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悸宠溺地笑道:“能带来好运的,一直都是你,昭昭。”
*
展会当天,人流攒动。
现场来了很多记者和摄影同行,以及一些艺术院校的学生们。
路尹昭故意没有第一时间露面,他想看看大众看到他的作品后会是怎样的反应。
沃斯专门把他带到离自己展区不远的某个角落里,在这边可以看到环形展墙前的全部情况。
“这几天我可是把所有展区的灯光全部调试了一遍,你的这个区域更是试了无数遍,确认不会再有之前那样的失误了。”沃斯自信满满地说道。
“多亏了你,今天的现场比我想象得更棒,我的这些作品能被那些专业人士看到,我很荣幸。”路尹昭欣慰地说道。
“沃斯,这位就是你看好的那个小摄影师吧?”此时,迎面走来的一位中年褐发男人。
“路,我向你介绍一下,这是我们摄影展的另一个负责人,伊桑。”沃斯对着路尹昭说道。
“您好,伊桑先生,很高兴认识您。”路尹昭和伊桑握了握手。
对方说道:“你的作品我看了,对光影的把控非常出色,我觉得我们以后一定能有机会再合作的。”
“谢谢您的认可,如果真有这样的机会,我很乐意……”
路尹昭和这位负责人聊了半天,了解到伊桑本人还开了一个画廊,对方还邀请自己去他的画廊参观。
路尹昭觉得自己的外国友人一下子就多了起来,心情感到十分愉悦。
在路尹昭没注意的时候,一位华国媒体记者已然将这个展区的作品录到了自己的摄影机里。
聂华英本人也是个摄影爱好者,听闻F国有这么一个摄影展会,他便抓住机会过来了。
没想到居然在展会上看见一位他们本国的摄影师展出的作品。
他深深地看了一眼作者铭牌上【路尹昭】三个字。
在心中不断感叹着这些属于他们东方底蕴的元素,让他亲切,又让他震撼。
展区的第一张作品名为《茶烟渡》。
整张画面以琥珀色逆光为底,其间一位女人的侧影隐在飘着茶烟的玻璃后,指尖捏着青花茶杯悬在半空。
杯沿折射的光刚好勾出下颌线,背景里半幅摊开的白茶饼与竹制茶则,让模糊的轮廓浸在属于他们东方的文化里。
“这逆光用得太妙了!”旁边有人突然说道。
“是啊,这镜头里的人物持着茶盏的手腕线条真美,没露脸反而让注意力全落在人物的姿态上。”
“真好看,这种留白比清晰的五官更有韵味。”有一位摄影师迅速接话道。
学生们捧着小本本快速地在记录着什么。
一时间,路尹昭这边的展区围满了人。
聂华英听着这些老外的聊天,在内心十分骄傲地想着,这可是他们东方华人和东方元素的融合。
这些照片中既突出了人的韵味和风骨,又没有让国风元素变成堆砌,这是真正的“融合”,而非低级的“拼凑”。
往下看第二幅照片,作品名为《墨痕生》。
这张照片里的人物立于案前,是一个远景,身着宽袖素衣的身影被逆光拉得纤长。
他正抬手蘸墨,狼毫笔尖垂在洒金宣纸上,墨晕刚晕开半寸,旁边的汝窑笔洗中盛着清水,水面隐约倒影出人和窗棂的影子。
“拍得真好。”聂华英忍不住感叹出声,他要把这些全部发到网上,让大家都来共同欣赏一下他们东方的国韵。
因为这个展区前面放了这系列作品的灵感来源,所以聂华英知道这些出镜的人物全是他们华国的艺人。
他好歹也是个华国记者,有几张照片中,他甚至已经通过逆光轮廓辨认出了是谁了。
看来这摄影师的人脉还不小啊。
-----------------------
作者有话说:昭昭:外国人脉+1[好的]
第183章 是该让大家认识你了
一位同是华国过来的收藏家笑眯眯地站在其中一幅名为《花窗叙》的作品前, 正和他同行一起来观展的友人说话。
他忍不住分析道:“这种风格在国际市场上很稀缺,这个摄影师真了不起,他把东方的意境拍活了, 以后客户肯定愿意为了这种有故事的美而买单的。”
“我对摄影作品最在意的也就是辨识度了, 现在拍艺人的太多了, 但他把艺人藏在光影和国风里, 反而让每幅作品都有了记忆点, 这组照片要是出限量版的图册,我必须要先预定一套才行啊!”
说罢, 收藏家爽朗地笑出声。
路尹昭也正是在这个时候走回自己的展区, 恰巧听到了收藏家的这番评价,他的心跳莫名加速,面上努力保持着淡定。
这时候紧跟随而来的沃斯大声道了一句:“各位前来参展的朋友们!你们一定很好奇《东方隐韵》的作者在哪里吧?”
