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按说孩子都该进学堂了。
他又是族长,同时是新生代里最出息的男丁。
家族里关注此事的人自然不少。
加上之前有两位婶娘都想把侄女嫁给魏楹,一个的是嫡女想为平妻,一个的是庶女想为妾。可是都被魏楹婉拒。
而且,沈寄在招揽职业经理人这样的问题上,近乎犯了魏家众怒。
这样一来,私下里说道此事的人自然不少。
都说让个丫头出身的人做魏家族长夫人本就不合情理。
但是魏楹坚持老太爷也答应了,众人也就无话可说。
但是,三年无所出,不说下堂求去,至少该主动给夫婿纳个妾才是正理。
这么多年,魏楹身边也只得一个老太爷当年赐下的姹紫,也是一无所出。
而沈寄对此居然装聋作哑。
仗着远离族里,身边没有婆婆也没有太婆婆,悍妒得肆无忌惮。
当然,这里头是真心觉得沈寄悍妒的有之,有不满自家产业的大小管事觉得长房管事待遇优厚者有之,
有不满魏楹拒绝自己保媒拉纤者有之,羡慕嫉妒沈寄者也有之......
这其中,就连一向很看重沈寄的三叔祖母,还有一贯与她亲近的四婶以及眼前的十一婶,也或多或少有着差不多的想法。
觉得沈寄太过厉害、悍妒。而魏楹未免显得惧内了一些。
更加雪上加霜的一个消息是近两天才传到京城的。
正好是沈寄抵达京城的时候。长房的新媳妇林氏有孕了。
然后立时把自己的一个陪嫁丫鬟并魏植身边的一个大丫头一起开了脸,给他做了身边人。
魏家在京中和魏楹、沈寄亲近一些的长辈也就是十一叔十一婶了。
知晓沈寄回京,三叔祖父有信给魏晖,让他代魏楹的亡父管教一二。
魏晖当时接了信苦笑,“三叔也真是的,楹儿回老宅他们那么多人拿他都没有法子。我一个人又怎么能把他们管教得住?”
不过他也的确是觉得沈寄很过分就是了。
十一婶当初也是想把侄女欧清灵嫁给魏楹为妻的,对沈寄自然一直是心有芥蒂。
虽然欧清灵现在日子过得还不错,但那毕竟是嫁给年长十岁以上的男人做填房,又有元配留下的女儿。
清灵一向是个好面子的人。
所以,她每次对自己说的夫婿待她如何尊重,元配的女儿对她的茹慕依赖,庶子怎样的听话,十一夫人一直不敢全信。
只不过,这次魏晖把事情一说,她却是忙不迭的推脱了。
第172章
“老太爷不发话, 四哥、四嫂也只是心头嘀咕,咱们多什么事?”
“这怎么能说是多事呢?”
“她如今是族长夫人,要管教她还轮不到我吧?”
十一婶坚决不想为此得罪人。
魏晖想了想, 沈寄如今的身份, 也就只有二老太夫人、三老太夫人说说她罢了。
其他的亲婶子除了二夫人那都是庶出。
而二夫人如今在族里可还抬不起头来。
三叔祖父写了信来,意为让十一夫人代三叔祖母出声。
可是十一夫人觉得那么多人, 何必她出这个头?
谁想把侄女嫁给魏楹谁来出头好了。
他们家老爷做了这么多年官, 一直卡在五品上上不去。
可魏楹才入仕三四年, 已经升到五品了。
她又没有第二个适龄的侄女儿来嫁他, 何必出这个头把人得罪了?
魏晖最后只叹口气:“你说楹儿这是随了谁?听说他执政颇严, 手下那些为官几十年的老滑头都不敢跟他叫板。怎么就会惧内呢?”
“我哪知道?”
