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就是,都过去了,哎呦,老太太,这可是好事,咱不提以前,不提以前。”朱翠兰忙岔开话题:“我这儿还有个哥儿没嫁出去呢,哪日把你的花样子借我看看,我也好给方初也做一套备着。”
“好好,我那有,你尽管拿去。”
赵洛川的那件衣裳要简单许多,是最先做好的,他已经试过了,现在叠的好好的放在箱子箱子里。
第235章 偏方
云巧娘说了要帮着吆喝,回去就跟云德才说了这件事。
云德才是看看着村里小辈长大的,他体谅赵洛川无父无母,如今能看得赵洛川与夫郎和顺,日子又越过越和谐,心里真心替他高兴。
不过半日,村里人便知道了大半,又过两日,便是其他村子里也知道了不少,人多嘴碎说什么的都有,朱翠兰听不着就当不知道,反正不过是些酸话而已。
倒是有些相熟的人知晓后有专门到家里来恭喜的,朱翠兰笑吟吟的全都接待了。
云巧孩子过了白日,现在也能抱出来走走,他从他娘那儿听说了赵洛川跟杨冬湖重新结亲,忙不迭的就过来凑热闹,还是头一个到的。
云巧生的小双儿长得白胖,天热穿的少,一双小手臂像刚出土的藕节似的白嫩,一双眼睛滴溜溜乱转,他还不会说话,咬着指头流口水,朱翠兰把他抱起来掂了掂,沉甸甸的,像个小墩子似的。
这么点儿的孩子还没取名字,不过村里人喜欢早早地先把小名儿取好,说是这样孩子好养活。
云巧的刚生的小哥儿也有小名,叫小夏夏。
杨冬湖没抱过这么小的娃娃,新奇的厉害,这么小的婴儿皮肤娇嫩又身若无骨,他怕自己动作有什么不对会弄哭小夏夏。
只不过在听人说话的时候还是忍不住拿手指戳了戳小夏夏白嫩的脸蛋,凑近了还能闻着香香的奶味。
“我瞧冬湖真是很喜欢小孩子,整天跟甜妞玩的有来有回就罢了,连小夏夏这么半大的哥儿都能逗趣,我瞧,是真有孩子缘的。”
云巧生了孩子整个人更显温柔,他就遭了一回生产的痛,自从孩子出来,有喂奶的婆婆成日带着孩子吃睡,要不就是云妙去给他抱孩子,家里章承平什么都不让他做,章子鸣虽然年纪小但又听话人又乖巧,体谅小爹爹不容易,还会帮着分担家里的活儿。
云巧没受什么劳累,养的脸色比怀孩子的时候还红润,一句话一个笑脸。
赵洛川跟朱翠兰好像提过这回事儿,说杨冬湖从小受苛待身子不好,恐怕不好生养,总提孩子的事儿怕杨冬湖吃心,赵洛川自己说要不要孩子他不在乎,好不容易才把人身子亏空补回来,现在日子快活着呢,别为了这事儿再忧心。
虽然朱翠兰还是想赵洛川有个后,但赵洛川都已经说到这儿了,要是自己一直催怕招人烦,因此云巧提起来她也只是笑笑没多说什么。
“有孩子缘好啊,大川小时候总去你家转悠,可没少吃喝,以后咱们小夏夏长大了,也来咱们家,让冬湖也给小夏夏拿糖吃,是不是啊小夏夏。”
杨冬湖轻轻勾着小夏夏的手,听他们说话其实自己内心是有些期待的,若是家里也有个小娃娃软乎乎的叫爹,不知道有多讨人喜欢。
要是有个男孩子,不知道会不会像赵洛川小时候那么淘,上树掏鸟蛋下河摸鱼,要是有个哥儿,嗯……杨冬湖抿着嘴沉思一会儿,要是有个哥儿性子能像方初这么活泼就好了。
他想的出神,云巧见他嘴角含笑,不知想起了什么高兴事儿,忍不住笑道:“冬湖,你想什么呢?”
