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战地摄影师手札_分节阅读_第136节
小说作者:痞徒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7.94 MB   上传时间:2025-11-28 12:03:46

  “你们两个有时间在这里讨论这些没用的东西,不如尽快完成最后一次跳伞。”

  站在两人不远处的阿里里把着他那架飞机的舱门提醒道,“别忘了,达利娅老师让我把你们随机丢到军事基地周围20公里,然后你们要在今天下午四点以前自己赶回来的。”

  “否则我们就只能自己回因塔了”

  机舱里的米莎提醒道,“到时候不但维克多赶不上回喀山的航班,季马你也赶不上明天从华夏来的那批游客了。”

  “走走走!不要浪费时间了!”

  季马一听有可能耽误自己的赚钱大业,立刻也顾不得和卫燃斗嘴了,而后者比他更加着急,他现在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赶紧回国了。

  等两人背着不久前才叠好的降落伞坐进飞机,阿里里立刻启动飞机升空绕着废弃军事基地一番盘旋后,按照达利娅老师之前的要求,把他们二人随机分别空投到了军事基地的南北两个方向。

  “阿里里,安全着陆。”

  卫燃落地之后熟练的收起降落伞,同时不忘在无线电里和头顶仍在盘旋的飞机沟通了一声。

  “军事基地见”阿里里回应卫燃的同时,已经操纵着飞机飞向了准备把季马丢下去的区域。

  耐心的等待着再也听不到飞机的轰鸣,卫燃却并没有急着出发,而是从包里掏出一条红围巾,选了棵背靠山坡,看着顺眼,粗细也合适的松树系在了上面。

  踩着滑雪板往后退了足足一公里,卫燃再次看了看头顶,确定没有飞机盯着自己,这才从金属本子里拿出那门反坦克枪。

  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半个月前亚历山大那里弄来的瞄准镜变得焕然一新的同时,它上面那些代表生产厂家和编号之类铭刻也全都消失了。

  将两条大架跺进厚实的积雪里,卫燃一屁股坐在伞包上面,伸手握住架在炮车上的反坦克枪,熟练的左三圈右三圈的摇动曲柄开栓,随后轻轻移动枪口,用那支高倍率瞄准镜的准星套住了一公里之外围着红围巾的松树。

  不得不承认,瑞士在战争年代制造的这支瞄准镜虽然又重又花哨,但效果却还不错,即便隔着这么远,都能看的清清楚楚。

  随着“咔哒”一声脆响,卫燃扳动枪机释放钮,一发曳光弹被顶进了枪膛。

  “轰!”

  沉闷的枪声中,这枚带着明亮尾线的曳光弹在距离那颗松树大概十米远的位置钻进了被积雪覆盖的小山坡里。

  轻轻拧动调节钮,卫燃再次对准那棵松树扣动了扳机。

  在他的反复调试之下,第四枚曳光弹终于狠狠的砸在了那颗大腿粗细的松树上,巨大的动能带来的震动直接让那棵中枪的松树抖落了树冠上的积雪。

  不过卫燃却并不满足,而是抓紧时间反复更换了弹种和配套的制退器。直到用穿甲弹和高爆弹把那颗松树拦腰打断,这才心满意足的收回反坦克枪,捡起弹壳,随后踩着滑雪板继续往后退了一公里。

  再次支起炮车,对着那半截树桩子把手头有的弹药种类全都打了一遍,他这才心满意足的打扫干净现场,踩着滑雪板冲向了废弃军事基地的方向。

  今天已经是30号,他可不能误了晚上的飞机,毕竟就算他恨不得马上回国给那支反坦克开开荤,也总得遵守约定,先应付完了亚历山大用瞄准镜换来的那次采访才行。而另一方面,他也准备在回去之前,尽快把诺亚的委托完成,免得心里总是惦记着。

  一边盘算着对接下来半个月的行程规划,卫燃也掐着点回到了废弃军事基地。

  这20公里的距离虽然远,但好在时间留的够长,而且又有滑雪板,再加上之前几天几乎每次跳伞结束之后都是这么回去的,所以不管对卫燃还是对季马来说,这段路虽然累,但已经算不上什么挑战。

  顺利结束了在因塔的最后一天,卫燃告别了准备继续留在因塔接待华夏游客的季马,通知了远在德国的拉尔夫一声之后,独自一人搭乘航班回到了伏尔加格勒的工作室。

  这回来的第一件事,自然是先把反坦克枪的弹药换成在得到它之初,弹药箱和弹匣里自带的那70发。毕竟后来自己花钱买的那些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新货”,有极大的可能根本带不回二战时期。

  至于第二件事,则是以嘉宾的身份应邀参加电视台对亚历山大的采访。这倒是不是什么大事,而且在因塔的时候就已经提前告知了达利娅并且获得了首肯。

  而且这采访本身也出乎意料的简单和轻松,亚历山大似乎也仅仅只是想展示自己的人脉,并没有把发现那张照片的功劳据为己有的想法。

  还完了人情,亚历山大却并没有直接放卫燃离开,反而又送了他一份小礼物。

  “这是什么东西?”

