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芝麻在客房拿手指蘸墨水到处乱涂乱画,他只能把人给大嫂送回来。
小芝麻从兜兜里翻出她的小人书。递到沈寄面前。笑容满面的道:“娘——”
沈寄没想到小芝麻这么爱听故事, 而且白天听、临睡听, 一个故事讲十遍、百遍都不厌的。
“好, 我们来讲故事。”
她把小芝麻圈到怀里搂着, 然后就着画册开讲, “从前, 有一个小姑娘叫做小芝麻,小芝麻有个弟弟,叫小包子......”
讲着讲着,小芝麻就睡着了.
沈寄笑着把她的外衣脱了, 放倒到床上, 脑后垫一个枕头。
小家伙肯定是方才在小叔叔那里闹腾累了。
五房、六房的人被追了回来。
他们完全没料到魏楹竟然一早让人快马加鞭回去,讨了这么一封回信来。
不然,怎么肯在扬州逗留三日?
而且, 魏楹也压根没提是他派人回去讨的信。
只说是接到淮阳的来信, 拆了一看是这么回事。
于是赶紧遵照三叔祖父的吩咐把人追了回来。
同时他也暗地里让当地的知县把魏枫、魏植用马车送到扬州府来。
这件事, 最好就在这里解决。
在他眼皮子地下, 也不必劳累三叔祖父等着。
只是, 府衙肯定不是说这事的好地方。
他在扬州府也没有置房产。
对了, 可以去窅然楼的二楼雅室。
怕到时候起争执的话, 就把二楼清场一天好了。
楼下闹嚷嚷的。
但二楼却是故意辟出来的,关上门很是清净, 适合谈事儿。
所以才有那么多人喜欢到二楼雅室里谈生意或者其他。
因为不知实情,五房、六房的人也只以为是族里发现他们来了此地。猜到他们要做什么。
不由暗自懊恼在扬州府耽搁了三日。
偏生路上马车陷进坑里去了,又耽搁了日子。
到了地头,又得知那两个侄儿因为大打出手,被衙门抓起来了。
正要派人回来讨魏楹的亲笔信,好去把人放出来呢。
就接到消息说三叔来了,让他们都赶紧回扬州府去。
沈寄便只得再去包了三个院子好安置客人。
不过这回没有一丝不舒坦。
她巴不得三叔祖父赶紧的把五房、六房的人都带回去呢。
她还是喜欢小门小户的过日子。
三个女人一台戏!
大锅饭热闹归热闹,是非也多啊。
而且,自己是主人家,什么都要操心。
像五房、六房那样眼底只有利益、没有亲情的人,还是客走主安乐!
只是,三叔祖父来了,自己怕也跑不掉一顿骂。
他肯定会知道魏楹为了不纳妾,跟皇帝顶牛的事。
在那种正直古板的士大夫眼底,自己的行为是非常不可取的。
好在,她有护身符,她又有身孕了。
而且,这会儿她也不怕三叔祖父或是旁人往魏楹房里塞人。
皇帝要塞人他都扛住了,其他人自然更不在话下。
再说皇帝也默许了魏楹不纳妾了。
三叔祖父如果要做什么,魏楹肯定把这个抬出来说事,给他扣一顶大帽子。
当然,关键还是小包子。
只有小包子来了,这件事日后才不会总是被提起。
小芝麻在被窝里动了动,然后睁开眼来。
虽然还有些迷糊,但看到沈寄就露出了个甜甜的笑来,“娘——”
然后一骨碌翻身坐起来。
看沈寄拿了小衣服过来,她就伸出双手往袖子里钻,穿好衣服就讨抱。
沈寄就摇了摇头,“又忘了,娘不能抱小芝麻了。采蓝——”
采蓝应声进来给小芝麻穿鞋,然后俯身要抱她。
被小芝麻虎着脸用力拍开。
沈寄沉下脸,“这是什么态度?采蓝照顾你尽心尽力的,你就这么恶劣的对她?”
可不能纵得小家伙这么随心所欲的对待身边人。
采蓝可是她放在小芝麻身边,在她照顾不到甚至保护不周的时候查缺补漏的。
应付差事和尽心尽力可是两码事。
不能让小芝麻冷了身边人的心。
她必须从小就学会在一定范围内尊重下人。
所以,得防微杜渐。
小芝麻耷拉着脑袋在床沿坐着。
采蓝张口欲言,看沈寄摆了摆手便闭上了。
小芝麻过了一会儿抬起头。
先是看一眼沈寄,沈寄没有理会。
然后又去看采蓝,后者冲她笑笑。她便朝采蓝抬起手。
采蓝将她抱了起来,“大姑娘,你是姐姐呢。要照顾弟弟、妹妹的对不对?”
小芝麻听的故事里,她都是非常正面的好姐姐形象。
听得多了,便也上了心。
听采蓝说了就点点头,“嗯。”
她看向沈寄的肚子。
经过一段时日的熏陶,她也知道了弟弟、妹妹就是娘的肚子里。
等生出来就可以和自己一起去捞月亮、打坏蛋了。
沈寄的肚子已经开始出怀,有三个多月了。
有时候小芝麻好奇也会摸摸。
而魏楹前几日则是迫不及待的拉着她共享了一回鱼水之欢。
于他来说,也是有经验的了。
上一次他离京赴杭州,就正是沈寄怀着小芝麻的时候。
那次两人便是小心翼翼的,这一回便也就熟门熟路的了。
当时云收雨散后,魏楹赤身躺着。
“嗯,这一回你怀孩子的过程,我是一点也不会错过了。”
沈寄把被子盖到他身上,“哼,还说呢,上一回还没出怀人就走了。什么都得我自己面对。”
没能享受一回产房外有个平时不动如山的男人急得跟热锅蚂蚁一样的场景,她怪遗憾的。
“这回不会了。”魏楹在被子下握住沈寄的手。
沈寄正感动着呢,就发现他睡过去了。
只得推他一把,然后躺下。
沈寄正想到这里,脸上多了一只小手。
原来是小芝麻见她怔怔的,就伸手来摸她。
然后软软的唤:“娘——”
“我们去看看外头的院子收拾好没有。”
这一回三叔祖父来,魏楹就想着把他老人家留在客房住。
让十五叔一家搬去和五房、六房一样住在外头包的小院里。
这样也省得老人家多跑动。
十五叔、十五婶虽然没回来,但他让带信的人去说了一声。
想来以十五叔的豁达绝不会计较这些小事。
而且是把屋子腾给长辈住,省得吃饭什么的还来来回回的走动。
现在人要到了,自然要把院子先腾出来。
至于小权儿,他说他也不想来来回回的跑,他就和小芝麻住一个院子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