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狗屁最后通牒,理它作甚?咱们又不是被吓大的。”察罕给老父亲打气。
“先不说通牒的内容,单说送通牒的人,你知道是谁吗?”纳哈出看他一眼道:“是岱钦。”
“岱钦?他不是定王的怯薛统领吗?”察罕瞳孔猛地一缩:“难道高八斯帖木儿也投明了?”
“还有洪伯颜帖木儿,他们都已经投明了。”纳哈出痛苦的闭着眼,钢针般的虬髯都不支棱了。
“岱钦说他们在大青山被一个叫平安的明军将领大败,只能归顺了。”
“他放屁,他们肯定是早就想投降!不然他们两万骑兵,打不过还跑不了吗?”察罕却是不信的。
“你管他们是怎么想的。忽勒图是往南逃的,八成也是投了,他们仨这一投降,人心就彻底散了,还差一个观童吗?”纳哈出痛苦的叹气道:“算了,让他去吧。”
第1293章
却说观童一路逃出了庆云山,走的还是那条小径。
他轻车熟路来到了庆州城,通禀之后,居然得到了朱桢的召见。
观童之前谈判时,在庆州待了一两个月,拢共也只见过这位北伐军真正的话事人一面。
这次居然能见到朱桢,让他惊喜之余也意识到,对方肯定有事情要问自己。
“全国公,这么快又回来了?”待观童见礼之后,朱桢让他起身,笑问道:“莫非你家太尉终于想通了?”
“在下这回来,不是奉了纳哈出的命,而是投奔王爷的!”观童却不起身,跪地磕头道:“求王爷开恩收留,在下一定竭诚以报,绝无二心!”
“好好好,像老兄这样的人才,本王肯定双手欢迎。”朱桢亲自扶起他来,待重新落座后,又对一旁的傅友德笑道:
“哎?这几天是咋了,怎么接二连三的都来归降?”
“呵呵,这就叫大势所趋。”傅友德微笑道。
“怎么,还有谁来归降?”观童一愣。
“多了,前几天是奉王洪伯颜帖木儿、定王高八斯帖木儿,昨天是沈王忽勒图。”朱桢笑问观童道:“我没记错吧?他们的名字太难记了。”
“是,王爷一个都没记错……”观童额头见汗,他当然不会怀疑朱桢这话的真假,反而有些庆幸。
其实之前傅友德就招揽过他,但他不愿意背叛纳哈出,所以一直没答应,这回要不是察罕逼了他一下,他还是不会归降的。
但显然,纳哈出败局已定,那样只会给他陪葬而已。
“不过你放心,在本王眼里你们都是平等的。当然日后还得看各自的贡献。”朱桢又对观童道:“以老兄的才干,将来肯定可以位居他们之上。”
“王爷放心。”观童忙正色表态道:“为臣不是三心二意之人,既然决定了归顺大明,就一定会全心全意效忠的。”
说着他主动请缨道:“为臣愿意再次潜回庆云山,替王爷说服诸位王公来归!”
“哦?”朱桢笑问道:“你不怕他们把你送给纳哈出?”
“不怕。”观童摇头道:“为臣自信还是有些薄面的。再说元军接二连三大败,三王陆续归降,尤其是伏黑山门户,也被明……我军夺取,瞎子都能看出,纳哈出败局已定,我是去给他们一条生路的。就算不承情,也不至于把我送给纳哈出。”
“哈哈,好。老兄真是有胆有谋!”朱桢高兴的大笑道:“难怪颍国公一直向本王推荐你!”
“多谢王爷错爱,多谢公爷举荐。”观童赶忙起身道谢。
“坐下,坐下。军旅之中不要那么多繁文缛节。”朱桢摆摆手道:“咱们要直来直去,越简单越好。”
“这是王爷定下的规矩。”傅友德笑着解释道:“从云南到草原一直如此,不管是行文还是说话,都要简单、准确、高效,禁止讲废话、套话、假话。”
“哦哦,为臣一定遵守。”观童赶忙点头应道,想拍两句马屁都硬生生忍住了。
“老兄一开始可能不习惯,等你习惯了之后,就会很习惯的。”朱桢笑道。
“是是。”观童嘴角抽动一下,心说这难道不是废话吗?