  卫燃在对方的示意下打开了桌子上的塑料盒子,随后发现里面装着的竟然是一支带有准星的消音器和一根带有螺纹的枪管。

  “还记得我上次送你的那支手枪吗?”

  亚历山大微笑着说道,“换上这支枪管就可以加装我的改枪工作室最新生产的消音器,到时候记得给我回馈一些使用感受。”

  “那我就不客气了”

  卫燃欣然接受了这份小礼物,同时也想起了另一件事情,于是顺着这个话题问道,“亚历山大先生,不知道那支手枪的备用弹匣您这里有没有?”

  “当然有,你要多少?”亚历山大饶有兴致的问道。

  “如果方便的话...来10个?”

  卫燃颇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他那食盒虽然只有两层,但每一层的“挑高”可不低,足以把手枪弹匣竖着放进去,这可是能节省不少的空间呢,至于换成弹匣能不能带回曾经的战场,自然也只有试试才知道了。

  “费德勒,去拿10个手枪弹匣过来。”亚历山大痛快的朝站在身后的费德勒经理说道。

  后者闻言,立刻走进了改枪工作室的里间,不久之后便取来了十个弹匣。

  接过弹匣,卫燃自然是一番感谢,不过同时也借口要赶飞往芬兰的航班,婉拒了对方一起用午餐的邀请。

  带着礼物离开了亚历山大的私人博物馆,卫燃将车开过伏尔加河之后,立刻找了个路边停下,取出金属本子里的佩枪,把带有螺纹的枪管换上去,随后又拧上了消音器。

  “但愿能放进去吧!”卫燃忐忑的取出金属本子翻开,试探着将带有消音器的手枪送了进去。

  “成了!”

  在红色漩涡里沉浮不定的手枪立刻让他松了口气,这对卫燃来说是个不大不小的惊喜,别看只是多了个消音器,但在某些时候或许就能救命呢。

  再次收回佩枪,卫燃又取出了食盒,将一层的那些子弹全都压进了刚刚要来的弹匣。如此一来,一层也顺利的腾出一半的空间,已经足够他往里放一些能把臭鞋垫炖成美食的调味料了。

  心满意足的再次启动车子,卫燃驱车直奔机场,掐着点儿登上了飞往芬兰的航班。

  经历了漫长又无聊的飞行和转机,当航班最终降落在基蒂莱机场的时候已经是劳动节当天的上午,而提前一步赶到这里的拉尔夫早已经等待多时了。

  “怀表和那本被墨水污染的证件带了吗?”卫燃见到对方之后问出了最关心的问题。

  “带来了,全都带来了。”

  顶着一头乱糟糟头发的拉尔夫赶紧举起手中的公文包,“车子租好了,明天晚上从这个机场飞往华夏的机票也帮您买好了。”

  “那就别浪费时间了,现在就出发吧!”卫燃迫不及待的催促道,他可不想在这里浪费太多的时间。

  “跟我来!”拉尔夫显然比卫燃更加急迫,带着他钻进停车场里的一辆轿车之后立刻启动了车子。

  左右不过80公里的距离,当车子开到穆奥尼奥的时候才刚刚中午。只不过这一路上无论拉尔夫怎么询问,卫燃却是对调查过程只字不提,哪怕他早已经想好了借口。

  “维克多,我们要不要先吃个午饭?”拉尔夫趁着等红灯的功夫问道,他今天一大早便赶过来了,可为了等着卫燃,可是一直没正经吃过东西呢。

  “不用”

  坐在副驾驶一直盯着导航的卫燃摇摇头,“马上就到了,在下一个路口右转,一直开到穆奥尼奥河边。”

  拉尔夫无奈的点点头,等绿灯亮起之后,立刻踩下油门,在卫燃的指引下开到了河畔一座看起来颇有年头的小旅馆的门口。

第210章 致暴风雪中的友谊

  “就是这儿了,下来吧。”卫燃话音未落,已经推开了车门。

  坐在驾驶位的拉尔夫看了看那个小旅馆门口挂的芬兰语招牌,最后无奈的摇摇头,他可不像他的那位便宜爷爷诺亚那么博学,能看懂芬兰语和挪威语。

  前一步下车的卫燃等拉尔夫停好车子跟上来之后,这才轻轻推开足有两米高,宽度却仅有不到一米五的木门。

  伴随着好听的风铃声,正对着木门的柜台后面,一个满头银发的老太太也跟着抬起了头,慢悠悠的戴上了老花镜。

  “有预定吗?”这老太太和善的语气中带着芬兰人特有的一丝丝疏远。

  卫燃摇摇头,“没有预定”

  “住几天?”这老太太赶走趴在腿上的肥猫继续问道。

  卫燃却并不急着答话,而是抬头看向了这间小旅馆大厅墙壁上挂着的那些油画。无一例外的,这些油画的右下角都有一个由抽象的风车和字母“M”组合出来的图案。

  而原本站在他身后的拉尔夫,在看到那些油画之后立刻瞪大了眼睛,这些油画他虽然是第一次见,但右下角那个显眼的标志却和自己打理的画廊门口的招牌毫无二致!

