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带着网咖回1950年_分节阅读_第10节
小说作者:一斤小鳄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5.11 MB   上传时间:2025-08-21 10:37:52

这场会议到像是变成了一场亲戚朋友之间的茶话会,李锐也随性的说了一些后世的段子,逗得三位大佬笑的前仰后合的。吃吃喝喝聊聊的过了十五分钟,毛主席突然愣住不说话。

然后,毛主席:“嗝儿——”

其余三人先是一阵沉默,然后同时爆发出了一阵笑声。

“哎呀呀,吃饱咯,吃饱咯。这真是开洋荤啊,这些小东西还真别说,别有一番风味啊,一不小心就贪嘴吃多咯。哈哈哈。”

毛主席自己给自己找了个圆场。

看着大家都吃过了,李锐就把话题引到正途上:“毛主席,你们觉得这些小零食味道怎么样?”

“好!”众口一词。

而陈云则是看着这堆小零食思考了一会儿:“这些东西在后世也很贵吧?”

“不,完全不贵。以三线小城市普通雇员一个月四千元的月薪来计算。这些碳酸饮料都是三块钱一瓶,这些零食大多是两块钱到五块钱一包。”

听到李锐这么说,毛主席三人在心中算了一下账,那确实是不算贵。

普通工薪阶层都是可以消费得起。

陈云忍不住叹道:“这些精美的食品能走进老百姓的餐桌那也是很好的事情啊。小李啊,你请我们开洋荤,其实就是想用这些东西打入苏联的市场吧。”

“对,陈副总理你觉得怎么样?”李锐看向陈云。

而陈云则看向毛主席:“毛主席啊,你出访过苏联,周总理你也在苏联待过一段时间。你们觉得这些小零食苏联人民会喜欢吗?”

没有太久思考,周总理先说:“我觉得是会喜欢的。虽然苏联人在口味上和我们有些差别。但什么东西好吃,老百姓还是能分辨的出来的。”

毛主席也赞同的点点头:“我同意周总理的看法。苏联人民连格瓦斯都喝得下去,怎么喝不下那些好喝的果味汽水呢。”

陈云点了点头,薯片他也吃了,饮料他也喝了。

东西味道确实不错,但问题是它真的能换来外汇吗?

“苏联人真的会花钱买吗?”陈云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这也是中央不敢打包票的事情。

因为按照李锐的计划,这是需要投资好几个工厂来生产的东西。

现在新中国太穷了,钱要花在刀刃上。如果手上真的富裕,那冒冒险也是可以的。

但现在新中国没什么冒险的资本。

面对三人不确定的目光,李锐却斩钉截铁的说道:“一定可以!”

“为什么?有什么证据能说明吗?”

“有,毛主席出访过苏联,周总理和党内一些领导也在苏联待过一段时间。你们有没有发现苏联人民的餐桌上其实除了主食和一些蔬菜外,副食品永远是老三样。”

“香肠、干酪、酸黄瓜。夏天的话会有卖格瓦斯和冰激凌的,但要排很长很长的队伍。”

李锐说的话让毛主席和周总理陷入沉思。

“1945年二战结束到现在已经过去五年了。苏联早就从战争的阴影中走出来了。现在的苏联已经摆脱了基本的温饱问题。”

“已经从生存类消费向着发展类消费开始迈进。苏联是个工业国家,工人数量众多且工资收入高。但市面上可以买到的东西却很有限。尤其是能提升生活幸福感的东西。”

“比如说精美的食物和漂亮的衣物等等。”

“1946年丘吉尔的铁幕演说代表着东西方冷战的开始。世界已经被割裂。西方阵营不会卖任何东西给苏联,反之亦然。”

“苏联虽然工业强大,但是在轻工业和农副食品上的研究却是弱项。这从苏联人只要我们的初级农副产品上就可以看出来。”

“但是初级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太低了。真正赚钱的还是只有经过深加工具有高产品附加值的商品。我们卖给苏联一头猪赚的钱,比我们卖给他两百斤薯片赚的钱少多了。”

“而一头猪还要养一年,一个工厂一天就可以生产数吨的薯片。只要能够打开苏联的市场,让我们生产的高端副食品进入苏联,那对苏联人民来说是丰富餐桌的好事。对我们来说则是换取外汇的机会啊!”李锐振振有词:“这就是双赢啊!”

