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穿成科举文男主对照组_分节阅读_第420节
小说作者:栗银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21 MB   上传时间:2025-09-28 20:50:46

  “太医!”

  “来人,传太医!”

  ......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满朝文武亲眼目睹全公公叫走安王,私下猜测陛下这是要秋后算账。

  果不其然,安王进御书房不过一炷香时间,就被宫人横着抬出来了。

  “看样子陛下气得不轻,对安王下重手了。”

  然而这场闹剧还没结束。

  不多时,众人又听闻御书房传了太医。

  已知受伤的安王已经出宫回府,那么传太医的人是谁,答案不言而喻。

  “安王实在不该,舒妃娘娘生的十一皇子都比他懂事,起码不会把陛下气得传太医。”

  以阮景璋为首的安王拥趸自是焦心不已。

  有人为尚在病中的安王出谋划策,也有人因为外面的风言风语生出退意。

  这样意气用事的皇子是否值得他们的拥护?

  假如有一天安王登基,他会是一位明君吗?

  他们在心里给出了否定答复。

  他不能。

  相反,宸王和靖王一系的官员对此喜闻乐见。

  安王越倒霉,就越衬得他家王爷胸襟开阔,只恨不得这种事情每天发生一次。

  韩榆也听说了安王和永庆帝之间的二三事,心中毫无波澜,甚至有点想笑。

  为了让他闭嘴,挥手赐下黄金百两,结果转头大打出手。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真是好没意思。

  “只是这样一来

  ,你我的折子怕是递上去了也要过些时日才能得到批复。”

  下值后,韩榆和韩松走在宫道上,准备去找席乐安。

  席乐安在大理寺任少卿一职,前途光明,深得顶头上司——大理寺卿的重用。

  “无论银行还是吏部改革,这二者并非一朝一夕能完成,趁这几天再完善细化一下。”

  韩榆颔首,去大理寺接上席乐安,三人一道去了韩宅。

  上次相聚还是四月,今儿得空,韩榆又打了场胜仗,怎么也得庆祝一下。

  祁高驰倒是想来,奈何他还有公务没处理完,只能下次再聚。

  韩宅的饭厅里,三人围桌而坐。

  “银行?听起来挺不错的样子,但就怕百姓不相信这银行能给他们利息,到时候银行建成了没人来存钱,只有个空架子放在那里。”

  韩榆和韩松都明白席乐安的顾虑。

  前者表示:“无妨,届时鼓动商贾来银行存储即可。”

  后者表示:“无妨,届时让朝中诸位大人把银钱存到银行。”

  席乐安:“......”

  你们俩一个逮着经商的薅,另一个逮着做官的薅,是半点不给人留活路啊!

  “这主意好,我名下那几间铺子也赚了不少,到时候我第一个把钱存进银行。”

  韩松淡然的面孔浮现一丝笑意,举杯相领:“那就说定了。”

  席乐安:“说定了。”

  韩榆也举杯,然后仰头一饮而尽。

  “唉,今日月色正好,可惜不能和灿哥儿共赏。”席乐安语

  气幽幽,“三年太长了,真真是度日如年。”

  韩榆斟酒的手顿了下,神色如常道:“灿哥儿为师公尽孝,明年就能回来了。”

  “这倒是。”席乐安再次端起酒杯,“敬重逢!”

  韩榆勾唇:“敬重逢。”

  一瞬的踌躇后,韩松也举起酒杯:“敬重逢。”

  期待重逢,庆祝重逢。

  -

  永庆帝正当天命之年,早年毫无节制的酒色和丹药让他的身体远逊色于同龄人。

  这厢经历了吐血晕厥,在龙床上躺了三五天都没能起身。

  戴皇后为首的后宫嫔妃日日侍疾,朝阳宫弥漫着浓郁的苦涩药味。

  梅贵妃担心永庆帝被安王气出个好歹,又挂念远在宫外的安王,前者将她拒之门外,后者则被前者禁足,她派去的宫人连门都进不了。

  梅贵妃愁得日夜难安,几天下来瘦了一大圈。

  她倒是想让宫外的娘家人弄死韩榆,唯恐再次触怒龙威,只能生生咽下这口气,整日里在朝阳宫外以泪洗面,嫔妃们直呼晦气。

  转眼到了月底,永庆帝不顾太医的劝阻,重回人前开始处理政务。

  早朝上,大家看着脸色蜡黄,骨瘦如柴的永庆帝,不敢相信这是当今圣上。

  月初时,永庆帝还面色红润,宽松的龙袍也掩盖不住微微挺起的肚腹。

  这场大病带走了他大半的气血,与先前判若两人。

  不过官员们掩饰得极好,没被永庆帝发现自己的震惊。

  早朝接近尾声的时候,永庆帝提及银行

  。

  有人支持有人反对,双方各执己见,唾沫星子乱飞。

  永庆帝身体还虚着,被他们吵得头痛不已,索性砸下第二个重磅炸弹。

  “朕打算改革吏治。”

  如同一滴冷水落入热油锅里,金銮殿上瞬间炸开了锅。

  “改革吏治?”

  “陛下三思,当前吏治无甚弊端,微臣以为无需改革。”

  “臣附议!”

  “臣附议!”

  反对者多于支持者,且反对的态度比反对银行时还要激烈。

  可无论他们怎么反对,也没让永庆帝收回成命。

  八月初,吏治改革正式拉开帷幕。

  首先由吏部出面,裁汰部分冗官,停废闲散衙门。

  严格把控朝廷及地方官员的铨选,将政绩定为升迁的主要依据。

  另一方面,吏部出台了一套极为完善的官员考勤、奖惩、考绩等制度,并建立官员档案,政绩惩处一律记录在案。

  除特殊情况,官员每月缺勤天数不得超过三天,情节严重者将记录在档案上。

  官员无论立下的功劳大小,一律分发奖赏。

  同理,官员犯下不至死的罪行,也会根据罪行轻重处以相应罚款。

  当然了,上交罚款不代表可以逃脱大越律法的惩治,该坐牢坐牢,该流放流放。

  ......

  吏治改革涉及到的条例众多,直到十月才完成了七七八八。

  朝堂一片风声鹤唳,吏部官员忙得脚不沾地,散发出来的怨念足以养活整个阎罗殿。

  这期间,韩榆彻底掌控整个吏部。

  阮景璋手

  中的权柄被他收回半数,只留下侍郎职分之内的权利。

  韩榆一改起初的细雨和风,做事雷厉风行,说一不二,且赏罚分明,不论亲疏一视同仁。

  到如今,吏部官员对韩榆已经到了闻韩色变的程度。

  若非必要,远远见到韩榆必然拔腿就跑。

  一次偶然,韩榆发现他们给自己起了个诨名——

  索命判官。

  尚书大人表示他有以下六点要说:“......”

  不过索命判官也有索命判官好处,至少没人敢在他面前玩心眼。

  阮景璋倒是想,奈何韩榆完全不给他机会,重要差事都丢给另一位林侍郎处理。

  官大一级压死人,任凭阮景璋如何愤懑,也只能无能狂怒,被韩榆压得死死的。

  而他那位主子,安王被永庆帝罚了半年禁足,如今正在安王府休养生息,外面有禁军把守,连联系外界的机会都没有,更不可能为他讨回公道了。

  这一切都被隔岸观望的官员们看在眼里。

  确定韩榆技高一筹,且阮景璋少有逆风翻盘的可能,便相继向韩榆发出意欲交好的信号。

  具体表现在雪花一样飞向韩宅的各种请帖,以及一天三次登门的媒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21页  当前第42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20/52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穿成科举文男主对照组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