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原本的激昂的情绪也落了下来,是啊,如今距离后世那真正的盛世之景还差了许多,他哪里能那么自傲?也不知道他有生之年能达到后世的几成?
不过他觉得自己肯定比长孙无逸预料中完成得多,比如让他在死前见到工业革命开启什么的。
不过长孙无逸的离愁别绪向来来得快去得也快,很快他就将注意力投向了别处。
【算了,还是不想那么多,能尽我所能,做到问心无愧就行。】
【虽然一直吐槽李二坑人,但能出来看看这大好江山也真是不错啊,之前一直待在长安城里都没机会看看这个时代的风景。】
【当然,如果我可以不用骑马,乘坐马车就好了。】
……
到底是行军,大军一路紧赶慢赶,但因路途遥远,所以两月后才赶到了辽东战场,与一直骚扰高句丽边境的先行军汇合,正式开启攻打高句丽。
虽然想让长孙无逸也受受苦,但李世民倒也不至于真的让长孙无逸有危险。
所以他不仅让长孙无逸待在大军后方最安全的地方,还特意让如今辽东战场上最为耀眼,勇猛的年轻将领薛仁贵保护他。
薛仁贵如今二十来岁,十分英姿勃发,在去年时,他还在家里种田,过着农夫一般的生活。
但很快他的平静生活被朝廷的征兵消息打乱,如今的唐人各个渴望建功立业,他自然也不例外,十分激动的参了军。
而后他便犹如神助一般被上级所看重,再加上他也的确擅长打仗,很快便被提拔为游击将军。
对于陛下下令让他保护一个“纨绔皇亲国戚”,他虽不敢违抗命令,但心中却还是有些不满,觉得自己被看轻,大材小用了。
他到底年轻,藏不住事,很快便被几个老将军看了出来。
老将军们纷纷用一言难尽的眼神看着他,拍着他的肩道,“未来你就知道了,这才是你最大的机缘,好好把握吧。”
薛仁贵十分的莫名其妙,但态度还是端正了几分。
而在发现他奉命保护的贵人对他十分热情,一点没有架子后,他也放下最后的心结,甚至几天后两人都已经开始勾肩搭背,互相喊兄弟了。
当然薛仁贵不会知道,长孙无逸已经将他的儿媳樊梨花的相关电视剧重温了好几遍,甚至还大骂了好几次薛丁山渣男,表示他要是薛仁贵,一定要将薛丁山塞回娘胎重塑。
已经跟着长孙无逸看过不少电视剧的贞观君臣们自然知道这是后世编的故事,大概率是假的,但看向薛仁贵时的眼神,还是忍不住复杂了几分。
他家会传出这样的故事来,家风肯定还是有些问题的。
不过这小子可真是命好啊,儿子资质普普通通,儿媳倒是出色极了。
尚未被李世民认为心腹听不见天音的薛仁贵一头雾水,时不时照镜子怀疑自己是不是脸上有什么东西,不然怎么那么多人用奇怪的眼神望着自己?
当然这只是一个小插曲,很快战争便正式打响,众人便再无调侃薛仁贵的心思。
李世民虽然带着长孙无逸来了战场,但是也并不指望他能发挥什么作用,只盼着他不要拖后腿就行。
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这一次长孙无逸还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当然这不是说长孙无逸能够多么勇猛的杀敌,而是他竟然难得靠谱了一次,将整个高句丽地形,布防图,历史中大唐跟高句丽的交战情况全部都给复盘了一通。
贞观君臣顿时狂喜,这么一来不就相当于给他们开了整个战局的天眼吗?!
然而长孙无逸看完后却是长叹了一声。
【唉,我怎么觉得还是没发现彻底安全的地方呢!虽然知道问题不大,但是我还是有点害怕,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谁放个冷箭怎么办?】
李世民嘴角一抽,这小子可真是胆小怕死,自己难道还能让他出事吗?
算了,自己跟他解释估计也解释不通,还是尽快打下高句丽吧。
而事实也一如李世民所料,火药的存在大大瓦解了高句丽城池易守难攻的局面,而那些仿佛是让他们开了天眼的地形图也往往能让唐军先行占领战略要地。
这样的态势下,唐军自然是势如破竹,在八月时成功攻破了高句丽首都平壤,活捉了荣留王高建武和渊盖苏文。
第111章
鉴于这几十年来高句丽多次侵犯华夏边境, 无数华夏战士在辽东战场马革裹尸。
所以相较于之前的数场战役,这一次战士们可谓是更加的群情激奋,特别是在看到高句丽为了纪念打败隋朝百万大军用隋朝将士尸骨筑成“京观”后。
他们在此之前已经知道高句丽人将尸骨筑成了京观, 甚至李世民早在贞观五年便派人收拢了一波曾经的隋朝留在辽东的尸骨, 有了充足的心理准备。
但在看见实物之后, 他们还是忍不住目眦欲裂,愤怒的情绪到达了极点, 大喊着不仅要宰杀高句丽王、渊盖苏文等人, 还要屠尽高句丽人为华夏将士们报仇。
长孙无逸身处其间,也被将士们的情绪所感染。
他很是能理解他们的激愤, 从这些将士的角度来看,高句丽怎么不算另一种“鬼子”呢?
