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穿成锦鲤小夫郎后,被夫君宠上天_分节阅读_第75节
小说作者:柳絮章台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601 KB   上传时间:2025-10-02 18:24:46

  她藏草乌头怕王杜娟瞧见,面上不免有些心虚,动作上也不利落,朝药罐子里倒药的时候没留神,手背不小心贴上了滚烫的药罐子外壁。

  杨春晓疼的嘶了一声,把受伤的手背放在嘴边小心的吹了两口气。

  而后她又抬起头看向王杜娟屋子的方向,静默片刻没听见人醒的动静了,松了口气又将手底下的动作放的更轻了些。

  幸好王杜娟嫌弃苦药味难闻,把杨春晓赶去了门口,不许离她睡觉的屋子太近,否则要是让她听见,定会以吵扰到自己歇息为由再朝杨春晓一顿毒打出气。

  杨春晓手里拿着蒲扇,慢慢悠悠的扇着灶里的明火,熬药和炖汤一样,不能用大火,得用文火慢炖,要是把水烧干了,那这副药就算是毁了。

  烧糊了的药渣改变了药性,即使重新加上水也是万万不能喝的,否则解药变毒药,喝下去要害人性命的。

  王杜娟心疼药钱,杨春晓自然会耐着性子坐在旁边慢慢等着,不过她也很喜欢这份差事,这也是她为数不多清静的时候。

  苦味由黑色药罐蔓延开来,闻起来让人作呕,杨春晓倚靠在墙边,闭上眼睛静静冥想。

  自己已经四五天没回家了,但是刘家没有一个人来寻,哪怕是出来找找自己有没有死在外头也好,但刘友莲和刘天佑心狠,竟是一句也没探听过。

  那一对母子一样的会磋磨人,若被他们惦记上也未必是好事儿,杨春晓还正当年轻,眼看要到了夏收的季节,地里的麦苗都已经金黄一片。

  以前杨春晓刚嫁过去的时候,刘友莲虽然刻薄,但刘天佑还是会说上几句护住自己,但自从一年两年她的肚子一直没有动静,后头刘友莲再刁难她,刘天佑也开始不吭声,态度也日渐冷淡,直至最后拳脚相向。

  刘家地多但只有三个人干活,杨春晓还要回家里做饭再带去地里,一来一回根本就割不了多少麦子,所以每回他们家都比别人收的晚。

  有一年天儿赖,麦子长得本就不好,他们家又收的慢,没赶得及在雨落下前收完所有的麦子,好几亩地的麦子全都被泡的发了芽,烂在了地里。

  粮食都是庄稼户的命根,粮食收的少家里口粮就少,那年杨春晓吃的最多的就是麦麸压成的麦饼,那东西粗糙无比难以下咽,一口吃下去嗓子都像是被拉了几道口子似的。

  眼看又到了麦季,刘家人不会白白舍弃一份劳动力,迟早要来找杨春晓。

  村里根本藏不住人,刘天佑只要稍微一打听就能知道她在杨家,俩人还有夫妻之名,到时候他要是强硬的想带走杨春晓,谁也拦不住。

  杨春晓都能想到自己回去后过什么样的日子,正晌午太阳正大的时候,她光想想就怕的浑身发颤。

  杨春晓攥紧手心,她绝对不要回去过那样的日子。

  她想得出神,鼻尖的药苦味越来越浓,药罐盖子也随着升腾的水汽发出彭彭的撞击声

  杨春晓回过神,把抹布小心的把药倒在碗里,随后端进了屋里送到老太太的床边。

  这两日身子爽快,老太太看起来也精神不少,她这会儿正在床上半靠着小憩。

  “奶奶。”杨春晓轻声叫醒杨老太太,看人睁开眼睛了才用调羹舀起一小勺药轻吹着递到老太太嘴边。

  她手上的烫伤红了一大片,饶是屋里不如外头明朗,老太太眼神不好也看得清楚,无论杨春晓受不受王杜娟待见,但是在老太太心里,她毕竟是自己孙女,忍不住关切的问道:“你手这是怎么了?”

