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第一贪官_分节阅读_第419节
小说作者:渝江河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46 MB   上传时间:2025-09-26 12:45:43

  他们只看见重兵把守着城门,数不尽的受灾百姓想要进城讨生活,但却都被横眉冷眼的郑州士兵给阻拦在外。

  他们身处城内,看到的景象虽然不如雁门县和宁波城,但也还算是一片宁和,看不到什么灾难的景象。

  可这城墙之外,却是数之不尽的‘行尸走肉’!

  灾民们抱着希望想要进城讨生活,可他们看到要把他们拒之门外的士兵之后,又生无可恋的往回走。

  这他们眼里的行尸走肉,就是这些往回走的灾民。

  朱元璋等人的眼里,一名将领还在城门楼上,淡笑着喊话:“朝廷有赈灾钱粮,给你们搭好了棚,给你们开来了粥场。”

  “你们不能全部冲进城去,全部回你们村子里去。”

  “......”

  朱元璋和毛骧等人看着这高高在上的将领,是真的气不打一处来,但也找不到任何撒气的理由。

  因为他说得还非常的对!

  只要赈灾得力,搭好了足够的难民棚,并开办了足够的粥场,他们确实是不能全部往城里跑。

  大量的难民冲进城里,很容易对城里的治安,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这不是空穴来风,这是有经验可循的。

  纵观历史,朱元璋知道的,收留难民之后导致恶果的事件,就有两起非常著名的事件。

  东汉时期,匈奴突起内斗,部分败军就跑到了汉朝境内。

  他们苦苦哀求,并向汉朝政府许诺,愿意担当汉朝的先锋军,帮助汉朝攻打匈奴。

  当时的朝堂上下,认为以夷制夷是个不错的思路,于是就安置了这伙匈奴难民。

  而历史也给这伙匈奴难民取了个名字,叫做‘南匈奴’!

  刚开始的时候,南匈奴人还是非常的遵守约定,但是等北匈奴被攻灭之后,这伙南匈奴人就不断在汉朝作乱。

  汉朝军事强大,曾多次镇压南匈奴的反叛,但由于汉朝不舍得放弃武装精良的南匈奴军队,所以一直没有将其彻底铲除。

  到了三国时代,南匈奴人终于原形毕露!

  他们的首领带着南匈奴人反叛朝廷,导致西晋王朝,直接走向灭亡!

  正是由于南匈奴人的带头反叛,五胡也开始反叛朝廷,这才开启了百姓生活于战乱中的五胡乱华时期!

  这样的例子,大唐也有。

  唐朝为了避免五胡乱华的情况再次发生,将突厥难民推到边境,让他们帮助唐军作战,可没想到到了唐玄宗时期,还是难逃历史的厄运。

  安禄山和史思明,曾经都是逃到唐朝的突厥难民。

  他们帮助唐军作战,立下汗马功劳,受到唐玄宗的宠幸,并掌握了河北军权。

  可最终二人却趁其不备,掀起来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

  唐朝虽然没有因为安史之乱而灭亡,但也自此开始走起了下坡路!

  这还只是朱元璋知道的,收留难民之后,导致恶果的事件!

  而他不知道的此类事件,就发生在他的子孙身上。

  原属于西伯利亚的通古斯人,为躲避西伯利亚的寒冷气候,在永乐年间逃到了明朝辽东,当起了明朝的难民。

  可也就是这群难民,最后上演了一出,名为‘鸠占鹊巢’的历史大戏!

  不错,

  这些难民都是自己的同袍,但饿极了的难民,却是什么事情都能做得出来。

  正因为是同袍,他才会派叶青来主持赈灾。

  可也绝对不能因为是同袍,就让他们冲进城去,给城里的百姓带来安全隐患。

  如果发生这样的事情,那就真的是天灾加人祸了。

  朱元璋等人不是因为这将领,不让难民进城而生气,而是因为他这高高在上,不把难民当人的态度而生气。

  可态度不好,也算不上什么大罪。

  毕竟人家不论是说的话,还是做的事情,都是非常正确的。

  “走,”

  “咱们去看看难民棚是否足够安置,去看看粥场是否足以赈济百姓。”

  朱元璋只是瞪了这将领一眼,就和马皇后一起,在毛骧等一众锦衣卫的护卫下,径直往灾区的而去。

  越是深入灾区,他们就越能看到洪峰过境的痕迹,不论是路上还是路边的草树,都有着黄河泥沙的痕迹。

  甚至还能看到已经发臭的死鱼残骸在被收拾!

