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盛唐一只统_分节阅读_第277节
小说作者:晴空之下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1.02 MB   上传时间:2025-06-05 11:57:55

  但后来,当韦坚因修漕运之功入朝,获封青光禄大夫、左散骑常侍,成为河西、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拉踩李林甫的工具时,李林甫终于坐不住了,两人迅速交恶,演变为互相攻讦,老死不相往来。

  也因此,李林甫是无论如何也不愿意看到李亨上位的。不单单是因为他早与武惠妃结成了攻守同盟,更因为李亨背后的皇甫惟明和韦坚都是他的死敌,而且不共戴天的那种。

  但李琬和李琰他也看不上,可惜武惠妃那个聪慧机敏的儿子李琩废了,不然无论是年纪还是性情都很适合,是可以成就他权柄的最佳选择。

  是的,李清已经改名为李琩,还是李隆基坚儿子久久缠绵病榻,于心不忍,于是给儿子改了个壮实的名字,希望李清能早日康复。

  他虽然被宫外的杨氏姐妹迷了心,但对旧爱武惠妃也没有冷淡,甚至对武氏比之前更加纵容,任由她以“查处真凶”为名把京城翻个底朝天也不在意。

  一开始武惠妃还挺高兴的,但时间一长,女性的直觉就让她觉得有点不对劲了。

  她年少便入宫侍奉皇帝,得宠多年,以前也不是没折腾过事端。一般来说,只要不是很过分,不涉及前朝证物,皇帝还是很愿意纵容她一些小脾气的,甚至还乐于看到她与其他宫妃为自己争风吃醋。

  但一旦牵涉到前朝,或者皇子重臣,李隆基就不会轻易纵容她了。

  武惠妃还记得当年自己还是婕妤的时候,李隆基明明答应她献寿礼晋妃位,但最后还是因为朝野反对而一再推脱,甚至借薛三的热气球狠狠打了自己的脸面,饶是自己哭泣哀求都没能如愿。

  但这次明显不一样,事情闹得她自己都觉得有点过了,但李隆基还是没有动作,难不成他真要为儿子报仇?

  不对,肯定不对,这不合理。

  真要为李琩报仇,何须要她一个后宫女子折腾,像废太子的时候一样雷厉风行,责令大理寺和刑部彻查公府球庄和祁国公府不就得了?

  他这样有耐性的纵容自己搞事,不像是要为清儿寻个结果,反倒像是做了什么对不起自己的事,想让自己消气。

  武惠妃多精明个人儿,眼珠一转就能转出十八个年头,马上想到宫里怕是要进新人了。

  但宫里进人,和她又有什么关系呢?这两年进宫的鲜亮女子不计其数,也没见皇帝这么心虚,难不成这女人还能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不成?

  此时的武惠妃还只以为是新人争宠,哪想得到后来引发那样大的风波。

  但既然皇帝有心纵容,那她也没理由放弃机会,干脆借此次风波把几名武家得力的同族都安排进京城要紧的位置上,狠狠地扩张了一波势力。

  就这,李隆基都默许了。

  武惠妃:……

  “不对,肯定有什么地方不对!”

  武惠妃在宫里来回地踱步,保养得宜的脸上肉眼可见地写满了焦躁。

  她感觉有什么不好的事即将发生,可她又完全抓不到的头绪。像一只扎入蛛网的蝶,怎么扑腾都挣脱不了命运的束缚。

  正郁闷着,忽然有心腹宫人来报,说寿王清醒了。

  武惠妃顿时不郁闷了,大喜过望,忙不迭地去看儿子。

  寿王李琩自打在公府球庄受伤,时而清醒时而混沌,这种状态已经持续了一年,人也肉眼可见地虚弱了下去,缠绵病榻无法起身。

  为了儿子武惠妃真是把所有的办法都想了,甚至求李隆基召回薛大壮,要薛三郎为儿子治疗顽疾。

  可那时候刚好赶上748带队去土澳大陆,人并不在湾州,李琮也没办法在茫茫大海上找人。

  就为这事儿,惠妃把李琮也恨上了,私底下没少咒骂他,并怀疑他是故意支走薛三不让他给寿王治疗,权是为了给他的同胞弟弟李琬铺路。

  李琮这个冤,但也没办法分辨。幸好他之前就把748出海的事儿跟亲爹汇报了,还得了亲爹的朱批,那时候惠妃正召集天下名医为儿子治病,也没说要薛三一起,这事儿陛下是知道的。

  现在李琩忽然清醒了,武惠妃厚厚赏赐了给儿子治病的方士。

  是的,给李琩治病的是个来自登州的方士,以丹道出名,在长安城也小有名气。

  这方士给惠妃献了几枚丹药,经宫里的查验没发现有什么问题,于是便给寿王服食了下去,也就三四天的功夫,寿王便清醒了。

  武惠妃进殿的时候,李琩的精神还有点萎靡,但脑子是清醒的,能与一旁的宫人说话。

  武惠妃见状大喜,忙不迭给儿子背后添加靠垫披毯,又招呼太医署的医正过来请脉,确定儿子的状态还算不错,这才长舒了一口气。

  “那仙长不愧是海外得道高人,还没用得了一副药便治好了我儿,比那薛三还厉害三分呢!”