所以, 沈寄登门拜访,不管十一夫人是怎么想的,她也是亲自迎了出来。
因为沈寄是族长夫人,她也是魏家媳妇, 祭祀的时候得站沈寄后头的。
沈寄第一次登门, 是魏楹被抓进大理寺的时候。
她是在门外叫骂了一番才得以入门。
当时借住这里,想要让屋里多点个火盆都需要花银子打点下人。
后来因为魏楹顺利入仕的关系,待遇才有所好转。
这一次登门却是十一夫人早早的就迎了出来。
不像之前, 想见她一面都需要请动下人通传, 然后看对方愿不愿意见自己。
沈寄心头感慨良多, 看来魏楹地位提高还真是件好事呢。
在族里, 自己的地位比十一夫人高。在朝中大家同为五品诰命夫人。
十一夫人再没了冷待她的本钱。
“见过十一婶!”沈寄蹲身一福。
十一夫人赶紧拉住她, “快免礼, 你如今可是魏氏一族的宗妇了。”
十一夫人拉着沈寄的手亲亲热热的朝里走, “各家都得着你送的土仪和首饰布匹的了,就我这里落下了。我就知道你是要亲自送来, 早早儿的就等着好收礼了。”
魏家在京城的人各个房头加起来着实不少。
但只有这一家是沈寄亲自送礼,其他各家都是差遣婆子去办的。
其中不乏官职在魏晖之上的。
这当然让十一夫人觉得倍有面子。
坐下之后,十一夫人亲自给沈寄削了一个香梨。
当下这可是紧俏货,有价无市的。
沈寄道谢接过小口吃着。一边听十一夫人说话,一边看着桌上插瓶的梅花。
“这魏家,在三叔祖父之后,已经几十年没有出过三品以上的大官了。我们家老爷太耿介,这辈子也就这样了。族里的人都望着楹儿能再现祖上的风光呢。你也该听说过,咱们魏家祖上可是出过相爷的呢。还出过几位娘娘。”
沈寄点头,这个之前就听说过两回了。
那些老人家大概是想激励魏楹,把祖上的风光一直挂在嘴上絮叨。
沈寄也听魏楹忿忿不平的说过,前几年家里给他算八字,说他会做人上人重续祖上风光。
可是他被贬官,就连林家都由当初送嫁的大堂兄送到了城门处的。
京里那些平日还算有些来往的族人,却只是让人送了银子。
只有十一叔亲自送了他一程。
魏楹被贬官有些心灰意冷之余,对这些族人也很是寒心就是了。
林家堂兄送魏楹,当然是林侍郎看好魏楹不想断了联系。
但在当时也算得上是雪中送炭了。
而且这几年林夫人一直和沈寄也有书信往来。
说到沈寄宫寒,也马上去替她求药方。
作为认的干亲也很过得去了。
可是京里这些魏家人却只想着沾光。
有事就看不到身影,送点银子值得什么?
所以,他们要求助京里寻求药方,完全没想过找魏家人。
即便是十一夫人那里也没有告诉。
一则是因为族人在他们落难时表现冷漠。
二则是林家算娘家,托他们找药还行。
可魏家是婆家。
这要是说了也就坐实了众人的猜测,那可就有些麻烦了。
十一夫人又拉着沈寄说了半日京里的新鲜事儿,这才把话题转到了子嗣上头。
沈寄正由丫鬟服侍着净了手脸,闻言道:“其实,侄媳妇就是为这事回京的,想找京城里的好大夫给瞧瞧。昨儿去找了嫁到清远侯府的表姐,请她帮忙给岚王府的侧妃递个话,侄媳妇想请王府太医给瞧瞧。”
这件事情是瞒不住的,沈寄只是没把她已经确诊宫寒的事讲出来罢了。
“既然是这样,那就先看看再说。太医定然是比外头的大夫好,你有这个门路当然是再好不过。我还正想说我这里有几个相熟的治妇人的老大夫呢。”
沈寄把这事说出来,也是间接的回绝十一夫人介绍大夫的意思。
难道你介绍的大夫比太医还好么?
她这么一说,十一夫人自然断了念头。
不然,宫寒的消息就该传到淮阳老宅了。
现如今,虽然各房都在怀疑,但是毕竟没有实证。
外头的传言也不足为信。
但如果让十一夫人介绍的大夫给沈寄诊脉,那可就是真的露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