  杨春晓不在意的瞥了一眼受伤的手,伤痕她身上不断,自己早就不在意了,听见老太太问回答也只是淡淡的,语气里没有一丝起伏:“没注意烫到了。”

  王杜娟对她不好,老太太也知道,但是她是当奶奶的,中间隔了一辈,现在年纪也越来越大,就如当初没办法拉杨冬湖出苦海一样,她也没办法帮杨春晓脱困境。

  不过老太太还是从褥子底下几块红布包着的散碎银子里拿了几块递给杨春晓,又接过她手里的药碗:“你去买些治烫伤的药,抹在伤口上,现在天儿越来越热,要是一直放任不管,恐怕要流脓了,到时候在沾上生水,十天半月也好不了,姑娘家家的,手上留这么个疤可怎么好。”

  杨春晓望着手里多出来的几块碎银子有一瞬间的怔愣,手指无意识的摩挲了两下掌心里多出来的东西,小心道:“奶奶……”

  老太太摆摆手:“赶紧收起来,别让你娘看到了,保不住又要被她要了去,你爹现在也是整日的流连在赌桌上,也别让他看见了,奶奶知道你是几个姊妹里最孝顺爹娘的,但他们手里都不缺钱,倒是你该多顾着自己才是。”

  杨春晓小时候就不太机灵,家里还只有她一个孩子的时候也过了两天好日子,可自从有了杨春雪这个妹妹,她的日子便一天不如一天了。

  杨春雪嘴甜会来事儿,长得又漂亮,王杜娟眼里就没有了这个不爱说话的大女儿,那时候也是这样,老太太看不过去也会偷偷藏些东西给她吃。

  只是后来又有了杨冬湖,老太太心里更偏疼出生就不受待见的小可怜,有了东西也多数都是给他的了,杨春晓也慢慢的变成了家里的透明人。

  不过透明人有透明人的好处,至少王杜娟的拳头都是落在杨冬湖身上的,杨春晓虽然得不到母爱,但也不会承受王杜娟的怒火。

  杨春晓低垂下头,极力克制住眼里泛起一股湿意,闷声道:“我知道了奶奶。”

  “你娘睡觉且待一会儿醒不了,药我自己喝,你快去快回,记得避着点人,省的你娘知道了又要打你。”

  杨春晓点点头,转身出了门,不过她并没有去村里寻大夫,而是趁着没人的时候在屋后隐蔽的角落里徒手挖了个小坑,又撕下一小片衣角,把怀里的草乌头和碎银子全都包好了埋在坑里。

