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不容易雇轿子,我送你回去吧。”杨胜秋客套一句。
没想到秀秀却一口答应:“好啊,那就辛苦杨大人多等一会儿,让轿夫再回来接您。”
话都说出去了,杨胜秋还能如何,只能故做大方:“无妨。”
又对小墨说道:“你去让轿夫先送苏姑娘回家。”
秀秀走得很快,转眼便消失在茶楼门口,杨胜秋无奈地摇摇头,肤浅!
秀秀说的那位身份不俗的人,会是谁呢?
这个人位高权重。
这个人已经死了。
这个人的妻儿还活着。
这个人的孙子去年死了。
京城里每天都会有人死去,但是去年死的权贵子弟并不多,而且还是少亡......
猛的,杨胜秋想到了一个人。
朱玉!
如果说去年死去的权贵子弟,谁的身份最高,谁最年轻,那么一定是朱玉!
如果那个死去的孙子是朱玉,那么甄老太爷的朋友,便是已经去世多年的老侯!
老宝庆侯虽然不在了,但是他的妻儿都还活着。
刚到京城时,杨胜秋便听郎大人说起过宝庆侯府。
宝庆侯府的魏老夫人是丽太妃的族姐,姐妹情深,相互照拂,丽太妃对朱玉视若己出,若论亲厚,甚至超过自己的亲孙子。
连带着今上也对宝庆侯府份外包容,朱玉的父亲宝庆侯就是一个老纨绔,朱玉青出于蓝,比他父亲更加混帐,更加残暴,更加有恃无恐。
去年若非朱玉先失了命根子,被宝庆侯厌弃,后来自己病死了,哪怕数罪并罚,恐怕也会逍遥法外。
尽管有朱玉这么一个丢人现眼的孙子,也并没有影响到丽太妃对宝庆侯府的护佑,他刚回京城就听说魏老夫人如今就住在宫里。
放眼京城,有哪个外命妇能够住到宫里?
而宝庆侯府就可以。
真没想到,甄老太爷竟然有这么硬的靠山。
杨胜秋又想起来一件事。
若问哪位勋贵最有钱,那一定非宝庆侯府莫属。
当年朱玉输掉一条街,宝庆侯得知以后,没有责罚朱玉,反而买下了那家赌坊。
宝庆侯府有钱,而这位甄老太爷,以前做的是没本的买卖,是个土匪。
对了,东海有一位大海盗也是姓甄的,不过此人据说早在二十年前便金盆洗手,而且,如今那位在勋贵圈子里人缘极好的甄大公子,就是他的儿子。
这位甄老太爷,和那位姓甄的海盗王会是同一个人吗?
杨胜秋摇摇头,不会的。
别人不知道,他却是知道的。
甄大公子如今的靠山是三皇子!
再说,那位甄五多其中一多,便是他的儿子多,他只有儿子没有女儿,无论是养女义女私生女,他全都没有。
没有女儿,哪里来的外孙女?
他悄悄观察过那位甄老太爷,就是一个再寻常不过的胖老头。
那些长年在海上的人,无一不是皮肤黧黑满脸沧桑。
而那位甄老太爷却是白白胖胖。
最重要的是,甄老太爷无论什么时候都是笑眯眯的,一副伏低作小的模样。
这种人,又怎会是叱咤风云的海上霸主?
他倒更像是给老宝庆侯办事的,一双抓钱手。
所谓官匪勾结,便是如此了。
难怪宝庆侯府这么有钱,早就想到他们的钱来路不正,却没想到竟然还养着土匪。
甄老太爷已经老了,抢不动了,便来到京城养老,但是他的徒子徒孙们,是不是还做着没本的勾当?
难怪小时候,他没有听说过时家阿婶还有娘家,有一个做土匪的娘家,当然绝口不提。
时家人死后,甄老太爷便把小囡囡接走,小囡囡的梁地口音,很可能是因为甄老太爷曾经在梁地占山为王。
小囡囡之所以滴水不漏,想来是因为她的外家实为宝庆侯府的家奴,没有宝庆侯府的允许,是不能暴露身份的。
杨胜秋想到了燕家的几个孩子,还有赵家兄弟。
朱玉之死,燕侠功不可没。
魏老夫人打伤燕侠,燕家去宝庆侯府拆房。
若问宝庆侯和魏老夫人最恨谁,第一就是燕家!