只是愤怒固然是愤怒,去找底层百姓的事却是大可不必。
长孙无逸不是圣父, 比如他就不信后世的国家发动战争与民众全无关系,特别是那些选票国家。
但是对于如今的百姓,他却十分宽容,毕竟他们是真的大字不识一个,连活着都困难, 更何况是去思考战争呢?
况且, 打不打仗也不是如今的底层百姓们能决定的。
虽然他对后世自大的棒子国很是无语,但如今的高句丽百姓却也不是棒子国宣称的他们的祖先,而是早在后世发展中彻底融入了华夏。
只是要是对高句丽百姓不做处理的话, 又怕难消将士们的愤怒啊!
长孙无逸心中纠结不已, 直到突然间想起来他说了也不算,最终决定该如何处理的还是李世民。
这般想着,他望向不远处的李世民,担忧起他会怎么处理。
长孙无逸心中的纠结自然断断续续传到了李世民大脑中, 对此李世民好笑的同时又有些动容。
这小子虽然常常不靠谱,但每次面对百姓时却是异常心软,后世又得有多和平才能养成他这样的性格?
不过李世民倒的确不打算对高句丽百姓做什么,不论是因为他要当个仁君所以要对天下百姓仁慈,还是为了未来更好的同化番邦,统一天下。
当然,大唐出生入死的士兵们也是要安抚的。
思索半晌后,李世民朝着众人宣布,“高句丽皇宫搜索出来的金银珠宝,朕将全数赏赐给大家,除此之外朕还会再打开自己的私库额外加上一笔奖励大家。”
这话一出,场中的将士瞬间从之前的愤怒转变为开心激动。
他们来到高句丽战场,除了要保家卫国外,自然是想谋个好前程,再多赚些钱,回去后好让一家老小都过上更好的日子。
如今听见陛下这般丰厚的赏赐,他们哪里能不激动?
如果再在路途上顺手牵羊一番,那他们这一趟可就发了啊!
然而就在他们想入非非时,李世民又开了口,“这些赏赐绝对能让大家回家好好过上好几年的日子,所以朕也希望大家对高句丽的百姓能够做到秋毫无犯,尽可能少的打扰他们的生活。”
这话一出,自是引起不少将士的窃窃私语。
他们很是不理解,陛下为何要这般限制他们,又为何对高句丽的百姓那般宽容。
但旋即随着李世民接下来的解释,他们渐渐停止了质疑。
“朕知道你们定然不解朕为何要下这个命令,但大家可以想想,与倭国不同,在几百年前高句丽其实是属于汉地,这里的百姓其实也是汉家百姓因战乱而迁徙至此,哪怕是这些年里,高句丽百姓也与汉家百姓交往甚多。”
“只是从前汉家朝廷衰微,没能顾忌到这块土地,被奸人们钻了空子,百姓们也被利用了。”
“对于一时间走错路的亲人们,大家是要杀之而后快呢?还是引导他们走向正途呢?”
李世民一番话说得情真意切,慷慨激昂。
更何况他自觉自己说的更是大大的实话,只是有少数加工罢了。
李世民的话十分有效,再加上之前许诺的赏赐使得将士们并不将从平民那获得的战果当成救命稻草,更何况如今的陛下英明神武,带领着他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陛下这般做肯定有他的理由。
这般想着,大部分将士很快停止了质疑,场中逐渐安静了下来。
李世民见状,心中舒了一口气的同时又有些感动。
将士们果真是信任他的,不然不可能这般轻易就被他说服。
既然如此,他也更要对得起众人的信任。
旋即他又严肃开口,“这些白骨虽然是前朝将士,但也是我华夏保家卫国的好儿郎。”
“虽然朕会杀了高句丽王还有那些朝臣为他们报仇,但他们毕竟已经去世,报仇也换不回他们再来,如今我们最能为他们做的就是收拢他们的尸骨,将他们带回家乡安葬。”
“将士们,随朕一道收拢尸骨,我们带他们回家。”
话音刚落,李世民竟是从高台处下来,开始亲自收捡起地上的尸骨。
其他将士见到帝王都如此了,自然也跟着照做。
同时,他们心中感动不已,陛下对前朝的将士都如此,更何况他们呢?
有这样的帝王,真是他们比生之幸啊。
生性懒散又害怕血腥,一直躲在军队后勤中一点活不干的长孙无逸也被这样的氛围所感染,主动离开了保护圈,跟着一起行动了起来,再无之前对满地尸骸的恐惧。
他脑海中只有一个念头,这些都是曾经保家卫国的战士,他要带他们回家。
眼前的画面也逐渐和后世的一些画面重叠,虽然情况不同,目的也不同,但总有一批人会在恰当的时候站出来保护整个国家,延续整个民族。
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如今世界的发展似乎大变样了。
但回想那些变化,长孙无逸觉得大部分都是好的,未来也应该会更好吧?
长孙无逸这般想着一开始还有些不确定,但随着看见周围人越发肃穆的神情,无比庄重的动作,他的心情也逐渐坚定了起来。
未来肯定会更好的,因为这片土地上生活着最善良,最努力的一批人,未来怎么可能会过得不好呢?
-----------------------
作者有话说:要拉时间线,所以未来变化还是放番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