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都被把持在二叔二婶手里。
不过,他母亲当年的嫁妆,这一次回去据理力争是讨回了大半了。
他粗看了一下,除了一些被变卖的田地二婶拿了其它的田地抵给他,还有数处庄子和店铺。
在京城都还有一个小庄子跟两家店铺:一家做脂粉生意,一家是粮铺。
这些田地庄子店铺的收益,这十多年已是查无可查,别人报多少便是多少了。
就是母亲当年压箱底的三千两银子,二婶也一口咬定没有看到过,说是母亲拿回去救济家道中落的娘家了。
还硬说母亲私下从魏家也拿了不少财物回去接济娘家。
魏楹话中不无怨恨之意,恨他二叔、二婶害死了人还往死人身上泼脏水。
还说他已经让人去外家寻找,看还有没有亲人在也好去相见一番。
但他说可能没有了,不然当年他们母子那样的遭遇不会没人出头的。
第52章
沈寄拿着厚厚一叠信纸, 可以想见魏楹写信时心头的怨气冲天。
可是在魏家又不能口出怨言,尤其如今还是无凭无据。
魏家是认下了他,但是他暂时还没有办法给母亲平反昭雪。
而且就算日后查明真相, 也无法对那些族老做什么。
他们只是代行族权。如果要对他们做什么, 魏楹只能落得一个被逐出宗族的下场。
所以那些人才有恃无恐,不怕他当了官敢报复。
在如今皇权一手遮天之外便是宗族大权一手遮地的时代, 被宗族逐出, 会为天下唾弃, 在官场也没得混了。
远的不说, 上一次魏楹被投入大理寺的牢狱, 如果不是魏氏宗族出手相助, 光靠一个魏晖是把他捞不出来的。
而且,如果他被逐,魏晖也是不敢和他往来的。
所以,将来要报仇, 也只能针对设计陷害他母亲的人。
沈寄叹口气, 可以想见魏楹此刻心头的悲愤。
他再会做表面功夫,恐怕站在祠堂,一口牙齿也要险些咬碎。
她不由得非常的心疼。
可是凭个人之力, 的确是无法对抗宗族的。
而且, 他现在还要靠宗族的庇护, 才能不被他二叔所害。
去的路上遇到些麻烦, 在魏家不会出事, 可是沈寄还是担心回来会不会出什么意外。
他们上京的路上也险些被买通的山贼所害了的。
老赵头问沈寄有没有回信要送去。
沈寄这才知道镖局的人是特地给她送信来的, 并不是回京顺道捎信。
她把信收起来, 没有回信,只是用身上系玉佩的红丝绳打了一个平安结让来人带回去。
魏楹写了这么多, 更多的是只能对着她发泄心头愤懑,并不需要言语的安慰。
而且有些事也不是言语能安慰的。
一个平安结寄托她盼望他一路平安归来的心意。
沈寄指下飞快的打好了结,想起当年做这个捞到第一桶金的往事。
那个时候她是问魏楹讨的他脖子上的红绳,那上头系的还是他娶媳妇用的玉佩。
那时候她是万万没想到会有今天的,也完全不知道他挂的那块玉有多好。
沈寄又跟着林夫人学了数日,这日林夫人在教她管账。
不只是看账本那么简单,还要学会对付手下管事。
如果不懂,那些人是一定会糊弄你、偷你的银子的。
林夫人是听沈寄提起魏楹在京城还有庄子、铺子后,动念头教她这些的。
从现在看来,那些庄子铺子多半是婚后要交给沈寄打理的了。
昨日,魏楹的信又到了。
这次的信没上回那么长,只说了一件事:他已经和祖父达成协议,祖父同意他娶沈寄。魏家会派人来和魏晖的夫人一道操办这件婚事。
这回,林夫人才算是相信了魏楹是真的要娶沈寄为妻。
所以让沈寄学会主持中馈打理那些生意就很重要了。
不说亲自出面打理,但至少不能被掌柜和管事的糊弄。尤其那些人可以说全是魏二婶的人。
以心换心,林夫人如今对沈寄的事也很上心。
她自己两个女儿早已远嫁,最小的儿子又未及娶妻就夭折。
如今倒是把沈寄当半个女儿一般在看待了。
在她出嫁前,自然希望多教她一些。
沈寄也是心有所感。
她在此除了魏楹和魏大娘,再无亲人。
