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临安不夜侯_分节阅读_第1192节
小说作者:月关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36 MB   上传时间:2025-05-06 12:47:32

  不对,还缺一个。

  七大军区中,还缺了一个荆湖,李道!

  果然,黄旭接着就说了下来。

  “至于荆路北路都统制李道,先是被夺去了兵权,是经过杨沅,才重新拿回兵权的。

  而且他与杨沅有旧,早就与杨沅以兄弟相称,朝廷对他不可不防啊。”

  赵惇脸色难看地道:“李道是朕登基之后,钦命的荆湖北路都统制。

  如今才过了多久,朕又以什么理由,削其官职?”

  黄旭微微一笑,摇头道:“官家,臣的意思,可不是要打压贬斥于他。”

  “哦,那你是说……”

  “李道有四子,唯得一女,名曰李凤娘,生得天香国色,爱如掌上明珠。

  之前李凤娘曾参予逊帝选秀,冠绝群雌。唯因一些缘故,不曾选入宫中。

  臣以为,官家也不必等着朝廷举行选秀了,直接下旨,册立为后。

  如此,则荆湖诸军,必对官家忠诚不二。”

  赵惇听了眉头一皱,脸色有些难看。

  “黄卿难道不知,晋王叔已认其为义妹了吗?”

  赵惇知道李凤娘,不但知道,而且还见过。

  赵愭错失俏佳人,一直耿耿于怀,对两个弟弟,是抱怨过的。

  赵惇出于好奇,所以找了个机会,见过李凤娘。

  李凤娘当时住在晋王府,他是晋王的侄儿,要想一见,总能找到机会的。

  唯因见过,所以十分的心动。

  那种艳丽大方、娇俏可人的美少女,对这种情窦初开的少年来说,杀伤力几乎是无可抵挡的。

  他还不知道,在本来的历史上,这李凤娘正是他的皇后。

  只不过,他是降服不了这匹烈性十足的小牝马的,后来被折腾的死去活来。

  此时听黄旭一说,赵惇大为意动。

  只是懊恼之处在于,晋王已认其做了义妹,这就比自己高了一辈,成了姑姑,如何纳入皇宫?

  黄旭微微一笑:“晋王认其做义妹,可曾入册?可曾封为郡主?可曾布告天下?”

  赵惇一愣。

  黄旭又道:“全都没有啊,所以,此事还作不得准。

  只要官家央求太后出面说项,让晋王解除认亲之举,又有何妨?

  官家,唐太宗纳弟媳杨氏为妃,只是因为她‘玉貌雪肤、眉目如画’么?

  还不是因为她出身弘农杨氏,是关中士族出身。

  纳其一人,可得弘农杨氏为助力。

  至于其身份,有影响到唐太宗青史留名吗?

  何况李凤娘,不过是晋王殿下口头认下的一个义妹。”

  “嗯……”

  赵惇一时间大为意动。

  李道什么的,他倒不是很在乎。

  李道或许没有那么忠,但也不至于造他的反。

  只是那李凤娘,真是叫人一见难忘啊!

  如果央求太后出面,晋王叔总不好拂了大嫂之意吧?

  黄旭一见赵惇意动,又进言道:“此外,还有钱塘钱氏。

  钱氏有女,名曰星若。其姊去年,曾选为逊帝之贵妃。

  星若因为小了一岁,去年不曾参予秀女之选。

  据闻,其美貌尤胜于其姊,官家亦可下诏,封其为贵妃。

  如此,江南有钱氏,荆湖又挽回了军心,四方皆稳如泰山,还怕中军帐中会生出是非吗?”

  老钱已经把要和燕王联姻的消息张扬出去了。

  这种事情,赵惇这个皇帝不知道,可黄侍郎却是早已听说了的。

  此番献计于皇帝赵惇,本就包藏了祸心。

  只是,赵惇哪晓得黄侍郎是在给他挖坑,

  两个美人儿,两大助力,真的不妨一试诶。

  哪怕只能说成一门亲,那也是好的!