“那么招降的事情,就拜托老兄了。”朱桢顿一下,又道:“对了,还有件事情要跟老兄核实一下。”
“王爷请讲。”观童忙道。
“就是昨天那忽勒图说,北元小朝廷要派大军来支援纳哈出,不知是真是假?”朱桢便沉声问道。
这才是他今天会见观童的原因。昨天听了这条消息后,朱桢激动的彻夜未眠。
但孤证不立,所以他迫不及待想跟观童这个纳哈出的身边人求证。
傅友德也屏住呼吸,紧盯着观童。等了快半年,终于看着黑漂了!哪个钓鱼佬不激动?
“这個……”观童却迟疑了一下,然后赶紧解释道:“我不是要替纳哈出隐瞒,我是一时不知道从何说起。”
“那就从头说!”朱桢沉声道。
“是。”观童应一声,整理下思绪道:“上次从庆州回去庆云山,见到纳哈出后,他告诉我漠北朝廷来人了,北元皇帝脱古思帖木儿,派他的次子地保奴来给纳哈出报信,说太师哈剌章已经率领十万大军南下了,让他务必坚守待援。”
“……”朱桢和傅友德对视一眼,后者问道:“北元皇帝没来吗?”
“应该也来了。”观童答道:“漠北可是阿里不哥后裔的地盘,跟皇室是死仇。朝廷……哦不,北元朝廷直属的军队,拢共就那十万禁军。朝廷不敢离开禁军的保护,甚至不敢分兵。所以大军不来则罢,来的话就是倾巢而出。”
“嗯。”朱桢追问道:“那他们什么时候到?”
“按说这会儿就该到了,但却没见人影儿。”观童苦笑一声道:
“他们八成是不会来了。”
“什么?!”朱桢和傅友德都有些失态,就像跑了十斤大鱼的钓鱼佬。
“不对呀,莫非脱古思帖木儿派他儿子赶了几千里的路,就是为了消遣纳哈出一把?”朱桢难以置信道。
“倒不是消遣纳哈出,而是北元朝廷一贯的作风,”观童苦笑一声,解释道:“他们这些年江河日下,甚至可以说苟延残喘,那十万禁军就是最后的本钱了。一旦有什么闪失,阿里不哥的后人们,就会毫不犹豫把他们撕个粉碎。”
“所以北元朝廷从上到下,畏战情绪都十分浓重。”观童接着道:“估计是地保奴了解了大明军队的实际情况,回去跟他父皇一说,就又不敢来了。”
“日他娘的胆小鬼……”傅友德爆了句粗口。
“此外还有个原因,”却听观童又道:“北元朝廷一直想让纳哈出率众北上,两边合二为一,就能改变在漠北被动的局面了。但纳哈出可不想过去。所以北元朝廷之前说要南下支援,很可能只是为了稳住他,防止他投降大明。真实目的还是想让他北上。”
第1294章
接着观童又透露道:「前天夜里,北元又派人来了,跟纳哈出秘谈了一夜。」
「谈的什么内容?」朱桢沉声问道。
「不知道。」观童摇头道:「纳哈出还没来得及告诉我,伏黑山失陷的消息就传过来了。」
顿一下,他又道:「我只知道来的是北元太保蛮子。」
「哦?」朱桢对北元的情况也不陌生了,知道此人跟哈剌章是北元皇帝的左膀右臂。「他居然也跑来找纳哈出了,看来北元皇帝很急啊。」
「是。」观童迟疑一下,低声道:「而且为臣推断,蛮子来找纳哈出,八成还是劝他北上。」
「没错,总不能专程通知他,天兵不来了吧?」朱桢脸上又有了笑模样。
「都叫蛮子了,肯定没那么礼貌。」傅友德凑趣道。
两人哈哈大笑起来,观童也陪着笑。
笑完了,朱桢伸出两根手指道:「两个问题。一个是纳哈出会北上吗?」
