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是收买亡命之徒。
大内侍卫可不是吃素的,此行可保无虞。
而且暗中,还有魏家蓄养的江湖人跟随。不然,他也不敢让沈寄和小亲王去。
“好,等人到了带进宫来。”
“是。”
第435章
因为有小亲王同保护他的大内侍卫同行, 沈寄这一趟就和挺顺利的。
很顺利的就在宫门处把耿二交给同魏楹一起出来的太监领了进去。
路上沈寄和耿二说了说见驾的规矩,让他到时候有什么冤屈畅所欲言就是了。
不过,虽然说皇帝要过问, 但具体查案子的还是魏楹。
这一次的事, 他真的是把整个宗室营都得罪了。
此后到底会如何,真的不好说。
等到把耿二送进了宫门, 沈寄忍不住小声问魏楹, “如果被弃车保帅, 你后不后悔?”
魏楹摇摇头, “其实当时心头也不是没有过取舍。你也知道我一心往上爬, 除了对你和孩子们, 对旁人怕都少不了一份权衡利弊。可是,我毕竟是一个读书人。达则兼济天下已经是刻入骨髓的信念。”
沈寄笑笑,“我知道。”
这便是她在历史书上读到过的、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凛凛风骨。
“这次的盖子能揭多开,揭开了之后又如何, 我也不知道。哪怕皇上此时支持我查!”
沈寄道:“当官不为民做主, 不如回家卖红薯!反正,你也不是没被贬过官。就算是为此丢了官,还有我呢。我养你!”
“胡说八道!”
魏楹笑斥一句, 他早在接状纸的时候便考虑过事后种种。
也知道沈寄一定会和他同进退。
现在听到她真的能明白他, 而不是一味的夫唱妇随, 心情大好。
便接了一句, 豪气万丈地道:“实在不行, 咱们就回家卖红薯吧。”
沈寄笑道:“回华安去卖。”
她一直都喜欢华安多过淮阳许多。
“好!快带王爷回家去吧, 我下衙就回。”
“嗯。”
其实, 如果魏楹贬官甚至丢官,沈寄也心痛。
她的连锁店大业才刚开始呢。
就算不能成为肯德基、麦当劳那样的巨头, 也要向真功夫小肥羊看齐吧。
可要是少了官商结合中的官,这件事怕也只有戛然而止了。
还不定会有谁冒出来抢她的产业呢。
太子对魏楹想审到底却有些不同意见。
他之前逮着机会就当面劝魏楹,“夫子,此事你不要陷得过深了。盖子也要揭缓一点,把眼前这桩案子了了,便停手吧。”
“殿下的意思是旁的事情就不要牵扯,民不举、官不究?”
太子点头,“那毕竟不是一般亲贵,父皇的性子好容易和缓些,不宜再弄出乱子来。而且,要解决宗室的事,也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如今,宜稳不宜乱。一步一步的来吧!”
魏楹想了半晌,承认太子说得有理,“好!”
然后失笑,“人皆言臣少年老成,不想也能这么热血一回。还是太子看得更远一些。”
此时的确不宜和整个宗室营为敌,他的地位还不够。
如果他就为这一件事折翼,虽然是对得起天地良心,以后却也没有了真正站到百官之首、兼济天下的机会。
宗室营的人走了太后的路子,宗室营的妇人有几个在太后跟前奉承得好,时常进宫给太后请安问好的。
此时便加油添醋、颠倒黑白的将话对太后讲了。
太后闻说案子是魏楹接下的,沈寄还哄了醇亲王出面,不由低声道:“阴魂不散。”
“按你说,是那大理寺卿故意的和宗室过不去?他为了什么?”