  说着她又吩咐宫里的内侍。

  “寿王这丹药需三日一服食,和着热酒下肚,切不可怠慢了。”

  一众宫人纷纷应诺。

  李琩自觉清醒了,便跟母妃提出要出宫回府。

  武惠妃哪可能在这个时候让儿子回去,回去空落落一座府邸哪有在亲娘跟前照顾得当,便亲自去皇帝跟前求了个恩典,让寿王暂时居住在宫中。

  就这样住了三个多月,李琩的精神果然比之前好了许多,逐渐也能跟兄弟们出去散散步,游游湖了。

  这天他正和一母同胞的弟弟李琦在在御苑钓鱼,冷不防对岸走来了一群人,看服饰像是宫中的妃嫔。

  李琩哪好多看,说起来宫里的妃嫔都算他的庶母,甭管多大都要避嫌。

  他刚要走开,忽见那人群中个熟悉的身影,便下意识地停住了脚步。

  “那是……”

  李琦正收拾鱼竿呢,闻言顺着亲哥的目光看去,小大人一样地点头。

  “那是右金吾卫兵曹参军杨国忠,他家两个姐妹前阵子刚刚入宫做了婕妤,也是他在御前指认了李瑶和李琚,为阿兄报仇的。”

  “据说那杨家女之前在宫外便与父皇结识,杨参军从中没少帮着牵线搭桥,是靠着女人才能得了这官职呢!”

  别看李琦年纪小,但他的消息源可比李琩灵通多了,跟着他母妃没少听朝野的八卦。

  杨国忠指证李琚和李瑶这事儿李琩知道,李琩还挺感谢这位好朋友的。

  毕竟当时的通道里漆黑一片,自己又被不明身份的人打得人事不知,便是父皇要问起他也说不出什么来,岂不是要白白受难。

  但杨国忠出现在禁庭……而且还替同族姐妹牵线搭桥……

  李琩忽然有了一种极其不祥的预感。

  他下意识地走近了些,想要看清那几位宫装丽人的面容。

  结果好巧不巧,其中一人也正望了过来,四目交汇之下,李琩心头剧震。

  这……这不正是他的心上人……杨家的环娘吗?!

  怎么……怎么她……她怎么会入宫了呢?!

  是了,定然是她跟着堂兄入宫来看望姐姐,一定是这样的,她明明心悦于己,怎么可能成为父皇的妃嫔?

  其实李琩心里也知道,这都是自己一厢情愿的托词,那明媚的少女已然换了妇人服饰,巧笑嫣兮,投向自己的目光中也完全看不出情谊。

  这倒不是玉环薄情,而是李琩大病了一年,人瘦的完全脱相,已然不是当初那个玉树临风,潇洒矜贵的小王爷。再加上两边站立的位置隔着一座龙池,杨玉环压根儿也没认出对岸站着的人是谁,她只是单纯好奇地望了一眼,然后便很自然地移开了目光,听姐姐讲宫里最新的八卦了。

  反倒是杨国忠认出了李琩,心虚地别过头,完全不敢跟李琩对视,还引着杨氏姐妹往相反的方向走,一会儿便隐没在亭台楼阁中,再也望不见了。

  见他这模样,李琩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他又羞又怒,心情剧震之下,“哇”的一口鲜血喷了出来,随即便仰天而倒,双目紧闭,再不醒人事了。

第293章 天下太平着呢

  寿王一口鲜血喷出, 便再没起得了身。

  昏昏沉沉中,他不断念叨着“杨钊误我”之类的话,听得武惠妃肝胆俱裂,心痛如绞。

  她反复盘问李琦那日他兄长到底在龙池看见什么了, 小少年李琦答不出, 又被母妃过于狰狞的面色吓得浑身发软,当夜便发起了高热。

  也是苦了这小孩了。毕竟他一片好心陪着兄长钓鱼, 怎奈两个人兴高采烈的出去, 其中一个却是抬着回来, 他怎能想到隔着一个龙池还会出事。

  他年纪小,还认不全宫里的妃嫔,只远远看到一群宫人簇拥着游湖, 但人家在龙池对岸根本没过来,他哥莫名其妙就吐血了。

  两个儿子都是一病不起, 武惠妃是一根蜡烛两头烧,全靠一股子心气儿在支撑。

  她现在哪还有之前搅动京城的风光, 人迅速消瘦了下去, 容色憔悴到不能见人,唯有两只眼, 幽幽的闪烁着精光,仿佛被逼入绝境的母狼,不顾一切地想要护住身后的崽子。

  盛王李琦还好, 这小孩只是受了些惊吓,喝了两副药就康复了。但寿王李琩就没这么幸运了,他因之前公府球庄的骚乱伤到了根基, 好容易恢复了些精神,这次又突遭情绪剧震, 心神俱疲之下觉得了无生趣,身体状况自然每日俱下。

