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真说道:“今日杨凡和柳旺带着十船粮食回到童州,不知道他们是如何向四皇子解释粮船丢失之事。”
赵行舟看着他,问道:“你认为他们会如何解释?”
萧真说道:“他们在来童州的路上曾经遇到劫匪,因此,杨凡和柳旺很有可能会把这件事归到劫匪头上,至于丁稿张回和那十八名锦衣卫,他们会象征性地寻找几天,如果找不到尸体,便会认定为被洪水卷走,因公殉职。”
说到这里,萧真想到了前世的杨胜秋。
他已经从赵时晴口中知道了海东青的事,前世杨胜秋就是被海东青接走,最后却捞了个因公殉职的好名声。
萧真继续说道:“至于四皇子是否相信......丢了整整十船粮食,又有十九名锦衣卫,四皇子也不好交待,何况四皇子身边还有锦衣卫镇抚黎青,那么还能有比劫匪和洪水更好的借口吗?没有了。”
赵行舟叹了口气,是啊,想要推卸责任,甩锅给劫匪和洪水再合适不过。
“接下来你想怎么做?”赵行舟问道。
萧真微笑:“如今人赃并获,并没有造成重大损失,即使这件事上奏朝廷,于四皇子而言,也只是御下不严而已,顶多就是罚上几个月俸禄而已,说不定还能与此番来童州的功劳相抵,可谓毫发无伤。”
赵行舟的脸色越发深沉,的确如此,这件事的结果,就是砍了当时抓获的商人和那些锦衣卫,若是四皇子机灵,主动上折子请罪,这件事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可是正如萧真刚刚说的,只要让四皇子看到这次的甜头,接下来的第二批第三批,他肯定会大贪特贪。
但是那些终究没有发生。
“那岂不是就要轻易放过他了?”赵行舟的声音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每个字都透着冷意。
萧真越发好奇今天究竟发生了什么,看太上皇这架式,是想要找个鬼头铡,把四皇子掐脖子按上去了。
他老人家这么恨四皇子吗?
不把四皇子当成孙子了?
要知道以前这老头还在位时,虽然对外孙们不闻不问,但是对孙子们却都还不错,经常叫孙子们进宫,小时候这几位皇子没少在他面前显摆。
比如四皇子,就曾经和他显摆过祖父赏的小马,还说皇祖父连条马鞭子都不会赏给他,气得母亲逼着父亲,连夜带着他去马场选了三匹小马驹。
太上皇平等地喜欢每一个孙子,也不过十余年,现在就不喜欢了?
难道是鹰钩鼻的事情被他知道了?
除了这个,萧真想不出还能有什么原因,让太上皇对十几年没见面的孙子咬牙切齿。
真是越想越好奇,萧真都不想搭理太上皇了,他现在只想快点天亮,他要找赵时晴问个明白。
还是先给太上皇吃个定心丸吧,否则今晚别想睡了。
萧真很累,他现在想睡觉了。
“外孙想暂时不把这件事声张出来,也就是说,外孙想让那名商人去见柳旺,就说锦衣卫想要独吞那十万两,丁稿和那十八名锦衣卫不但抢走了银子和粮食,还杀了张回。”
赵行舟怔了怔,随便哈哈大笑,好,太好了,不愧是朕的外孙,想出这种办法,那个柳旺既是那孽障的心腹,定然擅长揣测那孽障的喜怒,白白损失了十万两,又丢了十船粮食,柳旺不想吃亏,就一定会将此事告诉那孽障,就看那孽障会怎么做了。
“好孩子,外祖父看好你,你只管大胆地去做吧。”
萧真的嘴角微不可见地抽了抽,听听,让我做事时就是好孩子加外祖父,回头若是我没把事情办得合他心意,立马变成朕。
“那去高平的事......”萧真一脸为难,毕竟太上皇他老人家已经说了,现在没有比去高平保护萧岳更重要的事了。
赵行舟大手一挥:“朕让外孙女陪着一起去,你忙你的吧。”
听听,又变成朕了。
只是他为何要拉上赵时晴一起去?
