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小贵客,她招待起来真怕他们出什么意外啊。
可是,也不好流露想对他们敬而远之的态度。
她转向十五婶道:“估着过两年就是娴姐儿操这些心了。不过到时候小世子的课业会更重,八皇子也早就入学了。”
十五婶道:“我真是担心教不好娴姐儿。小寄你也知道我娘家就是普通的人家,嫁到魏家都是高攀了。”
“没有啊,十五婶这些年都做得挺好的。您是普通人家,那我是什么出身啊?好歹您家还出过县令吧。”
十五婶失笑,“你的行事老是让人忘记这个。不过小寄你的外家不简单啊。你肯定是随了你母亲的聪慧、美丽、大方。十五婶求你个事儿,要不回头你帮我教教娴姐儿吧。小芝麻被你调教得可真是好。”
“其实,之前我和魏大哥也商量过这事儿。如果您放心,回头等王爷搬出去了,就让娴姐儿住到我们家来好了。”
“哎,那我就推给你了。”十五婶高兴的道。
顿了一下又道:“唉,其实我推给你的事也不只这一桩了。小寄你就能者多劳,多帮婶子分担些吧。”
她说的是傅清明的事儿。说起来这个人是该接回去由她来操心的。
芙叶道:“十五婶尽管放心,她就是个劳碌命。让她成天养尊处优、什么都不管,她多半还不舒坦呢。”
沈寄瞪她一眼,“谁还能不会过舒坦日子啊?”
她其实蛮喜欢十五婶的性格的,真诚、不钻牛角尖,懂得感恩。
否则,不管是娴姐儿的事还是傅清明的事,她都会能避则避的。
不然,怕是只会落个费力不讨彩的下场。
她又不是真的不找事儿做就浑身难受。
不过是因为魏楹在意,而且十五叔、十五婶这些年和他们关系一直都很不错。
当年的事更是处处相帮而已。
她对芳姐儿,更多的就是面上情。虽然会尽力照顾,但肯定不会让自己劳心劳力的。
“要是小包子现在给我讨个能干的儿媳妇回来,我就当甩手掌柜的了。好日子我也是会过的。”
芙叶脸色忽然沉了下来,“你家小包子是靠谱的,娶的媳妇肯定也靠谱。”
沈寄反应过来,“其实阿隆也很靠谱啊。当年出了事,年岁还不算多大的他不是把整个家都给撑了起来么。”
芙叶叹口气,“可是如今,说都说不听。”
这件事十五婶也听小权儿简单说过。
而且这几年小权儿和阿隆走得近,一起从军、一起杀敌、一起出海。
再说有有沈寄在中间,这两个母亲也自然走得近了。
所以芙叶说话一点都不避着十五婶。
十五婶也没有要走开回避的意思。
“还是十五婶您好,儿女的婚事都挺顺利的。”芙叶感慨道。
十五婶心道,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啊。
突然冒出来一个那么大的儿子,她更是没处说去。
沈寄想了想道:“阿隆怕是一时轴上了。不如让小权儿去和他好好的谈一谈,问清楚他到底是怎么想的。”
芙叶眼睛一亮,阿隆从前是根本不用人操心的孩子。可是最近真是让人伤神。
十五婶一口答应下来,“等会儿他们回来,我就让他去。我想啊,说不得不用咱们操心,阿隆已经把什么都对他说了。”
沈寄看出十五婶对这个还没有完全完工的醇亲王府有些好奇,只是因为身份的关系又不大好提继续逛。
于是笑着招呼徐方,“表姐夫,我要和十五婶再接着逛。”
徐方笑着过来,“你们去吧。”
芙叶扬声道:“我也要去。”
“那我们走后面,慢一点。”徐方好脾气的道。
前方的十五婶一阵恍惚,大侄儿对大侄媳妇那是不用说了,二十多年如一日。
就是这芙叶郡主早年遇上那么个人,如今也过得很好。
只希望娴姐儿能过得很好吧。
那孩子的脾气比自己硬,而且和小亲王也是自小熟络,称得上是青梅竹马。
再说还有大侄子做丞相,自家儿子也还算争气,足可给娴姐儿撑腰。
沈寄手里有一份草图,带着十五婶往景致最好又是标明了已经修建完毕的地方逛去。
也许是迦叶大师的到来给十五婶吃了一颗定心丸,她接下来的行程都表现得很安心。
沈寄虽然惦记着散在各处的一众孩子,尤其是小豆沙那一队。
但是没人往她这里禀报,那就代表平安无事。
所以,她也比较的放松。
路上,十五婶没忍住问道:“小寄,你见过清明母亲了?”
