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盛唐一只统_分节阅读_第250节
小说作者:晴空之下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1.02 MB   上传时间:2025-06-05 11:57:55

  于是统就想到了竹子,在湾州遍地生长的各种竹子。

  据它测算,南洋竹的拉伸力大约在150兆帕上下,比螺纹钢肯定是比不了的,但对天然混凝土的3.5兆帕还是有非常大的提升。

  最关键的,岛上又不需要建高楼,大平房的建筑结构简单朴实,对于材料的拉伸力自然也要求不高,竹子制作的骨架足够用。

  为了安全期间,748还提前把挑选出来的竹子做了一番处理,在竹体表面刷了一层桐油用以封闭,将竹身与外界水汽隔绝,大幅延长竹筋的寿命。

  如果要建造两层的“高楼”,竹筋还要经过水煮碳化、桐油浸泡、硼酸处理等一系列工序,每根竹子都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查,尽量确保品质相差不大,不会出现受力不均等结构性问题。

  有了竹筋和天然混凝土,湾州的基建速度一下子有了质的飞跃,一排排房子平地而起,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在中央平原上。

  “你们竟然这样快就修起了城墙?”

  李琮对湾州的基建速度叹为观止。

  要知道他之前在龟兹城,修城墙几乎贯穿了他整个任期。临到他回京,安西四镇还有一段城墙没修完,哪像在湾州,两个月就起了长长的一段。

  “这是什么墙?”

  李琮伸手敲了敲高大的墙体。

  “这怎么连条缝隙都没有啊?砖都抹在里面了?还挺结实的……”

  当然结实,因为根本没有砖,而是一体浇筑而成的,都是实打实的天然混凝土墙。

  墙还是次要的,毕竟现在湾州也没什么外敌,即便是草率灌注出来的矮墙也足够抵御野兽的进犯。

  重要的是房子,一排排结构简单、造型朴实无华的联排平房。

  其中最显眼的是一片二层小楼,高台矮窗,坡顶竹阶,与长安城中的建筑风格迥异。

  “条件有限,这里暂时要作为南洋大都护府的所在地,州衙和大营也都在附近。”

  748指着最宽敞的那间小楼说道。

  李琮不是个矫情的人,但也属实没住过这么接地气的房子。

  以前做安西大都护的时候,龟兹城一开始也是破破烂烂的,但安西都护府好歹还有个三进的院子,比这一开门就是大荒地的房子可像样多了。

  可是没办法,现在的湾州有一半都是开垦的田地,剩下一半虽然规划了坊市,但城镇的基建需要考虑排水、排污等问题,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

  关于排污,748采用的是在地下埋设陶制管道、分区域导入排污池的方法,在每个坊市都建立一座独立的粪池,区分居住区、养殖区和商业区,定期将排污池里的粪便清掏处理,发酵后作为农肥使用,这样既可以增加土地的肥力,也能避免污染水源,减少疫病,一举两得。

  像刚刚落成的南洋大都护,它的下面就铺设了排污管道,周围还挖了排水渠,暴雨以下的降水都不会造成内涝。

  “所以我可以不使用恭桶,直接在屋内解手了?”

  李琮兴冲冲地问748。

  “用水冲掉就可以吗?什么水都行吗?需要多少水?”

  748觉得郯王这个关注点还是满新奇的,不关心房子的朝向和布局就只盯着茅房,一个茅房有什么好在意的?

  “你不懂。”

  李琮朝748摆了摆手。

  “这可是大事儿。”

  “南洋岛上遍地蚊虫,晚上出去拉屎尤其危险。”

  “之前我在船上住,最困扰的事儿便是出恭。”

  “要是白天还好说,可以下船去岸上找个僻静的地方。但要是到了晚上,那就只能拉在恭桶里。”

  “船舱就这么大,用不了几个时辰屋里屋外都会恶臭熏天,偏偏天气炎热不能关窗,满屋子飞的爬的都是蝇蚁蛆虫,那场面真是……”

