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他真是往自己是不是着了什么道儿,无知无觉间就将这些写出来了这个方向去想了一下。
开始几天还真是这么认为的,但后来却是一下子就反应过来了。
要是谁真有那本事,直接蛊惑皇帝禅让不更好,何必还到他这个丞相这儿来偷情报?
撇开这些有的没的,他开始细细回忆见过的信。
每个字都是他写的,甚至行文的习惯都是他的,而且上头的军报也是真实的。但这信本身不是他写的。
这样古怪的事说起来怕是都没人信。
魏楹这辈子也是头一次遇上,最后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其中端倪。
他见过在朝廷的藏书库里修复古书的匠人,亲眼看到他们将残破的古书修复得与原书一般无二,简直天衣无缝。
所以,那封自己‘亲手’书写的、出卖了边关军事部署的书信,便是这么来的了。
想来是有心人收集了他废弃的手稿,然后加以剪裁、粘贴,用了上等的手法拼接出了这么一封信。
想明白之后,魏楹也是好生佩服。
因为当时他自己拿着那封信,真的是一点都没看出来。就连纸张的厚薄都没有一丁点不妥当的。术业有专攻啊!
既然那军情是真实的,而且还有人把自己的手稿都收集了起来,那就说明六部里尤其是兵部的高层,一定有某一方的细作。
这件事自然是事不宜迟,得赶紧告诉皇帝和太子一声。
他也是用了二十多天刚刚才终于想通透,就算妻子和女儿不抱怨,这封信他这会儿也是要写的。
此时他不宜出去,还得继续在大理寺呆着。
但既然已经想明白了,这委屈他可不想继续让妻儿跟着受下去。
所以信里除了将事情的本末说清楚,也理直气壮要求了继续坐牢的相关待遇。
他倒是不担心这信到不了太子或者皇帝的手里。
既然安排了这个宋大人来照管他一家子,那这个人肯定就是皇帝的人。
沈寄等人都好奇得很。
魏楹写信的时候,也就沈寄和小豆沙敢凑到他身边看。
小豆沙呢,好些字不认得,看了等于白看。
沈寄这么一看,忍不住道:“天哪,也太厉害了吧!”
“要不怎么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呢?”魏楹一边说,一边继续写着。
小馒头忍不住了,拉拉沈寄的袖子,“娘,到底怎么回事儿嘛?”
沈寄便说给他们叔侄几个听了。
小豆沙才开蒙,不懂那么多。
傅清明如今心思也都在怎么考上科举上,不通这些杂学。
小包子和小馒头却是啧啧称奇,“居然有人能把一封信拼接到,爹都看不出来的地步!高人啊!”
沈寄道:“我们这次可是被高人坑惨了。”
用电脑复制粘贴什么的,她懂。这些她还真不太明白。
不过也知道是真的遇上坑人的高手了,就不知是哪一家养着的。
魏楹将信封口,然后叫了等在外头的狱卒进来去送信。
虽然这些狱卒应该是可以信任的,但是还是得防着点。所以方才魏楹是把他们都屏退了。
第688章
宋大人其实也等在外头, 他听说魏楹开始写信就赶紧来了。
但听说魏楹让狱卒都出来离开五十步以外,他也就没靠近。
这会儿听到他喊‘来人——’才一道进来了。
“相爷有什么吩咐?”宋大人拱手躬身道。
魏楹道:“我已经不是丞相了,宋大人无须如此。这封信, 立刻送呈陛下, 不得有丝毫耽误。”
宋大人当然不敢耽误。
魏相老老实实坐了二十多日的牢,忽然要写信, 他立即知道事情有进展。
这会儿拿到信便道:“下官这就送进宫去。下官告退!”
沈寄道:“他这礼数还是拿你当丞相看待呢。”
“一个萝卜一个坑,出去也没我的坑了。正好歇歇!”
小豆沙高兴的问:“我们要出去了么?”
