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爷,您可太厉害了,这个煮肉,不对,火锅可真好吃,我都停不下筷子!”
“这牛肚从前我也吃过一回,腥臊无比,没想到用来涮火锅这么好吃!”林茂两眼放光,一大片毛肚被他随便嚼吧了几下便下了肚。
为了迎合古代人的口味,曲花间特意将曲福父子,林茂陈成和余三几个都叫来试吃。
这些古代人虽然从来没吃过辣,但只要尝试过一次,便立马爱上了这种味蕾上的刺激。
见除了林冉和李阿大因为辣得小脸通红而停下了筷子,其他人都吃得津津有味,曲花间心里有了底,他给两个小孩儿打了两碗开水,让他们将煮熟的食材过一道开水再吃,两个小家伙这才又大快朵颐起来。
因着牛油和牛肉太过稀缺,曲花间调整了火锅的配方,底料里加入大部分猪油,只用小部分牛油提味,牛肉和牛杂也换成了猪身上的各个部位。
虽然味道略逊一筹,但从几次让人试吃的反应来看,猪油火锅照样很受欢迎。
除了红油锅底,曲花间还尝试了骨头汤底和菌菇汤底,这两样更适合不能吃辣的大人和小孩子。
这时代铜器很贵,曲花间只得请铁匠做了几十口铁质的鸳鸯锅,虽然没有铜锅美观而且有些笨重,但胜在质量过硬。
除了火锅,曲花间还尝试了卤味。
平时被人嫌弃没几两肉还不怎么好吃的猪头肉被加了数种香料的卤水熬制入味,又切成片就着芹菜和红油辣椒一拌,瞬间变得风味十足。
除了凉拌猪头肉,曲花间还试着将鸭子分切成各种部位做成卤鸭货,还有卤鸡蛋,这些都深受众人喜爱。
一时间曲家上下几十个人每天最期待的就是自家少爷端出满满一大盆卤货给他们试吃。
每次吃完少爷还会郑重其事的问他们味道如何,有没有哪里需要改进?
天菩萨!这么好吃的东西让他们提意见,这不是让他们鸡蛋里挑骨头吗!?
——
两月前曲家有位租户因经营不善倒闭了,空出一间两层小楼的临街铺子。
原来的租户是开酒楼的,所以铺子里桌椅板凳都是齐全的,曲花间请了木匠将饭桌中间掏了个洞,又订了一批炭炉放在桌下,一张张简易的火锅桌子便做成了。
一楼地方十分宽敞,曲花间大手一挥,将临街的一个角落隔出来做卤味店,一面临街散卖,一面对着大堂做了个柜台,若吃火锅的试客想尝尝卤味,也可以点了单让小二端上来。
忙碌了一月有余,曲花间的火锅店和卤味店总算正式开业。
开业这天曲福不知从哪请来一支唢呐队伍,沿街敲锣打鼓的搞宣传,许多路人都凑过来看热闹。
曲花间并没参加开业典礼,而且坐在二楼包厢看着曲福和新请的掌柜在大门口说了许多吉祥话,然后麻绳一拉,被红绸遮住的牌匾露了出来。
涮了清漆的红木牌匾上用楷书刻写了几个烫金大字,火锅店名曰:“满座火锅”,寓意着高朋满座,财源广进。
旁边卤味店的小牌匾则低调许多,名为“曲记卤味店”。
因为火锅成本较高,曲花间的定价也不算低,主要面对的消费团体是城中的富户和手中有些余钱的人家。
而卤味店则不一样,除了肉食,曲花间还弄了卤豆干,莲藕等素菜,定价也不高,而且多少不限,即便普通人家也能花个十几文钱买点卤味尝尝鲜。
是以店面一开张,门口虽然围满了人,但真正进店吃火锅的只有寥寥几波人,倒是一旁的卤味店,因着掌柜一直在招呼众人,直说可以先尝后买,没一会儿便排起了长队。
这些人大多数是为着免费品尝的名头来排队的,但也不乏有人尝了一口后便被这芳香四溢的新吃食吸引,直觉入口后唇齿留香,让人欲罢不能。
许多手中有余钱的人都纷纷掏出铜板,或多或少的买了些,迫不及待的想带回家给家里人尝尝。
也有人不停张望着火锅店内部,此时进店的客人已经烧开了锅开始涮菜,那霸道的香味迅速蔓延出来,隔着半条街都能闻到那令人口舌生津的味道。
曲花间给自己斟了杯茶,看着楼下不停招呼客人的掌柜,满意的点点头。
这掌柜姓胡,是曲宝母亲的娘家舅兄,年纪只有四十多点,但为人处世十分老道,管他客人买多买少,或是只尝不买,他都乐呵呵的笑脸迎人,哄得客人直说下次再来!
