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战地摄影师手札_分节阅读_第114节
小说作者:痞徒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7.94 MB   上传时间:2025-11-28 12:03:46

  卫燃的姥爷一边擦脸一边说道,“去吧!到时候叫他们一起过来吃饭。”

  穿过两家院墙的小门儿,卫燃还没进屋便再次得到了两位老人热情的欢迎。

  和卫燃的姥爷不同,周家这老爷子可是个正经的祖传老中医,可惜传到他这一辈儿的时候,还有的手艺也就只剩下了推拿正骨。

  卫燃小的时候,可没少见在这个院子里见过十里八乡送来的那些因为各种原因摔断了骨头,又或者手脚脱臼的倒霉蛋们,惨叫着让这老爷子给正骨上夹板的恢弘场面,甚至就连他自己都亲身体验过一次。

  如今虽然十几年过去了,但小时候被这老爷子轻而易举的把脱臼的骨头推回原位时那“嘎嘣”一声脆响却至今都记忆犹新。

  而周老爷子自然也格外喜欢卫燃这个曾经不止一次堵了他家烟囱的混小子,要不是卫燃姥姥那边已经做好了饭,恐怕都要把他留下了。

  放下礼物和这二老一番闲谈,两家老人和卫燃以及穗穗这俩年轻人坐了一桌子,热热闹闹的吃了个中午饭。

  酒足饭饱喝够了茶水,卫燃姥爷重新换上旧衣服,戴上口罩手套和帽子就准备继续拆猪圈,卫燃闲着没事儿,索性也找了一身儿破衣服换上帮忙。

  倒是穗穗这小玩意儿,机灵的拉着她的姥姥姥爷和卫燃的姥姥凑了一桌,大呼小叫的玩起了麻将。

  刮着小风的院子里,卫燃在他姥爷的指挥下卖力的挥舞着镐头,拆解着青砖垒砌的猪圈同时,顺便也听后者讲着古。

  按卫燃姥爷的说法,这猪圈最早其实是老房子的厢房,算起来少说也有七八十年的历史。后来他结婚的时候在原址盖新房子,一家人就挤在小厢房里,后来新房子盖好了,这老房子也就拆了大半,仅仅留下最后一小间改成了猪圈。

  “姥爷,这空心儿墙里好像有东西。”

  灰头土脸的卫燃指着拆到一半的墙体说道,这种老房子为了省料,垒的墙体都是空心儿的,刚刚一路拆下来里,里面当真算得上蛇鼠一窝,密布尘土的墙缝里充斥着大量发霉的粮食粒和夹杂其中的蛇皮。

  “什么东西?”

  负责用小推车往院墙底下运砖头的韩老爷子凑过来看了看,随后抓起被发霉粮食和尘土掩盖的一节生锈铁棍,就准备将其拎出来。

  然而出乎他们爷孙俩的预料,这接看着不起眼的铁棍却长的吓人,等往外拽出来小半米之后不但没看见头儿,它的后半部分反而被卡住了。

  被勾起好奇心的卫燃立刻来了精神,重新抡起镐头将一块块用黄泥黏连的青砖抠下来丢到小推车上,随后又刨开了积攒了半个多世纪的尘土和夹杂其中各种垃圾。

  然而即便如此,当他终于把这节锈迹斑斑的铁棍后半部分刨出来的时候,那一面墙壁也已经被他拆的差不多了。连带着,他还在里面找出了第二根铁棍以及两个沉甸甸的铝制饭盒。

  让卫燃看不明白的是,这两根大铁棍子每一根都有接近三米长短,其上还残存着星星点点的绿色油漆,两根铁棍子长度倒是一样,形制也差不多,细的一头和施了肥的黄瓜一样粗,粗的一头儿甚至超过了手腕。

  而且不但细的那头镶着块和枪头似的木头,粗的那一头同样各自用两个厚铁片箍着一块鞋拔子形状的糟木头。而除此之外,其中一根铁棍子上,还用麻绳捆着一个“弓”字形的铁销子。

  “姥爷,这是干嘛用的?”卫燃疑惑的问道。

  “你不知道?”卫燃姥爷一脸感慨的凑上来,“这就是大抬杆,当年雁翎队拿来打小鬼子用的。”

  “这就是大抬杆?”卫燃瞪圆了眼睛,“这么老长?”

