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农家女的山村日常_分节阅读_第5节
小说作者:夏天吃瓜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362 KB   上传时间:2025-09-21 15:51:21

  “嗯。”

  房内又陷入一片寂静之中,袁氏扇累了就换了个手,陶老爹按住她的手,“不用你扇,好好歇着吧。”

  袁氏放下蒲扇,也合衣躺下了。

  陶桃给阿姐披衣回来,看屋内二人也闭着眼睛就转了出来。她今日挨了阿奶的打,一时也不敢往跟前凑,便寻了个破罐子蹲到檐下拾起了地龙。

  灶房内的灶台上嵌着一大一小两口锅,中间还埋着一只陶罐。陶阿奶心疼柴火,用陶罐煮着药就索性煮了一锅粟子粥。

  她打开碗柜,拿出一个黑陶罐,用筷子擓了点白花花的荤油,伸进粟子粥里涮了涮。又从篮子挑了把今天在菜园子拔的芥菜,洗了洗切碎,搁在粥里。

  一锅粥煮好,陶阿奶拍了拍手上的灰,走到灶房门口喊,“二丫!”

  吓得陶桃抓地龙的手一抖,立刻起身跑了过来,不敢嬉皮笑脸只喊了声“阿奶”。

  陶阿奶今日也累得够呛,觑了她一眼,“还不快点把手洗了来端粥。”

  今日的晚饭也是祖孙三人一起吃的,爹娘的粥被早早端进了房里。

  也是许久没有吃这么稠的粟子粥了,有菜有荤油,陶枝喝了一大碗还意犹未尽。

  趁着天还没黑,陶枝把碗洗了,又打了水给自己洗了个澡,才发现右臂上一圈红痕,一碰就疼。陶枝吸了口气,暗自吐槽着这婆子的手劲也太大了些。

  洗完澡,陶枝把脏衣裳就着洗澡水搓了一把,又在檐下接雨水的大缸里舀了两瓢清了一遍。她晾完衣服,便三两步跑去卧房躺下。

  窗外的雨下得小了些,陶枝躺在榻上听着雨声很快就睡着了。

  次日陶老爹醒来,就发现自己的腿肿了,一时竟下不了地。

  连着两日里又是涂又是抹的,还喝着药,便也渐渐消肿了。

  这日一早陶老爹便醒了,他是一个闲不住的,这三天躺得他骨头都快锈了,下了床就想背着锄头下地,袁氏拦住他说:“今日不是亲家上门下聘的日子吗?”

  陶老爹愣了下,“我倒是把这事儿差点忘了。”

  袁氏从木箱里找出一身前年做的青布衣裳,递过去,“换这件吧,没洗过几回还新着呢。”

  院子里被打扫的干干净净,陶老爹换了衣裳端坐在堂屋内,桌上摆了一摞茶碗并一碟花生。

  袁氏让陶桃把她姐喊了进来,陶枝经过堂屋时发现气氛有些不对劲,“娘你叫我什么事儿?爹怎么一个人坐在堂屋,还摆了花生,是谁要来?”

  袁氏招手让她过来,“你坐在我边上。”

  陶枝依言坐下,袁氏又把她的头发拆散了用篦子梳通,慢慢挽起了发髻。

  “娘,好端端的梳头做什么?”陶枝问。

  “待会儿徐家那边要来人,家里又没有新衣裳给你穿,娘便想着给你梳个垂鬟分肖髻。也是许多年没有梳过了,有些手生了。”袁氏对曾经的事情只字不提,陶枝也没有问过,只听父亲说过一句娘是大户人家里出来。

  袁氏给她梳好头又绑上了红头绳,让陶枝转过来给她看看。

  她的目光温温柔柔地落在了女儿的脸上。

  她发现陶枝的五官生得极好看,细眉下一双灵动的杏眼,唇若含珠,只是有些面黄肌瘦,容貌便削减了几分。但放在村子里,也算得上数一数二标致的姑娘。

  袁氏笑了笑,“可惜没有首饰,枝儿簪上定然更美。”

  陶枝被娘看得有些不好意思了,低头去看弟弟。他的襁褓就放在袁氏的枕边,瘦瘦小小的一个,睡得倒十分香甜。

  母女俩在房内又说了会儿话,陶老爹坐在堂屋里等得有些不耐烦了,起身在院子里转了转。

  陶老爹听到院墙外头突然响起了王媒婆的声音,只听她言语间带着笑:

  “徐夫人,您慢着点,哎,对!这就是陶家!”

