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算了,一边儿玩去吧,我要看书。”
“哦……”萧巧哥悻悻然地躲开了。
等她一走,唐奕不禁摇头苦叹:
“这是什么世道?说真话都特么没人信。”
……
小年那天,出了两件事。
第一件,文彦博提请唐奕供职三司的事情有了结果,并未如愿。这倒不是有人使坏,而是文扒皮自己玩脱了。
文彦博的本意是,借着年底朝廷总结工作的机会,卡个时间点,顺手就把唐奕正式推入朝堂。
因为要在边境陈兵,又刚修完了宋辽大道,而且通济渠那个吞金巨兽还在烧钱,加上西北倾销官盐铁定无收……文彦博料定,今年的财报一出来,肯定是相当难看的。
他想提前把唐奕推出来,等过几天财报一出,他这个宰相,加上三司使宋庠一起撂挑子,直接给朝臣们施压:光花钱不挣钱的差使谁干得了?谁爱干谁爱,反正我干不了了。
那谁能干?
如今这个烂摊子,如果文扒皮和富弼、宋庠他们都玩不转,那整个大宋朝谁也别想弄顺溜。
除了一个人——唐疯子。
也只有唐子浩有这个本事,能把这盘棋盘活。
到时候,你答应也得答应,不答应也得答应。不然,连工资都发不出来,你们看着办吧。
当然了,文扒皮也没做直接把唐奕推到三司使这个要职的美梦。但是,一个从四品起步的副长使,或者是五品侍郎,应该是没问题的。
可是,文扒皮没想到的是……
今年的财报一出来,却比去年的要好,竟然小有盈余。
本来是好事儿,可是文扒皮却是傻眼了,他编的这个剧本……没法往下演了。
问题出在西北。
西北的盐价从原来的200文每斤,降到了现在的40文每斤。一下子降了这么多,文扒皮已经做好了赔到姥姥家的准备。
毕竟能卡住西夏的脖子,赔这点钱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可是,哪成想,想赔没赔成,倒还赚了不少。
价钱是降下来了,只有原来官盐价格的五分之一。可是销量却直线上涨,一下蹿到了往年的十倍。
就算现在的利比以前薄很多,可是量大了,还是挣了不少。
于是,唐奕入三司是别想了,赵祯只好给了唐奕一个奉事郎的闲职,能进别头场就行了。
对此,倒是没人太过反对。
毕竟傻子也看得出来,唐子浩入朝只是时间问题,拦是拦不住的。
……
第二件。
小年,是南平郡王的祭日,下雪了。
开封盈白,冬雪满京。
赵祯不便来回山,只好派李秉臣、赵允弼代行天子之事。
观澜上下、满朝文武,悉数到北屏祭拜。
唯缺一人。
……
唐奕在山下站了好久。
快了,王爷且安心等着……
……
接下来就是过年。
治和三年的新年,就这无声无息的来了,对观澜书院来说,这个节过的说是没有也不为过。
书院只除夕和初一歇假两日,其他时间一切照旧。
有过年期间来书院给范仲淹等人拜年的官员,见大年初二观澜的山林、亭舍之间就尽是捧着书本、顶着酷寒诵读的“黑书生”,无不动容。
看来。今年观澜这是要拼了。
正月十四那天,范纯礼来找唐奕。
唐奕见他一边往里走,一边呲牙咧嘴地揉着后腰,不禁玩笑道:“才多大年纪,腰就不行了?”
贱纯礼咧着嘴,“你去试试,保你酸爽无比!”
“怎么?试什么?”
“别提了!”范纯礼往椅子上一坐,还不忘歪着身子捶着腰。
“早上到杜师父那听他讲经,可是,这老头讲着讲着睡着了。大伙儿又不敢出声吵到他,只得枯坐,老头也是能睡,大伙儿一直坐到中午都没动窝,铁腰也受不了啊!”
“……”
唐奕不觉好笑,而是神情稍暗,杜师父毕竟快八十岁了,精神头也是越来越萎靡了。
不愿再多想,转了话头,“找我干嘛?不会是明天还要去城里疯吧?”
“疯个屁!”贱纯礼淬了一口。“什么节不节的,都这时候了,谁有心思和你逛上元灯会?”
“那你干嘛?”
“我爹叫你过去。”
“……”
唐奕恨不得把书甩他脸上,“下回先说正事!!”
贱纯礼嘿嘿一乐,“这也没耽误多少。”
第568章 软柿子
到了范仲淹的住处,唐奕心下稍宽,因为屋里只有老师一人,说明不是什么大事儿。
“老师叫我?”
“嗯,坐吧。”
唐奕坐下,就听范仲淹出声道:“课业温得如何?”
“还好……”
范仲淹满意地点点头,“这一年多来,才算有了点读书人的样子。”
唐奕不接,也没法接。
只听老师接着训话,“上一旬又是甲等,不错,争取下一旬还是甲等。”
“呃……”有点难。
范仲淹也不再废话,自己的弟子什么样儿,他最清楚,一旦是他自己想干的事情,不用敦促。
“今早陛下已经把各州解额分配完毕,政事堂也已下发全宋。”
唐奕眼前一亮,“开封多少?”
范仲淹轻笑,“你猜?”
知徒莫若师,知师莫若徒。范仲淹这个表情一出,唐奕就乐了。
“您就别逗我了,定是喜讯,对不对!?”
范仲淹大乐,“正是!两百三十七额!”
“嘶!!”唐奕倒吸口冷气。
特么这帮“学生家长”还真是给力啊!
两百多!?怎么弄来的?
要知道,唐奕“管杀不管埋”,扔了一句“自己想招”的话,就什么都不管了,可却苦了观澜的儒生们。
自己要?打从隋唐有科举一制以来,再从五代唐末,把科举分成乡省殿三试以来,就没听说过谁自己要解额的。
可是,现实是残酷的,不要不行啊!开封取解就一百多人,光观澜就148人,这可怎么考?
要吧!
于是,家书乱飞,加上华联的人脉、唐奕的同盟,整个大宋明面儿上还算平静,可是暗地里却是都炸了窝,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也不为过。
使钱的使钱,走关系的走关系,州县豪族连成一气向府县施压。京城里上到三馆学士、两府宰执,下到六部职守,谁手里都攥着几封说请的书信。
最后都没用赵祯开口,满朝文武就接连上请,此时大宋文教正兴,当增加举业取仕人数,以壮朝堂。
还壮?
再壮赵祯连工资都发不起了,可是今年没办法……得加。
于是,开封解额一下加了一百多人,各州各县也是一至三人的增额,一个皆大欢喜的局面就这么形成了。
不过,虽是皆大欢喜,但大伙儿还是觉得,观澜书院这一出弄得有点太招摇了。
就算你有一百多儒生应举,能中几个?弄这么大的动静完全没有必要。
最后,还是大家占的便宜多,因为这么一闹,全宋加了一千多个解额,随之会试也有增录,预计殿试最少也得加个五六十个进士第。
……
这个结果太让唐奕意外了,两百多个解额,这要是再考不上,那就特么趁早回家哄孩子去算了!
……
转眼又是半年。
进五月中开始,开封大雨不断,一连下了半个月,进了六月也不见停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