路尹昭:“!”
“这位!就是你们好奇的那位摄影师!”
路尹昭:“……”
沃斯的声音让众人将目光全部聚焦在了路尹昭的身上。
当发觉路尹昭是如此年轻的大男孩时, 每个人的脸上表情各异,更多的还是惊讶。
他们都以为,能拍出这样成熟作品的摄影师,至少得是个饱经风霜的中年人。
这时候, 那些记者像是才反应过来, 举起摄像机便对着路尹昭疯狂拍摄。
一堆话筒也怼了过来。
其中一位举着话筒的记者率先发问道:“路老师, 您为什么会选择让艺人隐去容貌?是想传递什么特别的理念吗?”
路尹昭听到问题后,微笑着回答:“其实是想借东方美学里的留白来让观众留下更多想象空间,东方之美从不是单一的颜值,而是藏在姿态、意境里的文化底蕴。”
“我作品里的核心是想让人剥离容貌标签, 当观众不被具体长相干扰,才能更专注于艺人与东方元素的融合感。”
“说到底,就是想让大家看到东方气质的本身,而不只是某一位艺人。”
记者接着继续问道:“这些艺人的姿态是精心设计的吗?比如这张握毛笔的手, 又比如那张手举油纸伞,它们的背后有什么创作故事吗?”
路尹昭不紧不慢地答道:“确实是精心设计的,但不是硬凹,而是让姿态成为东方元素的载体,握毛笔的手,我想突出的是‘写’的动作,传递笔墨为媒、文化不散的理念。”
“油纸伞的姿态则源于避雨亦赏景的生活诗意,这些都是为了让观众感受到传统器物里藏着的生活智慧和浪漫。”
话音落下,在场响起了无数掌声。
路尹昭回复这位记者时,用的是英文。
在设计这些作品时,他的脑海里已经构思了无数种画面,对于设计理念,他也早已刻进了骨子里,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创作它们的意义。
也正是如此,他在回复记者的问题时一点也不慌张,表现得落落大方。
此刻的画面,同样被华国记者聂华英全部记录下来。
如果一开始对这位年轻的摄影师还稍微有些怀疑态度,猜测对方是不是找其他摄影师进行协助了。
但听完路尹昭这番讲解和陈述后,聂华英彻底打消了疑虑,并且打心眼里佩服这位年轻的摄影师。
聂华英坚信,只有认真对待自己作品的摄影师,才能如此熟练地应对记者的连番问题。
路尹昭不仅在向世人证明他的能力,也是在把属于他们的东方文化带向全世界,这个意义可是非凡的。
聂华英真是迫不及待地想把今天的所见所闻全部报道出去了。
在那些记者问完问题后,他总算也有机会上前和路尹昭说话。
他没有对路尹昭进行采访,而是以一个“粉丝”的姿态在邀请对方。
“路老师,能否……一起合个照?”
路尹昭十分友好地点头:“当然可以。”
这是他们本国的老乡,路尹昭自然不会拒绝。
聂华英此刻已经化身小迷弟,问道:“路老师,你在网络上有社交媒体账号吗?我想关注你。”
路尹昭再次点头:“有的,这个就是我。”
路尹昭拿出手机,直接打开微博主页,给他看了个人ID。
聂华英看到这个ID后,整个人都怔住了。
“卧槽!【Bright.L】是你??你是L老师??”
路尹昭被对方一惊一乍的表情吓到了,忙摆手道:“你要不就叫我名字,或者叫我小路也行,别一直叫我老师了……我还是个学生呢。”
聂华英:“……”
敢情自己喜欢的一直都是同一个人。
聂华英感叹自己审美的统一性,身为一个摄影爱好者,他是不可能忽略【Bright.L】这号人物的。
好几年前,【Bright.L】在微博分享自己拍摄的照片时,聂华英就已经关注并喜欢上了对方的镜头风格。
他脑海中的L老师和线下见到的真人完全不一样,他喜欢的L老师居然还是个学生???
也就是说,几年前他关注L老师的时候,对方还是个未成年?
聂华英只感觉自己的心灵受到了暴击,人和人之间的差距,怎么就那么大……
现在的低龄触怎么越来越多了?这就是天赋吗?
……
这次的摄影展将会持续两周的时间。
路尹昭只来了前三天,后面便打算直接回国了。
这三天时间,他的微信加了不少人,有同行,也有一些想要和他进行商业合作的人,包括一些记者朋友也和他建立了联系,尤其是那位姓聂的记者。
主办方并未强制要求摄影师全程留在这里,沃斯会安排专人来监督参展秩序。
之后确实也没他什么事了。
该说的理念,该回答的问题,他全都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