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缜一脸懵逼,“什么?”
然后在狄越的口中,他听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版本,那天他们去街上买完东西,正当温缜买完东西往回走时,听到不远处传来激烈的争吵声。
“你这分明是假货!我花了五两银子买的端砚,回家一试根本不下墨!”一个清朗却带着怒意的声音传来。
“胡说八道!我这端砚货真价实,你自己不会用反倒来怪我?”商贩粗声粗气地反驳。
温缜与狄越对视一眼,朝声音来源处走去。只见一个身着长衫的年轻书生正与一个卖文房用具的商贩争执不下。书生约莫二十出头,面容清秀,此刻却因愤怒而涨红了脸。他手中高举着一方砚台,砚身雕刻着精美的花纹,乍看确实像上好的端砚。
“这位兄台,发生何事?”温缜上前询问道。
书生转头看向温缜,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拱手行礼,“在下柳明,方才在此处购得这方端砚,回家试用后发现根本不下墨,分明是赝品。特来讨个说法,可这商贩竟矢口否认!”
那商贩是个满脸横肉的壮汉,闻言立刻瞪眼,“放屁!我这端砚都是真货,你自己眼拙不识货,倒来污蔑我?”
狄越皱起眉头,想上去与他物理说服。温缜按住他的手臂,上前一步,“两位且慢争执。在下对文房四宝略知一二,可否让我看看这方砚台?”
柳明犹豫片刻,将砚台递给温缜,“请兄台明鉴。”
温缜接过砚台,先是掂了掂重量,然后仔细查看砚身的纹理和雕刻。他的指尖抚过砚面,眉头渐渐皱起。
“如何?”柳明紧张地问。
“确实有问题。”温缜不紧不慢的说道,“真正的端砚石质细腻,发墨快而不损毫。这方砚台石质粗糙,纹理刻意模仿却不够自然,应是普通石材加工而成。”
商贩闻言脸色一变,随即更加凶狠,“你算什么东西?也敢在这里胡说八道!”
狄越上前一步,冷了眉目,“嘴巴放干净点!”
周围已经聚集了不少看热闹的百姓,有人开始指指点点。商贩见势不妙,眼珠一转,突然伸手要抢回砚台,“把东西还我!不做你们生意了!”
温缜灵巧地后退一步,避开商贩的手,“且慢。这位柳公子花了五两银子买的假货,你难道不该退还银两吗?”
“退钱?做梦!谁知道是不是你们合伙来讹我?!”商贩大声嚷嚷,试图引起更多人的同情。
温缜走到商贩的摊位前,仔细检查其他货物,又发现几方类似的假端砚。他拿起其中一方,对围观群众说,“诸位若想购买端砚,务必认准石色、石纹和声音,切莫贪图便宜上当受骗。”
温缜不慌不忙,举起砚台对着阳光:“他这摊子上都是假砚,真正的端砚石色紫中带赤,石纹如眼,扣之有金玉之声。而这方砚台色泽暗沉,声音沉闷,且——”他指向砚底一处不显眼的刻痕,“这里刻意模仿了端砚的石眼,但纹路生硬,显然是人工雕琢。”
围观人群也不懂,吃瓜感觉听着有道理,温缜说话太笃定,他们纷纷不懂装懂点头称是。商贩的脸色越来越难看,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
温缜继续道,“再者,端砚产自广东肇庆,运输不易,价格昂贵。五两银子虽不算少,但要买到如此大小的真品端砚,恐怕还差得远。商贩以低价诱骗不懂行的客人,实在有违商德。”
柳明感激地看着温缜,“多谢兄台仗义执言!在下确实对砚台了解不多,一时贪图便宜上了当。”
商贩见事情败露,突然暴起,伸手就要打温缜,“让你小子多管闲事!”
狄越眼疾手快,单手扣住商贩的手腕,稍一用力就将他制住,对付这种普通人,他不屑动武,“老实点!再动一下试试?”
商贩痛得龇牙咧嘴,连声求饶。狄越冷哼一声,将他按在原地,“现在,假冒伪劣把银子退了,否则我们送你去见官!”
在众人的谴责声中,商贩终于屈服,哆哆嗦嗦地从怀中掏出五两银子还给柳明。狄越这才松开手,警告道,“以后再敢卖假货骗人,小心你的狗命!”
商贩连连点头,灰溜溜地收拾摊位逃走了。围观人群渐渐散去,有人对温缜竖起大拇指,“这位公子好眼力!”
柳明深深向温缜和狄越作揖,“今日多亏两位仗义相助,否则在下不仅损失银两,还要受那奸商羞辱。不知两位尊姓大名?”