第14章 县令
火锅店的生意蒸蒸日上,从开业时的每日几桌客人,但后面逐渐累积了人气,日日爆满,曲花间看着每日如流水般的进账乐得合不拢嘴。
青岱县虽然受灾严重,穷苦百姓许多都吃不饱饭,但隐藏的富人也不少,再加上今年风调雨顺,眼看着秋日将迎来大丰收,许多捏紧钱袋过日子的人家也都不再那么紧张,纷纷带着家小来品尝这风靡青岱的新式美食。
“小二,给我来壶山楂水!”一中年食客被红锅辣得面红耳赤,招呼小二点了一壶朋满座的特色饮料。
坐在他下首的总角小儿吃着清汤并不渴,但还是嘴馋的撒娇,“爹爹,酸梅汤,酸梅汤!小丫要喝酸梅汤”
“行,给你点酸梅汤!”食客笑着摸摸女儿的头,答应道。
这些饮料都是曲花间循着从前的记忆捣鼓出来的,除了酸梅汤和各色果汁,曲花间还尝试着做了些葡萄酒。
曲家林场里有许多野生山葡萄,这些野果产量高,但味道酸涩,除了缺乏吃食的乡下小孩儿,没人会吃。
进入七月份后山葡萄陆陆续续开始成熟,曲花间便让村里小孩儿们去摘了山葡萄卖给自己,两斤山葡萄换一碗酸酸甜甜的酸梅汤,若是酸梅汤没了,便换成一个铜板。
一时间听说山上没人要的野果还能换钱,趁着秋收还有些时日,许多大人都纷纷结伴上山摘山葡萄换点铜板补贴家用。
新鲜的山葡萄洗净晾干水份,全部捏碎后放入干净的容器中,混入冰糖密封起来后发酵个一二十天,便能滤出玛瑙红色晶亮的液体。
曲花间轻抿了一口,味道醇厚,略带酸涩,淡淡的酒精味带来微醺的感觉,竟比米酒还要醉人些。
虽说味道不如专业设备酿制出来的红酒好,但第一次就能做到这个程度,曲花间也十分满意。
葡萄酒上市后果然大受欢迎,除了堂食,许多好酒之人纷纷表示想打包些回去慢慢喝,毕竟火锅这东西没人会天天吃,但酒许多人却是经常喝。
于是曲花间又连夜定制了许多包装,分高中低档分别定制的精美的瓷瓶加木盒、陶制酒坛和木制酒桶。
葡萄酒也根据口感分了三个等级,还分别定制了三种包装,一时间葡萄酒的销售额几乎要赶超火锅店了。
曲花间专门在城外盖了间酿酒坊,请了十多个工人酿酒,但葡萄酒仍旧供不应求。
眼看秋收在即,曲花间也没心思再去扩大酿酒坊的规模了,何况酿葡萄酒需要大量的糖,青岱县能收购的糖都让他收购完了,现在县里各大糖商看他都像看财神爷。
天大地大粮食最大,曲花间干脆将葡萄酒改成限量供应,一切问题等明年再解决,然后开始领着人开始抢收粮食。
八月份的天气仍旧热得人心慌,曲花间咕嘟咕嘟灌了一大碗凉开水,用搭在脖子上的布巾擦了擦额头上如大雨般顺流而下的汗水,继续扎进田里帮着割稻子。
佃农们都要忙着收割自家的稻子,曲花间也没与人为难,只给愿意留下替曲家秋收的工人涨了五文工钱,又带领着曲家下人一齐下地干活。
四十多个人忙了七天,才把城外两百多亩田地收割完毕。
因为这些田地都是今年新开荒出来的,粮食产量比周围的良田少了不止一点半点,两百多亩拢共才收了两万多斤粮食。
而周围佃农们租用的良田,在学着曲家田里用粪便和草木灰沤肥施肥后,产量突飞猛进,亩产几乎都达到了三百斤。
亩产三百斤,再加上旱灾后减税三年,曲老爷子在世时也承诺了佃农们这三年只用交两成地租,算下来今年所有人到手的粮食比往年全部产量还要多。
看着佃农们忙完自家田里的活,一个个满面红光,面带感激地跑来给自己免费帮忙的样子,曲花间心中充盈着一股说不出来的感觉。
这种感觉类似于一个大家长,在经过不懈努力后将家人养得白白胖胖的那种成就感,让曲花间满足不已,又干劲十足。
北方的秋天不算长,但在几百个人的努力下,秋日还未过半,糖罐山那边的粮食也都全部收进了粮仓。
夏天的时候曲花间便让人在糖罐山和城外分别修建了一大一小两座粮仓,收起来的粮食晒干水分就近送入粮仓封存起来,总算不用再运进城里受城门看守的盘剥。
秋收结束便是农闲时候了,给曲花间做工的工人纷纷复岗,开荒的开荒,酿酒的酿酒,各项事宜渐渐步入正轨。
秋日悄然而去,第一片雪花落下来的时候,曲花间正用最近新捣鼓出来的肥皂洗手帕。
冰凉的水里落入一片片晶莹的雪花,很快便被水同化,唯一留下的痕迹大概是让水变得更加冻人。
曲花间抬头看天,如棉絮一般轻盈的雪飘扬而下,有的落在顺着衣领的缝隙钻进去,激得他打了个冷颤。
三下五除二将手帕搓洗干净,曲花间赶紧躲进屋檐下,曲宝贴心的搬来一把摇椅,又沏上一壶热茶,供曲花间赏雪。
跟亲和没架子的曲花间待久了,曲宝也变得随意起来,他找来一把小板凳,蹲坐在曲花间身边和他一同赏雪闲聊。
“少爷,您做的这个肥皂洗东西可真干净!您这块手帕前两日沾了油,怎么也洗不掉,我都准备让我爹重新给您定做一批手帕了,谁知道您竟然想办法给洗干净了!”