  说到这儿,李琮停顿了一下,一脸不堪回首的表情。

  “本王风吹日晒睡窝棚都没什么,就五谷轮回之事是真的忍不了。以前咱们在碛西,碛西虽然风沙漫天但不潮不湿,天气干冷的时候蚊虫也少见,恭桶放上一晚上也不会有大碍。”

  “但在这湾州,唉,三郎你是没见本王的屁股……”

  一边说,李琮还一边摇头,显然是苦拉屎之事久已。

  748:……

  统现在是真相信郯王在碛西跟那群老兵油子学坏了。

  换做以前,这种屎尿屁的话题李琮根本不可能出口,简直有违他龙子皇孙的身份和涵养。

  现在你看看,李嗣直竟然在跟它抱怨晚上的屎不好拉,还试图向它展示惨遭攻击的屁股……

  唉,早说啊。

  要知道郯王这么看重茅厕,好歹也搞个抽水马桶给他体验体验,包他满意的。

  一行人又循着台阶走上二楼,入眼可见是一件宽阔的厅室,坐北朝南,光线充足,远处一望无际的田地尽收眼底。

  风景很好,但这却并没有引起李琮的注目。

  他现在全部的注意力,都被挂在对面墙上的一面怪东西吸引了。

  “那是什么?”

  他指着那一片亮闪闪的东西说道。

  “为什么本王会在里面?”

  “这么清晰……难不成是一面铜镜吗?”

第258章 薛三冒进了

  不, 不是铜,铜没有这么明亮的颜色。

  李琮看着镜中的自己。

  这是一面巨大的镜子,以铜镜的尺寸来说,即便是在宫中他也没见过这么大的, 几乎与他等身。

  这镜子不但大, 而且还格外的明亮。镜中的人影分毫毕现,完全没有铜镜的模糊和昏暗不说, 连光线和色彩也与真实景象一般无二。

  李琮从来没这么清晰地看见过自己, 今天他戴了顶白玉冠, 玉质在镜中洁白莹润,乃是上好的羊脂玉。他着青色的圆领常服,腰佩九环玉带, 因为太热所以袍袖被卷了起来,露出他已经被晒成深小麦色的手臂。

  就连他脸上的那道伤疤……

  李琮长久地注视着这条疤。

  以往他很少在铜镜中细看这条疤, 因为在过于朦胧的映像让这疤像卧在他脸上的山,斑驳的光影无形放大了视觉的狰狞感, 李琮几乎不敢去想这疤在别人眼中会是怎样的模样。

  但今天不一样。

  他清晰地看到了疤痕的全貌。

  的确是很大, 几乎贯穿了他的半张脸,但视觉效果却并不惊悚。他尝试着做了几个表情, 发现疤痕并没有太过影响他的面部肌肉,反倒是他自己,因为心里顾忌着伤疤的影响, 一颦一笑都十分不自然,整个人都透着一股说不出的沉郁感。

  原本,他李嗣直并不是这个样子的。

  李琮摸了摸自己的左脸。

  他记得自己小的时候, 母妃经常笑着点他的左脸,说他那里有个酒涡, 一笑就格外明显。

  自从他脸受伤以后,他以为酒涡是被疤痕破坏掉,自那以后再看不到。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酒涡还在原来的位置,是他自己担心自己带疤的表情狰狞可怖,所以再也不敢大笑大哭,自然也就看不到那熟悉的酒涡。

  这一切,今天他都在这面镜子中看到了。

  “这是……什么镜?”

  李琮在镜前站得有点失神,他喃喃地嘟囔。

  “为什么能看的这么清楚?原来我在别人眼中竟是这副模样啊……”

  748完全没领会到郯王的纠结,还以为他真是在关心镜子的技术问题。

  聊技术748擅长啊!何况是银镜反应,这可是统想破脑袋才想出的环太平洋航海贸易枢纽的金点子,必须博得李琮这个南洋大都护的支持。

  这也是为什么它要费尽心力,失败数次,最终搞出一面等身银镜的原因!