  “不能吃,”

  “老乡,这死鱼不能吃啊!”

  “这死鱼爬满无数苍蝇,你怎么能吃呢?”

  一名手臂上绑着红布,还戴着面罩的清理人员,正在清理这些容易滋生疫病的东西。

  他赶紧抢过老伯手里的死鱼,直接就扔进了马拉板车上的桶里。

  看着这一幕,马皇后虽然心生怜悯,但却控制住了自己准备施舍的手。

  因为她知道,她一旦施舍,她就会被难民包围,就毛骧他们这些人,根本就控制不住。

  再者说了,若是因为一件好事,而演变成了坏事,这样的好事不做,才是最大的善举。

  也因此,她只能选择无视,继续跟着朱元璋往受灾最严重的地方,也就是往黄河沿岸的村子而去。

  当然,他们也不是非要往那边去,只是一路上都没看到所谓的‘抢购黄花大闺女’事件。

  “死鱼都吃,足以见得赈灾力度根本不够。”

  “他叶青到底在干嘛?”

  “那句抢购黄花大闺女,最好不是字面上的意思,否则......”

  朱元璋说到这里,便不再说话,只是再次加快了脚步,眼神还变得尖锐又坚定。

  不久之后,

  他们终于来到了一个地形开阔,只要稍微站得高点,就能看到黄河汹涌的村子。

  这里到处都是皲裂的黄土,但朱元璋这种资深老农却是一看就知道,这就不是耕地黄土,而是洪峰过境之后,没有带走的沙土。

  这些沙土被夏日烈阳烤干之后,就成了这遍地皲裂之景。

  “大爷,行行好吧!”

  “我要卖了我自己,葬了我的哥哥。”

  “......”

  也就在朱元璋等人感叹洪灾无情之时,突然就听到了一道凄惨的男音。

  他们循着声音而去,一路上只看到灾民捧着碗,排队向粥场而去。

  排队去粥场,这还是灾区比较让人欣慰的场景。

  可当他们看到那么多手臂系着红布,还戴着面罩的人,把尸体不断抬到柴火堆上的场景之时,就直接皱眉了。

  这边在排队去粥场,那边在排队烧尸,这样的场景让朱元璋等人看着都难受。

  但他们也知道,这就是灾区的现实。

  有人管还好了!

  活着的有粥吃,有棚子住,死了的也有人管,也可以说是赈灾工作做得不错了!

  就中原习俗来说,入土为安才是正道,可这些人的家属,又哪里有钱让他们入土为安啊!

  但也不乏孝子孝女,在这里卖身葬亲!

  也因此,这里就有了不少的‘人牙子’,还有不少的棺材铺老板,在这里等生意。

  其实卖身葬亲的青壮年和黄花大闺女,是绝对拿不到钱的。

  只要人牙子相中这些人,就把钱直接给棺材铺老板,然后就当着卖身者的面盖棺抬走。

  如此一来,这比买卖就算是成了。

  完全不用怀疑棺材铺老板,会把尸体中途扔掉,然后旧棺材新卖。

  这点基本的阴德操守,棺材铺老板还是有的。

  只不过立碑之类的就不要想了,顶多就是乱坟岗埋掉就算完。

  当然了,这已经完成了入土为安,也已经成全了卖身者的孝道!

  朱元璋看着这个卖身葬哥的小伙子,一下子就想到了,当年哀求街坊四邻,帮忙埋葬自家爹娘兄长的自己。

  一想到这里,他忍不住的就要掏钱,可却被眼里尽是泪光的马皇后给拦住了。

  原因也很简单,

  一旦他做了这个善事,那么多的卖身者就会蜂拥而至,而且那些被抢生意的人牙子和棺材铺老板,也会一拥而上。

  到时候惹了麻烦不说,还会影响这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赈灾秩序。

  说白了,就是他的善心,会打破这里的‘秩序’!

  只是这个所谓的秩序,真的非常的讽刺!

  也就在此刻,

  朱元璋他们又听到了许许多多的女子哭泣之声。

  他们赶忙循声而去,只看见一个长得尖嘴猴腮的人牙子,和几个一看就是打手的壮汉,用一条绳子牵着十几名年轻女子,穿梭于人群之中。

  而这些哭声,就是从这些卖身葬亲女的口中传出。

  “大爷!”

  “我要卖了我自己,你给我几个棺材钱,让我把我娘埋了吧!”

  “我求求你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0页  当前第41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19/102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第一贪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