曲宝将手里的帕子翻来覆去的看,发现上面一点污渍都看不到了,这才小心翼翼的将手帕牵得平平整整的,搭在走廊扶手上晾着。
“少爷!您可太厉害了!什么都会,之前的火锅,红酒,还有这个肥皂,甚至还能让庄稼多长出粮食来!您不会是天上的神仙转世吧!”
曲花间抿了口茶,伸手轻轻在曲宝脑门儿上弹了一下,这小子最近越来越话唠了,而且净拍马屁。
“会做点新鲜东西就是神仙转世了?还有,不是我让庄稼多长出粮食,而且肥料的功劳,从前人们只知道粪便这些东西腌臜,却不知道对于植物来说,这些都是宝贝。”
“那么多人怎么都没发现?就您发现了,还不是说明您厉害嘛!”曲宝捂着脑袋继续嬉皮笑脸。
“我也是在杂书上看到的,让你平日里多看书,你偏不听。”
“哎哟少爷!您快别为难我了,我又不用参加科举,看那么多书做什么?我唯一的任务就是把您伺候好了,以后您得道,我也跟着升天,嘻嘻!”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所以你是鸡还是犬?”
曲宝:“……”
见说不过自家少爷,曲宝赶忙转移话题,他举起没一会儿便干燥了的肥皂,问曲花间:“少爷,这东西效果这么好,拿出去卖肯定很好卖,您准备什么时候雇人批量生产啊?”
曲花间摇摇头,继续喝着手里的热茶,道:“再等等吧,这东西要用到大量的油脂,出去买零零散散的不说,一次性也收不了多少,我准备先弄个养猪场,一方面供给火锅店的食材,多出来的猪油再用来做肥皂。”
“那可太可惜了,等盖好养猪场,再养大一批肥猪,这么些时间得少挣多少钱啊!”曲宝摇头叹息,跟自己丟了钱一般。
“一口气吃不成胖子,火锅店和红酒每日进账的钱还不够你数的?”
如今火锅店生意火爆,每日能有三五百两的收入,因着铺面是自己的,省去了房租,再刨去人工和成本,净利润能达到一半左右。
而卤味店价格相对亲民,赚得少一些,但每日还是能盈利几十两。
除了两家店面,葡萄酒的利润空间更高,三种规格的葡萄酒都是一斤装的,木桶装的一小桶五百文,陶罐装的一两银,而更高端的瓷瓶装的,加了一个木制礼盒,便能卖到十两银子一瓶。
就这样高昂的价格,因着限量供应的原因,许多富人还有钱买不着,好几次有人为了抢最后一瓶葡萄酒大打出手。
虽说酒的品质不一,但实际成本都是一样的,一瓶葡萄酒的成本也不过三斤葡萄和一斤糖。
而曲花间用来酿酒的山葡萄价格低廉,唯一贵一些的便是糖。
市面上一斤成色好的糖能卖到两百文一斤,而曲花间是向糖商批量订购的糖,只要干净卫生,并不要求成色,所以价格在一百到一百五十文之间浮动。
可惜北方不适宜种植甘蔗,又没发现适宜北方种植的甜菜根,只能忍着肉疼从糖商手里买糖。
曲花间正在回忆除了甘蔗和甜菜以外还有些什么糖源植物时,曲福却带来一个惊人的消息。
原来是满座火锅店生意越来越好,这几个月来在青岱县名声大噪,竟惊动了县太爷。
此时县太爷正在满座火锅的包厢里坐着,说是看起来脸色极其不好,对菜品挑三拣四,小二上前伺候也是各种为难。
随他一同来的十几个衙役也是,在店门口板板正正站了一排,也不进去吃饭,也不肯散去,那架势仿佛下一刻就要将朋满座查抄了似的。
胡掌柜见此情景,立马反应过来县太爷这是对东家心有不满,找茬来了,赶紧让小二跑回来请曲花间。
第15章 贿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