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脑海中浮现出郎秋白的脸,这个在梦中与她做了大半年夫妻的人,她怎会忘记他的脸?
更何况,她不仅记得他年轻时的容颜,她甚至还在梦中看到中年的他,时光善待,他依然清秀儒雅,俊逸出尘。
冯雅兰默默闭上眼睛,她记得这张脸,她见过这张脸。
杨胜秋!
那还是杨胜秋提出求娶之后,嫡母让她相看,她们这样的人家,是没有不相看就结亲的事情,否则也会落人话柄。
那日她站在凉亭里,看到三哥带着杨胜秋从前面走过,不知三哥说了什么,杨胜秋停下脚步,看向凉亭。
那一刻,并没有四目相对,但是她的脸红了。
原来郎秋白就是杨胜秋,她隐约记得杨胜秋和郎家也是有关系的,只是不知为何,梦里杨胜秋会改名字。
既然那人是杨胜秋,那么梦中最后跟在郎秋白身边的年轻人又是谁?
冯雅兰心中一动,她想到什么,披衣下床,走到铜镜前,找到火折子点上蜡烛,借着跳动的烛火,她看到了镜中的自己。
难怪她觉得那年轻人眼熟,当然眼熟了,因为那年轻人与她竟有四五分的相像。
冯雅兰跌坐在椅子里,事情原来是这样的,竟然是这样的!
可是为什么?
为什么?
她忽然想到,如果她没有落水,如果没有五皇子的求娶,那她是不是还会嫁给杨胜秋?
梦里的一切,会不会就是她应有的命运?
她嫁给杨胜秋,怀了孩子,杨胜秋因公殉职,她独自抚养儿子,三年后,儿子被人抢走,她四处寻找,最终变成残废,多年之后,杨胜秋带着儿子回来,清贵雍容,一身光鲜,而她,狼狈潦倒,宛若乞丐。
冯雅兰再次感觉呼吸困难,这一次没有被子蒙头,可是四周的空气却越发稀薄,她大口地喘着气,如同一尾离岸的鱼。
她颤抖着将铜镜扣在桌上,她不想看到镜中的自己,不想想起那个酷似自己的青年。
郎秋白骗了所有人,也骗了她的一生!
这是上天给她的警示吧,她虽然来了紫竹观,但是比起梦中的自己,她无比幸运。
比起嫁给杨胜秋,重新过一遍梦里的日子,紫竹观简直就是福地洞天。
在这里,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念经打坐,养花种菜,有对她还算友善的坤道和居士,外面有惦记她的姨娘和丫鬟们。
次日,冯雅兰起床时已是日上三竿,错过了早课的时辰。
她以为会被斥责,可是却收到了一小包黄糖:“看你的脸色不太好,身子不适就回去躺着吧。”
冯雅兰连忙谢过,勤快地拿起扫帚开始打扫,刚扫完一块空地,便看到佳柔长公主走了过来。
“你的脸色不好,是病了吗?一会儿我让清风师姐给你诊脉,有病不要硬扛。”
佳柔长公主的声音冰冰冷冷,但是说出来的话,却让她心中温暖。
清风师姐很快就来了,给她诊了脉,又送来三颗蜡丸,还贴心地带来几块南瓜糖,叮嘱她服下后就回去躺着。
她听话照做,傍晚时分,小道姑给她送来白粥,悄悄对她说道:“有人向我打听你呢,这事我可谁也没告诉,你要谢谢我,我还给你送白粥了,等你身子养好了,你要帮我浇菜地。”
冯雅兰一怔:“好啊,明天我就没事了,你的菜地我来浇,对了,是谁向你打听我?”
小道姑笑嘻嘻:“是个很俊的公子哦,他问我,你来观里后,家里人有没有来看过你,有没有给你送过东西,还问我,你和长公主关系如何?”
冯雅兰眉头轻蹙,竟然是打听这个?
那个人为何要打听这些,他想知道什么?
她问道:“你是怎么说的?”
小道姑一派天真:“我当然实话实说,我是出家人,出家人不能说谎,祖师爷会生气的。”
“那你是怎么说的,能学一遍吗,求求了。”
冯雅兰把那几块南瓜糖拿出来请她吃,小道姑连忙拿了一块塞进嘴里,眉开眼笑。
“我告诉她,你来这里是清修的,家里人当然不会来打扰你,还有你大多时候都在菜地劳作,长公主又不用劳作,你们遇不到,彼此不熟的。”
冯雅兰笑了,拿起一块南瓜糖塞进她的嘴里:“说得很好,以后再有人来打听我的事,也这样说。”
小道姑走后,冯雅兰喝了白粥,去外面洗碗。
门外有小溪潺潺流过,从这里流向前面的菜地。
冯雅兰蹲在溪边,默默洗碗,心里却在想着小道姑说的那个人。
无论那个人是谁,他的目的都是一目了然。
想知道冯家有没有抛弃她,也想知道她还有没有利用价值。
冯雅兰微微勾起嘴角,小道姑说那是一个很俊的公子呢。
她的兄弟和侄儿也有长得很俊的,但是他们用不着悄悄打听,他们想知道什么,可以正大光明把她叫过去当面询问。
至于其他的俊公子,和她有过交集的,除了三皇子,就只有五皇子和杨胜秋。
五皇子被禁足了,这辈子怕是也走不出来了。
那么就只有一个人了。
杨胜秋!
