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如此,官如此,那么民呢?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孝悌为人之根本,对生身父母尚不尽孝,何谈对朝廷尽忠?
长此以往,皇朝危矣。
靳御史说到激动之处,以头碰柱,以血明志!
永嘉帝神情晦暗不明,他对靳御史谈不上喜恶,不过,在今天之前,靳御史很好用。
大雍立朝一百二十余年,除了八大王以外,在京的宗室也同样盘根错节,还有那些靠着祖上的军功便自以为是的勋贵们,这些人都是他的眼中钉肉中刺,然而他却不能全都夺爵或者全都抄家,就像梁王府一样,不能全动,只能一点点潜移默化,让他们从野心勃勃的狼,变成听话的狗。
所以他需要靳御史这样的人,以前需要,以后也同样需要,无论什么时候,朝堂上都要有这样的人。
只是他没有想到,这一次,靳御史这么大阵仗,竟然是为了梁世子。
永嘉帝不信这是靳御史自己的决定。
靳御史此人非常看中自己的名声,所以他攻击的,多是原本名声就不太好的那些人。
比如宝庆侯世子,那本就是京城里有名的纨绔。
再比如被他弹劾过的萧驸马,瞒着长公主养外室,被整个皇室所唾弃。
靳御史最擅长的,便是借着痛打落水狗,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清正廉明的好官。
可是现在,全京城的人都知道,赵廷晗马上就要死了,且,梁王府风雨飘摇,本就惹人同情,以靳御史一惯所为,他是不会选择赵廷晗做靶子的。
永嘉帝已经决定,下朝之后就让锦衣卫盯紧靳御史。
靳御史这一撞,不但撞破了他自己的头,也撞出了一大片赞同之声。
“臣附议。”
“臣附议。”
......
正在这时,一名内侍快步跑了进来,在掌事太监李公公耳边低语几句,李公公神色微变。
李公公的异样没有逃过永嘉帝的眼睛,他不动声色,说道:“宣太医,给靳御史看看,顺便再让太医去给梁世子看看,看看他的病体能不能支撑到回到梁地,唉,梁世子是梁王爷的嫡长子,朕看着他长大,岂能忍心看到他......”
后面的话,皇帝没有说,群臣暗自在心中猜测,不知道皇帝是不忍心看到赵廷晗死在京城,还是不忍心看到他死在路上。
朝中没有哪个大臣是真傻子。
赵廷晗为何没有回梁地奔丧?
真的是他病得爬不起来了吗?
为人子者,哪怕是爬不起来,也要让人抬着回去。
可是赵廷晗却没有回去,傻子也能看出来,这是有人不让他回去,赵廷晗怕是连梁王府都走不出去。
听闻梁王次子资质平庸,温顺守礼,无疑,在皇帝看来,这位没有多少存在感的次子,远比自幼便在京城血雨腥风中长大的赵廷晗更适合继承王位。
好在赵廷晗体弱多病,否则谁知道他会不会步吴王世子后尘,死得不明不白呢。
所以皇帝让太医去看赵廷晗,听上去像是关心赵廷晗的身体,实际上只要太医说赵廷晗的身体无法承受奔波之苦,那么赵廷晗就要乖乖留在京城,死也要死在京城。
因为一旦放他出京,便等如放虎归山。
他若死了也就罢了,万一他没死,活下来了呢?
皇帝还能不下旨让他继承王位吗?
当然不能。
此时此刻,单纯善良的已经冲过去陪着靳御史一起冲锋陷阵,老奸巨滑的则沉默不语。
今天的朝会,便是在这种诡异的气氛中结束的。
刚刚李公公的脸色突变,永嘉帝看到了,文武百官中也有不少人看到了。
李公公此人,素来喜怒不形于色,今天发生了什么事,才会让他脸色大变?
不知道这件事是发生在宫内,还是发生在宫外。
不过,有此疑问的大臣们很快便有了答案。
他们刚刚出宫,候在宫外的自家小厮便说出了真相。
天降异象,京城要出大事了!
而此时的永嘉帝也已经在李公公口中知道了这件事。
就连刚刚被太医把伤口包好的靳御史也听说了。
对于这刚刚发生,或许现在还在持续的异象之事,宫外的大臣们是吃惊,接着连衙门都不回去,坐上自己的轿子或马车便前往出事的地方。
而永嘉帝则是眉头深锁,无论是好事还是坏事,只要是天有异象,对于帝王而言都是大事,很大的事。
永嘉帝自己是不方便出宫的,他叫来锦衣卫指挥使路乾,让路乾亲自去看看,若真的是天象,也就罢了,若是有人背后生事,路乾可行便意之权。
而靳御史则是噗通一声坐到了地上,原本就疼的屁股,被摔得更疼了。
太可怕了,那些人太可怕了,梁王府的人太可怕了。
靳御史不敢想,如果今天他没有仗义执言,没有去撞柱子,那么......
