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盛唐一只统_分节阅读_第265节
小说作者:晴空之下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1.02 MB   上传时间:2025-06-05 11:57:55

  地是肯定有的,但不能一窝蜂都来种棕榈。

  南洋群岛上可耕种的土地面积并不多, 岛上绝大部分都是山地,有限的土地还是要紧着粮食作物的, 毕竟这可是能一年三熟的种粮圣地, 不种粮食真心可惜。

  是以到目前为止,湾州一共也只有三片天然棕榈林, 如果想要人工种植,那就只能去相对平缓山坡地,不过那边现在是土著部族的地盘, 南洋都护府并没有把势力延伸过去。

  不是不能,而是暂时没必要,中央平原和西南平原两块土地来建设不过来呢, 何必要去跟本地土著寻个不自在,平白消耗人力物力。

  岛上从上到下都是这样想的, 但架不住有人动了歪心思。

  说这个有人,其实就是小桃红武平绩,他在棕榈生意中尝到了甜头,便想把这块饼再做的大一些,争取一举恢复武家昔日的风光。

  ——官位暂时是指望不上,但好歹要把这些年失去的家底赚回来一些,将来惠妃娘娘生的两位王爷要挣前程,那也少不了银子的花销呢。

  不过湾州城里现成的农地都有了租户,在郯王的眼皮子底下武平绩也不好行那强买强卖之事,于是他便把主意打到了土著部落的头上。

  ——岛上那么多山,山上那么多地呢!这要是都种上棕榈树,那得有多丰厚的利润!

  武平绩的那片棕榈林在离岛,他想要占本地土著的山必须回到本岛来,于是他便以给离岛运送补给为名,偷偷从大唐本土调了一队家丁。

  武家在平州的家丁那可不是吃素的,当年出城追杀大壮和748的就是这拨人,里面还有被二驴子的驴粪蛋砸的头破血流的那俩货,一上岛就被二驴子给认出来了。

  是的,二驴子也来湾州了,统和大壮在湾州安顿下来以后,特地派人去桥东村接了二驴子和麦穗出来。只是送走的时候是一驴一马,回来的却是一驴一马并三骡。

  七八年过去,二驴子已经由小倔驴长成成年倔驴,还跟麦穗组建了自己的家庭,生下了三头小骡子。

  “结果出走半生,最后还是被二驴子领先了!”

  大壮看着这和和美美的一家子,颇有些感慨地道。

  “统哥咱俩这也算是超级加辈了,以后有大侄儿大侄女儿孝顺,没准再过两年咱还能升级做高祖父呢。”

  当了爹的二驴子雄风不减,一眼就在码头上岸的人群中发现了吃它驴粪蛋的倒霉蛋。

  这事儿748也没法解释是怎么回事儿,毕竟热气球泼粪事件已经过去了将近10年,按说再有味道这么多年过去也应该淡了,除非对方不爱干净,从来不洗澡。

  反正二驴子对自己的味道是很熟悉的,一直“嗯啊嗯啊”地拱大壮,还不服不忿地朝人喷气。

  “我觉得小桃红这是要出事啊。”

  大壮故作深沉地摸了摸下巴,然后在心里偷偷跟他统爹八卦。

  “那造纸坊和蜡烛坊不是他自掏腰包的吗?现在赚了大钱,武家就有人说他是中饱私囊,故意把最值钱的产业都留给了自己,嚷着让他退出来把作坊充公呢。”

  闻言748一脸疑惑。

  “武平绩能吃那亏?”

  “当然不能。”

  大壮嘿嘿一笑。

  “所以他投靠了李林甫,已经把造纸和蜡烛两个作坊献了上去,现在他手里可没什么产业了。”

  “前阵子裴相爷不是没了嘛,武惠妃想让高力士向陛下举荐李林甫,但高力士没敢答应,反手将萧嵩举荐韩休的事儿跟武惠妃透了,让李林甫在韩休那边做了个顺水人情。”

  “高力士不想得罪武李联盟,所以湾州棕榈林的好处也跟李林甫讲了,现在李林甫想在湾州寻一片新园子种棕榈树,当他不好直接找李琮,便交给武平绩去办。”

  “武平绩想的办法就是带人抢了土著部落的山,将来都种了棕榈林,李林甫吃大头,他还能落个小头。”

  想法是很好,但能不能实现还要看个人本事。

  显然武平绩是没这个本事的,他虽然武技不错,但西北的荒漠和海岛的山林完全不是一会事儿,也就半月不到的功夫,武家一众人马便铩羽而归。

  武平绩还身受重伤。

  李琮一看这不行啊,好歹还是在湾州的地界上,怎么也得把人给救回来。

  于是急吼吼把人送到了司农寺。

  748当时正跟匠人们研究肥料呢,一听说郯王送人过来还有点懵,以为李琮是给他送帮手。

  等接进来一看,见多识广的统都吓出了一身冷汗。

  武平绩这让人打得也太惨了!浑身上下没一块好地方不说,胸口还中了好几只箭,这人还能活吗!?