沈寄道:“乖乖, 怕是还得再过段日子。不过,应该不会太久了。”
之前沈寄略有些底气, 不过是仗着皇帝不是个昏君。和他们家呢, 多少还有点渊源。怎么地应该也不会要他们的命。
可是事情到底会怎么发展,还是不知道。
这一封信真引出血案也不是不可能。
如今魏楹想通了这里头的猫腻,总算是可以真的安下心来了。
天知道她其实已经很焦躁了, 只是当着儿女的面不好表露。
尤其是怕吓着小豆沙, 只能做出淡定的样子。
小豆沙苦着脸, “还不能出去啊。”
沈寄道:“咱们在这里头。坏人以为咱们不知道他们的把戏,这才能放心大胆继续干坏事。然后皇上才方便捉住他们。”
魏楹对两个儿子和兄弟道:“你们也全当是历练吧。既来之则安之!”
小包子和小馒头点点头, “儿子知道了。”
傅清明道:“大哥, 我赶得上明年东山书院考试么?”
魏楹弯弯嘴角,“如今才九月, 到明年考试还有将近半年。怎么都够把人挖出来了。”
信被宋大人紧赶慢赶的,在宫门下钥的时刻送进了宫。
皇帝在御书房见了他,将信拆来看了。
“传太子!让他把那封信带上。”
太子很快就带着信到了。不但有信,还有他刚拿到手的西陵那边的情报。
“什么东西?”皇帝问道。
“是对那个据说是魏先生舅舅的人的调查。父皇, 从这些情报看来,他因为是□□人, 是被排斥在政治之外的。而且本人也是个文雅之人,并不愿介入这些。而且他怎么都是□□人出身,又不爱重权势,也不需要靠这些情报来换取什么,应该不会做出让魏相出卖军情的事来。再说了,他说一声,魏相就会听么?”
“那他知不知道□□丞相是自己外甥?”
“以前不知道,但魏先生当了丞相,名声渐渐大了就知道了。想着自己身份特殊,也就只是暗中关注,没有要相认的意思。就是担心出现别人说魏先生和西陵王族有勾结的情况。”
这二十多天,在这件事上,太子的注意力是放在了这个方面。那信他一时没看出所以然,也就没有多想只是好生保管着。
皇帝点点头,“那封信是魏楹在大理寺写的,你看看。”
太子一目十行的看过,“原来是这么回事。”
“你把那封呈堂证供的信拿出来,然后把一角浸泡到水里试试。”
再是巧夺天工,浸了水还是能看出端倪的。
之前不敢对这信做什么,是因为那也是能证明魏楹清白的东西,不敢随意损坏。
太子拿出来,将两封信对比了一下,真的是出自一个人之手。
然后依言将那封信的一角浸泡到了水里,果然就看出拼接的痕迹了。
“下去安排吧。”皇帝并不多说,将魏楹方才写的信交给了他。
太子躬身退出去。
现在要他安排的,不但是魏楹要求的、坐牢的待遇。
更是要立即着手布置捉拿内奸,以及此事的幕后主使。
至于魏楹要的待遇,很简单。把他们一家从牢房放出去,搁进大理寺的院子里住着就好。
宋大人得了太子的吩咐,回去立即着手安排。
之前魏楹身上嫌疑没洗清,只能安排在牢房。如今他的事儿弄清楚了,这就是为国坐牢了。
本来如果只有魏楹兄弟、父子四人,他也不会开这个口。
可是小豆沙和沈寄已经跟着被关了这么许久,提点小要求也无可厚非。
只是宋大人更加麻烦一点,这件事要动用到的人手更多。他担的干系更大些。
大理寺这么大一个衙门,要找一个院子安置这一家子当然不难。难的是息不能走漏而已。
当晚,魏家人就住到了一个风景还不错的两进小院里。
魏楹和沈寄一屋,小包子兄弟俩一屋,傅清明和小豆沙各住一屋。
九月初十的上午,一辆马车停在醇亲王府的仪门前。马车车厢壁上挂着大理寺的徽记。
这是大理寺卿登门,来向醇亲王问询一些关于相府的情况。
以醇亲王的身份,自然是不会亲自去大理寺协助调查的。只能是大理寺卿自个儿上门来。
宋大人下了马车,带着一个中等个子的随行人员。他们被引进了王府内,一路往书房去。
还没到书房门口就听到小婴儿的笑声。
那随行人员脚步一下子就加快了,甚至越过了前方的宋大人。
小亲王站在摇摇车旁,伸手逗着吃饱喝足、手舞足蹈的小莲蓉和小饺子。
娴姐儿也在,笑盈盈的看着肉团团、笑呵呵的侄儿、侄女。不时抬头看向书房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