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兴怀在心里说道。
而后他一边给中年女人把脉,一边看向她的脸。
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精神萎靡。
牧兴怀:“舌头伸出来我看看。”
中年女人照做了。
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腻。
牧兴怀:“平时身体都有哪些不舒服?”
中年女人:“腰酸背痛,怕冷,失眠多梦,一天要拉十几次小便,大便总是特别稀。”
再看她的脉象,沉细无力。
牧兴怀心里有数了。
“肝肾亏虚,气血不足,脉络瘀阻,你主要是脊髓损伤导致的。”
中年男人迫不及待问道:“那牧大夫,能治吗?”
牧兴怀:“我得再给她做个体检。”
“好的好的。”
中年男人随后就帮着中年女人把衣服脱了。
牧兴怀下意识扫了一眼中年女人的臀部。
明明她都已经在病床上瘫痪了好几年,但是她的屁股上几乎看不到几个褥疮,她身上也没有什么怪味。
显然,中年男人把她照顾的很好。
牧兴怀忍不住又多看了中年男人一眼。
但是给中年女人做完检查之后,他的眉头就又皱了起来。
他给出结论:“治应该是能治的。”
“只是她瘫痪的时间太长了,整整四年啊,肌肉萎缩严重,关节也已经僵硬了,康复的难度不是一般的大,而我以前也没有治疗过情况这么严重的病人,所以我也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有可能要治上一两年才能看到效果……”
中年男人当即说道:“治,我们愿意治。”
至于医药费,他的病马上就能好了,到时候他多找几份活干就是了。
牧兴怀:“我的话还没有说完呢。”
“如果要治的话,她每周至少要过来做三次针灸。”
要知道中年男人他们可是住在隔壁的夏川镇。
中年男人还是毫不犹豫道:“治,我们治。”
他想了想:“大不了我们到时候在附近租个房子。”
然后他每天去县里找活干。
他的侄子也说道:“叔,我又攒下了一些钱,可以借给你们。”
中年男人顿时激动的眼睛都红了:“大雷,谢谢你,谢谢你。”
他的侄子:“应该的,当年我烧到四十一度,我爸妈他们光顾着打牌,都没注意到我,要不是你发现了,第一时间把我送去了诊所,要不然我早就死了。”
“只可惜我不争气,也帮不了你们太多。”
中年男人:“够了够了
听他们这么一说,牧兴怀也不禁点了点头。
而后又像是想到了什么,他说道:“你们可以去隔壁的李家村租个房子,现在北定村的房子的租金比较贵。”
“李家村距离北定村虽然有点路程,但是现在天气已经热起来了,你们下午过来,不会着凉的。”
中年男人:“好的好的。”
第142章
牧兴怀:“那好。”
随后他就拿过一本处方筏,琢磨了起来。
十五分钟后,他才终于把方子开好。
“这是第一个疗程的处方。”
“汤药是一天一剂。”
“针灸是每周三次。”
中年男人连忙伸手接过了那两张方子:“好的好的。”
牧兴怀对中年男人说道:“你把她扶到那边的诊疗床上去,我教你一些按摩手法,你可以每天给她做一做,帮助她放松肌肉,缓解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中年男人:“好的好的。”
等到牧兴怀把想到的按摩手法全都教给他之后,已经是十二点半的事情了。
牧兴怀随后就把李家村老村长的联系方式给了他,并给老村长打了个电话。
得知中年男人的情况,老村长毫不犹豫道:“行,等我半个小时,我保证帮他们把这件事情办好。”
中年男人随后就又弯下了腰,哽咽着说道:“谢谢牧大夫,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感谢您才好了。”
牧兴怀:“我只是尽了一些绵薄之力而已。”
“好了,你们去吧。”
“就是这个时候药房那边应该已经下班了,你们只能等到下午的时候再过来抓药了。”