靳御史忽然想起,昨晚他在雷神庙看到的那些乌鸦。
当时他还没有进门,便有一群乌鸦从雷神庙里飞出来。
那时他虽然吓了一跳,却并未在意。
可现在看来,太可怕,太可怕了。
乌鸦,真的是乌鸦啊,这世上哪有这么多的巧合,分明就是梁王府里有高人,不,是神人,是仙人,是能够洞悉一切,驱神养鬼,洒豆成兵的仙人!
这场异象发生的地方是在魁星楼。
时间回到一个时辰之前。
越是临近乡试的日子,来京城备考的书生便越来越多。
这些书生踏进京城的第一件事,不是找客栈住下,而是风尘仆仆直奔魁星楼,拜魁星老爷。
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他们的诚意。
等到考试之前的那一天,他们会再来拜第二次。
待到放榜,看到榜上有名,他们会再来魁星楼,这一次是来感谢的,也可以说是来还愿的。
此时离得最近的便是八月的乡试,等到乡试过后,再来魁星楼拜拜的,便都是举人老爷了。
明年二月,各地举子们,便从四面八方赶到京城参加三年一次的会试。有些家里不缺银钱的,过了中秋便动身前往京城了。
那时还是这一套流程,一进京便来拜魁星,接着是再来,再再来,考上的会留在京城,等着参加殿试,当然还是要来拜魁星,这套流程再走一遍。
满朝文武,但凡是科举入仕的,就没有没来拜过魁星的。
多年来,靠着一代又一代,不计其数,前赴后继的书生们,魁星楼一带成为京城最热闹最繁华的地方。
今天就在文武百官全都进宫参加朝会的时候,又有一批书生进京了。
他们或自己一人,或带着仆从,提着行李,背着书箱,满怀希望来到魁星楼。
砰砰砰,几个头磕下去,抬起头来时,看到自己身边身后一眼望去,全都是同自己一样的莘莘学子。
这一刻,他们的心情无比复杂。
这些人,都是自己的竞争对手,自己要用手中的笔,从他们当中杀出一条血路,然后一路杀,一路杀,直至走到皇帝面前。
书生百感交集,怀着一颗忐忑却又兴奋的心走出大殿,这里便是京城了,这令他魂牵梦萦的地方,他还是第一次来。
咦,天怎么黑了?
明明刚刚进去时,还是艳阳高照,可现在却是天色暗沉。
是要下雨了吗?
书生下意识地抬头看天,下一刻他便怔住了。
仰头所望之处,黑鸦鸦一片,如墨云压顶,却又似风雨欲来。
书生发出一声惊呼,因为他看到了,乌鸦,是乌鸦!
无数乌鸦盘桓在空中,如同给这繁华锦绣的京城,罩上了一个盖子!
第53章 上天示警(两章合一)
书生惊得一屁股坐在地上,他顾不上疼痛,口中喃喃自语:“神迹,神迹,这是神迹!”
不仅是这位书生,但凡是亲眼目睹的人都是这样想的。
这的确是神迹,但却不是什么美好的神迹。
几乎所有人心中都涌上不祥之兆,乌鸦本就是不祥之物,现在无数乌鸦汇集于此,宛若黑云盖顶,这总不会是祥瑞之兆吧,大祸临头,大祸临头!
而由乌鸦铺开的黑云还是不断扩大,不计其数的乌鸦从四面八方飞过来。
它们当中有些是听到消息从乱葬岗赶过来的,大家都是乌鸦,这惊世盛举有你们的参与,也要有我们的。
我们不是来破坏的,我们是来加入的!
看到这些生面孔,组织这场盛举的京城老六愤怒了:【草(是一种植物),没有参加彩排的全都出去,出去,不要破坏队型!】
乱葬岗老大委屈:【俺们不是来破坏的,俺们是来加入的......】
京城老六:【你们在一边看着,看老子们怎么摆造型!】
......
天空下的众人只看到无数乌鸦飞过来,那个盖子更大了,可是紧接着,盖子的一个角裂开了,一群乌鸦分离出来,而紧接着,那只巨大的盖子也分散开来。
“这些乌鸦是要飞走了吗?”
有人问道,默默在心里松了口气,毕竟,谁想看到乌鸦啊,又不是喜鹊,平时看到一只乌鸦便觉晦气,更何况还是这么多。
“谢天谢地,这些不祥之物终于退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