  “活着呢活着呢!胸口还有一口气……”

  李琮也是抹了把汗。

  武平绩这人虽然没什么官职,但他却是武氏一族在岛上的代表人物,在武惠妃面前十分有分量,要是真在他的地盘上出了事,他少不了要被迁怒。

  反正,就是很不值得,毕竟他容忍王家和武家上岛,本意就是两边不得罪。

  “先生,这还能不能救?”

  李琮满眼期待地看向748。

  748想了想,觉得小桃红停了两天都没咽气,也许伤情没他看上去的那么严重,于是便点了点头。

  “我尽力而为。”

  “您可一定尽力啊!”

  李琮抓住748的袖口,忽然压低了声音。

  “武平绩这人死不足惜,但他要真死了,本王怕朝廷会借机要求湾州出兵剿匪……”

  后面的话他没说,但748听明白了。李琮暂时不想惹本地土著,更不想让湾州好不容易才得来的局面因为一场战事拖垮,他是很怕朝中有人借武平绩的死给他下套子。

  至于这样吗?

  748满心疑惑。

  事实证明,李琮不愧是在大明宫里长大的孩子,他对权力圈中倾轧算计的那些套路简直不要太熟悉,所有的焦虑都不是空穴来风。

  在武平绩重伤的消息传回长安不久,朝中便有人指责南洋都护府平叛不利,竟然让大唐官员身受重伤。

  是的,武平绩身上还挂了一个散官,想找茬的时候散官也是官,剑南道和安南都护府的实官可以随便死,但南洋都护府的散官一根毛都不能伤,气得李琮当场摔了这份邸报。

  娘的欺人太甚啊!吃相简直不要太难看!

  好在他还有薛先生,薛先生妙手回春,把那个半死不活的武平绩给救了回来,暂时肯定是死不了了。

  因有这事儿,他提前给父皇上了一份奏折,不但如实禀明了武家人惹事在先的原委,还陈情了南洋诸岛目前的情况,坦陈本地土著更适宜教化,不适合用刀兵,会引起利佛逝和坷陵等国的警惕和敌意,到时候湾州就没有安生日子过了。

  他还在奏折中着重强调,现在湾州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批量生产米洲作物,为薛先生培育药引提供原料,这事儿事关父皇的身体,什么都不能耽误了去。

  李隆基对李琮的这份奏折十分满意,心说还是他家老大孝顺,做事知道分个轻重缓急,有什么能比亲爹的健康更重要呢?!

  相比之下,其他那几个儿子就不那么顺眼了。太子最近经常被他责骂,做事也越发急躁了起来,甚至有两次还对他露出愤怒的眼神,这让李隆基的心里十分不高兴。

  你一个做儿子的,亲爹骂你不是应该的吗?而且谁说你是太子你就不能犯错?犯了错知错就改才是好太子,一点点挫折都禁受不住,朕怎么放心把天下交到你的手上?!

  太子不行,陕王李亨也不行。

  太子是太急躁,李亨虽然稳当,但这个儿子太过小心翼翼,平时做事分毫不露声色,这让李隆基也喜欢不起来。

  他喜欢活泼的,有血性有朝气的儿子,不是一个总是战战兢兢,偷偷揣摩他心思的应声虫。他有满朝的应声虫,他缺李亨一个吗!?

  这么看,李清倒是不错,宁王妃将他养的很好,知进退守礼节,比他几个哥哥强多了。

  而且李清还跟他有同样的爱好,他们都喜欢踢球,也喜欢看球,李清提出的几种阵法十分得他心意,可见这个儿子是个聪敏的,一点就透。

  只可惜李清的外家是武氏。湾州闹出的乱子,武氏难辞其咎,连带着李隆基也看武惠妃有点不对心思。

  他都已经把李琮送去南洋种地了,说好了南洋的土地由儿子自行处置,他家大儿那么懂事,主动将利益分了出去,惠妃还有什么不满意的?竟然还想收拢更大地盘,她这胃口也未免有点太大了。

  不行,他得为儿子做主!

