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奸臣号废了,我重开[重生]_分节阅读_第56节
小说作者:骑鲸南去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1.48 MB   上传时间:2025-11-22 11:45:18

  他屈伸了一下手指,忧心忡忡起来。

  ……该不会是前世的病也要一起跟过来吧?

  可前世该疼的是胸口啊。

  眼见对面闻人约比自己还要担忧,乐无涯便装出了轻松模样,自我吹嘘道:“该不会是最近太用功了吧?”

  然而,闻人约是听不出他的玩笑的。

  他是真觉得乐无涯勤奋用功。

  于是,闻人约乖巧地夹了一筷子粉蒸肉到他碗里:“你莫动了,歇歇手,要布菜叫我就是。”

  乐无涯刁滑惯了,眼看着有人肯伺候自己,自是要卖乖,当真叫他从头投喂自己到尾。

  闻人约十分耐心,因为觉得他实在可怜,腰都饿细成了一捻。

  待吃饱喝足,二人返回衙门。

  到了衙前,有一辆马车正停在那里,有两个风尘仆仆的人正在同衙役交涉些什么。

  衙役见乐无涯回转,忙上前道:“太爷,有人找。”

  乐无涯抬眼看去。

  那二人都是生脸,主事的是个看上去挺利索的妇人,约莫三十来岁,胳膊腿儿浑圆结实,身旁跟着个五大三粗的男人,二人有些连相,看样子像是兄妹。

  二人中,显是那妇人主事。

  她一步上前,一开口就透着股简洁利落:“大人,我们打桐庐来。听说大人想种茶花?”

  她手中握着乐无涯写给他们的信。

  乐无涯一点头:“是啊。二位远道而来,里面请吧。”

  妇人爽朗道:“不忙。我们县主让我见了太爷,先问一句,她从未见过您,也从未到过南亭,不知道您为何会找上她?”

  “闻人明恪,小小县令耳,县主不知,也是合情合理。”乐无涯展开扇子,微微一笑,“可天下谁人不知戚氏女?”

第33章 亲眷(二)

  乐无涯初次看到戚氏之名,是在大理寺等待钩决的死刑犯名册上。

  案卷上写道,戚氏女,年二十二,桐庐人氏,世传花匠。其母刘氏寡居多年,与当地县吏冀天材媾和通奸,请为妾室,冀不许。其母忿忿不平,在家触柱而亡。

  戚氏女心怀怨愤,阴潜于道,于白日持斧斗杀冀天材。

  众人皆见,证据确凿,拟判斩刑。

  案卷自桐庐一路递至上京时,方入盛夏。

  乐无涯切了西瓜,和同僚分食。

  他看见“持斧斗杀”四字,又着意看了看她的年龄,与同僚商议:“你们觉得如何?”

  几名同僚饮茶的饮茶,摇扇的摇扇,吃瓜的吃瓜,并不直言。

  只有一人含混答说:“杀伤县吏,按例当斩。”

  乐无涯心知肚明,这几位同僚为何作此反应。

  桐庐乃江州管辖。

  此地的总督黄子英,字公瑎,乃当今皇上的心腹之臣,在皇上还居东宫之时,便尽心辅佐。

  他正当权势煊赫、如日中天,既是他治下的案子,多一事总不如少一事的好。

  其中,有两三双视线暗暗盯着乐无涯,窥伺着他的反应。

  有人发问:“乐大人,您觉得此案有什么问题?”

  他们都与黄子英交好。

  谁都知道,乐无涯最近颇得陛下青眼,这位新贵想要更进一步,怕是得踩着老人上去。

  若他要拿这件事做文章,他们可得替黄大人盯紧了。

  乐无涯沉思片刻,用软扇一拍手心,态度颇不端正地嬉笑道:“案卷中丝毫未提及她的丈夫及婆家。戚氏都二十二岁了,还未嫁人?”

  这玩笑话让他们松弛了不少。

  同僚们纷纷议论起来:

  “家有寡母,是不是想招婿上门?”

  “小门小户的,不是逃荒要饭的,谁肯上门?”

  “许是生得丑吧?”

  在一片玩笑声中,乐无涯挂着笑容,托腮陷入沉思。

  女子自尽,各有其法。

  性柔些的,或悬梁,或服毒;性烈些的,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会选择当众一头磕死。

  哪有像戚氏女的母亲刘氏这样,在家默默地一头磕死的?

