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
“杨家三代忠良,不能到文广这里丢了祖宗的脸,忘了杨家的本。殿下明白吗?”
“明白。”唐奕笑了。
杨文广这是要“丑话说的前面”啊!
讪笑着继续道:“既然有一,自然也有二,杨伯父继续。”
“第二。”
“涯州军不管是谁出钱,是谁兴建,都是大宋的军队所属。从将到兵,忠于的也是大宋的天家,这一点殿下应该很清楚吧?”
“清楚。”唐奕还是点着头,面色也依旧轻松。
这反倒让杨文广有点不适应,依他的理解,官家既然到了派他来拿下唐奕的兵权的地步,显然不可能像唐奕表现的那么轻松。
“第三。”
“官家既然把涯州军务交于在下,那么……从今往后,殿下就不能插手了,涯州军上下,也不会听命于殿下。”
“……”
这回唐奕却是没痛快的答应。
看着杨文广,索性把话挑明了得了,省得他第一、第二、第三的。
“那我也把话说在前头吧!”
“第一。”
“杨家不但是大宋的忠臣,同是也是我唐奕的伙伴、朋友、兄弟!”
“陷朋友兄弟于不义,这种事我唐奕干不出来。”
“所以,伯父大可放心,我就算有任何企图,也不会拉上杨家跟我背这个骂名!”
“更何况,我没有什么企图。”
“第二。”
“涯州军从来都是大宋的军队,不是我唐奕的私兵府将。我也没想着让哪支军队忠于我,只听我之号令!”
“第三。”
唐奕顿了一下,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杨文广。
“官家相信伯父,我也相信伯父。相信你能够把这支新军带好,不用我去插手。”
“可是,话说回来,我要是想插手,你也拦不住我!”
唐奕说完,再不作声,面无表情地看着杨文广。
边上的曹国舅只觉自己心口砰砰乱撞,紧张到了极点。
早知道是这么个局面,他说什么也不带杨文广来见唐奕。
谁能想到他来的第一天,就会把气氛弄的这么僵?
就连老贾都屏住了呼吸,眼都不眨地看着二人。
良久。
杨文广原本还冷俊的表情,突兀地一咧嘴……笑了。
“文广已经做了我该做的事,至于子浩怎么做,那就是子浩的事了。”
说完,做出一个请的手式。
“走吧,咱们去看看,涯州军到底是什么货色,值不值得子浩下这么大的本钱!”
唐奕也是附和一笑,“应该不会让伯父失望。”
“请!”
二人携手前行,仿佛刚刚的针锋相对根本没发生过一样。
而贾昌朝则是低头含笑,缓步跟上。
涯州军对唐奕来说很重要,对大宋来说也很重要,没有轮为朝廷权力平衡的筹码,更为重要!
……
可是,曹国舅却没有贾昌朝看的那么通透了,愣在那半天才想通两人到底是几个意思。
于公于忠,杨文广说了他该说的话。
这是官家派他来的初衷,他尽力了,但也仅仅是尽力了而已。
反过来说,于私于理,杨文广更清楚,官家都治不住唐奕,何况是他?
所以,两人绕了半天,等于是白绕,什么也没说。
心里暗骂:这帮当军的耍起心眼儿来,也特么不是盖的!
一抬头,“嘿,我说,你们等等我啊。”
三个人已经走没影儿了……
……
涯州军营,坐落在新城西北的山坳里。
杨文广由唐奕引领,一路走到军营前。
本来呢,杨文广此来上任,在他看来,重中之重是平衡癫王与官家之间的微妙关系。
至于什么掌军涯州,杨文广还真没抱什么希望,甚至有点觉得委屈。
收复燕云之后,杨文广作为功臣之一,自有封赏,官拜步军都指挥使。
与殿前司都指挥使王守忠、马军都指挥使石进武,同为三衙首官。
大宋朝武人之中,狄青居首,次之三人,就有杨文广一席,相当于后世陆军总司令这个级别的。
可是,好死不死,唐奕和官家打了一架,把他给拽进来了。
堂堂步军都指挥使去接掌一个岭南州军的兵权,你说杨文广冤不冤吧?
就算石全海和石全安带过来那两万多人,再加上雷州水军一万人,现在都归他管了,可是,这也没法和在燕云的时候比啊?
在燕云,狄青是一把手,他是二把手,大宋最精锐的二十万大军任凭调遣,那是什么感觉?
现在可好,领着三万老爷兵……
慢慢熬吧,什么时候官家和唐奕不顶牛了,什么时候能把他调回去。
可是一进军营,杨文广心里一折个儿,朝着唐奕脱口而出:
“你哪弄来这么一帮恶鬼!?”
在他面前,五万带甲猛士齐刷刷的列队而立,如标枪一般挺直、锋利!
几乎每一个人……都是满面刺青,根本看不见表情。
修罗一般的面容上,只一双猩红的眸子露出嗜血的凶光!
……
杨文广心中下意识的浮现出一个称谓——
涅、面、阎、王!!
第835章 终于想起我们了
唐奕看着营中的整整五万战兵,那股嘚瑟劲儿又有点压不住了。
没错,整整五万!
短短一年的时间,涯州的兵力从最开始的两万老弱残兵,已经发展到了“五万”这个数字。
不!
加上曾公亮刚刚送来的五千水军,已经是五万五千了。
这其中,只有一万是石家兄弟带过来的禁军,另一万是雷州水军旧部。
其余的三万多,都是这一年之间,炎达老哥出面,帮着唐奕拉拢海南各地黎峒部落收拢来的。
现在的涯州可不是唐奕刚来时,只有炎达部落八千多族民的时候了。如今新城里,聚集了十几万的黎峒百姓。
这其中,老子和妇女大都投身到新城的建设之中,男人则是小部分留在族中,大部分都到军营里来当兵。
这些与自然抗争惯了的黎族汉子,面对军事化的生活并没有什么不习惯,反而比汉人更满足于军中生活。
因为唐奕给的军饷够高,一户之中只要有一个当兵的,就足以养活一家老小。加上少数民族淳朴务实的特性,让他们在军营里比汉族兵更听话,更能苦练。
这三万多的黎兵还不到一年的工夫,就已经初具规模。可以说,拉出去也不会丢人了。
“怎么样?”唐奕得意地对着杨文广淡笑。“没让伯父失望吧?”
“这……”杨文广哪里是不失望,简直就是惊喜。
“这怎么一个个都是大花脸呢?”
“殿帅有所不知。”却是曹佾接过了话头儿。“黎峒族民有涅面的习俗。”
“他们把野兽神灵、先祖英雄刺在脸上,既有在丛林之中隐藏自身的作用,又代表着对神灵祖先的尊重。”
“而且,越是族中骁勇善战之士,脸上的刺青就越多。”
“刺青对于黎人来说,就是无尚的荣耀。”
“原来如此。”杨文广若有所悟。“也就是说,这里都是黎人?”
“汉人很少。”曹佾如实答道。“除了石家兄弟带来那一万人,剩下的基本都是黎人。”
“曾公亮不是还送来一万水军吗?”
曹佾苦笑,“雷州水军大多也是由当地招募而来,所以还是以黎、壮居多。”
杨文广听罢,略有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