杨冬湖被叫回神,恍然才发觉自己想的太入神都表现在脸上了,有些不好意思。
云巧知道他性子软,没追着问,话题一转对朱翠兰道:“我瞧冬湖是不是有些体寒,去年天冷的时候我瞧他穿的厚手还凉的不行,现在也是,天这么热也不见他吃寒凉的东西。”
“可不是咋的,”朱翠兰想起这个事儿也愁的厉害:“他小时候天冷受冻的厉害,落下了毛病,若不是因为这个缘故,说不定早就有了,哎。”
她说着看了眼杨冬湖的脸色,见他没什么异样又解释了一句:“冬湖,婶子不是催你,体寒可不是小毛病,就算不生孩子老了也要遭罪的。”
杨冬湖咬了咬下唇:“没事儿,婶子,其实我自己也有些着急,就是没好意思说。”
“这有啥不好意思的,难生养又不是不能生养。”云巧拍拍他的手:”对了,婶子,我好像听我娘说过,体寒的人或许能用艾灸试试。”
“艾灸?”孩子闭上眼睛在朱翠兰怀里嘤咛一声,朱翠兰慌忙把抬着胳膊晃了两下,等到没动静了才小声又问一句:“烧艾叶?”
“对啊,就是烧艾叶,我娘说体寒的人 烧艾叶比喝药补来的快,现在天热,比冬季烧起来效果还要好,虽然说着这就是个偏方,但又不用喝进肚子里,就算不管用也不损害身体,婶子你说是不是?”
这话倒是不假,要是入口的东西朱翠兰还真得思量思量,不过烧艾叶只在身子表面,坏也坏不到哪儿去。
朱翠兰杨冬湖对视一眼,问道:“要不咱们试试?只是调理身子,要是调理好了自然好,不好也没什么,上回大川跟我说了,他不在乎有没有孩子,我虽然是长辈,但只希望你俩过得好,就算真的不要孩子,婶子照样拿你当亲生的疼,你别心里不舒服,昂。”
“嗯,我听婶子的。”
即使是夏季,后半夜天稍微凉快一点儿,杨冬湖就得裹着手脚睡觉,实在是遭罪,就算不为生孩子,治一治自己的老毛病也不错。
烧艾叶需得陈年艾叶最好,至少三年以上。
艾草七月份也长得有,只不过收艾讲究时机,常说前三后四,端午节前后收割的艾草功效是最好的,端午节阳气最盛,那天的艾草草木药性是最强的,用来烧艾叶事半功倍,可惜他们不知道这个法子,往年端午的艾草没留住。
云巧笑笑:“没事儿,我娘那儿的艾草都是端午时候的,最陈的都已经有好几年了,等会儿回去我就跟我娘说说,然后让云妙给送过来就行。”
“这还用麻烦云妙跑一趟干啥,等会儿我自己去,还得谢谢你娘呢。”
正好小夏夏不知是不是饿了,张着嘴哭的厉害,云巧准备带着孩子回去,朱翠兰便跟着他一块儿回去了。
第236章 必须要艾灸吗?
