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保卫亭探出一只脑袋,好奇又惊讶地看着。
不久,工厂里陆陆续续跑出来工人,他们或三三两两结伴,或独自跑近大巴,接二连三地排队上车。
老四拿着喇叭,老三也招呼他们:“上车上车,参观参观。”
“免费!包饭!有红包!”
“一百一百。”
老四还招呼站在厂门口的刚刚探头出来的那个门卫老头儿:“走,走啊,上啊。”
“包饭还有一百,不拿白不拿。”
“别人有一百,你不要啊?”
老头儿麻溜地跑了过去,上大巴。
第96章 参观
大巴车内坐满了人, 一人一个位子,大家七嘴八舌。
“真有一百啊?不会是骗人的吧?”
“反正免费的,又不花钱。”
“等会儿找你要坐巴车的钱。”
“我反正不给, 他说的,免费,包饭,一百,他不给,我还找他呢。”
“参观什么工厂?”
“你不知道?你还上来?”
“你知道?”
“我知道啊, 喊喇叭那个, 我问他了。就是新来的入股我们厂的海城老板,说是他在海城也有一个服装厂, 包饭, 花钱, 请我们去参观。”
“嘿, 这老板有意思,工厂有什么好参观的, 又不是文物馆。”
“谁知道呢。”
“这老板让我们去参观, 有目的的吧?不会是想让我们去那儿给他上班吧?”
“我肯定不去。”
“我也不去, 我就来拿一百的,顺便去看看,看看那个大老板的厂有多了不起。”
……
这么多人里,其中有一个,很特别。
他坐在大巴车的最后排角落,抱着胳膊,看窗外,看不远处的两辆黑色轿车, 神情间有明显的探究。
男人身边一个年龄略大的男人用方言道:
“这老板厉害啊,三辆大巴,一个喇叭,起哄几句,三车的人跟他走。”
“他真有工厂吗?不会吹牛的吧。”
“他自己就有工厂,干嘛还来我们这个小破地方买股份?”
“而且这人还把之前那个新加坡人挤走的。”
“为了这,又给几个领导上供,没少花钱。”
“这么财大气粗,去哪儿不好,买什么不好,要来入股我们厂。”
角落的男人还看着不远处的轿车。
而这个人之所以特别,是因为就是他带头、找工人集资钱买工厂股份的。
他叫潘霄,海门本地人,三十多岁,原国营厂质检车间的普通中层干部。
也是潘霄在听说姜落他们的到来后,提醒工人多防着些,以防被这位海城来的大老板吃干抹净。
刚刚潘霄在厂里,听到门口的动静,也提醒大家不要上当。
但架不住免费包饭,还有钱拿,一个人被说动了,走了,接二连三就有人出来了,然后人越来越多。
潘霄没办法,也想看看那位海城的大老板到底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便也混在工人里,一起上了大巴。
这时大巴摇摇晃晃行驶在马路上,看不见那两辆黑色轿车了,潘霄想:这种老板,都非常精明。一定要警惕,一定不能上当。
潘霄想得一点儿没错,姜落确实非常精明,不但精明,还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车上路,回海城工厂,坐在副驾的王钧庆,便略微侧着身扭着头,对后排的姜落道:“打听到了,听说集合工人集资买工厂股份的,叫潘霄,三点水的潘,云霄的霄。”
“嗯。”
姜落表示自己在听。
王钧庆:“潘霄是原来厂里质检部门的管理人员,他爸也是他们这个厂的,是以前的办公室主任。前两年退了。”
“这个潘霄和他们原来厂里的几个领导关系都不太好。”
“不过据说人还可以,在工人那儿的风评还不错。”
“鸿明改制,据说因为老主任的关系,潘霄原本也能花少一些的钱购入股份的,但几个厂里的领导集体反对,潘霄入股的机会就被挤掉了。”
“后来厂里改制一直不成功,找不到人入股,厂里就怂恿工人买股。”
“工人们不想买,觉得没用,也没钱。”
“也是潘霄到处跑到处集资,最后硬凑了几万,买下了他们厂15%的股。”
“这次我们来,姜总你要见工人,听说也是潘霄劝他们不要见。”
姜落听着,心里幽幽:潘霄。又来了,又是个代表、出头鸟。
王钧庆继续道:“是他们工人先集资买的股,然后才有那个新加坡的陈显龙过来。”
“陈显龙过来之前,据说那个潘霄已经在和厂里聊工人自己经营工厂的事了。”
“陈显龙一来,潘霄的计划就被打乱了。”
姜落了然:“走了一个陈显龙,现在又来了我,这个潘主任,怕是头都大了。”
又说:“不用猜了,他今天肯定也在大巴上。”
跟着叮嘱王钧庆和前面开车的老四,“水都买了吧?等会儿中途停下休息,去发水,顺便打听打听他们里面谁是潘霄。”
老四咬着牙签在嘴边:“没问题!”