第150章 担待

  杨冬湖前几日受了寒,三日一送桃花饼的约定就断了一回。

  赵洛川给他拿药的时候去镇上将缘由与掌柜的说明了,掌柜的也好说话,迟个两日也不打紧,桃花饼受大家小姐的喜爱,只要不误了张家小姐宴客就是。

  掌柜的手里桃花饼所剩不多,而且都已经被定了出去,他写了块售罄的牌子替换了原有的桃花饼牌子。

  张员外一个表亲的姑娘来他家小住,张家小姐张宝瑜很喜欢这个表姐,再过五日表小姐到的时候张宝瑜要在自家庭院里给她接风,早早地就差人来跟掌柜的定了桃花饼以作宴客用。

  这已经是定好了的事儿没办法推拒,而且张家是镇上数一数二的富户,若是失了言让张宝瑜恼怒,日后卖桃花饼怕是难上加难,连带着掌柜的也会受牵连。

  赵洛川谢过掌柜的包容,定了比原来的日子迟两日送去,到那时他也到了上山的日子,桃花饼本该是赵家人送去,掌柜的顾及杨冬湖生了病,便说到那日让小二去赵家取。

  赵洛川回去后和杨冬湖说了,杨冬湖知道做生意不易,尤其最讲究信用,便也同意了。

  赵洛川昨日刚走,杨冬湖晌午和朱翠兰说了半晌午的话,下午就将发好的面和赵方初一起全都做成了桃花饼。

  这回没给家里留,第二日小二哥来拿的时候杨冬湖分出来一些多做出来的,一份儿给了掌柜的谢他多担待,这些就不用三七分钱,全当送给掌柜的。

  还有一份儿是给小二哥的,送桃花饼本来应该是自己的活儿,但小二哥嘴上丝毫没有抱怨,劳烦他从镇上来一趟杨冬湖心里过意不去,便想着送些饼子给他。

  小二哥已经成了家,家里有贤惠的妻子和乖巧的儿子,他在食楼里当差,有时候客人几乎没怎么动筷的饭菜掌柜的会让小二带回去和家人一起吃。

  客人点的都是好东西,鸡鱼肉蛋回回都是满满一大桌子,而且食楼和酒楼还不一样,他们食楼里不做家常菜,像什么酱鹿肉,枞菌炖野稚鸡都是有钱人才会吃的鲜物。

  食楼油水足,客人们喝酒居多,总能剩下好些肉,之前小二就带回去过一些烧好的鹿肉。

  要是桃花饼有剩下的小二也能拿,不过现在桃花饼刚出,杨冬湖也没往镇上送过几回,几乎回回都是不够卖的,小二给客人送了不少份的桃花饼,还没自己亲口尝过。

  对他来说桃花饼可不便宜,他哪里舍得掏钱买来吃,如今有人送给自己,也好拿回去给操持家里的妻子尝尝。

  小二笑着接过杨冬湖递过来的饼,他谢过之后担着担子往镇上去,现在的饼多,挎着篮子已经装不下了。

  村里人都知道赵洛川从山上打回来野物会卖给镇上的食楼,食楼里的小二他们也眼熟,就是不知道赵洛川还没从山上回来,怎么小二就从他们家担了一担子东西走。

  有些人虽然疑惑但只在背后议论一通,但有些人就敢问到杨冬湖面上来。

  朱翠兰和杨冬湖朝前送小二哥走了几步,就被村里的妇人拉住绊住了脚步。

  “翠兰,这么急匆匆的送谁?你家大川又卖啥好东西去了镇上?”

  几个妇人坐成一排,最边上的是上回和朱翠兰换水芹菜的宋婶子,她手里拉着个五六岁的小姑娘,笑吟吟的让出来个空让朱翠兰坐。

  宋婶子有两个儿子,她现在和二儿子住在一起,她拉着的便是二儿子家的姑娘。

  再过几日便到了收麦子的日子到时候这一堆人除了朱翠兰便没有这么悠闲的了。

  “不是大川,这不是冬湖在家做了饼子叫镇上的人收了去,今儿人来取货的。”朱翠兰拉过小女孩坐在自己怀里,笑眯眯的逗着小孩儿玩。

  另一个坐的近的婶子拉着杨冬湖坐下,插嘴道:“呦,都卖去镇上了,得卖不少钱吧。”

  杨冬湖腼腆笑笑:“没有婶子,我做着玩儿的。”

  这事儿有些人一打听就能知道,没成之前杨冬湖不想让人知道是不假,但现在生意也能做,没必要刻意瞒着。

  至于有些人眼红,喜欢阴阳怪气他也管不住,爱说什么说什么去,反正说两句自己也不会少块肉,该赚钱还赚钱。

  果然就有人不信,开口说道:“我看不像吧,要不人能亲自到家里来拿货吗?一个月那不得好几百文?要是卖的多一两银子我看也能挣。”

  镇上的物价大家心里都有数,开口说话的是个年轻的林家娘子,杨冬湖管她叫林嫂子。

  林嫂子还是往保守了算的,可就算这样她语气里还是有止不住的羡慕。

  林家都是庄稼人,只有收成了粮食才能换银钱,她是个妇道人家,绣活手艺又不好,也不懂赚钱的法子,无非就是去采着山上的东西拿去卖。

  不过山上的东西到处都是,卖是卖不上价钱的,一回能卖三五十文就差不多了,要是知道杨冬湖一份饼子就卖八十文,怕是心里更要像翻了的醋坛酸溜溜的了。

  她说话一直都这样,也没坏心,朱翠兰笑着打哈哈:“小孩子做着玩儿,饼子能挣几个钱,还是你好,你家虎子能干,种着十好几亩地地,一年下来粮食吃都吃不完,哪儿像我们,买个杂面还得掏银子。”