温缜回礼道,“在下温缜,这位是好友狄越。柳兄不必客气,都是读书人,路见不平,理应相助。”
柳明感激地说,“温兄博学多识,狄兄身手不凡,今日得遇两位,实在是柳某之幸。不知可否赏光,让在下请两位喝杯茶,聊表谢意?”
三人来到附近一家清雅的茶楼,选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柳明点了上好的龙井,亲自为温缜和狄越斟茶。
“温兄对文房四宝如此了解,想必也是读书人,可是来进京赴考的举子?”
温缜点头,“略读过几年书,今年侥幸中了举人。”
“我也是,我是杭州人士,我观温兄的声音,想必也是江南人士吧?”
“我乃扶风县人。”
两人聊得投机,不知不觉已近黄昏。分别时,柳明再三道谢,并说改日定要登门拜谢。
——
温缜听完都懵了,不是,这与他记忆里完全不一样啊,他见狄越说的言词凿凿,他有些懵,这不对啊。
狄越本来不想在这说,可是那日见到的围观群众很多,温缜说着不搭的话,很容易就与调查起冲突,免得惹祸上事,所以他才说的仔细,将那日的事重新说了一遍。
温缜听完他的,再回忆自己记忆里的,他记忆里的脸都里雾蒙蒙的,完全想不出模样,可他的记忆里,为什么清楚的记住是一个姓赵的公子出的头。
刘永还与他说话,不对,记忆里刘永说话的语气,过于普通了,刘永说话,并不是那个腔调,况且在狄越的叙事里,没有刘永,只有他俩去买东西。
第69章 京城诡异大案(六)
温缜看着狄越, 他是很信任狄越的,如果其他人这般说,他只会以为那人要混乱他记忆与思绪,可这人是狄越, 他对他的信任, 已经到了可怀疑自己的地步。
他第一时间反思自己记忆到底是哪一步出了错?为什么他与狄越在一起, 他们俩人却拥有不同的记忆?
陆轲听明白了,他看向温缜, “你被下咒了,那凶手的目标是你,他们给你下了咒,你昏睡神智不清时,会自己过去, 许是你身边跟了人, 他们没有机会动手。”
温缜很蒙, 他看向狄越, “那天晚上我出去过吗?”
狄越嗯了一声, “我还以为你梦游, 我听人说过,将梦游的人摇醒,魂魄没归位,容易失了魂, 就没摇醒你, 跟着你走出去, 你在外走了一圈就回客栈了。”
“那怎么没与我说?”
“事太小,忘了。”
温缜感觉就离谱,还会有这种事吗?他总觉得再听下去要被卖保健品了, 他不是不信玄学,也不是这么个玄法。
照这么说,湘西赶尸还真赶啊?在这世界,没准真有可能,温缜觉得自个鸡皮疙瘩都起了,不是,他还差点成为这三个里的一个?
“那柳明岂不是我的替补?”
陆轲摇摇头,他对人性向来以最恶的可能去揣忖,“照你朋友的说法,你那天只与柳明一起喝过茶,对你有动手脚机会的人只有他,他想拉替死鬼。”
“按狄越的记忆,那天我是帮了他吧?”他又不是害他,帮了他,这人当场就给他下咒,这合适吗?
狄越觉得这很正常,“知人知面不知心,正好让你长次记性,别什么闲事都管,不过咒这种东西很玄,害不到你会反噬自身,他出事你身上的也就散了。”
雨声淅淅沥沥,温缜看着外头大雨,昏昏沉沉,拒绝想这个玄学的事,太离谱,“我们还是继续看第三具尸体吧,看完离开义庄,我不想再来第二次。”
雨声渐密,敲打在义庄屋顶上,温缜深吸一口气,先将一切怪异放在一边,将目光投向第三具尸体。
女尸被平放在板上,红衣如血,那双绣花鞋上的金线已经脱落大半,却仍能看出曾经的精致。
“大人,您看这个。”老仵作李二蹲下身,指着女尸胸口的木剑,“这不是普通的木头,是桃木。”
温缜皱眉看过去,桃木剑长约一尺,剑身粗糙,像是匆忙削制而成。最奇怪的是,剑尖从女尸后背穿出,却不见多少血迹。
“这剑...是死后插进去的?”温缜问道,声音在空旷的义庄里显得格外清晰。
李三摇摇头,枯瘦的手指轻轻拨开女尸的衣领,“您看这里,伤口边缘有生活反应,是生前所伤。但奇怪的是,出血量太少。”
温缜强忍不适,俯身查看,女尸脖颈上有明显的勒痕,但颜色很浅,不像是致命伤。她的面容青紫扭曲,嘴唇却诡异地微微上扬,仿佛在笑。
“先是被勒,然后刺入木剑...”陆轲觉得莫名其妙,“凶手为何要如此大费周章?”
