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在三国争霸的日子[基建]_分节阅读_第43节
小说作者:木枝雪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350 KB   上传时间:2025-06-14 11:08:29

  荀攸是荀彧的侄子,前一任的黄门侍郎,曾经因为密谋诛杀董卓事泄,被董卓抓入监狱。

  因为刘昀特地写信,找相国长史刘艾帮忙。在刘艾的帮忙下,荀攸并没有在长安狱中受罪,出来时状态良好。

  他收到小叔叔荀彧的信,得知荀氏一族已经举族投奔陈国,又从刘艾那知道一直暗中帮助他的是陈王世子刘昀,荀攸当即联系了陈国派来的援兵,拜访群臣的住宅,一个个游说。

  在荀攸的分析下,本就心生退意的朝臣纷纷动了心。

  谁不想跑啊,之前被董卓的士兵拦着,又因为顾忌皇帝,所以跑不了。现在来了一支强大的护卫队,能护送他们东归,二选一,是留是走根本不用选。

  于是,能跑的朝臣都跑了。而野心勃勃的那一批,荀攸并没有带人去游说。

  等王允收到消息的时候,中央朝廷的群臣已经跑了一半。

  王允不由心梗。

  他没想到对付一个小小的蔡邕,竟然会发生如此糟糕的连锁反应,顿时后悔不已。

  王允不知道的是,帮助群臣逃跑的刘昀其实早有预谋。

  刘昀刚接到皇帝死讯的时候,短暂地生过物伤其类的感慨。但他很快就意识到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皇帝已死,长安危机四伏,一定有不少朝臣想要离开。只是城外兵荒马乱,没有那个机会。

  没有机会,没关系,他刘昀来做那个创造机会的人。

  于是,当王允还在决定新帝人选的时候,刘昀就秘密派了好几支军队前往京兆,伺机接人。

  只要锄头挖得好,能臣一个都别跑。

  收到东归人员名单的刘昀当即炫了三碗米饭。

  看看名单上的豪华阵容——

  三国曹魏著名的谋主,荀攸;东汉名臣,前任豫州牧,刘昀的老朋友,黄琬;东汉名士,著名文学家蔡邕,和他的女儿,著名才女蔡文姬;东汉名臣,著名经学史家的传人,一代大儒马日磾;和袁家并立的顶级大族,名臣杨彪,以及他的儿子杨修;董卓前任部将,曾数次大败关东义军,屡屡让孙坚曹操碰壁的悍将徐荣……

  除此之外,还有钟繇、赵温、周忠、杨密等人,不予赘述。

  哪怕这些人不一定会全部投靠他,但在承他护送的情后,以后多多少少能说得上话。

  而且,以荀彧的号召力,陈国目前的实力与待遇,不说将这些人全部留下,至少也能吸纳一小半吧?

  和刘昀的快乐相对照的,是王允成倍的苦闷。

  成功除掉董卓,结果皇帝死了;看上了一个合适的新帝,结果半路被杀了;成功排除异己,独揽大权,结果朝臣走了一半。

  事情似乎都在往好的方向走,但是结局又没那么好。

  王允愁眉苦脸地坐了半晌,忽然拍案而起。

  “我怎么就忘了,能登基称帝的人选,我们京兆本来就有啊!”

  刘范,刘诞,刘璋——这三个是益州牧刘焉的儿子,也是刘焉留在京中的质子。他们之前被董卓抓了,现在还关在郿坞呢。

  虽然他们只是西汉鲁恭王的后人,没有东汉的宗室名正言顺,但是西汉的宗室也是大汉皇族的血脉啊,和东汉的一样都是刘邦的后人,足以担任正统。

  想到这,王允连忙去请刘璋三兄弟。

  刘璋三兄弟极为生动地感谢了王允的帮助,然后拒绝了他。

  王允:……

  心梗+1。

  偏偏这三人身份特殊,又有益州牧刘焉这个后台,王允没法逼迫,只得眼睁睁地看着刘璋三兄弟离开,前去投奔他们的老爹刘焉。

  王允只得绞尽脑汁地勾画新的帝王人选,为此掉了许多头发。

  老奸巨猾,本身又能打的陈王肯定是不行的。沛王身子弱,万一路上死了不是又白干一场?梁王也不行,小小年纪就手段惊人,只花了一年就把梁国相架空,他可不想成为第二个梁国相。

