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_分节阅读_第112节
小说作者:春山有信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775 KB   上传时间:2024-09-10 13:01:51

  他不是贪功,是真的觉得青蒿这个字眼眼熟。

  太极宫。

  李世民语气认真:“523项目为国家所部署,国家的支持也很重要。”

  他思考了一下问长孙无忌:“你说朕也支持药王研究什么医学,他会不会来?朕还能设个孙思邈奖。”

  长孙无忌:?

  敢情设奖那事您不是说着玩的啊!

  他在心里抹了把汗,觉得自己陛下这想法虽然天马行空了一点但也不是没有道理,不说别的,他对陛下半生戎马身上埋的那些个暗伤也有些放心不下,药王若是能来长安再好不过。

  想到这里,他劝慰道:“医者仁心,为苍生计,臣想药王会考虑的,当务之急还是先找到药王为要。”

  “辅机说得对,让底下人加紧动作去找。”

  早被宣来同看的太医令默默地缩在一旁,心里又是纠结又是辛酸。

  陛下心心念念寻访药王,这是对他们太医署不满了啊!但那可是药王诶!大唐顶尖的医者,能见一面这辈子都值了。再说,孙思邈奖什么的,听着也很让人动心啊!

  东汉。

  医圣张仲景微微一笑,一派平和之气:“既是团队,协作互助也很重要吧!”

  【我们可以看到“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这一节。第一阶段,屠呦呦收集了2000个方药,挑选出可能具有抗疟作用的640个,又从其中200个方药中提取了380余种提取物,在小白鼠的身上测试抗疟效果。】

  东晋。

  葛洪摇摇头:“两千方药,无异于大海捞针。”

  “是啊。”鲍姑点点头:“药理上讲究君臣佐使,还需判断出是哪种草药最有裨益,其间种种,艰难不足为外人道。”

  她也是医者,通晓医理,最知道辨方识药的难处。听到这里,不由得对屠呦呦更为敬佩了。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屠呦呦是很舍得下苦功的人,脚踏实地。但有时候收获并不是及时性的,初始阶段的研究效果并不好。课文中隐藏了一些细节,我们来补充上。

  最开始,屠呦呦和团队其实将目标锁定在一个调味品——胡椒身上。】

  “胡椒?”嬴政狐疑着将目光望向夏无且。

  夏无且接收到君王的询问面露难色:“回陛下,臣未曾听说过此物。”

  嬴政眉心微蹙,一旁的李斯适时接过话头:“莫非是番邦异族之物?”

  中国之外,盖称为胡。嬴政点点头,又注意到前面一个词:“胡椒是……调味品?”

  明朝。

  李时珍眼前一亮,他对胡椒这个名词并不陌生,他新近编写的《本草纲目》中还收录过:

  “胡椒主‘暖肠胃,除寒湿反胃、虚胀冷积,阴毒,牙齿浮热痛’,所疗之症有相类之处,但尚不能武断确认吧!”

  他揣测着,也有些说不准了。君臣佐使,一味药施治,他亦不好断言。

  【研究数据显示,胡椒对疟原虫的抑制率高达84%。这个结果让众人感到振奋,于是屠呦呦和同事带着胡椒提取物前往海南疫区开展临床试验,患者服药之后,头疼脑热的症状确实有所减轻。】

  “这……成了?”众人露出了迟疑的神色。

  【但屠呦呦很快发现,病人的血液中还有疟原虫存在,这个引发疟疾的元凶并没有被消灭。】

  “疟原虫?虫子?!”

  梅尧臣一下子跳了起来。

  “她她她她她说……疟疾是因为血液里有虫子?!”

  梅尧臣顾不得其他,撸起袖子猛盯着自己的皮肉看。他又想起刁景纯家那个染上疟疾的侍女,那样一个妍丽女子,血液里有虫子?!再想想诗圣杜甫也曾深受疟疾之苦,元微之亦多次染上疟疾,就连唐太宗亦曾得过疟疾,他们的血里都有虫?!

  梅尧臣眼前一黑,只觉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唐朝。

  元稹的脸色也有些不好:“我倒宁愿是疫鬼作乱,也好过什么虫子。”

  很多得过疟疾的人更是吓得当场抖了抖。这也太渗人了!

  唐朝。

  孙思邈也觉得有一些膈应,但面上还算镇定,他思索着:“《黄帝内经》曰,痎疟皆生于风,阴阳正邪相争,卫气与邪气相合则发病,此为疟论之要。但似乎后世认为,疟疾发病之因另有其他?”

  “疟原虫……”他兀自沉吟:“疟原虫在血中,是否亦可算一种外邪?但这疟虫又是如何到血液中去的呢?他们又是如何看出血液中有疟虫?”

  孙思邈心中疑窦丛生,只希望水镜能多讲一点。

  【同事心灰意冷离开了,屠呦呦却没有放弃,她从胡椒的各个部位提取了120多个样品,逐个实验,但每一个都宣告失败。】

  “等等——”李时珍顾不得叹惋,他瞪大眼睛:“胡椒身上能提取出120个样品?!”