  此案有异。

  乐无涯那时还没弱到不能远行的地步,于是他向皇上递了一封折子,简要讲述了戚氏女之案的疑点,打算亲自走一趟桐庐。

  彼时,太后病重,皇上最重孝道,陪侍在旁,只匆匆地回了一个“可”字,算作批复。

  乐无涯捏着这封发回的折子,原本的五成底气,壮大到了八成。

  他请了五日休沐假期,快马快船,微服前往桐庐。

  刚在桐庐落脚、吃顿早餐的功夫,乐无涯就听到小二向往来客商绘声绘色地讲起了戚氏女与刘氏的故事。

  他在旁边蹭了一耳朵。

  许多案子的情形,本县人最知真相,只是因为不能以民告官,戚氏女又和其母刘氏相依为命,没有肯为他们捐弃一切、舍命上告的亲眷,普通人也只能摇头叹息罢了。

  刘氏是个美人,生了两女。

  大女儿性情沉静冷淡,二女儿则活泼开朗些。

  丈夫去世后,她含辛茹苦,白日替人侍弄花草,晚上纺纱织布,把两个孩子拉扯到及笄时,她病了一场。

  病中一日,她忽然很想喝鱼汤。

  二女儿下水捕鱼,不幸被暗涌卷走,溺死水中。

  刘氏得讯,自责愧悔不已,病势更加沉重,险些一病不起,丢了性命。

  半年过去,她的病是好了,她人却变得有些痴痴傻傻,只知道低头干活,其他什么都不晓得了。

  案卷中的戚氏女,便是她仅剩的大女儿。

  她一语不发地担起了养家重担,昼忙夜忙,几乎不怎么着家。

  她最擅侍弄花草,不管是多么名贵娇嫩的花朵,在她手下都听话得很,能开出一园的芬芳馥郁。

  可她织布技巧粗疏,始终织得不如妹妹。

  她本到了许嫁的年纪,并不是没人想议亲。

  但戚氏女只有一条要求:她得把母亲带到婆家赡养,以尽孝道。

  与她同为匠籍、家室贫穷的,多数只能挣得了自己那口嚼谷,养不起这么个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死的傻丈母娘。

  比她家底丰厚的,大可以娶一个更柔婉美丽的女子,也瞧不上戚氏女。

  谁叫那戚氏女成日里冷着一张脸,野草一般的性子,毫不招人疼。

  一来二去,她的婚事便耽搁了下来。

  先前,刘氏美貌却不失精明,知道自己再嫁不难,难的是让对方容下自己的两个女儿,又怕自己再婚生子后,偏心幼子,索性断了念头,只安心抚养两个女儿便是。

  如今一朝痴傻,她的是非反倒多了起来。

  譬如那位县吏,冀天材。

  有不少人都知道,这冀天材是个色胚,偏偏又是个畏妻如虎的软蛋,仗着自己管辖着刘氏家这一片地带,便常在刘氏家外转悠,还常常送些腊肉、柴米上门,都被戚氏女客客气气地送了回去。

  既然此人没打算正经纳母亲进门,她也绝不收受好处,平白落人话柄。

  当年春日,戚氏女去当地员外家侍弄茶花,要和其他几个女花匠在员外府上共住几日。

  一夜,她的邻居李大娘为了赶工期,织布到深夜,忽然听见刘氏哑着嗓子喊救命、喊娘。

  刚喊两声,就听闶阆一声巨响,似乎是什么东西撞到了硬物上,接下来便是鸦雀无声了。

  李大娘吓了一大跳,以为隔壁是碰上了盗匪。

  她丈夫不在家,她也不敢轻易出门,只隔着落了锁的后门门缝看出去,正好瞧见冀天材慌慌张张地系着腰带,从刘氏家逃了出去。

  李大娘第一眼看过去,还以为自己撞破了刘氏和冀天材的奸情。

  可那动静实在不对,待冀天材不见了踪影,她才壮着胆子开了门锁,摸到隔壁,骇然发现刘氏脑袋磕在纺车上,人已经气绝而亡。

  除了她,还有三四个街坊都看见了冀天材仓皇外逃。

  但这事过于私密,街坊们也说不好这算侵门踏户、实施奸·淫,还是无媒苟合。

  冀天材又是桐庐县县令的姐夫,更没人敢拿这没影儿的事去告发。

  等戚氏女闻讯回来,街坊们已经替刘氏收拾好了遗容。

  他们心中有数,却又不大敢有数,只好去劝戚氏女节哀。

  说句残忍的话,没了这拖后腿的母亲,她一个能干的孤女,反倒还能过得轻松些。

  邻里之中,唯有李大娘听到了刘氏喊救命,心里总不松快,见了戚氏女,神色也不自然。

  也不知道这女子眼怎么这么毒,一眼就把李大娘从街坊中挑了出来。

  她夜半去拜访了李大娘,几句话问下来,本就怀愧的李大娘便抵挡不住,哭着将自己的见闻说了出来。

  可说完了,她仍是怕,抓着戚氏女,反复哀告,说自己不敢上衙门。

  刘氏死的那天,李大娘就一个人在家,没人能证明她说的是真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25页  当前第5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6/52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奸臣号废了,我重开[重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