  没等王允想出名堂,董卓残余的部将李傕、郭汜率军攻进了长安。

第41章

  结局不言而喻, 王允身死,不愿归服乱军的朝臣被屠戮,一夜之间, 长安城血流漂杵, 不闻鸡犬之声。

  得到这个消息时,往外逃亡的朝臣刚刚抵达弘农郡,纷纷觉得后怕。要是他们动作再慢一些,就会步王允的后尘,即便不死,落到李傕、郭汜那种人手里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大约是死里逃生带来的感官冲击,再看陈国这支护送他们的军队,想到这支军队曾多次击退追兵,战斗力惊人,甚至能在西凉军围剿下成功护送他们离开,众朝臣心中各有感触,开始有意无意地对陈国的实力进行评估。

  刘艾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他状若无心地提起陈国的种种传言,将陈国境内的一些革新透露给众人。

  说起刘艾,他曾是董卓任命的相国长史,也是和王允一起密谋诛杀董卓的功臣之一。没人知道, 刘艾其实是三面“间谍”,他真正倾向的是同为皇室的陈王, 为董卓和王允效命不过是权宜之计。

  他曾借着相国长史这个身份在董卓耳边敲边鼓,将江夏李通推上颍川太守之位,还暗中向陈国透露许多重要的信息,这次说服群臣东逃,他也在其中出了一份很大的力。

  其他人不清楚刘艾和陈国的关系,只有提前被招揽的荀攸略猜到几分。

  他冷眼观察着诸位朝臣的反应,尽管大部分人都矫饰神情,难以看出真实想法,但以荀攸的敏锐,足以察觉到大多数人心中的不以为意。

  在他们看来,陈国不过占据了一郡,又在豫州腹地,就算有一支厉害的军队,也难以守住封国,更别提开疆扩土了。

  最适合避难的地方,还是多山险的荆州、益州,再不济,遥远的江东、辽东也行。像豫州、兖州这种位于中原腹地,平坦开阔的地方,也就在太平盛世占一占优势,利于发展。一进入乱世,这两个州就是送命的地界,四周全是威胁,注定要成为战火聚集之地。陈国再强,还能强得过四面八方数不尽的敌人?

  出于这样的思量,就算刘艾将陈国夸出一朵花来,众臣们也只是礼貌地笑笑,心中并不当回事。

  就算再感念陈国的帮助,他们也不会因为这份情而登上一艘迟早会翻在巨浪中的小船。

  除了少部分持保留意见,想要先去陈国看一看再做决定,大部分朝臣皆打定了主意,不管入蜀还是渡江,他们都绝不留在陈国。

  刘艾不是蠢人,很快就意识到众臣谦冲神态下的客套,便歇了心思,当什么都没发生过。

  他也能理解这些人的顾虑。不说别的,就说与豫州处境相似的兖州,被黑山军、青州黄巾大肆骚扰,几乎独木难支。

  许多州内郡望往江东逃亡,自古以来,在乱世中离开兖、豫二地的流亡人士数不胜数。就算是刘艾本人,若非他对陈国,对陈王父子足够了解,他也是不愿留在的豫州的。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等他们真正看到陈国,一切顾虑、质疑,自有定数。

  不久,这支浩浩汤汤的队伍进入豫州地界,来到颍川郡。

  颍川郡位于豫州的最西部,与司隶接壤,往北走两日的行程就能抵达雒阳。

  这段时间,李傕、郭汜等董卓残部时常来颍川劫掠,虽然被新任颍川太守李通击退,没有造成史书上“郡民几乎被杀光”的恶劣后果,但也实打实地受了点损失,到处都是断井颓垣,呈现出几分颓靡、荒芜之感。

  这样的局面,愈加刺激了部分朝臣的内心。

  “豫州果然不安全”,这样的念头在部分朝臣心中生根发芽,不少人在谢过陈国部曲的护送后,当即提出辞意,不愿继续往东,决定带着家人南下,往荆州、益州避难。

  哪怕陈国愿意为他们提供庇护之所,这些人也不愿意去了。

  这些提出辞意的多半是九卿之下,俸禄不到千石的属官,陈国这次带队护送的将军也不勉强,让他们自行离开。

  被刘昀列为重点拉拢对象的那些大臣一个都没走,不说对陈国颇有几分了解的黄琬,其他能做到府官之位的哪个不是人精,甭管心里是什么心思,面上的功夫都会做全。

  更何况,朝廷上汹涌的风波远比战争遗址吓人,他们连董卓动不动血溅三尺,烹杀朝臣都能挺过,还会怕这劫掠后的荒芜之惊?