云巧娘留着那些艾叶就是为了保不齐哪天有人用,正好朱翠兰来找她要,她二话没说就拿了两把。
知道她是为了给杨冬湖艾灸去体寒,怕云巧说的不清,又叮嘱了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哎行,我知道了,那我先回去了啊。”
朱翠兰带回去艾草,陈年的艾草一揉就碎,在手心里揉搓一会儿,等到艾叶拉扯间有纠缠,就是艾绒。
艾叶也能拿来熏屋里的蚊子,直接放在盆里烧即可,不过要是艾灸就得用纸包起来艾绒才行。
朱翠兰找了旧黄历的本子,撕下来几页绕成艾柱,听云巧娘的叮嘱,配着老姜片一起,在姜片上用剪子扎出来几个小孔,放在肚脐下方,扎出来的小孔是为了能让倒流的艾烟熏住穴位。
“你撩开衣裳,去床上躺好,云巧娘说了,熏两刻钟就行。”朱翠兰先把门窗都关严实了确保屋里不会进风,然后她双手搓热,轻轻在杨冬湖小腹部打转揉上一会儿,才点燃艾柱放在姜片上,贴近他的肚脐下方。
艾烟熏着的地方很快变得温热,杨冬湖只觉一股暖流慢慢从小腹直至蔓延全身,通身的爽快让他忍不住闭上眼睛,脑袋一沉竟然睡了过去。
幸好他睡觉还算老实,不爱翻身,要不然朱翠兰还得叫醒他。
两刻钟的功夫很快过去,朱翠兰把姜片和艾柱拿下来,熏着艾烟的地方出了不少的汗水,云巧娘说这就是在去寒除湿气。
刚艾灸完的地方不能见风,朱翠兰把他的衣裳重新放好,再轻声把杨冬湖叫醒:“冬湖,醒醒,觉得怎么样?”
杨冬湖悠悠转醒,才知道身上的艾柱已经拿了下来,不过他这是第一次艾灸,除了小腹的位置有些温热外,身上没什么特别的感觉,不过不知道是不是他的心理作用,还真觉得浑身解乏了不少。
“还挺舒服的,也不觉得那么累了。”
朱翠兰把东西都收起来,闻言笑笑:”这才第一回,两天灸一会身上会越来越舒服,要是灸上两回你没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咱们在腿上足三里的地方在多加两个。”
“好。”杨冬湖摸了摸小腹的位置,点了点头。
他刚灸完,不好出去见风,说是喝米汤可以养身,朱翠兰让他在屋里等会,她出去熬了米汤端进来。
就这么灸了两次,杨冬湖觉得身上确实好了一些,朱翠兰打算下回多加两柱。
近日村子里没什么大事儿,唯一的就是杨冬湖要做新娘子,赵家院里每天都有人来往,不是跟朱翠家闲聊就是想打听席面硬不硬。
杨冬湖在家总爱被那些婶子拉着打趣,说出来的虎狼之语让人红耳朵,他待不住,跑去了张兰珍家里躲着,虽然也会被她拉着说笑两句,但应付一个婶子总好过应付一群婶子。
今年已经过了大半,杨安锦越发的不爱出门,他自己的衣裳做好了,赵方宇的还没动多少呢。
杨冬湖连着来了好几日,光说话怕耽误杨安锦做绣活儿,便拿了鞋样子和碎布来纳鞋底,有什么不好的杨安锦还能帮他改改。
赵方初跟着来了一天,张兰珍拗不过杨安辰,半同意后对赵方初态度便不大一样,有股说不上来的热情,赵方初有些不自在,后头便不跟着来了。
还有就是,他一来,那俩人逮着他净说胡话,他一张嘴敌不过二人,转过头找沈然去了。
杨冬湖把艾灸的事儿跟杨安锦说了,俩小哥儿在屋里趁着没人,小声的聊一些闺阁间才能说的闲话。
“灸了艾就真的能有孩子吗?”杨安锦还没到成亲那一天,有好些话张兰珍根本就没教给他,像拜了堂后入洞房要做什么,杨安锦其实根本就不知道。
从前也有妇人来找张兰珍说话,说什么谁家的汉子跟别人睡觉闹出了孩子,被逮个正着闹得厉害。
杨安锦知道的睡觉就是俩人盖着被子躺在床上,还好奇为啥躺着就能闹出孩子,现在看难不成是躺在床上艾灸吗?
他那时候问过张兰珍,但张兰珍不告诉他,还让他别瞎打听,是以到现在他都还以为入洞房就是睡觉。
杨冬湖点点头:“我体寒,说是灸艾能去寒,我倒是希望是真的,说不定哪天就有了娃娃呢。”
杨安锦不知想到了什么,有些为难,半天都不开口,杨冬湖以为他是为了什么孩子不孩子的害羞,正想岔开话题,就看杨安锦苦着个脸开口。
“有其他的法子吗?艾草那个味儿可难闻了,我闻着光想吐,非得艾灸才能生娃娃吗?不能烧其他的东西吗?”
