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初遇袁妙妙时,对方也不过十四岁,正是如今稚鱼的年龄。那时,她是真拿她当妹妹看待的。
袁妙妙摇头,又哭又笑,“你拿我当妹妹,可房里还有个表妹,家中亦有个亲妹,你怎么就这么多妹妹……”
陈今昭只觉一股无力感深深席卷全身。
“二娘,往前看,好生过日子罢。”她起身,离开前,又疲惫的叹息一声,“莫要再找我了,二娘。不妨就当此生彼此从未遇见过,日后就各自安好罢。”
袁妙妙痴痴的望着那踽踽独行的背影,许久都舍不得移开目光。
昭郎,你总是这般,柔软多情,又心硬绝情。
恨你,不能心软到底,也恨你,不能绝情到底。
袁妙妙回了东街府上不久,她夫君李鹤轩就怒气冲冲的踹门而入。
“你刚去哪了?”
“关你什么事。”
袁妙妙厌恶看他一眼,继续对镜卸着钗环。
“袁妙妙!别忘了,你可是有夫之妇,你……”
“行了,没事快滚出去罢,以后没我允许,不许踏进我屋子半步。”
袁妙妙嫌恶的挥手,宛如驱赶蚊蝇,直激得对方脸色扭曲,咬牙握拳猛上前一步。她从铜镜中看到,面露嘲讽,“李鹤轩,你敢碰我一下试试?”没本事还想窝里横,给他脸了。
当初要不是他舔着脸在爹爹面前大献殷勤,她爹又如何会枉顾她的意愿,强势逼她嫁这么个趋炎附势的恶心玩意。若不是爹爹勒令她,必须在为李家诞下子嗣后方可归京,她当真是连见他都嫌污了眼睛。
眼见李鹤轩青紫交加着脸杵在那,恶狠狠的盯着她,袁妙妙沉下脸,啪的下将首饰拍在梳妆台上。
“快滚!别忘了,你住的宅子我袁家安置的,你的官职也是我爹给奔走谋来的!”没卵的东西,还妄想在她面前耍威风?况且本来今夜她就气不顺,偏他还过来上杆子找骂!贱得慌。
李鹤轩到底忍着屈辱退了出去。
不单是因为岳父大人是他的授业恩师,更因为那袁妙妙的外祖父是一方封疆大吏,足够让他不敢动她半分毫毛。而且又何止是他,就看他岳丈的后宅,这么些年来,可见半个庶子庶女?
不过就算袁妙妙不说,当他心盲眼瞎不知她去见了谁?该死的淫/妇!还有陈今昭,他怎么也不去死,一对奸夫淫/妇!
陈今昭回家收拾妥当上榻入睡时,夜已深了。
幺娘却兀自坐在榻边背对着她,不知在想些什么。
陈今昭望着幺娘沉默的背影,脑仁突突直跳,很不想证实心中那个猜想。今夜,自打幺娘发现她脖间的齿印后,情绪就一直不大对。
其实从往常的一些细微之处,她不是没有发现诸此征兆,只是皆被她无意或刻意回避了。
当初她就怕会出现类似今日这般情况,所以在幺娘嫁她之前,就与之说清成婚只是权宜之计,来日无论对方是寻得良缘和离再嫁或是想带着孩子自立门户,她都会鼎力支持绝无二话。
当然,刚开始不知彼此性情,她没对幺娘坦白身份,只道自个是天阉,以此来掩饰平日的一些异常之处。直至某日深夜,被梦惊醒后的她愕然发现躺在她胸膛熟睡的幺娘,不由惊出了一身冷汗,方隐约察觉出幺娘的一丝不妥来。
那时幺娘已经生了呈安,彼此相处几年也熟知了性情,遂她再三考虑后,还是告诉了对方自己的真实性别,以此杜绝幺娘深陷假凤虚凰的虚假情感中。
自那之后,幺娘倒是再未做出让她困扰的事,只是整个人愈发沉默了。她不知幺娘内心真实的想法,也不敢深问,因为幺娘性子极为敏感,她也着实怕那句话说的不到位,反而让对方想不开。
幺娘在榻边坐了会,总算上榻躺下了。
听着不多时旁侧传来的均匀呼吸,陈今昭总算能悄悄松口气。她也不明白,自己为何总是遇上这些莫名其妙的事!