  情急之下,武惠妃又找来了那位登州术士,但同样的丹药却对李琩毫无作用,他时而清醒时而昏沉,气息一天比一天孱弱,连太医署的医正看了都开始摇头了。

  郁气凝滞于胸,心结不解,药石罔医。

  武惠妃牢牢记住了儿子口中的那个名字,命人细查宫中记录,很快得知那日在御苑游湖的正是新入宫的婕妤大杨氏和小杨氏。

  此二女均出身弘农杨氏,大杨氏乃是小杨氏的三姐,父为蜀州一小官,早亡,姐妹两均是寄住在叔叔家,出身并不显贵。

  大小杨氏的叔父乃是万年县司士佐,因协助祁国公修造公府球庄而得看重,杨氏姐妹经常去球庄看球。

  大小杨氏还有个同族的族兄杨国忠,这人武惠妃印象很深,不单单是因为他之前是儿子的小跟班,更是因为杨国忠曾在大理寺指认李琚李瑶围攻儿子,在废黜太子一事中出了大力。

  但武惠妃却总觉得公府球庄一案并非那样简单,杨国忠所述之事仍有疏漏,只是她为了给三王落罪没办法深究。

  但儿子昏迷之时反复念叨“杨钊误我”,那“杨钊”正是杨国忠的别名!所以武惠妃便觉得杨国忠在那场混战中一定做了什么,不然她儿子不可能这样笃定。

  其实武惠妃还是想岔了,李琩气杨国忠并不是因为公府球庄,他第一下就被抡到了头,当场就昏了过去,后面的踩踏、砸击受是受了,但已经进入深度昏迷的状态,根本不可能知道谁是凶手。

  他气得是杨国忠明明之前还在给他和杨玉娘牵线搭桥,在他病后马上改弦更张,把妹妹送进了后宫。别以为他不清楚杨国忠带着杨氏姐妹看球是因为什么,能得青眼自然也能的别人的,他父皇在球庄便有一个专门的包厢,常年混迹球庄的杨钊不可能不知道!

  现在可到好,他之前与杨玉娘勾连情愫,转头杨氏就成了他的庶母。这事儿恐怕也瞒不了他父皇,那父皇会怎么想他?会不会以后再拜见庶母的时候还觉得他旧情难忘,有心败坏天家伦常?!

  父皇可是不久前才处置了太子、鄂王和光王的!殴打兄弟和肖想后妃哪个罪名更严重?那他是不是连京城都待不下去了!?父皇见他一次疑心他一次!?

  想到这,李琩真是又气又怕,偏又不敢说出口,只能大骂杨国忠不地道。

  但此事无解,尤其是当李隆基亲自来武惠妃宫中探病,李琩明明清醒却根本不敢睁眼,他很怕与他亲爹对视,怕李隆基问起他与杨婕妤的旧事,他不知道杨玉娘会怎么说。

  没一会儿的功夫,李琩的被褥便被他周身所出的冷汗全数湿透,就这样生生熬了一个时辰,李隆基一走便发起了高烧,没过几日,薨了。

  噩耗传来,武惠妃当场晕厥,好悬也跟着去了。

  幸亏太医署施救得当,这才将将抢回一条性命。饶是如此,惠妃的身子也大大伤了元气,整整一年都缠绵病榻,娇花一样的人迅速凋零,苍老了不止十岁。

  李隆基感觉十分愧疚,主要他也没想到自己去探个病儿子就没了,你说这事儿巧不巧,他前脚走李琩后脚就发起高烧,别人不知道还以为他对李琩做了什么呢。

  其实他什么都没做啊,他就是想去看看,毕竟李琩是他非常喜欢的儿子,也是他与惠妃活到成年的第一个儿子,他这个当父亲的怎么都想表达一下关心。

  你看,他甚至都没计较寿王之前与杨婕妤互生情愫的事儿,谁还没个少年情热的时候啊?等日子过久了就知道有情填不得抱肚,家世门庭人品性情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他已经为李琩选了一门好亲,北周大司空韦孝宽之后,左卫勋二府右郎将军韦昭训的闺女,正经京兆韦氏的贵女,这才是寿王妃的好人选。

  结果亲事还没定下呢,自家儿子先没了。李隆基讪讪地摸了摸鼻子,很自觉地减少了去杨氏姐妹殿里的频次,这阵子惠妃伤心,最好不要再刺激到她呢。

  李隆基没这事儿当个事儿,言语之间自然也没有掖着藏着,于是武惠妃很快也得知了儿子与杨玉娘的前情。

  至此,她终于知道李琩是怎么死的了,杨国忠和杨氏姐妹把他当做猴耍,借他上位后又将他弃之敝履,李琩是被生生气死的!

  其实公平点说,李琩的死因本身还是受内伤。他在球庄被殴打踩踏导致各个脏器均有损伤,受时代医疗条件所限,李琩的伤没办法得到完全的救治。后期他又被方士的丹药荼毒,虽然看上去精神有所恢复,其实身体已然是强弩之末,大惊大怒之下引发脏器衰竭而死。

  但武惠妃不知道这些,就算知道了也不会相信,因为登州的方士是她招进宫的,丹药也是她亲手喂儿子服下的,她不可能也不愿意接受儿子真实的死因。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85页  当前第27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77/28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盛唐一只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