杨冬湖听的有些云里雾里,不解道:“什么法子?我也不知道,就听云巧说了这一个,你不是身子挺好的,用不着艾灸啊?闻不惯就不闻呗。”
“那怎么可以,我娘说哥儿和姑娘都是要生娃娃的,我以后肯定跟你一样。”杨安锦皱着眉头:“艾草就艾草吧,大不了我忍忍。”
“不是,你等等,什么跟我一样。”杨冬湖彻底被他说糊涂了,他上手摸了摸杨安锦的手:“你这也不凉啊。”
“不是你说的吗?艾灸了就能生娃娃。”
杨冬湖愣了一下,反应过来后没忍住笑出声:“不是,我的意思是我体寒,成亲以后不容易生孩子,艾灸不体寒了有娃娃才容易一些,不是艾灸了就能有娃娃。”
他边说边笑,后来索性直接倒在床上起不来,杨安锦看着他笑,脑袋发懵的挠挠头:“怎么这么麻烦啊,那生娃娃除了艾灸还要干嘛?”
这种事儿要杨冬湖怎么开口,他抹去眼角笑出来的泪水,摆摆手:“我不,我不知道,不知道,等成亲的时候你自己就知道了。”
俩哥儿一个明白一个糊涂,说不到一块儿去,杨安锦也知道大概是自己会错了意,有些羞恼的捶了捶他的腿:“不说就不说,你别笑了,笑的也太大声了。”
张兰珍今儿不在,说是去镇上找杨安辰有事,家里只有两个哥儿才肆无忌惮的说什么生孩子,杨冬湖笑着笑着莫名就想起来赵洛川,又忽然一股思念涌上心头。
第237章 新家具
晚上吃饭的时候家里没有汉子,老太太也早早地吃完回了屋里,杨冬湖把晌午杨安锦闹的笑话当作了玩笑说给朱翠兰听。
二人如今亲的如同亲母子一般,没什么话是娘俩之间不能说的,朱翠兰听的直捂嘴笑:“安锦性子纯,你兰珍婶子脸皮薄,这些话她必然是说不出口的,无妨,等到出嫁前晚上,会有婆子拿图本子教他。”
赵方初一样不知道他们在说啥,杨冬湖说一句他问一句,朱翠兰答一句他插一句:“什么图本子?”
朱翠兰与杨冬湖隐晦的交换个眼神,现在还不是跟赵方初说这个的时候,便让他闭嘴快吃饭。
赵方初撇撇嘴,他觉得现在杨冬湖比他还像他娘的孩子,什么话他们两个知道还背人,不叫自己听。
两个月听起来还很远,但日子过起来实在算不上慢,到了八月中秋将至,过中秋是大节,不能不过,赵洛川七月底从山上下来,为了赶着中秋没待两日又匆匆上山,这么一忙活就到了八月底。
等到九月秋风渐起,一场秋雨过后天气竟骤然冷了下来,晌午日头大的时候穿夏衫还合适,但早起入夜时若是不加衣衫还是会有些风凉。
过了九月赵洛川下山以后就没有再去,赵方宇跟他打猎一年有余,山上的情况早就摸透了,如今二人在山上也是各去各的,赵洛川就算不陪着去也没什么。
木匠那儿定做的柜子和床已经做好了,赵洛川既然不去山上便想着把屋里的旧床和柜子换下来。
这都是些大物件,还是新做的,搬抬的时候需得小心再小心,赵洛川一个人肯定难以将东西运回来,找了村里几个青壮年帮忙,拉着板车一起去了木匠家里。
林志人心热自告奋勇跑在最前头,连李子鸿得了亲事,也憋着心思想看看赵洛川给夫郎添置了什么新东西,好等学会了以后也能拿着哄沈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