆砌气血,强化肉身。
强化之后,是“整合”。
这才是重中之重。
有些人十分力只能打出四分五分,有些人却能打出十二分十三分,这就是“整合”的差距。
一盘散沙,怎么与山岳抗衡?
伏龙桩强调唯有降伏体内困龙,才能真正掌握肉身的力量,也是在强调要整合肉身天地的重要性。
牢牢握住牵在困龙脖子上的绳索,你才能让困龙为你所用。
季惊秋虽然还只是粗浅的认知,却也意味着走在了这条路上。
阳炎心中惊叹,难怪这小子能在短短两日就将伏龙桩吃透,量身改造成最适合自己的模样。
这般武慧,当真是惊世骇俗!
出于某些原因,他借口打断了季惊秋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