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如这种有强人出没的地方,如果有人买通那些强盗趁机下手做了他,恐怕会让他们招池鱼之殃。
德叔当时爽朗一笑,说意外这种东西,随时都可能发生,一路同行不就是为了互相照应。
真要出那种事,更不能让他和寄姐单独上路。
要不然万一真出了什么事,寄姐一个小姑娘都不知该怎么办。
而且,一路小心着些,尽量不让人有机会下手也就是了。
毕竟这还是朗朗乾坤,不能随意杀人不是。
所以这一路,他们都是到了地方就去打听下一处的路段有没有什么情况,在哪里打尖住宿比较好。
沈寄看在眼底,觉得裴先生怕是对德叔有过交代的。
宾主一场,裴先生待下人不错,德叔也就在一路尽力的照顾着魏楹。
不过,魏楹死活不要他的银子,他怕是气得要吹胡子瞪眼睛了。
说到这个,魏楹两手一摊,“如果先生家真的拿出那些银子来没有影响,我才不会拒绝呢。”
沈寄深以为然,之前那些富户的银子魏楹拿着就没手软过。
可裴家确实是清贫,拿出一百两银子给他们,估计都是变卖了裴师母的嫁妆或是当了所有能当的东西才拿出来的。
为了魏楹他们能做到这一步,相当的难得了。
就在说好了准备绕行,德叔也去客栈里联络了几个同样想避开竹枝山的同路人,打算一起上路的时候。
他们的行程却停下来了。
因为当晚在客栈遇到了王灏一行人。
他们的马车自然比魏家的驴车快多了。所以他们并不是从后面追上来,而是从前面退回来的。
前面也就是竹枝山,换句话说,王灏遇上强盗了。
这还幸亏他们王家派了十多个家丁护着他上路,不然能不能回来都是两说。
看到他灰头土脸的样子,沈寄在心头狂笑,不过面上没有露出来。
已经走出十来天的路程,他们也算是同乡了。
在外头见到同乡遭了难幸灾乐祸那是不好的。
不过沈寄心头还是忍不住雀跃。
魏楹上前慰问了两句连夜逃回来正坐在大堂里的王灏。
后者一点不领情,指着他的鼻子说:“那些人听到我们的口音说‘正是华安那边的口音’就下死手。我自问没得罪过人。这一回,看来是做了你的替死鬼了。我家好几个下人受伤,你赔我损失。”
沈寄更想笑了,原来王灏替他们扫雷去了。
魏楹好整以暇的坐下,一脸关切的看着王灏,“王兄,不要动怒,伤口会好得慢。”
上上下下打量一番,“好在你没有大碍,应该不会误了今科。”
说到这个,王灏的脸色顿时精彩了。
是,现在最要紧的是不能误了上京。没时间追究这些小节。
他好在只是从马车上跌了出去。当时车是停了的,所以没有伤到筋骨。
一会儿,小二代请的跌打师傅来了,给王灏推拿。
他是包下了个小院子,所以小二格外的殷勤。
出了这样的事,魏楹一行人也就不好直接视若无睹的上路,便在客栈暂时住下了。
他还交代沈寄去买猪骨,借客栈的锅灶给炖了汤,拎着跟着他一起去探视过。
王灏虽然面色还是不大好看,但是别人上门探视,他也不能留落人话柄。
早听说魏家丫头做的饭菜是一绝,尝尝。
沈寄熬猪骨汤是熬了四五年了,掌握火候的功夫是到家了的。
所以,王灏尝过后露出很满意的模样来。说话也就不像之前那么带刺了。
魏楹告辞的时候笑着说:“王兄好生再休养两日。你们的脚程快,我们就先行一步了。”
王灏点点头:“好,魏兄你先行一步吧。”
走出小院,沈寄就忍不住笑了,“少爷,你真损!”
明明是马的脚程比较快,就这么把王灏骂作了畜生。
“胡说,我几时骂人来着?”