和德叔、德婶虽然有相处的情谊,也各有各的家人。
林夫人既然拿她当晚辈看,她自己也是投桃报李,将林夫人当亲人看待。
这么一来二去,感情自然就愈见亲密了起来。
林夫人也比初见之时多了几分活力。
正说话间,林府有人来了。
沈寄赶紧起身准备回避出去,毕竟是别人的家务事。
林夫人想了一下,“你也坐下听听吧。这不年不节的找了来,肯定是有什么事了。我正愁没处让你见识一下内院的事呢。”
林大人如今只在需要正室出席的场合会派人来请,府中中馈都由姨娘掌管着。
既然她这么说了,沈寄也就不见外,乖巧的坐到她身边去。
林夫人本来觉得这时候找了来不是什么好事,没想到却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有一个青楼女子抱了一个婴儿上门来,拦了林大人的轿子,说是他嫡子的遗腹子。
他已经看过信物,又派人去查证,果然之前这女子是被他儿子偷偷包养的。
而且那孩子已经半岁大,足以看出真的是很像他儿子的。
更重要的,那是一个男孙。
如今也不能再计较孙儿的母亲是什么出身了,于是喜得连忙派人上山通知林夫人回府。
林夫人自然也是喜出望外,原本以为儿子撒手人寰连个念想都没留下,没想到还留了一丝血脉。
她失态的站起,“老爷看清楚了,真的跟琏官小时候长得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旁边孙嬷嬷忙扶着她,“夫人,老爷怎么会看错呢?老奴这就叫人收拾东西咱们回府看孙少爷去。”
林夫人转身握住沈寄的手,“小寄,真的叫你说着了。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你也别冷冷清清在山上住着了。你到这里斋菜也学会做了,剩下不就是跟着我学东西么。跟我回府去,我慢慢的教你。走,看看我孙儿去。”
沈寄也替林夫人高兴,虽然她当初说的柳暗花明不是这个。
她是想鼓励林夫人为自己而活,不过她如今找到新的支撑那也是好的。
“好,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收拾好了东西,沈寄带着阿玲、老赵头就跟着林夫人回林府了。
她和林夫人坐一个马车。
后者面上还有些难掩的激动,但是比起起先的失态已经好了许多。
沈寄坐在她旁边,正襟危坐。
不敢像从前坐马车出门还把帘子拉起一条缝看外面的景象。
这在当下是极无礼的行为。
从前是魏楹纵着她,如今可不敢当着林夫人的面放肆。
林府在京城极繁华的正阳街上。
外头的围墙就有二三十丈长,两座威风的石狮子矗立在大门口。
下马车的时候已经有人在正门前迎候了。
沈寄扶着林夫人下去,便有个打扮鲜艳、着目前最流行的八步折裙的三十上下的妇人,还有个十三四岁戴着童子冠的少年快步迎了过来。
“母亲,您回来了。”那少年相貌俊美中带着一丝阴柔,说着伸手过来要扶林夫人,一边又拿眼打量着沈寄。
林夫人没接他的手,转头对沈寄说:“这是我们家的老二。长了你几个月,你叫他声二哥就是。”
林二少伸出的手讪讪的收了回去,眼底闪过一丝阴霾。
转眼却又是满脸笑容,“这是哪家的妹妹,儿子头一次见到。”
“这是你沈家妹妹,我邀她来家住一阵子。”
话说到这里,沈寄只得微一屈膝,叫了一声‘林二哥好’。
日后,不管心头怎么想,她也得学会与人虚以委蛇了。
“沈妹妹好,欢迎你来家做客。”
那妇人也走了过来,先向林夫人行礼,“夫人,您可回来了。天可怜见,大少爷还留下了一滴血脉。”一边拿帕子去揩眼泪。
沈寄心道,演技真好!这就是林侍郎的解语花吧。
林夫人的亲孙子回来,她居然还能做出如此举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