第6章

  院门大开,原是徐家兄嫂二人带着聘礼登了门。

  陶阿奶将姊妹二人也叫了出来认人,王媒婆帮着互相引荐,又叫着后头抬礼箱的伙计进到院子里来。

  陶老爹喜气盈盈地将伙计引到堂屋,四人抬着两口扎着红绸的木箱子,后面还跟着一个,手上提着两条鱼,两刀猪肉,和一根肥滋滋的大羊腿。

  王媒婆唱着礼单将箱子一一打开,这才知里面装着三匹细布和两匹棉布,另一口箱子里装的是一包十两银子的钱袋、一支银簪子和一副银耳环,旁边还摞着六盒糕饼、两包红枣、两包花生并两坛烧酒。

  陶阿奶本就生着一对眯缝眼,此刻更是笑得见牙不见眼。心说徐家这手笔在山塘村,不,在卢山镇,也算得上体面。

  屋子里本就局促,此时摆了这些东西又站着这许多人,一时也坐不开,索性又将长凳摆到了院子里来。

  把送聘礼的伙计打发走了,众人进进出出的好一通忙活,才安坐了下来。

  这边陶老爹、陶阿奶、陶枝、陶桃依次而坐,对面坐着一对年轻端庄的夫妻和一个戴花的媒婆。

  陶枝此时才有工夫细看,那徐家大嫂一张鹅蛋脸,笑脸盈盈的,十分和气。徐家大哥也生得模样端正,高高瘦瘦的,一幅书生模样。

  徐家大哥略一拱手道:“陶伯父,小侄在村子里只住了五年,一昧的教书习字,竟不知村中结亲是什么章程。此事便交给了拙荆来办,若有什么不妥帖的地方,您只管提。”

  陶老爹听不得读书人文绉绉的调式,摆了摆手客套道,“没有,没有,都挺好。”

  徐家大嫂看了陶枝一眼,笑着说:“陶家妹子生得好相貌,清秀又标致,我一瞧啊就喜欢,与我那小叔子登对极了。”

  陶枝见她当着众人夸自己,面上露出一丝腼腆。

  王媒婆也赶着话头说:“可不是嘛!真真是天作之合!金玉良缘!”众人笑罢,她又开口道:“乡下人也不讲那些虚礼,趁今日双方都在,便把婚期定了吧?”

  陶老爹问:“可找人算过日子了?”

  徐家大哥展开一张红纸,摊在膝上,“已着人算过了,从今日始,婚姻嫁娶诸事皆宜又不冲他们二人属相的便只有,五月十七,六月二十,八月初四。”

  陶老爹想了想,“八月初四念着意头不好,五月十七你们家怕是都来不及操办吧?那就只有六月二十了。”

  “来得及的!我们徐家在村里也没个亲戚,婚宴上也就是摆两桌请左邻右舍吃个酒,做个见证。只是怕您舍不得这么好的女儿……”徐家大嫂又笑着要打自己的嘴,“瞧我,见着妹子这么标致,只想快快的娶到咱家来,倒是唐突了,伯父老婶别介意。”

  陶阿奶清了清喉咙,“要我看呐,也是觉得六月二十好。”

  她也是年过半百的人了,多少知道纳征请期都是有定数的,越是富贵的人家这三书六礼预备的时间越长,女方总要些时间给出嫁的女儿准备嫁妆,还要绣盖头绣婚服。

  他们家自是比不了那些高门大户,也置办不了几样嫁妆。但也总要装装样子,不好叫村里人骂他们刻薄,传出些难听的。

  陶阿奶既是发了话,徐家兄嫂对视了一眼,也点了头,“那便定在六月二十吧。”

  婚期定好了,徐家兄嫂站起来便要告辞,按礼陶家是要准备一顿宴席再回些礼的。

  陶老爹说:“你们夫妻俩别急着走,好歹在家吃顿饭再走?”

  “不了,小侄回去还要与那些孩子们讲学呢,舍弟结亲的时候再请伯父好好喝一杯。”徐家大哥说完又作了个揖。

  王媒婆虽也眼馋那大鱼大肉,但主人家发了话,她也没了理由赖下不走,心想今日走的这趟可是太亏了。

  她见陶老爹与徐家大哥讲着话一时绊住了脚,就三两步走过来和陶阿奶说:“徐家人既是要走,您快些将回礼取了出来,若是没有预备,就在聘礼里拣两样。”

  陶老奶听她所说,神色一变,进了自家门的哪还能要回去?