“魏大人的堂弟,之前在宗室手里吃了个大亏。”
这倒是真的,沈寄都知道。
魏柏上门来告诉魏楹的时候,她也在一旁。
不过,这是八竿子打不着的。
魏楹可不会脑子发热,拿自己的前程去替堂弟出气。
于是太后便在皇帝召见过耿二之后,把人叫来劝道:“宗室营的人,也都是你的亲族。你的名声已经被人坏成这样,可不要被人公报私仇给利用了,回头得了不好的名声的可是你。”
“母后莫听那些妇人胡绉,在后宫安富尊荣便是。朝堂上的事就不要过问了,朕心头有数。”
“母后也是为你好。那个人,他能一心一意替你的名声着想么?他不过借机报复,然后为自己搏个青天的好名声。末了什么脏水却都是泼在你身上的。”
皇帝掳过沈寄的事,太后也知情。
而且她是做娘的,外头那么多人不遗余力的泼她儿子脏水,自然是不舒坦之极。
宗室营的妇人便也是拿捏住了这一点,说动了太后。
她一想查案子的是那个女人的夫婿。
虽然后来人放回去了,可夺妻之恨哪个男人受得了?
这一次还不可劲儿的糟践皇帝本就不怎样的名声啊。
“不会,魏持己是个很拎得清的人。”
当天申时刚过,魏楹就下衙回到家了。
他今天各方瞩目,却是罕见的到点就下衙了。
先回后院换了身家居服,然后准备去大书房和幕僚门商议一番。
该派出去做调查的人手,今天白天也都派出去了。
案子要彻查清楚,肯定需要一个过程。
沈寄得知魏楹没有脑子发热到底,一定要如今去和宗室这个痼疾硬碰硬也松了一口气。
她不怕回去卖红薯,就怕留不下命来卖红薯。
不过,饶是只查揭出来的这一件案子,也不是一点危险没有。
这一点魏楹倒是坦然,“如今风声已经放出去了,那人皇帝也见过了。宗室营的长辈首先就会有所取舍。这件案子我会彻查,但是牵连不到旁人身上去。这便是各方博弈后,一个保持平衡的结果。我本来是脑子有些发热,想为民请命。但此时的确还不是我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的时候。皇上如果接受这样的结果,那说明他的风格果然改变了。”
一想到这个风格改变是皇帝吃了许多暗亏的结果,这里头还有他媳妇儿劝说的功劳,他心头还是有些不是滋味儿。
沈寄点头道:“那样的风格还是改了的好。”
都被挤兑得快不像是学过帝王心术的人了。
魏楹白她一眼,然后就去前院大书房了。
至于小亲王,他上午同沈寄从宫门处回来,自觉办成了一件大事。
十分的高兴。
小馒头本来就很不满沈寄带小亲王出门,却没有带他。
看到他便问:“你们哪去了?”
小亲王挺挺胸膛,“办正事去了。你还小,以后带你。”
小馒头便赌气没有理小亲王。
小芝麻、小包子回来听说了这事,也忙来问。
虽然知道有用的是小亲王的身份,却也羡慕他能出力帮忙办正事了。
小馒头见兄姐都只有羡慕的份儿,想想也就平衡了。
便拉着小亲王的手让他讲经过。
这一路尽是平平安安的,哪有什么好讲的?
小亲王便卡壳了。
他只知道自己是跟着魏夫人去办大事去了。
皇兄上午都夸了他两句呢。
可到底办了什么大事,却着实讲不出来。
眼见小馒头拉着他的手道‘讲嘛、讲嘛’,白皙的小脸就有些憋红了。
小芝麻肚子里暗笑,‘善良’的给小亲王解围:“小弟,因为王爷去了。所以,有些事就没有发生。真正的大事不是喊打喊杀的。”
小馒头不大懂,不过也知道这是没有什么新鲜事可以听的意思了,不由失望。
小亲王便讲起了在二狗子鱼塘的见闻。
小芝麻和小包子对二狗子有印象,能吃一大海碗面的伯伯。
听说他喂得鱼大又肥,养的鸭一摇一摆的在河里游便也来了兴致。
打算休息的时候撺掇母亲带他们去玩。
小馒头孩子心性,听说有地方玩,便跟小亲王说他俩明天就去。
被小包子和小芝麻骂了一顿没良心。
可是沈寄正为和宗室直接扛上的魏楹担忧着,哪里有带孩子们出游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