  “可不就是大抬杆,我小时候还用这玩意儿打过大雁呢,不过我用的那种可比这个短得多。”

  卫燃的姥爷熟门熟路的揪掉了那两根铁棍细的一端镶着的糟木头,随后便露出了黑洞洞的枪口,卫燃凑上去看了看,这里面还能闻到浓重的机油味。

  “咱家怎么有这个东西?”

  卫燃询问的同时,忍不住把手指头塞进了枪口,这大抬杆的内径少说也得有20毫米,这都称得上一门小土炮了!

  “你这话问的”

  卫燃姥爷理所当然的说道,“我小的时候不说家家都有,十户人家少说也得有一半有这个。不过咱们家这俩大抬杆,弄不好还真打过鬼子。”

  见卫燃一脸疑惑,韩老爷子蹲下来解下捆在大抬杆身上的那个弓字型铁销子,随后也不起身,直接挪到这两支大抬杆粗的一头儿,把它们并紧了之后,将铁销子往末端一搭,这才开口说道,“这种大抬杆是专门放小船儿上用的,枪口搭在船头,后屁股就用这铁销子和麻绳固定在船上。”

  等卫燃也在一边蹲下,韩老爷子随手捡起脚边的一根鸡毛,在大抬杆末端找了一圈,随后捅开了一个同样用细木头签子封住的小孔,继续解释道,“这俩大抬杆的火门儿并在一起,需要放枪的时候直接把粗线香往上一凑,两条大抬杆一块开火的时候,如果在水面上,能推着小船往后退出了好几米远。”

  “姥爷,这玩意儿能打多少米?”卫燃追着问道。

  “那可不好说”韩老爷子想了想,“我估摸着百十米应该没问题,要是四五十米的距离,两三层铸铁锅都能给打穿了。”

  卫燃下意识的低头看了眼手上被两块创可贴盖住的纹身,可冷静下来之后,却又立刻打消了一瞬间兴起的想法。如今自己胸口和胳膊肘的淤青都还没彻底消退呢,更何况虽然那支手枪暂时不用担心子弹的问题,但那支至关重要的半自动步枪可是已经在滕县打空了。

  他这边瞎琢磨的同时,韩老爷子也打开了那两个沉甸甸的铝制饭盒。卫燃好奇的凑上去看了看,其中一个饭盒里装着满满当当的铁砂子,可以拿来当盘子用的内盖上,还放着一截比烟头还粗的线香,以及一卷碎布头和一盒火柴。

  而另一个饭盒里,却装满了泛潮的黑火药和两根快烂透了的雁翎,除此之外,便是一个埋在黑火药里,用牛角做的小漏斗。

  卫燃将其从结块的黑火药里拿出来,一眼便发现这牛角漏斗上,还刻着几个歪歪扭扭的正字。

第181章 听姥爷讲的半个故事

  “姥爷,您家里以前也有雁翎队的成员吗?”卫燃询问的同时,将牛角漏斗递给了身边的老爷子。

  “我爹年轻的时候,好像当过他们的联络员。”

  韩老爷子指了指隔壁穗穗姥爷家的方向,“还有你周姥爷的爷爷也是,当初我爹跟着周老爷子做了几年的学徒,借着走街串巷给人瞧病,顺便传递情报,但是我可没听说他们用大抬杆打过鬼子。”

  卫燃正想问些什么,韩老爷子却站起身,“这事儿你要是好奇啊,就进屋问问你周姥爷,他说不定知道些什么,剩下这点儿我自己弄就行。”

  “我先帮您拆吧!”

