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帝师_分节阅读_第164节
小说作者:来自远方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868 KB   上传时间:2015-12-14 13:22:50

  二十鞭后,五人有什么说什么,虽不知许光头真实底细,他手下六个人,却供出了三个。

  听到海匪所言,杨瓒瞳孔微缩。

  “谢紘,化名谢石棋,诨号谢十六,说是应天府出身,平日里说官话却带着绍兴口音。他是许光头的军师,许光头能有今日风光,他功劳绝对不小。”

  “谢十六读过书识得字,浑身上下都是心眼。明面上是个正经商人,私下里没少干海上勾当。”

  “其为人还算仗义,和咱们一样,看倭贼不顺眼,遇上了,必要沉进海里喂鱼。”

  姓谢,绍兴口音。

  想起谢阁老送的棋子,想起李阁老的提点,杨瓒脊背发凉。

  记录下供词,一份交给牟斌,另一份揣在怀中,不等明日,当即赶往宫中。

  彼时,皇后留在仁寿宫,同吴太妃学习处理宫务,朱厚照闲来无事,没有朝政处理,又到暖阁内研究海图。

  谢丕和顾晣臣预定二月出使,朱厚照几乎是掰着手指算日子,几乎将海图瞪穿。

  “陛下,杨侍读请见。”

  “杨先生来了?快请!”

  朱厚照正愁没人说话,杨瓒来得正好。

  杨瓒步进暖阁,躬身下拜,道:“陛下,臣有事禀奏。”

  “何事?”

  杨瓒取出供词,呈送御前。

  刚看过两行,朱厚照脸色立变。

  “下去!”

  两字出口,殿内中官宫人当即悄声退出,暖阁门关严,君臣开始一番密谈。

  接下来两日,天子罢朝,皇城内风平浪静。

  到第三日,天子升殿,不等群臣奏禀,当殿宣读敕令。

  “钦差翰林院侍读学士杨瓒,出勘江浙。”

  惊雷劈下,百官目瞪口呆。

  钦差?

  翰林院学士?

  “陛下,此事不妥!”

  当即有官员出列直言,钦差由天子委派,群臣少有置喙,但也不能随便点名。

  朝廷派遣钦差,至少该是从四品。

  一个五品翰林侍读,奉天子命出勘,合适吗?

  况且,专业不对口。

  本不属翰林职责,即便是佥都御使,都比侍读学士合适。

  “卿所言有理,提议甚好。”

  朱厚照点点头,道:“调翰林院侍读学士杨瓒入都察院,升左佥都御使,钦差出京,出勘江浙。”

  侍读学士,正五品。左佥都御使,正四品。

  这下没话可说了吧?

  杨瓒眨眨眼,麻溜出列,领旨谢恩。

  打入言官队伍,更可死掐到底。

  直谏的官员差点晕过去。

  陛下,有权也不能这么任性!

  

  第九十三章 钦差南下 二

  

  天子执意任命杨瓒为钦差,群臣无法,实在劝不住,只能接受现实。

  劝过几句,就从翰林院侍读学士升任都察院佥都御使,实现两级跳。

  接着劝,天子会不会当殿犯熊,升杨瓒为副都御使,甚至都御使,实现四级跳乃至六级跳,没人敢断言。

  毕竟,天子任性,有目共睹。

  自史琳、戴珊先后病卒,屠勋继任右都御使,另一个都御使的位置始终空缺。如果天子犯倔,坚持提升杨瓒,别说都察院,内阁都没办法。

  群臣默然,有脑袋转不过弯,仍想继续出声的,也被同僚拉住。不能再劝了,再劝,天晓得会是什么结果。

  再者言,钦差南下绝非好差事。

  江浙之地,各方关系错综盘结,三司衙门,镇守太监,各卫所指挥,都不是善茬,个顶个不好惹。

  巡查御史之外,监察御史便有十人。又有加衔的提督、巡抚、经略等官,随便哪一个,都能和杨瓒打一场擂台。

  纵有钦差之名,到底资历尚浅。

  在京有天子为依仗,离开顺天府,走出北直隶,一个正四品的佥都御使,同样会被地方大佬压得抬不起头来。

  文武两班中,同杨瓒交好者,如谢丕顾晣臣,均有几分担忧。同杨瓒不睦者,例如几名曾弹劾杨瓒的给事中,多是幸灾乐祸。

  天高皇帝远,强龙难压地头蛇。

  江南官场的水太深,前朝不是没派遣过钦差,结果怎么样?