大巴向海城方向开,中途停了两次,给工人们和司机休息上厕所,还发了水。
第一次休息,发完水,姜落已经知道谁是潘霄了。
第二次休息,潘霄正靠坐最后一排默默出神想事情,窗外忽然有人道:“潘主任。”
潘霄回神,往开着窗的车窗外低头一看,是个格外年轻的男人,眼生,也不是潘霄见过的喊喇叭发水的那两个男人。
潘霄反应很快,立刻坐直,问对方:“你是海城那个老板?”
姜落笑笑:“是我。”
又转头看看旁边,随意道:“今天天不错,刚好带你们去看看我的厂。”
“不瞒你说,其实我的厂成立也没多久,最开始只是个小作坊。”
潘霄没说话,看着姜落,满心警惕,琢磨姜落到底什么意思。
他也在默默打量姜落,惊讶踢走新加坡人的海城老板竟然这么年轻。
姜落这时又抬起视线,笑看潘霄:“你知道我问海城的中行总行贷了多少钱,投我现在的厂吗?”
潘霄板着脸:“我为什么要知道?”
姜落笑得散漫:“一千万。”
潘霄愕然。
一千万?
一千万!!!?
潘霄根本想象不出一千万到底是多少钱。
在他听来简直是笔天文数字一样的巨款。
而这下潘霄更警惕了,提到钱,也心知对方有钱,他生怕这位海城大老板也像贿赂厂长他们一样贿赂他,马上道:“不用和我说这些,你有钱也是你的事情。”
姜落:“确实是我的事。”
“钱是我贷的,工厂也是我的。”
“你到底想说什么?”
潘霄十二万分的防备。
“没什么。”
姜落笑得悠然:“我只是想告诉你,只有有钱,才能买进口设备,只有有钱,才能办现代化工厂,只有有钱,才能经营运转。”
“潘主任,你既然一心向着鸿明向着工人,希望今天参观完之后,你能有所启发。”
姜落说完转身走了,回车里。
潘霄看着姜落的背影,心情特别复杂。
一,他没想到这位老板这么年轻,如此年轻,就做生意,很明显,对方要么有背景,要么有本事,要么两样都有;
二,这老板竟然能有一千万投工厂,一千万,在他听来根本就像天方夜谭一样,而这么多钱,如果给一点点给鸿明,鸿明就能“活”了;
三,他意识到自己的防范和苦苦支撑都在对方眼中,一清二楚。他“捉襟见肘”,对方完全游刃有余,人与人的差别,比天和地都宽。
后来的路上,潘霄一直在想:一千万,一千万,海城的这位大老板有一千万,还原本就有服装厂。
他来到他们鸿明,不是有别的企图?真的能好好经营,改变他们厂一直亏损的命运吗?
下午,大巴终于到了菊翔镇,开上了离工厂不远的那条如今变得很热闹的马路。
大巴上的工人都在好奇地往外看,潘霄也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