  卫燃索性压下好奇心,重新拿起了镐头,顺便也琢磨着,是不是能从这空心墙里再拆出来些什么。

  然而让他失望的是,这爷俩一直忙活到天色擦黑,唯一的收获也仅仅只是几张装在罐头瓶里的粮票而已。

  他们这边完成工作的同时,打了一下午麻将的穗穗也发现了躺在院子里的那一对儿大抬杆。

  在得知这俩不起眼的大铁棍子竟然就是大名鼎鼎的大抬杆之后,这个小脑瓜子不知道怎么长的小玩意儿竟然来了兴致,一通撒娇之后,轻而易举的将那两个大抬杆儿据为己有,顺着小门儿抬到了她姥爷的院子里。

  “穗穗,你弄俩大抬杆回去干嘛?”卫燃拉住举着俩小脏手儿又跑回来的小玩意儿问道。

  “要你管!”穗穗一脸得意的说道,“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卫燃狐疑的看着穗穗,“你可别想着放一枪。”

  “我又不傻”穗穗翻了个白眼,最终硬是忍住没说自己的打算。

  卫燃见状,也只得暂时打消了利用金属本子做些什么的打算,这里毕竟是姥姥家,人多眼杂的不说,那俩大抬杆可是有足足两米多长,也根本不可能抬进屋子里。所以即便没有穗穗捣乱,也难免被两家的老人注意到什么。

  洗过澡换了一身干净衣服,卫燃陪着姥姥姥爷吃了晚饭小酌几杯之后,终究没有忍住好奇心,顺着小门儿钻进了穗穗姥爷的院子里。

  “你小子这是没吃饱过来再吃一顿?”周老爷子笑眯眯的问道。

  “吃过了”

  卫燃看了眼拿着个手电筒和盒尺在院子里研究大抬杆的穗穗,笑着问道,“大姥爷,您要是有时间,给我讲讲那俩大抬杆儿的故事呗?我姥爷说您可能比他清楚。”

  “这事儿你可问对了人了”

  周老爷子哈哈大笑,“走吧,进去说,这大冷天的,也不知道穗穗这丫头发什么癔症。”

  “穗穗,别在那儿相面了,赶紧洗手过来听故事。”卫燃招呼了一声正在大抬杆边上用手机记录着什么的穗穗,跟着周老爷子走进了坐西朝东的厢房。

  这小房子总共也就三间,算是周老爷子以前的办公室。正对着进门的堂屋里摆着一张带着药香味的老榆木桌子,一把棕红色的竹条长椅,以及一个专门用来熬药的小炉子和摆满木头架子的砂锅、药碾子之类的老物件。

  桌子后面的墙上,还挂着几张人体经络图和一个竖着挂的玻璃镜框,里面则一张绣着老虎的白布,这老虎的两边,还有两列繁体字,“但祈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

  相比堂屋里简单的陈设,右手边的房间里则摆着一个专门用来装中草药的七星斗柜。不过不管卫燃还是身后跟来的穗穗都知道,这个擦拭的干干净净的中药柜和堂屋里的那些物件一样,只学会了推拿正骨的周老爷子自始至终就没怎么用过,仅仅因为是祖辈传下来,所以留着当念想的。

  这老爷子常用的,其实只有堂屋左手边的那个小房间,里面简简单单的摆着一张床沿拴着无数牛皮绳子的铁架子床。儿时记忆里,那些腿断胳膊折的倒霉蛋,大多也都是被抬进了这里,而他们的惨叫也大多是从这个小房间里传出去的。

  趁着周老爷子调整煤球炉子的风门,卫燃和穗穗已经老老实实的并排坐在了竹条长椅上。

  “那俩大抬杆,说起来可真是有些年头了。”

  周老爷子坐在老榆木桌子后的椅子上,指了指墙上挂的玻璃镜框,满是怀念的说道,“解放以前,我爷爷是个专治跌打损伤的江湖郎中,听我爹说,当年他老人家就举着那个老虎幌子,手拿虎撑,带着卫燃他姥爷的爹,在县城走街串巷的给人瞧病,顺带手也帮着传递情报。

  小鬼子的汽船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走,从哪来的,从哪走的,他们弄清楚之后,就让卫燃他姥爷的爹从城里跑回来通知我爹,再由我爹通知雁翎队。”

  “大抬杆呢?那两个大抬杆又是怎么回事?”穗穗好奇的问道。

  “当然是打鬼子用的!不过是谁用的就不知道了,我爹从没说过,卫燃他姥爷的爹也从没说过。”