  对于某些名词的陌生并不足以阻止他理解这句话,自然也就更让他惊讶。胡椒他很熟悉,这个东西竟然能提取出120于种东西?!

  “他们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李时珍觉得不可思议,又忍不住有点眼红。他听得出来,后世的医药钻研和现在并不相同,可那种令他们匪夷所思的钻研方式,对医者又有着无可救药的吸引力。

  一时间,李时珍的呼吸都有些灼热了。

  【经过了这次打击,屠呦呦才将目光投在了青蒿之上。但实验结果还是不尽人意,青蒿的抑制率还不如胡椒。

  屠呦呦没有灰心,她觉得这么多民间方子提到青蒿肯定有它自己的道理,她充分相信几千年来的中医药智慧,于是带领团队大量翻阅文献,寻找答案。

  终于——!后来被展示过无数次的一段话出现了。】

  只见水镜中画面切换,一段简洁的话出现在了众人的面前:

  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之,绞取汁,尽服之。

  ——葛洪《肘后备急方》!

第94章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3

  东晋。

  葛洪当场呆愣在原地,他不可置信地揉了揉眼睛,伸长脖子仔细辨认着水镜中的每一个字,尤其是末尾那一行的小小落款。

  “娘……娘子,我没有看错吧?”他的声音有些颤抖。

  一旁的鲍姑握住丈夫的手,面上带笑,眼里却隐隐闪出泪花:“没有看错,是你。葛洪,是你的名字!”

  葛洪另一只手反握住妻子的手背,脸上惊喜不已:“是我,我写出医书了!还延及后世,福泽后人!”

  “嗯!”鲍姑用力地点头。

  葛洪心情激荡,他少生于江南士族,然家道零落,贫毅而求学,又习仙隐丹药。时局动乱,唯遁世以求生。自古医道不分家,不通医者,有时连性命都无法保全,又何求长生?

  是以他兼研医术,多年来亦颇有心得,早有将之编写成册的心思,即使无法传世,也可惠及时人。不曾想水镜告诉他,他不仅把医书编出来了,还能帮到千年之后的后辈!

  一生所求,唯此而已!

  他在心里念叨着这个名字:“肘后备急方,肘后……这个名字好。”他喜形于色:“我的医书就叫这个名字!”

  当事人激动不已,其他“吃瓜群众”也不遑多让。

  唐朝。

  孙思邈回过神来,捋着胡须频频点头:“《肘后方》,不错,不错,确是该找到这里!”

  道教发烧友李白当即精神一振:“葛仙师!”

  “没想到葛仙师不曾成全世人的长生之愿,他的医书却是遗惠千年。”杜甫笑着接过话头,语气有几分感慨。

  “未就丹砂愧葛洪。这下就算没有炼制出丹砂,也能无愧于葛仙师了。”

  白居易被水镜里激动的情绪感染,也不禁为屠呦呦的发现感到高兴,一边微笑一边说道。

  东汉。

  张仲景眼前一亮:“肘后方,置于肘后,备急之方,好啊,编写之人有大功德!”

  内行看门道,张仲景一看名字便知七八,这本救急之书于医者、于民众都大有裨益,后世医道稳步推进,他这个前辈看着也高兴。

  【葛洪是东晋的玄学大家,精通道教理论,是个炼丹大佬,炼丹修道,追求长生不老。

  他认为成仙嘛,养生最重要,所谓“古之初为道者,莫不兼修医术,以救近祸焉。”

  不懂医书的话,一旦病痛降临到自己的身上,无法疗治,那别说成仙了,自己的命保不保得住都是个问题。

  在这种朴素的思想驱动下,他兼修医道,成为了一个医学家。《肘后备急方》就是他写的一个急救手册,有很高的医学价值。后来也有传说葛洪成仙了的,所以都称他为葛仙翁。这个大家当历史趣谈听听就行了,不用当真。】

  汉朝。

  刘彻自动过滤掉最后一句,神情又惊又喜:“葛洪原来是个神仙!”

  这样的炼丹大佬怎么不在朕的武帝朝啊!猪猪陛下万分扼腕。

  满朝文武心中顿时警铃大作:陛下又来了!

  众人不着痕迹地用眼神沟通一番,而后默契地退后一步,独留司马相如一个人在前面。

  司马相如:???众人:谁让前面你露了那么多次脸呢?这种善意的提醒还是你来吧。

  司马相如在心里为自己鞠了一把同情泪,硬着头皮道:“禀陛下,楚姑娘说这是历史趣谈,成仙之事毕竟虚无缥缈……”当不得真。

  话还没说完被刘彻挥着手打断:“人家可都叫仙翁了!再说,精通医理亦可延年益寿,这道理又没错。”

  刘彻觉得自己可以转变思路,方士不行,他找医者总行了吧!不能成仙那就养生怡年,不求千岁万岁,先活个百岁期颐。

  秦朝。

  嬴政听完后,将目光投向台下的夏无且,若有所思。

  夏无且迷惑:“陛下?”

  “你可能修丹方?”他认真地问。

  夏无且:?

  陛下您要我当场以医入道???

  秦汉诸臣一同感到心累。

  东晋。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79页  当前第11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2/17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