李三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小心翼翼地解开女尸的衣衫。当露出腹部时,旁观几人倒吸一口冷气,“督公,您看这个。”
温缜顺着他的手指看去,只见女尸腹部微微隆起,皮肤上有些暗红色的符图,如同蛛网般蔓延。
“这是...”
“她怀有身孕,约两个月。”李三声音低沉,“这个符图应该是死之前就画上去。”
温缜感到一阵寒意顺着脊背爬上来,那图细看之下,像是某种符文,扭曲怪异,令人不寒而栗。
“有查出身份吗?”温缜移开视线,转而检查女尸的双手。指甲缝里有暗红色的污垢,不知是血还是泥土。
陆轲摇头,“不知这女子是谁。”
温缜想了想,“督公,我们得先查出这三人的身份,先找明到底是什么人,依他们身上的东西,慢慢搜寻。”
陆轲摇摇头,有这么多时间他哪需要温缜,“这个案子不能拖,七日之内内阁要结果,京城事很多,没有时间慢慢来。”
温缜有点麻,毫无头绪的案子,七天?这又没监控又没交通工具。
“柳明也许都是个假身份,如果他主动给我下咒,加上他指尖的朱砂,他也是个同伙,可以在他身上找突破点,剩下的两人,我们去查失踪人口,不可能凭空冒出来。首先张贴告示,有邪教贼人装神弄鬼,写的仔细确凿,先把民心安下来。”
急着破案无非是人心浮动,有人给新帝挖坑,市井流言越传越邪乎,说什么的都有。稳住事态,让对方竹篮打水一场空。
对方折腾这么大,结果目的没有达成,甚至成一笑话,必会恼羞成怒再度出手,有动静才好找人。
如今只能细查,查身份查动机,才能知道是什么玩意在作祟,否则不过是乱抓一通找替罪羔羊,又成冤假错案。
陆轲觉得行,如今也只能如此,“这样吧,温缜,给你东厂令牌与十个番子,你去查这案子,若查出来,咱家帮你表功,查不出来,咱家自会用人顶这罪。”
他没有时间耗在这上面,他重掌东厂,多的是事要处理。上回温缜事办得就不错,如今交与他正好,他又没官职,办好了也是他慧眼识珠领大功。
温缜听他终于说了人话,没说什么查不出来咱家要你脑袋的屁话。
“好,必不辱命。”
与其跟着陆轲瞻前顾后,怕一言不合又出什么祸事,他更喜欢按自己节奏来。这案子说大也不大,主要是涉及新帝的谣言,说小也不小,三条人命。
东厂并不在乎真相,他要的是解决涉及陛下的神鬼之说,这案子确定是人为,就好办许多,稳住民心慢慢查就是了。
能让流言在京愈演愈烈,必是朝中有人帮忙,这案子对于朝庭主要是挑衅君威,在嘲讽新帝这个天子,连天子脚下都管不住。而乱局初定,朝上每个人都很忙,查案子这种费时费力事只能交与东厂锦衣卫,明显先前这些人阳奉阴违把新帝惹恼了,换了陆轲来。
温缜先前还听说东厂提督是曹吉祥,办事不力换成陆轲。可朱祁钰并没有贬曹吉祥,只是让他平调去司礼监,这就离谱,温缜觉得于谦不能光自个忙活,先教这皇帝怎么当皇帝吧!
这么心慈手软,那些人就会念着他的好吗?曹吉祥是第一个先叛他的,小人畏威而不畏德,他不雷霆手段杀鸡儆猴,谁会敬他怕他?这朝堂什么事都得于谦来,于谦又没杀人贬官的权力,他并不是权臣。
君无威信,上下不服,是会出大乱子的,也就大明国运好,于谦顶在前面,不然直接散架。
光想想就有点讴,夺门之变,不过是百官在两个人之间,选择了朱祁镇,至少这个人从小接受的帝王策。
权力是从下往上的,下面的人不服,上面就得摇,历史上朱祁镇再差,他重新坐上去,好歹就稳住了。他刚好穿到这两皇帝的时间轴,这年头百官在比烂,皇帝也在比烂,真的槽点太多让人无从吐起。
温缜得到东厂令牌,接手案子,他用带来的纸给三个死者画了素描像,争取做到越像越好。还有符文与伤口与针,都画得细致。大雨来得快去得也快,雨一停,他就带着东厂番子走了。
他首先去翻找柳明的资料,果不其然,并没有一个叫柳明的考生。不过这人应当是考生,否则不论是哪版记忆,他一定会查觉不对。他那时无察觉,定是这人除了名字外,其他都是真的。
“阿越,那个时候我与柳明谈话,他说他是杭州考生?出自青鸿书院?”
狄越点头,“嗯。”
温缜指了指番子里的两个人,“你们二位,去找青鸿书院来京的学子,不要打草惊蛇,礼貌点。”
番子抱拳应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