  周老爷子理所当然的说道,“不过我小时候还见过那俩大抬杆呢,那都是建国后了,有年夏天我和卫燃他姥爷偷偷带着那俩大抬杆,划着鹰排子去打野鸭,结果卫燃他姥爷把火药装多了,最后鸭子没打着,还把鹰排子给震散了架,连我们俩的眉毛都被火药给燎没了。”

  卫燃和穗穗闻言都差点儿没忍住笑,用竹竿绑的鹰排子架上俩大抬杆,关键还装多了火药,这俩老爷子能全须全尾的活下来也算是奇迹。

  “当时呦,我和卫燃他姥爷那是被绑在香椿树上挨了一晌午的打。”

  周老爷子乐不可支的说道,“那次打之后,我们俩在各家炕上趴了好几天都不敢翻身,那俩大抬杆也被他爹藏起来了,打从那之后,就再没见过了。”

  “就这些?这就没了?”穗穗失望的问道,“打鬼子呢?”

  “那我就不知道喽!”

  周老爷子将一直拿在手里把玩的虎撑收回抽屉,“我和卫燃他姥爷都是建国后出生的,能知道这些还是我小时候,我爹当故事给我讲的。”

  “穗穗,那俩大抬杆...”

  “我有用!”穗穗不等卫燃说完便毫不犹豫的表明了态度。

  “你个姑娘家家的,摆弄它们干嘛?”这下,连穗穗的姥爷都忍不住问道。

  “反正就是有用!”穗穗却是咬死了不打算说干嘛,“总之你们就放心吧,我是不会毁了它们的。”

  卫燃遗憾的看了眼窗外躺在院子里的那俩大抬杆,穗穗这丫头不管在哪家都是被宠着的,自己就算想借着那俩大抬杆做些什么,也只能等这小玩意儿过了新鲜劲儿才行了。

  然而让他始料不及的是,第二天一大早还没等他起床,隔壁院儿的穗穗竟然自己从村里借了一辆面包车,连早饭都没吃就拉着那俩大抬杆跑了!

  “您也不知道穗穗去哪了?”

  正忙着熬粥的周老爷子无奈的答道,“那腿儿长她自己身上,我哪知道这小丫头片子跑哪去了?她还和我说是和你一起出去的呢。”

  这混蛋玩意儿和她那洋爹一样不靠谱!

  卫燃暗骂了一句,冷静下来仔细琢磨着穗穗能带着那俩大抬杆去什么地方。

  回学校肯定不可能,卫燃排除了第一个选项之后,立刻又排除了自己家在津门的旅行社,以及她带着那俩大铁棍子回俄罗斯的可能。

  这么一番算来算去,卫燃发现,最有可能的地方反倒是自己家,毕竟除了这地方,那小玩意儿似乎也没其他地方可去了。

  要不要回去看看?

  卫燃稍作犹豫,便按下了这个想法。反正已经大致猜到了对方的去向,这跑得了和尚,还能跑得了庙吗?尤其这庙还是自己家的。

  想明白了前因后果,卫燃索性也就放下心来,心安理得的陪着穗穗的姥姥姥爷喝了两大碗红薯棒茬粥,等撑的打嗝了这才回了隔壁的院子,跟着准备出门儿的亲姥爷拉回来一车土,填平了昨天拆完的猪圈。

  等一切忙完,卫燃把古琴摆出来,继续对照着从陈广陵那得来的教程,踏踏实实的练习着仍旧没有完全学会的仙翁操。

  直到两家人都吃完了晚饭,穗穗才在夜色中开着破破烂烂的面包车回来。可在那辆面包车里找了一圈之后,卫燃却并没有找到那俩大抬杆。

  “别找了”穗穗得意的说道,“那俩大抬杆被我藏起来了。”

  “送我家去了?”卫燃自以为猜到了答案。

  “我送你家去干嘛?”

  穗穗说话的同时将车钥匙丢给卫燃,“帮我还给村头开超市的表哥,我花500找他租的,还没付钱呢。”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387页  当前第11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4/238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战地摄影师手札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