  王媒婆一看这老太太的脸色,心下就知道了,拉着她的手臂劝道:“哎哟,老太太,纳征下聘预备些回礼是再正常不过的。左右您家里不必备席面,省了这老些好酒好菜,从他们的聘礼里拣两盒不值钱的糕饼,再拿一匹细布充作场面,大家面子上也都好看不是?我瞧着您家里虽贫寒,也是个通情达理的。”

  陶枝在一旁听得脸红,这王媒婆就差指着鼻子骂他们家抠门了。

  陶阿奶冷哼一声,“大丫,你去取了来给她。我几时说不给回礼了?你这婆子说话拐弯抹角的不中听,这是替咱们亲家来鸣不平了?”

  “婆子哪敢呢,您才是徐家正经的亲家,回什么礼自是您自个儿拿主意。也是今日这么好的日子,婆子一高兴便没了分寸,为的也是咱们把礼数做周全,婚事呀自然也顺顺当当的,老太太千万别见怪。”

  王媒婆笑得脸僵,心里头却骂着这老虔婆,自个儿抠门,别人还说不得。

  待陶枝取了回礼回来,一家人又把徐家兄嫂送出门去。

  见着徐家人走了,村道上站着看热闹的人也三三两两地凑了过来,眼睛不停地往陶家院子里瞄。

  陶老爹和两姊妹回屋里看聘礼去了,陶阿奶却站在屋门口和人显摆了起来。

  “这徐家人送聘礼送得还真阔气,那两抬箱子里东西不少吧?”有人问。

  陶阿奶脸上得意,“那当然,要我说这村子里没一个能和徐家比的。”

  有人羡慕有人不屑,人群里有个婆子“呸”的一声,吐了片瓜子儿皮。

  她冷笑了两声,奚落道:“那徐二可是个混账东西,你这宝贝孙女也舍得嫁给他?怕不是图人家的银子吧。”

  “还真是,我说原来那么多求亲的怎地都没成,还是给的不够多。”有人跟起哄。

  “甘婆子,你别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了。有的人呐,天生就没这命!”陶阿奶嗤笑一声,把院门一掩,扬眉吐气般地昂着头往堂屋去了。

  陶桃蹲在木箱边上盯着那几盒贴着红纸的糕饼,甜丝丝的香味从木制的攒盒里逸出来,勾着她肚子里的馋虫。

  陶老爹把那绣着石榴花儿的钱袋从箱子里拿了出来,把银子都倒在旧方桌上数了数。

  油黑发亮的桌面上,卧着白花花的纹银,足足十两。

  陶阿奶进屋一见那银子就笑得合不拢嘴,赞道:“这下我们陶家算是熬出头了。”

  陶枝站在一旁,心里却有些怅然若失。

  这十两银子,便决定了她往后的一生吗?

  她心底觉得自己不该像个物件似的,谁出的价格高就许给谁,然后从生活了十多年的家里离开,嫁给一个她根本不熟悉的人。难道世间女子的命运都是这般?

  娘是这样,她也是,往后妹妹的命数也一样么……

  她心下忧戚,但家里人都高高兴兴的,她也不好表露出来,扯了陶阿奶袖子问:“阿奶,这鱼还活着,我去找个木桶灌点水养着?”

  “那你快去,把这羊腿也抹了盐腌起来,算了,这么好的东西怕你弄糟蹋了,羊腿我来弄。”

  “行。”陶枝提了鱼出去,在檐下水缸里舀水。

  她一抬头见太阳被一点子云絮遮着,只隐隐约约露出半个轮廓来。看久了眼睛有点酸,她抹了抹眼角的泪珠儿,把木桶提进灶房去。

  ——

  这一个月里,陶老爹在田里忙得脚不沾地,陶阿奶和二丫也都去地里帮着干活,却唯独不许她出门。只让她在家里做些活儿,再把自己的嫁衣、盖头绣了。

  这日陶枝和娘在卧房里做着针线,袁氏手上是她的嫁衣,大红的布料鲜艳夺目,绣着百蝶穿花的图样,一针一线针脚紧密,竟比镇上布行里卖的成衣还精细些。

  陶枝手上绣的是一方红盖头,鸳鸯戏水的花样,她总觉得自己绣的一点儿也不像,分明就是两只憨头憨脑的水鸭子。

  袁氏指点她从何处下针,陶枝又拆了几针重新绣了起来。

  坐久了腰酸脖子也酸,她伸了个懒腰松松筋骨,放下盖头说,“娘,我去灶房烧点茶晾着。”

  村里把煮过的茅根水叫茶,其实半点茶叶沫子都没有,只是叫惯了。

  袁氏抿唇笑了笑,“你呀,就是坐不住,好在我这几日精神头好了些,能帮你绣上几针。你去吧,晾凉了你爹他们回来了正好喝。”

  陶枝揉着鼻子笑了两声,从堂屋出去,一抬头倒吓了一跳。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7页  当前第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8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农家女的山村日常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