童州到高平的官道已经冲断了,虽然想办法也能过去,但是风险很大,萧真自己不畏惧,也不担心太上皇,但是他不想让赵时晴去冒险。
“赵二小姐,不,表妹只是一个娇滴滴的小姑娘,还是让她留在山上吧,外祖父若是人手不够,外孙挑几个人护送您一起去。”
赵行舟心道,这个外孙就不能夸,年纪轻轻眼神不好,怎么就看出小时晴娇滴滴了?
那丫头一肚子坏水,把朕耍得团团转,还逼着朕立了一堆字据,朕都不和她这个小孩子计较了,让她陪着朕去看孙儿,难道还委屈她了?
这叫伴驾!
几辈子才能修来的福气!
“这就不用你管了,你忙你的吧,朕自有主张。”
萧真心道,你有什么主张,还不就是让个姑娘跟着你去冒险吗?
都是外祖父,亲的和干的就是不一样。
甄老爷子绝对不会这样做!
“外祖父,您可能还不知道吧,童州至高平的官道已经被洪水冲毁了,路况十分艰险,表妹虽然会些花拳绣腿,但毕竟是个女儿家,危急时分不但护不住您,反而还会成为拖累,外孙委实放心不下,要不您在山上再逗留几日,待到外孙手头事情办妥,便亲自护送您前往高平,您看如何?”
赵行舟的眉头锁得更紧,朕终于听出来了,你担心的不是那小丫头会拖累朕,而是担心朕护不住那小丫头!
不是今天刚认的表兄妹吗,怎么这就关心上了?
不对,不对!
朕怎么忘了,那丫头在山上,萧真这小子也在山上,他们本来就认识!
“朕倒是忘了问你,你和朕的外孙女是何时认识的?为何都会在童州?你们是在童州遇到的,还是一起来的童州?”
赵行舟仔细回想,在吴地初遇赵时晴时,赵时晴身边有好几个小跟班,但绝对没有萧真。
后来在董仙祠再次遇到赵时晴,她身边还是那几个小跟班,也绝对没有萧真。
赵时晴和老梁王妃关系不睦,离家出走,她从小就跟着师傅上山学艺,所以她虽然负气出走,别人也都以为她回山上去了,可其实她却四处游荡,在董仙祠遇到她时,她甚至跑到京城附近了。
那么萧真又是如何认识她的?
是在梁地认识的吗?还在是她游历期间认识的?
萧真去过梁地?
萧真没有隐瞒,实话实说:“赵二小姐是长公主府的大恩人,她救了外孙的母亲和父亲。”
赵行舟惊讶地瞪大了眼睛,是了,祖师爷刚刚不是给他托梦了吗?在梦里佳宜和萧靖衍全都死了,死在梁地!
可现实中佳宜夫妻不但活得好好的,而且还添了一个小女儿。
“你详细说说。”
萧真便把当年在紫藤山庄发生的事原原本本讲了一遍,如果没有赵时晴及时赶到,抓住刺客,他的父母以及他的堂弟全都死了。
赵行舟颔首,朕的眼光真好啊,小时晴虽然淘气一些,但委实是个好孩子,她不但救了如意,还救过佳宜,她先后救了朕的两个女儿啊。
“唉,早知如此,朕就替你母亲收她为义女了。”赵行舟说道。
萧真:我谢谢您了,多亏您没这样做。
第278章 刀割在自己身上才会痛(两章合一)
次日,萧真见到赵时晴,终于从赵时晴口中得知了昨天发生的事情。
难怪太上皇提起永嘉帝父子便深恶痛绝,咬牙切齿,原来是知道了鹰钩鼻的真相。
果然,刀只有割在自己身上才会痛。
太上皇亦是如此。
不过,得知赵时晴为万如意和自己争取到利益,萧真还是很欣慰。
别看这些利益现在还只是一张字据,君无戏言,只要大雍不亡,这字据永远有效。
萧真也只是和赵时晴匆匆一见便又下山了,赈灾粮的这颗大雷,还没有爆出来。
萧真临行前再次和他说过:“童州去往高平的官道被冲坏了,现在想去高平,能去吗?能,但是九死一生,现在大雍天灾人祸,奸人当道,您若是这时候出了差错,您是羽化升仙,一了百了,您想想大雍,想想赵氏王朝列祖万宗,想想萧岳!”