沈寄笑,骂人不带脏字说的就是你这种。
第27章
“这就叫恶人自有恶报, 那个时候他落井下石想害你被革除功名,这次就替你遇了回强盗。”
“对方想必也是猜出他不是正主儿,所以他才能安然返回。我哪是能高头大马还带那么多家丁的?那些人求的是财, 不想惹上人命官司。就是叫我们遇上了, 估计也就是让我没办法如期进京赶考罢了。”
“嗯。”
“走吧,咱们也耽搁了多半日了。咱们的驴脚程可不快。”
有了这一番风波, 沈寄他们一路更加的小心, 都是大白天和一群人一起走大路。
而且可能魏家是书香传家, 这种手段也不是太擅长, 后来的一路就没怎么遇上。
虽然一路很节省, 但到了京城, 沈寄那里也只剩下六十多两银子了。
这个时候已经是二月间了,各地的举子也都到了。
诸如高升客栈这类,或是贡院旁边的一些专门出租的小院,基本都已经客满了。
就算没有客满, 他们也不敢问津。因为这些地方都是见风长的, 贵得要死。
魏楹道:“我们先去吃点东西,一般小摊的老板消息都是很灵通的,也很乐意赚一些中介的费用。到时候再跟他们打听一下, 有没有便宜一点的小院子出租。”
他们四个人, 还是租个小院子划算些。
至于德叔德婶的儿子, 就等安顿好了再去找好了。
在路边的小摊吃了几碗面, 沈寄觉得这个口味她也做得出来, 心头便寻思上了。
方才老板说了, 稍微离贡院近一点的小院子都租没了, 而且贼贵。
太远的呢,又怕到时候赶得太急, 路上出个什么事误了进场。
吃完了,老板招呼他女人看着铺子,就带着魏楹一行人去看他推荐的两个地方。
看来还是挺专业的中介人士。
第一个小院子有两进,四个房间,住着挺宽敞,但是要二十两银子一个月。
这样还要加上花销,就不够了。
然后去看第二个,小了一点,只有两个房间,这样不够住。
总不能老让德叔、德婶分开住吧,而且也要十二两银子一个月。
这两处离贡院也不算近,又贵,所以不太理想。
那老板看他们犹豫,想了想便道:“还有一个地方。既然公子是举人,此时去应该还可以要得到房间。”
魏楹问道:“什么地方?”
“就是官府出租的屋子啊。数量有限,不过比较集中,而且离市集和贡院都比较近。就是有点吵!我带你们去看看好了。”
沈寄心道,敢情这京城还有廉租房啊。
不过,京城的物价真的是太贵了。
十多二十两银子也就是一个月的租金而已。在乡下,这都够起一座小房子了。
于是又牵着驴车过去。
还好,现在没有城管,倒还没人来干涉他们牵着驴车的事。
不过,到时候放哪里也是个问题。
听这老板说的,是一个一个的单间出租,不像院子,还可以停放驴车的。
到了地方,向管理房屋出租的人(也是官派的)出示了魏楹的举人文书,得到还有几间剩下的屋子的答复。
说是本来是给人留的,现在那人找到更好的地方了所以才会有空出来。
钥匙正好在这个吏员手上便带他们去看房子。
去看了,剩下了三个房间:一个套间,两个单间.
套间五两银子一个月,单间三两,一个月起租,咬咬牙便租了下来。
沈寄付了十六两,先租两个月。
因为三月考完,还要再等一等成绩。
德叔德婶想着要尽快找到儿子,便先租了一个月付了三两。
之所以租这一个月,还是沈寄游说的,说这里房子其实很俏,找到儿子转租出去不亏钱,比住客栈划算多了。
套间相当于后世的一室一厅,单间就相当于标间。
沈寄参观了一下发现古人其实真的是很有智慧的。
这样的房子其实修建很简单,但是修起来了就不愁客源。
这儿里里外外一共一两百间屋子,每个月租金还是挺可观的。
而且,又给初到京城的人以及买不起房子却需要住在市区的人提供了便利。
沈寄他们便用五钱银子谢过老板。沈寄心头滴血,五钱银子啊,五百文,在乡下买肉都可以买到三十斤了。
还好德叔、德婶分担了一百五十文。
但是,很快问题就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