  林嫂子听她说这话脸上露出笑来,面上又带些得意,他们村里比她家地还多的可没有几户。

  村里人吃馒头哪里舍得全用白面,都是杂面混着白面吃,但林家不一样,无论是蒸面头还是擀面条用的从来都是精细的白面,没少招人羡慕。

  “哪有哦,你是不知道种地多累,眼看着又要夏收了,这么多的地光想想头皮都要发麻,每年这时候都要快一个月睡不上一个好觉,累的腰都起不来。”

  林嫂子虽然嘴上抱怨,但面上的笑容却是丝毫未减。

  其他人听她的话也深有同感,等到忙起来的时候连饭都顾不得吃,一家老小全在地里抢收麦子。

  妇人们说着种地的辛苦,又说最近儿天好,祈祷着后头不要下雨。

  朱翠兰和杨冬湖都不种地也不多插话,就在一旁听着附和,她们话头换的也快,没一会儿就说回到了家长里短上。

第151章 换鸭蛋

  日头东升西沉,恍神间已经过去好几天,转眼间就快到了端阳节。

  杨冬湖从清早开始就勾着头往外看了一天,直到天色渐暗也不见通往山上的那条小路有人影出来。

  他心里不禁有些失落,也不知道赵洛川明儿能不能回来,后日就是端阳节,粽子当天吃才好,虽然每回包粽子都是剩余的多,可过了当天后头再吃就觉得没那个味儿了。

  下过雨之后天气尤其的热,吃什么都没胃口,朱翠兰给家里人捞了几碗凉爽的面条,菜地里的黄瓜长得又大又直,采些新鲜的切了码在碗里,泼上油辣子和蒜汁,正是这时候天热的好吃食。

  油辣子是今儿新做的,院子里的辣椒长的好,顿顿吃也吃不完,朱翠兰趁着日头毒,在屋顶上晒了两簸箕的干辣椒,拿几个干透了的,放在石臼子里研磨成粉,泼上热油那股子辛辣味一下就被激发出来。

  剩下就的等到秋冬辣椒苗蔫吧之后,好留着炖肉用。

  菜地里大蒜苗采过蒜薹之后就留在地里等它慢慢长大,过了麦收之后蒜苗枯黄,再把它从地里挖出来捆好挂在门头上风干,能储存到冬日里也不生芽子。

  大蒜还没收成,现在要吃就去地里现拔,刚出土的大蒜还嫩着,不似风干久了的外头有一层老皮,除去最外层沾着泥土的那层外衣,里头的就都能吃,味道也不如放久的辛辣。

  赵河接了镇上的活儿,今儿晚上就宿在主人家里,晚上不回来了,家里只有哥儿和朱翠兰一个女眷在家。

  家里没个汉子在,朱翠兰做饭做的早,天还没黑透就已经开始准备洗漱了。

  晚上做饭灶里剩着的炭火还冒着火星,朱翠兰趁着锅热洗刷干净,兑上半锅的水,让底下的火星慢慢温着,省的一会儿还要费柴火重新烧。

  不入口的水无需烧开,只要手摸着不凉就行。

  村子里的人一贯会省,等到真正暑热的时候连木柴烧水都省了,只需要在晨起的时候在院子里放上一大盆的水,等到晚上再去看,经过一天的热晒,把手探进去已经是温热的了。

  朱翠兰在菜园子里看她那几棵黄瓜秧子,每一株苗上都结三四个瓜。

  她挑着还嫩的摘下,留着大的皮有些泛黄的当黄瓜种子。

  “冬湖,你跟方初把锅里的水舀出来洗漱吧,看看水热不热,要是太热就添点儿凉水,天马上就要暗了,咱们早点睡,明儿还有一大堆活儿呢。”

  朱翠兰从菜园里伸出头朝着门口喊着,又转过去看自己的茄子苗。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41页  当前第7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5/14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穿成锦鲤小夫郎后,被夫君宠上天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