当真令她,苦恼万分。
这一晚上,她脑中思绪万千难以入眠,一会想袁妙妙的痴缠,一会想幺娘的沉默,一会再忧心今夜摄政王千岁的态度,唯恐翌日上值时会再次受到一旨敕诏。
各种纷杂情绪搅得她头脑昏沉。
在勉强有了睡意之际,她还不忘摸向胸口,惯例检查有无发育征兆。好在尚无征兆,如此她稍稍放了心,否则,她便少不得要再去抓副药灌上。
但不到万不得已,她着实不想喝,毕竟药性凶猛,她也怕身子喝出问题来。
这一夜,难以好眠的又岂止一两人。
夜半时分,昭明殿里宫灯依次点起,宫人们或捧金盆、巾帕,或捧绸衣、绸裤,来去无声。
另换了身衣物的姬寅礼坐在榻边,指腹按压额角片刻,方又缓缓躺回寝榻。只是未及片刻,他却骤然起身拉帐,径自着履踏地,至楎架前捞过外衣披上,然后就疾步出了内寝。
“从上书房搬些折子过来。”
稍带低沉压抑的嗓音自外殿传来,刘顺隐晦扫了扫寝榻方向,便麻利安排人加紧速度去取折子。
而他则在稍一思忖后,就转身去泡了杯专清心火的莲子心茶,躬低垂目的趋步亲捧过去。
姬寅礼仰靠椅背随意坐着,接过茶碗时刚一入口就顿住。
他掀了眼皮,没什么意味的扫过旁边的太监一眼,便端起茶碗仰脖饮尽茶汤,随手将空碗掷于案上。
“将你那套宫闱阉宦之习收一收。”不等刘顺屈膝请罪,他已挥手,“出去。”
刘顺躬身后退,一直退到殿前方止。
夏风习习,他就这般垂首低眼候在殿门前,看着取完折子回来的宫人从他眼底迈进殿内,同样也看着那宫人再次垂手出了殿门。
他就这般一直候着不动,只是竖耳全神贯注细听着殿内动静。在久到他躬起的背部隐隐渗出凉汗时,终于听到了里面摔折子的响声。
伴随着这声响同时而起的,还自喉间滚出的斥声,“荒唐!”
这句斥声,低哑,含怒,又含欲。
刘顺绷紧的背部慢慢舒展开来,没过一会,殿内就传来了他主子的吩咐声。
“刘顺,给孤再沏杯茶来!”
第27章
不知是体质原因还是面皮白的缘故,只要陈今昭夜里睡不安实,第二日早保管脸上会挂两显眼的大乌圈。
翌日上值时鹿衡玉瞧见,只当她是祭拜伤神的缘故,就颇为安慰的拍拍她的肩,约定改日请她听曲吃酒,也好散散心。
陈今昭没敢吭声,心道待平安度过今日且再说罢。若是不走运,今个他三怕就要受到上头的降罪敕诏,届时那鹿衡玉别说请她吃酒了,怕追着劈砍她的心都有。
巳时三刻,在陈今昭惊恐的眼神中,御前太监刘顺手捧诏令,带着一干人浩荡朝着他们翰林院方向而来!
“翰林院诸臣行礼,接令。”
刘顺进殿后环视殿内众人,双手抬起诏令道。
不得不说,在听到不是点名道姓宣他们三单独出去听诏时,陈今昭简直是大松口气,一颗提到嗓子眼的心也噗通声,落回了原位。
沈砚与鹿衡玉应也是这般想法,她都能听见二人暗呼口气的声音。
在翰林院众人躬身作揖后,刘顺方徐徐展开明黄诏令,高声唱道——
“奉摄政王千岁诏曰:翰林院侍讲学士周守义、刘景和、吴明远,授业不精,职事不逮,有负孤之委任。兹特贬此三人为正七品翰林院编修,以儆效尤!孤惟赏罚分明,黜庸擢贤,既已贬黜庸者,自也进秩良才。翰林院编修沈砚、鹿衡玉、陈今昭,才识明达,勤勉尽责。今特擢升为从五品翰林院侍讲学士,锡之诰命,以示褒奖。翰林院乃储才之地,愿诸君朝乾夕惕,笃学不倦,不负孤之所望。钦此!”