“是啊。不过她和十五叔如今就只是两个多年老友而已。”
“她是个什么样的女人啊?”
沈寄沉吟了一会儿,给出一个答案,“怎么说呢,从外表看是女人中的女人。可是骨子里,绝对是个女中丈夫。”
十五婶听后静默了好一阵子。
沈寄道:“十五婶,你有你自己的好。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好的。”
十五婶看着沈寄眼底的神采以及其中透出的自信,那是在自己眼底找不到的。
“十五婶,等忙完弟弟妹妹的婚事,你也不妨到慈心会做事啊。生活圈子宽了,有些时候看问题的角度也就不同了。”
沈寄觉得在夫婿、儿女之外另有寄托,也就不会有顾影自怜的心思了。
反正这十多年,她在掌管慈心会的运行中是很有成就感的。
其满足不下于做一个称职的丞相夫人。
沈寄掐着时间回了集合的十二生肖水池旁。她看着这些喷泉口,心情略有些复杂。
各拨人马都差不多回来了,只有小豆沙那一队估计在哪里看住了,还得等他们一等。
沈寄便让小芝麻和丹朱过去魏府,看看宴席准备得如何,尤其是素席。
迦叶大师对醇亲王府似乎一点兴趣都没有,就只在附近走动了一下而已。
沈寄想起小亲王说的修得再好,哪及真山真水好看?
第560章
大师这几十年兴之所至去过雪岭之巅、去过大海之畔, 看过的名山大川不计其数。
这座富丽堂皇的王府,也就是给平素就在方圆几里转悠的女人和孩子逛的。
所以,这座本该属于他的王府, 在他眼底就算不得什么了。
他今天回来, 怕还是被自己说的同亲家见个面的话打动的。
这会儿老人家正在和小包子、傅清明说话。
小包子是他常见的,那应该主要是和清明在说。
嗯, 大师是睿智之人。
清明和他多说说话,应该是有好处的。
相处了一段时日, 沈寄发觉这位‘表弟’和小包子这样完整家庭长大的孩子,还是有很大区别。
他心底有很多话, 都不愿意说出来。
会和小包子亲近, 大概也是因为小包子靠谱而且还去救过他。
不管是韦小宝还是顾惜朝,少年时代都很辛苦。
能有他愿意亲近的人实在是不错。
迦叶大师看到沈寄朝她招招手,“小寄, 老和尚有个佛门至交近日要来半山寺挂单, 恰好也是你的故人。你若得闲, 就往我半山寺走走。”
佛门,故人……沈寄想到了, “是济慈大师?”
这可是当初在扬州, 慈心会刚起步的时候帮她不少的那位小庙方丈。
“就是他,他把方丈之位传给了徒弟, 自己跑出来云游了。打算在京城呆一段时日。”
“好的,好的。也是十多年不见了呢。”
得知故人甚至可以称得上半个知己的济慈方丈的消息,沈寄笑得眉眼弯弯的。
大师在魏府用过素席,又去小亲王住的院子呆了一会儿, 便回半山寺了。
是小权儿和阿隆去送的。
十五婶交代小权儿好好问问阿隆到底是怎么个打算,关于那个牛肉面西施。
丹朱对这件事也是高度关注。
她和阿隆的成长环境不同, 幼年时被太皇太后熏陶的那些东西其实已经是入了骨。
她很是不理解兄长的做法。
小芝麻道:“我觉得阿隆表哥肯定有自己的想法,咱们听听他的想法再说。”
她想起母亲说的,父亲一开始其实只打算纳她为妾,还想在金榜题名后求娶高门女的往事。
爹娘那样的情分,爹都还曾有过这般想法。
阿隆表哥的做法的确是有些非主流啊。
大师是早早就离开了,不过其他客人可没有。
都留在魏府,是要吃过晚饭才会回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