第十五章 全盘考虑

李锐对使用高级副食品从苏联手上赚外汇这件事是信心满满的。

因为纵观整个苏联历史,一个绕不开的问题就是苏联人有钱,但是却买不到用来享受的商品。

八十年代苏联工程师三个月的薪水可以买的起一台电脑,但是商场没货。

苏联工人两年的存款可以买得起一台小汽车,但是排队却要等八年。副食品商店里的品种永远是三板斧,干酪、酸黄瓜、香肠。

有的时候香肠还会没货。

苏联的物资匮乏吗?不,其实完全不匮乏。

但苏联人莫名其妙的就是缺乏各种副食品。

这其中的问题很多,不是三言两语能解释清楚的。

后世有很多人认为苏联后期因为粮食不足导致了民众的恐慌。

所以粗暴的认为苏联的农业不发达缺少耕地。

但这个理论是站不住脚的,因为解体后的俄罗斯能从农业进口国变成欧洲最大的农业出口国之一,这就不是农业不发达缺少耕地可以解释的。

应该说在冷战开始后苏联的计划经济就向着重工业严重跑偏。

因为他们要和欧美对抗。

而民众需要各种轻工业产品和副食品。

虽然苏联中央也很关注老百姓的餐桌。

但是却简单粗暴的将副食品产能不足与饲料画上等号。

于是苏联大量进口各种用于养殖业使用的饲料。

而这其中有很多浪费在了运输和仓储上。

再加上苏联后期高层官员老龄化严重,许多人尸位素餐导致行政效率低下与基层官员没有升迁希望而全面捞钱贪污化等等。

许许多多的因素集合在一起才最终导致了苏联一边大规模进口饲料粮。

但老百姓的餐桌上始终没有多余的副食品。

而且苏联对食品科学工程,尤其是现代化工厂食品的研究程度重视远不如欧美。

这也导致了苏联虽然说是也有生产自己的农副食品和零食饮料。

但口味却非常一般。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俄罗斯时代。在后世提到俄罗斯食品,李锐第一个想到的并不是有多么好吃。

而是感叹老毛子用料真实在。

不论巧克力还是糖果亦或者是饼干等等,老毛子是真的舍得放料。这是一种夸奖,也从侧面反应了俄罗斯食品科学的不发达。

因为在和国际同行的竞争中,他们缺乏技术力,只能以这种方式争抢市场。

真以为俄罗斯的食品商人不羡慕那些欧美食品公司只依靠一堆化学调味品和普通材料就能从自己国家大巴捞钱吗?

俄罗斯的食品厂不是不想这么做,而是技术上达不到。

而且专利上也被欧美同行设置了专利壁垒。

食品科学是一门非常高深且复杂的学问。

李锐这两天让人找的食品科学类的论文打印出来能堆满一排书架。

就以李锐准备作为突破口的饮料举例。

为什么到了后世,世界饮料巨头只剩下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两强争霸的局面?

说到底就是这两家在食品科学上下了大功夫。

在后世别人说起百事或者可口可乐的成功都会从营销、广告、成本、规模等各个方面进行分析。

可是在1950年,这俩家公司已经在欧美市场站稳脚跟。

他们有营销吗?有,但靠的可不全是营销。这个年代他们拼的还是口味。

全世界其他国家也有各种饮料厂,为什么最后全输了?说到底口味不如人家。

因为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是最早重视食品科学的饮料公司。

他们在不断的改良自己的配方,改良自己的口味。

而李锐之所以想要开汽水厂甚至后续的零食厂,他是有自己的考量的。

首先汽水厂和零食厂的技术门门槛较低,最大的技术门槛就是现在还没被现在化学家发现的一些化学成分。

只要有后世带来的化学配方,那就可以模仿到后世零食八九成的味道。

第二则是生产成本很低,后世一瓶可乐卖三块。

其中最大的成本是用来包装的塑料瓶或易拉罐。

第二大成本是饮料里的水和运费,至于其他的东西成本几乎可以忽略。

这是一个利润高而成本低的产品。

第三,生产汽水几乎不占用中国的口粮,甚至可以不使用蔗糖而全部使用阿斯巴甜类的代糖制作。

就算是后面生产薯片和膨化食品,那也只需要极少的口粮。

第四,这些加工厂一旦成立,那就能扩大城市就业岗位。

而城市制造业岗位增多则可以拉动相应的服务业岗位增加。

第五,如汽水厂这样的产业一旦落地,并且能抢占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市场。

那么国内的汽水厂就可以盘活上下游产业。

从包装印刷到化学制备,一条龙的效应就会显现出来。

第六,以上种种都能顺利落实的话,那么势必会让城市产业工人数量变多。

而工人变多则相应的可以扩大内需。

外贸这种事情从来都不是单纯的计算盈利多少,而是要全盘考量。

如今李锐的身份已经是破晓基地的主任,享受部级待遇的干部。他已经带入自己的角色,考虑问题需要从国家层面出发。

而不是从一个时空倒爷的身份考虑,怎么样才能赚更多钱。因为对于国家来说,只有工厂里炼的钢,农场里长的稻穗才算是财富。

钱最终是要花出去落地的,不然对国家来说只是一堆废纸。这年头其实中国也有自己的饮料厂。

李锐这次就带来了。“天津那边生产的山海关汽水。”李锐将一个玻璃瓶装的汽水拿了出来。

后世北平那大名鼎鼎的北冰洋汽水现在还没诞生,华北这一带的汽水大哥大是天津的山海关汽水。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481页  当前第1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148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带着网咖回1950年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