中年男人:“好的好的。”
果不其然,半个小时后,李家村老村长就给中年男人夫妇找到了两个合适的房源。
一个是两层的砖瓦房,家具还算齐全,电器的话,有个旧的电风扇还能用,只是房子有点漏雨,因为主人家十年前就搬到县城里去住了,之后都没怎么回来住过。
主人家之所以愿意把房子租出去,主要是想沾点人气,免得太久没住人,几年后房子就倒了。
所以一个月的租金,主人家只要了两百块。
一个是两室一厅的小平房,房子也有七八年没有住人了,除了两张床,和一张饭桌,就没有其他的家具了,优点是不漏雨,但是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没有水井,想要喝水,得跑去一百多米外的老水井去打水。
所以一个月的租金,主人家也只要了两百块。
中年男人也不知道该选哪个房子才好。
他的侄子建议他选择那栋小平房。
一是因为那栋砖瓦房是几十年前的老房子了,建房子的时候,所有房门都建了门槛,中年女人坐着轮椅,出门会很不方便。
二是因为这会儿已经是四月份了,接下来的小半年里,乾省下雨会特别多,住的地方漏水的话,会特别影响心情,更何况小平房的内部环境要比砖瓦房好上不少。
三是因为从老水井到小平房,有一半的路程都是下坡路,他家有个小推车,是他之前去超市买洗衣粉的时候,超市送的,到时候可以给他们拿过来,这样一来,天天去老水井那边打水其实也不是什么特别麻烦的事情。
中年男人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就选了那栋小平房。
管老三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带着富贵去帮他们搞了一下午的卫生,还借给了他们几条凳子和一个熬药的陶罐。
他的侄子也回夏川镇帮他们带了一些换洗的衣服还有锅碗瓢盆过来。
就这样,他们在李家村住了下来。
晚上六点,向老大帮着牧兴怀他们把晚饭送到了宿舍楼的会议室。
——现在早饭是他们自己去食堂吃。
食堂的肉沫米粉一份是五块钱,油条是一块钱一根,茶叶蛋也是一块钱一个……所以诊所每个月会给所有职工发放两百块钱的早餐补贴。
午饭和晚饭依旧是吃的小灶,向老大会准时帮他们把饭菜送到会议室。
今天晚上吃的是剁椒鱼头,小炒黄牛肉,玉米排骨汤,油焖大虾和宫保鸡丁。
向老大家请的那位大厨的手艺一如既往的出色,一碗饭下肚,牧兴怀顿时觉得一天的疲惫都被冲走了。
而后他才有心情看向钱老等人:“钱老,任教授……你们过来也有几天了,这几天,你们还适应吗?”
“要是有什么需求或者建议,尽管跟我说。”
钱老等人忍不住笑了:“我们适应的挺好的。”
“而且你们这里的伙食,可比我们哪儿的好多了。”
更别说那些差点把他们看花了眼的典籍了。
听见这话,陈老当即说道:“他们礼省中医院的饭菜,那可是出了名的难吃。”
“这倒也不怪李省中医院食堂的大厨。”
“主要是礼省的本地菜就没有几个好吃的。”
牧兴怀也忍不住笑了:“你们能适应就好。”
再然后,他看向郑玄静:“郑大夫,你呢?”
新诊所开业第一天,郑玄静就正式在新诊所这边坐诊了。
郑玄静也笑着说道:“挺好的。”
“虽然我还没有打出名气,所以没有多少病人是冲着我自己来的,但是托牧大夫,还有各位老师的福,很多病人因为没能抢到你们的号,看到我还有余号之后,就都跑过来挂了我的号。”
“所以这几天,我每天的号都是挂满的。”
随着钱老等人的加入,诊所的挂号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之前,诊所是每天固定放出三百个门诊号。
患者挂号的时候并不能挑选大夫,也不知道当天会有哪些大夫坐诊。
病人来到诊所后,排队候诊。
坐诊大夫们按照顺序叫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