  意气风发、胸怀壮志南下,垂头丧气、怊怅若失归京。

  丢官尚算幸运,捅到马蜂窝,丢掉性命都有可能。

  没有节庵公的才华,想动江南官场,纯属白日做梦。

  皇庄是天子的钱袋子,江南则是国库的支撑。每年的火耗冰敬,各方孝敬,大部分送进京城,落入六部口袋。

  这是摆到台面上的规则,内阁三公也不能例外。

  地方庇护商人走私市货,同样不是秘密。

  因利益牵扯,各方势力勾结,关系错综复杂,如蛛网般交织在一起,勉强维持平衡。

  这样的关系网,轻易不能碰。

  谁碰谁死。

  多重压力之下,纵然是看不过去,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是太过分,地方朝廷都不会大动干戈。

  真有不怕死敢越界,例如许光头之流,手下三十多条海船,上千海贼,威胁江浙福建等地安全,沿海卫所必会出兵围剿。

  屡次出兵,却是收效甚微。

  不是不想抓,而是抓不到。

  地方府衙卫所均有贪心之辈,被海贼买通,提前泄露风声。更有走私商人,暗中递送消息,海贼事先有了防备,遇卫军倾巢而出,早早躲入秘密海港,留下几条小舢板,任由对方去烧。

  在知晓内情的人眼中,杨瓒年少气盛,此次南下,必将吃力不讨好,甚至断送前程。

  天子的确任性,但也不能肆意妄为,三番两次同群臣对着干。

  况且,江浙之地,山高水远,如若杨瓒犯下众怒,天子远在北直隶,未必能救得了他。

  众人各有思量,目光愈发复杂。

  杨瓒似无所觉,出列领旨,三拜叩首。

  旁人怎么想,同他无关。

  龙潭虎穴也好,万丈悬崖也罢,脚步既已迈出,万没有回头的道理。示弱于人前,九成不会得来善意,最大的可能,是粉身碎骨,死得更惨。

  “臣领旨谢恩。”

  三拜起身,杨瓒没有马上入列,静等天子另一道敕令。

  朱厚照没让杨瓒失望,命张永捧出一柄短刃,巴掌长,刀柄处镶嵌外邦舶来的珊瑚宝石,刀鞘用整块鲨鱼皮制造,样式古朴,隐有血光,实为当年郑和船队出行,外邦进贡之物。

  “此乃外邦进献宝刃,太宗皇帝曾赞其锋利。”

  朱厚照说话时,张永走下御阶,手捧短刃,送到杨瓒身前。

  “朕将此匕赐尔,此次南下,遇有恶徒,可先斩后奏。”

  “臣遵旨,谢陛下隆恩!”

  杨瓒再拜,起身后接过匕首。

  群臣乍然变色,内阁三位相公也是皱眉。

  杨瓒已有先皇御赐的金尺,此番南下,纵不能有所作为,保命却是没问题。

  今上又赐下这枚短刃,到底有几个意思?

  保全自身尚罢,如杨瓒随意用来杀人,该当如何?

  毕竟是御赐之物,扣上一个不敬的罪名,杀了也是白杀。不见庆云侯世子仍在诏狱常驻,罪名之一,便是对先皇御赐之物大不敬。

  先时等着看杨瓒笑话的朝官,此刻都出了一身冷汗。

  谢丕顾晣臣则是长舒一口气。

  无论如何,有御赐之物在身,同地方周旋,定会多出几分底气。只要不遇穷凶极恶之辈,性命当是无碍。

  连落两道惊雷,群臣被炸得头晕眼花。

  接下来,天子下令收回庆云侯功臣田,改设皇庄,均无人出言反对。

  眼见江南要起风雨,管他功臣田还是皇庄,实在没心思去想。

  三位阁老都是眼观鼻鼻观心,心和气平,八风不动,心思难测。

  这样的模糊的态度,让众人拿不准,杨瓒此行,到底有没有内阁支持。

  如果有,恐怕江南起的不是风雨,而是风暴。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39页  当前第16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64/33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帝师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