翰林院众人齐拜:“臣等接诏,惟愿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刘顺带人离开前,特意将陈今昭三人叫到跟前交代一番,道是殿下有交代,今个就不必去上书房偏殿授业了,待明早辰时再按时过去。至于授业内容与进程,由他们自行安排。
这回刘顺面对三人时,没了上回皮笑肉不笑的模样,虽依旧是皮贴肉的笑,却不似从前那般骇人了。只是陈今昭总觉得,他那笑里似乎有种让人说不出的意味。
各自归位时,他们三人身上或多或少落了些隐晦目光。
有质疑不满的,有羡慕嫉恨的,自然也有等着看好戏幸灾乐祸的。
这时候,原翰林院侍讲学士几人脸色灰败的从外头回来,往日与之交好的官员见此,不免忙过去安抚两句。
听到被宣旨罢黜原职,几人也不意外,只是在得知接替他们职位的是那三杰时,心里多少还是有些不是滋味的。但同时,心里也对那三杰升起了几丝怜悯。
现在升职了是欢喜,可待明日他们三便知道厉害了。
此刻想想,他们虽被贬了官,但好歹自此再也不用去面对那群无知的匹夫丘八,这般想想竟也觉得有些解脱。
陈今昭等人确是被突如其来的擢升诏令给惊住了。
这不声不响的冷不丁提拔,当真让他们没个心理准备啊。
最为惊喜的当属鹿衡玉,他真是做梦都没想到这辈子还能升官,更何况还是连跳几级,从正七品直接跃升至从五品!
虽说去教那群丘八们念书,肯定是有难度的,但世间何事不难?想法子克服便是。如此一想,他不免摩拳擦掌,已经开始幻想待明日去偏殿面对那群丘八学生时,要如何如何。
陈今昭也是有些惊喜,不管怎么说,收到擢升诏令总比遭受训斥敕诏要好得多罢?更何况,这一升职,她就从此摆脱了值宿的折磨了啊,就单是这点就令人再开心不过!
相对来说,沈砚倒是反应平淡。不过能升官、能不必值宿,到底也让人心情舒畅,没见他此刻提笔挥洒的姿态,都格外的轻松欢快。
但三人的轻松欢喜没有维持到午时。
因为午时之前,新的值宿卯册下来了,而他三人的名字赫然在列。
面对三人铁青的脸,他们的新上官给出的解释是,考虑到现今安排的值宿人员过少,七日轮一回着实太过苛刻,遂将值宿官员上调至从五品,亦可稍解值宿人力不足之困。
末了,新上官来了句:“如此,尔等半月方值宿一回,比之往日也松泛诸多了。”
午膳时候,三人气的都没吃进饭去,尤其是鹿衡玉,整个晌午都脸红脖子粗的直喘粗气。无怪乎他最气,观这卯册排位,高居榜首的就是他,而这卯册之首,亦代表了上官的厌恶顶峰,换谁也得气不忿儿。
下值后,陈今昭有气无力的挥别了同样丧丧的鹿衡玉。新制从今夜开始施行,换言之,明夜就要轮到她了。
月明星稀,季夏的深夜,天阶夜色凉如水。
姬寅礼处理公务劳顿之际,就带着公孙桓到庭院里散步,两人边走边闲谈,不知不觉就出了十王府,登上府外的高亭。
登高望远,凭栏俯瞰夜色下的皇城宫阙,但觉今日之心境比之往昔又有所不同。
公孙桓的目光难免落到衙署的星点灯火上,遂笑说,“今夜也不知是翰林院哪位官员在值宿,总归不会又是那陈探花罢。”
因着这话,姬寅礼眼前几乎瞬息又闪现过,那场混沌梦里忽急忽缓的几幕画面。
垂手候在旁的刘顺,刚要回句说,今夜值守的是那位鹿榜眼,却在下一刻将要到口的话咽了回去。因为他余光瞧见,刚才还凭栏远眺的殿下,不知何时已压低了眼皮,抬手捏揉着眉心。从他的角度来看,总觉得殿下此刻的脸色不算好看。
公孙桓见此,以为是他们殿下乏累,遂关切道,“殿下若是乏了,不妨早些回寝殿歇息,莫要累坏了身子。”
“倒也没那么疲累。”姬寅礼这会已面色恢复如常,再次凭栏远眺时,双臂倚着阑干朝外俯瞰,谈笑自若,“今夜月明如昼,清风微醺,如此良辰美景,文佑不妨陪我多看上一会。”
公孙桓遂也倚阑眺望,不过再美的景,看得久了也觉乏味,于是又建议道,“殿下若有兴致,那桓陪殿下四处走走?或可去那翰林院走上一遭,看看有无良才可用?”
“也罢,便过去看看。”
此时翰林院值房内,鹿衡玉正来回走动着醒神,内心直骂着该死的于上官,诅咒那姓于的下辈子投胎做骡子去。
在房内走得累了,他便稍微靠墙站着歇会,或是稍稍在椅上坐一会。但也不敢多坐,因为他向来觉多又好眠,实在怕自己稍稍坐久些,就直接原地闭眼睡了过去。
站在游廊里的公孙桓,见里头人如拉磨的驴子般,一圈圈的走,不由忍俊不禁。
“殿下,此人好似是那三杰中的鹿榜眼。瞧这三杰皆各有性格,也都着实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