  统是这样想的。

  第三任务节点一共有两个分支选项,748和大壮一如既往地选择了通杀,所以这两个选项他们都需要完成。

  第一个选项是在南洋群岛开辟种植园。这个任务的难度主要是在前期准备,要想方设法让李隆基将南洋群岛纳入大唐的势力范围,还要他同意大壮去南洋群岛种地,行政和军事的布置缺一不可,种植作物反而是最简单的部分。

  这部分准备工作748和大壮完成的近乎完美。他们凭借着自身努力和高力士的敲边鼓,不但已经成功获得了名正言顺前往南洋群岛开辟种植园的机会,并且还博得了朝中上下的大力支持。想要争夺圣心的皇子们巴不得李琮远走,想要赚大钱的祁国公府和武氏一族紧随其后,甚至连派来南洋都护府的刺史,那都有兆鹏程主动请缨,中书令萧嵩犹豫都没犹豫,大笔一挥还给多提了一级。

  简直天时地利人和!

  可是到了第二个任务,这就有点难度了。

  南洋群岛的位置在开元年间属于边缘地带,大唐目前主流的海上贸易与它完全不搭边儿,而种植园的优势在3-5年内也不会显现,想要把起打造为大航海贸易的枢纽并不现实。

  唯一的办法是上趋利的商人们看到南洋群岛的价值,用高额利润勾引他们,让他们不惜冒着海上风浪前来交易,这一点光靠咖啡、可可和棕榈树是不够用的。

  所以统和宿主必须在挑选一些适合远海贸易的商品。要么是方便运输,要么利润足够高。

  事实上,完全满足这两点要求的商品很难找到,所以二选一中748选择了后者。

  它忽然想起它以前还是运维统的时候,曾经蛐蛐过某个剧情统的骚操作。那个任务的时间背景在十六世纪,彼时穆拉诺岛上玻璃镜工厂已经独霸欧洲大陆,即便那个剧情统的宿主把任务做得稀烂,后期剧情统还是给他开后门搞到了做水银镜的配方。后来这个宿主带着配方逃到邻国,因为进献水银镜子的功劳得到了国王的授勋,创立了欧洲有名有姓的富豪家族,逆风翻盘。

  当然最后结算任务奖励的时候,中枢智脑发现了剧情统的骚操作,这事儿最后被全网通报,运维部也被要求重新升级反作弊系统,748它们熬夜加班了一个月。

  不过卖镜子是真赚钱,想起水银镜的售价统都会心跳加速,统也想体验一下数钱数到手软的爽感。

  当然统还是很良心的,不会采用威尼斯镜子中的锡汞工艺,而是选择更加安全的银镜反应。

  这个工艺的难点在于玻璃的烧制和酸碱的制备,毕竟开元年纪的大唐工业基础的萌芽还没发育,想要搞到纯净的化工原料并不容易。

  但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

  大唐虽然没有工业,但是大唐有发达的炼丹产业。李唐皇室以道教为国教,全国上下大大小小的道观不计其数。虽然各家术业有专攻,但基数大了总能找到几个擅长炼丹的,换个名头都是现成的化学实验小能手。

  好巧不巧的,李琎就有这样一位道士朋友,因为听说薛三郎曾被得道仙师点化,这位名叫耘真的小道士一直想要跟748见一面。

  748正愁化学实验室拉不到干活的,一听说有现成的肥羊哪可能放过?马上便通过李琎跟对方搭上了线,继而迅速发展出一段关于化学的友谊。

  统也是很能唬人的,为了能够把这位耘真小道士拉上贼船,统主动研读了大量道家的典籍理论,说起来引经据典滔滔不绝,一见面就把单纯的耘真给唬住了。

  比如硝石的提纯,统就跟耘真说起《黄帝九鼎神丹经诀》,绿矾(FeSO?·7H?O)在开元年间被用于染色和医药,医道不分家,加热绿矾收集硫酸也是一种去粗取精的过程,符合丹药九转的真律。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85页  当前第25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50/28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盛唐一只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