萧真走后,赵行舟在山上转了一圈,然后施施然去找赵时晴。
昨晚萧真他们不是空手回来的,还带回一对祖孙。
这对祖孙原是童州大户韩家的家生子,韩家大宅被淹时,韩家主子仓惶逃出,本就没带多少东西,在路上又丢了一些,自顾不暇,便将仆从中的老弱全部丢下,只带几个健仆和漂亮丫鬟逃往高平。
这对祖孙便是被主子扔下的,闻婆婆和她的孙女小如。
萧真遇到她们时,祖孙二人已经被困在一处屋顶上几天了。
山上已经没有空屋子了,萧真原本想把她们送到黄家庄子,得知她们出自韩家,想起韩家少奶奶带着孩子也住在山上,就把她们带到了这里。
昨晚回来,担心吵醒赵时晴,萧真就让这对祖孙在茶馆的大堂里将就了一夜,今天早上,她们才见到韩大奶奶。
赵行舟找到赵时晴时,恰好看到这一幕。
闻婆婆看到多日不见的韩大奶奶,来带着孙女喜极而泣。
“大少奶奶,老奴还以为这辈子也见不到您了。”
赵行舟站在一旁,听闻婆婆诉说这些日子的经历。
“唉,当时离家的时候,大少爷让当家的和大儿子一起留下看家,儿媳妇不肯,要和大儿子一起留下,我劝她她不听,让老奴带着小如跟着主子们一起去逃命。
可当时雨下得太大了,刚出城,马车就不能走了,只能撑船,府里没有船,大少爷花了整整一千两,才买到一条船。
那船不大,坐不下多少人,老太爷带着大少爷,还有四名健仆,另外还有春梅和两个丫鬟,余下的全都没有带上。
我们这些老的老小的小,只能靠着两条腿往高平走,没过多久也失散了。
老奴和孙女全都会水,眼看着前面的路不能走了,知道高平去不成了,索性一咬牙往回走,想着一家人死也要死在一起。
可是老奴带着孙女千辛万苦回到大宅,却发现大宅已经被水淹了,老奴的家里人全都不知去向。
小孙女年纪小,游不动了,老奴在宅子里找到一点吃食,我们祖孙就靠着这点吃食在屋顶上苦撑。
原以为不被淹死也要被活活饿死,没想到昨天终于有人在此处经过,救下了我们,更没想到,竟然还能见到大少奶奶和小少爷!”
韩大奶奶眼圈泛红,闻婆婆一家和老陈家一样,都是她是陪房,那天她离家时走得匆忙,只带了老陈和他的几个儿子,这几天还和梅香说起闻婆婆一家,也不知她们如何了,没想到这就见到了。
“妈妈放心,你们既然没在宅子里见到人,想来闻伯他们一定逃走了。”
闻婆婆一边落泪一边笑:“是啊,老奴也是这样想的,他们一定是逃走了。”
不过,想到韩大郎竟然让闻伯父子留下看宅子,韩大奶奶气得咬牙切齿,那种情况下,谁都知道留下就是等死,可是韩大郎不仅留人,而且还是让她的陪房留下,说白了,就是故意的。
缺德,太缺德了。
赵行舟的注意力却都在高平二字。
他问闻婆婆:“你家主人去了高平,可有听说官道被冲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