  八天后,众位府官抵达陈国。

  早在车马横穿颍川的时候,他们就察觉到了些许端倪。当车队进入陈国,这份异样感达到了顶峰。

  此时已入冬季,田间并没有什么农作物,看上去有些萧条。

  陈国的田庄与别处不同,他们在田地里搭了一些密闭的小型竹蓬,不知是何作用。

  这些只能算是令人不解的怪异之处,并不能算是令人震惊的异常。

  真正让朝臣们心神动摇的,是民众们的状态。

  他们早就见惯了长安平民面黄肌瘦、畏畏缩缩的模样,乍一见到面色红润,各个脸带笑意的农人,众臣不由神情恍惚。

  他们无法精准地形容心中的异样,如果接触过后世的互联网文化,他们的第一想法估计是“一定是我打开的方式不对”,“村通网,一开门天都变了,麻麻我是不是来到了火星”,“当我打出问号不是我有问题,而是我觉得你们有问题”。

  别处民众都饱受战乱,颠沛流离,苦不堪言,饿得皮包骨头,怎么一到了陈国,忽然换了个画风?

  荀攸坐在第三排的车架内,透过辎车的帷幕,望着田园中的景象,一语不发。

  其他马车也格外安静,众人都不约而同地望着来来往往的农人,没有一人出声。

  若只单看面色、神态,不看衣着,这些农人的状态,甚至比他们这些朝臣更好。

  ——这该不会是陈国为了招揽他们,特意做的戏吧?

  某个瞬间,这样的想法出现在其中几个朝臣的脑中,很快被他们否决。

  如果是做戏,这种一戳就破的谎言不用多久就会被拆穿,陈国没必要多此一举,扯下这种无用的慌。

  所以……这些都是真的?

  看着来来往往,在冬日甚为悠闲的农人,众臣的心中还是有一种不真实感。

  这时,身为三公之一的黄琬开了口。

  “我在豫州的那几年……陈国的民众安居乐业,鲜少有战祸。”

  潜台词是:你们看到的都是真的,陈国的民众确实过得挺好。

  可实际上,黄琬心中的惊讶其实并不比其他人少。

  他三年前离开豫州,前往朝廷做官,当时陈国的黎民虽然过得殷实,但也没有这么夸张。

  这才短短三年不见,陈国民众的外表和精神状态竟然以一种令人咋舌的速度飞快提升,这让曾经统领过豫州的黄琬都差点以为自己来错了地方。

  其他朝臣不知道黄琬的心理活动,听到他淡定的发言,还以为黄琬早就习惯了这副场面,一个个都十分惊异。

  他们这才想起黄琬曾是豫州牧,对陈国颇有了解。既然黄琬都对此盖棺确认,那么陈国农人这副饱食安定的模样,基本就是真的。

  有了这个认知,众人再看陈国,那些与众不同的细节就显得意外高深起来。

  首先是防护屏障与水利设备,这两种建筑最大,最显眼。

  他们见过毕岚所创的翻车,但河边的汲水工具,显然比翻车更加便利。那水车竟然不需要人力,一直旋转,源源不断地汲水,通过切开的竹管送往各处。

  再看原先被他们当成捕兽陷阱的矮小竹篷,那篷里竟然隐隐透出绿意,竟是在种植菜苗。

  宫中虽有焚火养苗之法,专供帝王、贵胄菜蔬,但那法子极为奢侈,远没有眼前的竹篷方便。

  还有那坞堡前的了台……

  马车轱辘向前,群臣带着繁乱的想法,进入陈国最西部的赭丘城。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4页  当前第4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3/8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在三国争霸的日子[基建]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