杨胜秋觉得自己发现了一个了不得的秘密。
宝庆侯是利用甄家祖孙接近燕家的那几个尚未成年的小孩子,意在报仇!
宝庆侯虽然已经续弦,但是膝下无子,唯一的儿子也死了,偏偏燕家却是人丁兴旺,十几个男丁,宝庆侯怕是连给燕家灭门的心都有了。
这样一想,甄家祖孙身上的那种种谜团便全都有了答案。
杨胜秋既兴奋又失望。
兴奋的是他知道宝庆侯府准备毁掉卫国公府。
失望的是,他知道了这件事,可却在这件事上得不到半分好处。
除非他去卫国公府告密,让他们远离甄家祖孙,可是卫国公府会相信吗?那一家子混不吝,说不定会拉着他去宝庆府对质。
没错,杨胜秋相信这是卫国公府能做出来的事。
无论是宝庆侯府还是卫国公府,他全都惹不起。
甄家祖孙为什么不是梁王府的奸细?
他们为什么要是宝庆侯府的家奴?
杨胜秋叹了口气,想到连唯一的一条出路也被堵上了,他顿觉茶楼里压抑窒息,轿子还没有回来,他准备到外面去等。
还没走到门口,小二便追了上来:“大人,您还没有会帐呢,承惠五钱银子。”
杨胜秋一怔,不是苏秀秀请客吗?
可是苏秀秀走了......
只是一壶茶,几样点心,就要五钱银子,怎么不去抢?
杨胜秋悻悻地从荷包里摸出五钱银子交给小二,大步走出茶楼。
对了,明天苏秀秀还要去户部找他要银子,这银子还要他来付......
第221章 赐婚(两章合一)
次日回到户部衙门,小墨打听到,杨胜秋家里走水的事,确实是有人来报信,报信的是一个小后生,而且见过那小后生的衙役对此深信不疑,因为那个小后生形容狼狈,烟熏火燎,一看就是从救火现场来的。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闲言碎语,哪怕是进士扎堆的六部亦是如此。
六部衙门在同一条街上,这条街就叫六部街。
这件事不知为何就传了出去,待到重新传到杨胜秋耳中时,已经变成,杨胜秋想要告假,担心侍郎大人不允,就让邻居来报假信。
为何确定是假的呢?
因为那天太常寺少卿的嫡长孙过满月,六部各衙门都有人去喝满月酒,兵部老陈恰好和燕三老爷在一桌,燕三老爷是西城司指挥使,他亲口证实,西城司的救火队已经整整十天没有动过了,闲得很。
这就意味着整个西城,已经连续十天没有走水了。
杨胜秋家在西城,他家是在梦里走水的吗?
老陈是武将出身,有名的大嗓门大嘴巴,酒宴还没散,六部其他衙门的人便全都知道这件事了。
户部也有人在场,这件事次日就传到户部侍郎耳中。
侍郎大人二话不说,就把杨胜秋臭骂一通。
侍郎大人状元出身,做过御史,口诛笔伐样样犀利,更重要的是,无论侍郎还是尚书,都是孤臣。
户部是大雍朝的钱袋子,永嘉帝特意选的这两个人,都有同一个特点,那就是不站队,除非是太上皇、皇帝,否则谁也别想让他们低头。
杨胜秋背后站着的是冯恪,侍郎大人却是不惧的,因为户部侍郎这个位子,冯恪盯了几年,想要安排自己人调过来,可惜一直没能得手,这位状元出身的侍郎大人,就像是钉在这个位子上,冯恪也拿他没有办法。
就像现在,杨胜秋在户部举步维艰,冯恪能不知道吗?
他知道。
可他却没有出手。
为什么?
因为他在观望,若是杨胜秋连这点事都摆不平,那就难堪大用,根本不配他伸手相助。
杨胜秋经过在接连两次去冯府,都没能见到冯恪之后,便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他想被人重用,首先是你能立起来,立不起来就是废物。
只要能跻身官场的,哪个不是家族希望,人中龙凤?
但是能够青云直上功成名就的又有几人?
杨胜秋想通这些,内心平静下来,埋头处理那堆积如山的文书。
那天秀秀回到甜井胡同时,夏大川却还没有回来。
秀秀并不知道夏大川是悄悄跟着她出去的,她没有在意,其他人也没有在意,一个身强力壮又有武功的大小伙子,能出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