第875章 真作假时假亦真

  或许是认真研究过杨沅这个对手,看到了他的女人对他的作用。

  黄侍郎突发奇想,他要把解决困局的关键之一,放在给皇帝选择一个什么样的女人为妃上。

  但是,他却没有想过,杨沅从来都不是通过一个女人和其背后的家族势力进行捆绑。

  而是杨沅和那个势力,彼此都已看到对方的强大,以及彼此结合的好处。

  这才通过联姻建立合作的纽带,加强彼此的关系。

  黄侍郎因果倒置了。

  可天真的小皇帝却信了。

  而且让他如此相信的动机,却与利益无关。

  他只是单纯喜欢那个女人的美色罢了。

  这一君一臣,对于未来,陷入了一种自我想象的美好之中。

  ……

  潼川路经略安抚使沈虚中接到圣旨后,却没有半点对于未来的美好想法。

  沈虚中觉得自己又遇上坎儿了。

  上一个坎儿,还是他做为秦桧党羽之嫌的危机。

  绍兴十二年科举时,沈虚中做为考官,为了让秦熺高中,向秦熺提前泄露了考题。

  这其中,有无秦桧的逼迫不得而知。

  结果却是,沈虚中从此就被打上了秦党的烙印。

  不过,秦桧在“风波亭”被杨沅来了个万箭穿心,死的太过突然。

  而当时赵构也命在旦夕,朝廷大乱,一时间没人顾得上清算秦桧党羽之事。

  沈虚中十分果决,是最先对秦桧一党进行切割,掉过头来上书弹劾秦桧奸党的官员之一。

  赵瑗登基时,宰相是万俟卨,有了这个缓冲,沈虚中算是平稳落地了。

  赵愭为帝时,又把他外放为一路封疆大吏。

  可这好日子才过了几天呐,又一个坎儿来了。

  朝廷要对凉山州用兵。

  然而,沈虚中在潼川路经营两年了,这儿现在是个什么情况,难道他不比庙堂之上那些在纸面上指点江山的大臣们更清楚?

  沈虚中对自己的幕客(师爷)叹息道:“人常言,‘民从贼,多起于饥寒;兵从贼,多缘于缺饷。’

  凉山州护矿兵骁勇善战,又有犀利的火器,对上一群拿着竹弓竹矛的土民,居然一战即溃。

  朝堂诸公就不想想其中的缘由吗?”

  幕客劝说道:“抚帅经营潼川路已有两载,根基还是打下来了的。

  这一仗,朝廷已经决定要打,我们便只能打。

  打输了,以朝堂诸公一贯的作风,必然会诿过于抚帅。

  可打赢了,于抚帅而言,前途便一片畅通了。

  这是危机,也是机会啊。”

  沈虚中并没有被安慰到。

  好在这两年他也没有白干,军队也是用心笼络了一些的。

  在潼川路他也用心经略,获得了一批拥戴他的地方官员。

  他也清楚,南征凉山州,只能胜,不能败。

  因此,他也不敢调动自己没把握指挥的军队,哪怕是有天子剑在手。

  沈虚中亲赴潼川府驻扎的军中视察,进行战前动员。

  沈虚中虽是文人,但曾在兵部任职,也是个多少有些知兵的。

  他一面严肃军纪,调集兵马,火速奔赴凉山州,一面加紧筹备后续的粮草辎重。

  后续粮草补给,是由成都府路负责的,但这前期随大军而行的辎重,却需动用潼川路自己的储备了。

  一时间,杨沅主持修建的驰道上,运送辎得粮秣的骡马车辆络绎不绝,军驿游骑往复不断。

  ……

  成都府路这边,乔贞接到配合征讨凉山州的圣旨之后,不禁大感头疼。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69页  当前第119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92/126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临安不夜侯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