想起她做的那个梦,冯雅兰便是一阵反胃。
那个害了她一辈子的坏人,竟然还想继续利用她。
难道他还想像梦中那样,利用她的身份,成为冯家的女婿,有机会跟在皇子身边,对了,他还假死,什么因公殉职,都是假的,他活得好好的,还有精力抢走她的儿子。
可笑,就连她生下儿子,也是被他利用吧,他用了她的肚子,替他生下儿子,然后再把儿子从她身边抢走,让她苦寻半生。
可惜,梦里并没有告诉她,在她失去儿子的那些年里,杨胜秋在哪里,那么多年没有出现的人,后来为何又会站在她的面前。
这当中有太多她想不通的事了,然而这并不重要,她只要知道,如果她嫁给杨胜秋,就要如梦中那样凄惨一生就足够了。
不要说只要没有发生,就可以原谅杨胜秋这个始作俑者。
呵呵,不要忘了,她之所以没有嫁给他,不是他心善放过她,而是阴差阳错,是她命不该绝。
冯雅兰悄悄让小道姑帮她继续留意,如果那个人再来,就过来叫她。
三日后,小道姑飞奔着跑过来,冯雅兰跟着她来到紫竹观的后门附近,绿杨掩映中,年轻公子正和一个丫鬟模样的少女小声说着什么,少女含羞带怯,不住点头。
而那个年轻公子,虽然从冯雅兰的角度只能看到侧脸,但还是看出这就是杨胜秋。虽然她只见过杨胜秋一次,但毕竟是在梦里做过大半年夫妻的人,她还是一眼就认出来了。
两人分开后,冯雅兰看着那丫鬟往西南角去了。
那里住的是太上皇的两位老太嫔,她们没有子女,也不想住在宫里,便住到了紫竹观。
“那是两位老太嫔的丫鬟吗?”冯雅兰问道。
“才不是呢,老太嫔的丫鬟才不会出去呢,这两日周府的二夫人来了,那个丫鬟看着像是周府的。”
周府,是其中一位老太嫔的娘家,那位二夫人,是她的侄媳妇。
杨胜秋是想通过周府的丫鬟打听她的事吗?
第244章 猫的糖果(两章合一)
“你可认识那边的人?”冯雅兰想了想,还是看向身边的小道姑。
不用问,她口中的“那边”指的是老太嫔居住的西华居。
小道姑点点头,她当然认识了,她本也是宗室女,但是八字不好,克父克兄,三岁时便被送到了这里,她是在紫竹观长大的,紫竹观里就没有她不认识的人,也没有她不知道的事。
“刚刚那位姑娘若是想打听我的事,你能帮我把她引到这里来吗?”冯雅兰问道。
小道姑笑嘻嘻:“当然能了,你等着,我这就到西华居玩。”
她虽然早已出家,但是年纪尚小,除了每日的早晚课,但是她性格活泼,是个闲不住的性子,不是帮这个种菜,就是帮那个浇花,给冯雅兰送白粥也是她主动揽过来的,西华居里老太嫔养了几只兔子,她经常割了青草去喂兔子,一来二去,便和西华居里的丫鬟婆子全都混熟了,两位老太嫔也经常赏点心给她吃。
小道姑向冯雅兰告辞,便去给兔子割青草,紫竹观里青草最多的地方是东侧门旁边那几株大树下面。
她提着篮子走过去,便看到上次见过的那两只猫。
她咦了一声,快步走过去,一只猫适时躲开,她只好抱住那只大橘猫。
“对不起,道观里没有荤腥,我没有好吃的给你们。”她有些不好意思,要知道上次这两只猫给她带来了一大包好吃的糖果呢。
橘猫喵喵叫了两声,让她撸了两下,便从她怀里钻出来,跑到大树后面,还不忘回过头来,冲她叫。
小道姑已经有了经验,她眼睛一亮,小跑着过去,便看到大树后面有一只篮子,篮子里又是一包糖果。
紫竹观里也有猫,还不止一只,小道姑全都认识。
她还记得第一次见到这只橘猫的时候,就是观里的白猫带她来到这里,她吓了一跳,因为她不仅看到一只猫,还看到了一只鹰。
那只鹰嘴里叼着一只篮子,把篮子放下便拍拍翅膀飞走了。
篮子里除了一包糖果,还有一包小鱼干,糖果是她的,小鱼干当然是给那只带路的白猫的。
她不知道这些糖果是谁给的,她不敢吃,担心有毒,更知道无功不受禄。
她找不到那只橘猫,却又看到了那只白猫,白猫在前边走,走几步便回头看看她,她跟着白猫,来到了冯雅兰居住的小屋。
她认识冯雅兰,那是一个很温柔很和气的姐姐。
只是今天,冯雅兰的脸色很不好,像是生病了。
白猫再次看了看她,便转身跑了,一眨眼就不见了踪影。
电光火石间,小道姑明白了,橘猫送糖果,白猫引路,就是为了把她带到这里来。
该不会是让她帮忙照顾冯雅兰吧。
照顾就照顾吧,反正她闲着也是闲着。
她跑到膳堂,用几颗糖换来了一碗热气腾腾的精米粥,紫竹观虽然不似慈恩寺那般艰苦,但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吃到精米的,观主常说,出家人要有出家人的样子。
这碗粥里用的都是精米,没有掺别的,米香四溢。
她把这碗粥给冯雅兰送过来,冯雅兰还请她吃糖呢,小道姑很开心,吃到糖很开心,帮到人也很开心。
现在她又看到了一包糖果,有点不好意思,想了想,对橘猫说道:“你等我一下啊,我很快就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