第277章 薛三要是能看到就好了

  李隆基说要替儿子做主, 他想到的办法就是给南洋都护府拨钱,给人给物资,美其名曰要把南洋群岛打造成大唐的海上堡垒。

  这就让朝野文武百官很难评,主要南洋群岛孤悬海上, 对大唐本土的安全其实起不到什么作用, 反而还会授予都护府过大的军事调度权。

  南洋都护府的执掌者可是郯王,是正经的李唐亲王。打从中宗复位开始, 还从没有一位除了太子之外的皇子拿到过这样实打实的权力, 郯王可真是开天辟地独一份, 这比他之前在安西都护府的权力还要大了。

  朝中甚至有人在嘀咕,陛下这是不是准备让郯王在南洋群岛建立藩国,自成天下了?

  这么想的人不少, 朝中非议声不断,当然也传到了李隆基的耳朵里。

  这要是放在之前, 李隆基肯定会走心,毕竟南洋群岛孤悬海外, 李琮军政大权独揽。再给钱给物建堡垒, 这不是成了诸侯国?!

  但现在的李隆基完全不在意,因为他的好大儿一早就诚惶诚恐地给他上了封折子, 请求父皇派军将率兵入驻南洋群岛,以避免因为岛上利益纷争而出现的乱局。

  李琮这封折子写的十分实在,先是讲了他上岛后建城的重重挫败, 好不容易稳住了岛上的局面,让大家都能吃饱肚子,本地土著和种植园租户又爆发了矛盾。

  他没有点名那租户是谁, 但懂的都懂,肯定是以武平绩为首的武氏一族。尤其后半段李琮讲起抢救武平绩的过程, 那真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惊险万分。

  “好在人是救回来了,只是所费的药材甚巨,薛寺丞之前积存下的材料几乎消耗殆尽,如今又要从头攒起,也是无奈。”

  李琮在奏折中这样写道。

  “青霉素的培养和提纯十分消耗心力,薛寺丞昨日感慨培养基不足,需要更多的玉米,希望这一季湾州玉米能够丰收,筛选出新的突变种,获得更优秀的菌株……”

  你就说李隆基看这些他能不生气吗!?

  李琮虽然一早就不在继承人的考量中,但他好歹也是他李隆基的亲儿子,没得让个武家的小崽子给欺负!

  还有他心心念念的神药青霉素,薛三好不容易攒下一点,怎么就都给武平绩给用了呢!?他也配!?

  心里这样想,脸上难免要迁怒。

  他不好迁怒武惠妃,惠妃是最会看他眼色的解语花,也是后宫能和王皇后相互掣肘的重要工具。李隆基也舍不得对自己最喜欢的妃子发火,也不想落惠妃的面子,那就只能找个替罪羊。

  于是李清就成了这只替罪羊,继太子挨骂后,寿王也遭了皇帝的厉声训斥。

  还不是一次,而且都是当着外人的面责骂,丝毫不留情面,把个寿王批驳得面皮胀红,几欲掩面晕厥。

  于是朝中逐渐传出寿王名不副实,乃是一个绣花枕头大草包的传言。

  李清打从进宫来就备受称赞,相较于几个兄弟他得到李隆基的关爱最多,骤然天地翻转,李清完全接受不了。

  他惶惶不可终日,不知道自己怎么就惹怒了父皇。但他是个内敛的性子,心里憋闷但又不愿在脸上露出,一来二去竟然憋出了内火,很快便生了一场大病。

  武惠妃急坏了,连招太医署医政医监给寿王诊治。李隆基也有点后悔,他是想敲打武家但不是要害自己的儿子,是以连忙给李清赐宫外府邸,允许他独自开府居住,又给寿王加了实封。

  这样一来,朝野风声逆转,反倒是武惠妃一方获利了。

  李琎从湾州回长安的时候,李清单开府养病已然有了些时日。他听说寿王病重,便亲自上门探望。

  李清以前是在宁王府长大的,与宁王长子李琎关系不错,李琎也不把他当外人,进府的时候都等不及管事通禀,自己就顺着游廊进了中院。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85页  当前第26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65/28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盛唐一只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