  “那些油画不打算出售”这老太太提醒了一句之后再次问道,“住几天?”

  闻言,卫燃终于收回视线,“我想找卡尔先生和科农先生。”

  “你找谁?”那老太太一成不变的语调终于有了变化。

  “卡尔先生和科农先生”卫燃再次说道,“或者说,喜剧演员弗洛里先生和他的撰稿人贾森先生。”

  “上帝!你是从哪里知道这些名字的?”那老太太站起身惊讶的问道。

  直到这个时候,卫燃才示意正在发呆的拉尔夫过来,从公文包里掏出了那块黄金表壳的怀表和那本被墨水打翻的证件一一摆在了老旧的木制柜台上,“女士,您还记得这些东西吗?”

  这老太太拿起怀表看了看,又拿起那本证件看了看,许久之后这才答道,“记得,当然记得,这些都是科农叔叔的东西,就连这本证件都是我小时候不小心打翻了抽屉里的墨水瓶才变成这个样子的!

  不过从那之后,我就再也没见过它们了。年轻人,你是从哪得到它们的?又是从哪知道我父亲卡尔以及我的叔叔科农的名字的?”

  “这件事说来话长”

  卫燃脸不红心不跳的将他能找到这里的原因,全都归结于他找到了科农曾经向真理报邮寄假新闻被识破后,苏联克格勃的调查记录。并且顺着那份调查记录一路顺藤摸瓜找到了这里。

  “年轻人,我该怎么称呼你?”这老太太叹了口气问道。

  “维克多”

  “是个好名字”

  这老太太格外正式的伸出手,“我是你要找的卡尔先生的女儿蒂尼娅,很不幸,我的父亲在十几年前就去世了,我的叔叔科农先生,在苏联解体的时候也去世了。”

  “我很抱歉听到这个消息”

  卫燃歉意的说道,他虽然早已经知道这个结果,但同样的消息从卡尔的女儿,这个满头银发的老太太嘴里说出来,依旧让他有些难以言说的伤感。

  对于能把自己送回那场战争,又能再送回来的金属本子以及卫燃本身来说,所谓的时过境迁沧海桑田不过是晃花眼睛的两道白光罢了,但对于他曾经亲身经历的那些故事里的人,那一瞬间却是半个多世纪的等待和寻找。

  “虽然我的父亲卡尔和我的叔叔科农已经去世了,但关于他们和那些德国人之间的故事我还是有了解的。”

  老太太蒂尼娅拿起那本曾被他亲手用墨水染黑的证件看了看,随后问道,“所以你是代替一位叫做雅尼克·穆勒的德军士兵的后裔找到这里的吗?”

  “确实是这样”

  卫燃说到这里拍了拍身边拉尔夫的肩膀,“那位德军士兵雅尼克的儿子委托我调查他父亲的去向,而我旁边这个年轻人,就是委托人的孙子拉尔夫。”

  蒂尼娅老太太仔细的看了看一脸茫然根本不知道他们在聊什么的拉尔夫,慈祥的将柜台上的证件和怀表全都推了过去,随后颤颤巍巍的走出柜台,佝偻着腰,带着他们两人走进了一楼角落的房间。

  这间房间的三面墙壁上摆满了一圈书架,而在有窗户的那一面墙上,则挂了不少照片。

  蒂尼娅老太太努力站直身子,伸出手指着其中一张照片里的合影说道,“那张合影里,个子最矮的就是我的父亲卡尔,他旁边那个一只眼睛被纱布裹住的高个子就是我的叔叔科农。

  而这个房间,就是他们两个曾经的办公室。在我很小的时候,这里也是我的游乐场,我不止一次听他们讲过在战争年代,在一座峡谷里的猎人小屋和几个德国人成为朋友的故事。”

  蒂尼娅老太太说到这里才发现拉尔夫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在卫燃的提示下举着手机拍摄视频了。不过她也不在意,反而和蔼的示意他们二人在靠窗的沙发上坐下来,继续开始讲述她小时候就听过的故事,讲卫燃曾经亲身经历过的每一个细节。

  直到最后,这老太太一脸遗憾的说道,“我在成年之后成了我父亲和科农叔叔的助手,他们那时候靠喜剧表演赚了不少钱。但我记得很清楚,他们第一件事就是买下了刚刚我说过的那座猎人小屋所在的土地。而他们一直一来,最想做的其实想在合适的时候,把他们在那座猎人小屋里经历的变成剧本搬到舞台上。”

  “后来呢?”一直在躲避镜头的卫燃忍不住问道,后来发生的这些事情是那金属本子没有提及的,也是他没有经历过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387页  当前第13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6/238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战地摄影师手札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