「顾虑很多,比如故土难离,他要是去了漠北,这辈子就回不了东北了。还有他的资历比不上蛮子、哈剌章,去了最多坐第三把交椅,上头还有皇帝,太子一大帮子人能压住他。到时候他带去的部族,怕是大半都要被上头挖走。」观童道:
说完又问道:「第二个问题,以你之见,北元王廷和他们的十万大军现在在何处?」
「这个不好说。」观童慎重道:「王廷的所在,一直是北元的最高机密,没有人会透露的。不过根据地保奴和蛮子前后脚来的时间推算,他们现在应该不在漠北。」
「这么大的事情,肯定要给纳哈出几天时间考虑。」朱桢缓缓点头,忽然抬头看着两人道:「既然是北元朝廷是求着纳哈出北上,应该会等着他一起上路吧?」
「嗯。」朱桢点点头道:「是这个理儿。」
「再说还要跟也速迭尔打仗,他怕当了炮灰。总之是百般不愿。」
「王爷说的极是。」观童也赞同道:「北元朝廷也知道纳哈出极不情愿,不会天真到以为,只派几个人当向导,就能叫他全军北上的。」
「但此一时彼一时,他现在还有得选吗?」傅友德问道。
「有的选,他还可以归顺大明。」观童答道:「漠北是个纯粹弱肉强食的地方,只要我拉过来的人够多,把他削弱到一定程度,他就会彻底断了北上的念头,只能归降大明了。」
「应该不会。打扩廓帖木儿活着的时候,北元小朝廷就想让纳哈出北上,纳哈出要去早去了。」观童答道:「就在之前科尔沁之战后,他还召集众王公商议过去向,当时又亲口否决了北上的提议。」
「嗯。」傅友德赞同道:「我也是这种感觉。他们应该停在见到地保奴的区域了。然后派蛮子来跟纳哈出谈话,让他北上。」
「他的主要顾虑是什么?」傅友德问道。
「是啊,不然太不礼貌了。」傅友德重重点头道:「来都来了,不接应他一下,哪能显出诚意来?」
「所以……纳哈出应该知道北元王廷,现在何处吧?」朱桢沉声应道。
「他就是不知道,他身边也有北元的使者知道!」傅友德使劲点头。
「他身边没有北元的使者,蛮子走的时候一个人都没留。」观童摇头道。
「那就是一个笃定他能找到的地方,有很明显的地标。」傅友德一拍大腿道:「比如大湖啊,大山啊之类的。」
说完又苦笑道:「他妈的,这种地方可多了。」
「所以,要尽快逼降纳哈出!」朱桢沉声道:「观童老兄,你这就返回庆云山,我让那三个王也派人跟你同去,这样说服力大些!」
「是。」观童欣喜应道:「知道他们三个都已经归降了,其他人肯定坐不住的,为臣拉他们过来就容易多了。」
「嗯,尽可能的拉人过来。告诉他们在十天之内率众归降的,统统可以原地安置!过时不候!」朱桢颔首道。
「是!」观童沉声告退,风风火火的去了。
「咱们也把所有军队都拉上去,先把架势摆足,期限一到,就往死里干他娘的!」朱桢沉声吩咐傅友德。
「明白!」傅友德也沉声应下。
~~
乌兰山位于庆云山脉东麓,山中有广阔的高平原牧场。牧场中牛羊成群,随处可见骑在马上的牧民。
这里是乌济叶特部的驻地,后来辽王率领兀良哈和翁牛特残部返回庆云山后,也在此处落脚。让原本还算宽阔的牧场,变得拥挤不堪。
不过在伏黑山失陷之后,再没人会抱怨乌兰山人太多了,现在人多才有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