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农家养娃种田日常_分节阅读_第365节
小说作者:桃花露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32 MB   上传时间:2025-08-15 11:20:39

  这是俩孩子吗?

  尤其这小男孩子心性过于早慧了些。

  不过看裴二郎和沈氏如此聪慧,儿女过分聪明些也就好理解了。

  至于为何短短时间内会有自己的观点,沈宁的解释是:“我和二郎以前愚昧,让孩子老人跟着受苦,后来在族人相亲的帮助下,我们彻底醒悟。做人首先得自己立起来,否则靠山山倒,即便大哥是童生,也未必会让我们过上好日子,要想变好只能自己努力。团结、自强,是我们全家乃至全村的底色。有了这番人生感悟,再去读书就有很多共鸣。”

  大人你做官也是呀,团结同僚、百姓,你才能走得更远,否则就是汪通判这样,鼠目寸光,早晚翻船。

  詹通判听懂了沈宁的潜台词,就越发惊异。

  这是一个农妇能说出的话?

  裴长青补充道:“大人,如果百姓识字,府衙就可以将律法规章制度公之于众,百姓自行阅读学习,就不会被马明于光之流欺压蒙骗。”

  百姓不识字,不懂法,看到差役就吓得两腿发软,哪里能分辨文书说得对错?

  那还不是任由马明等人肆意妄为?

  官员监督官员,是行不通的。

  每个朝廷都有御史、言官,可哪个朝代的御史言官能管住官吏们的腐败?

  自己查自己,自罚三杯,只是做给外人看而已,自欺欺人,一点实际意义都没有。

  最后也只是慢慢腐烂,重蹈历史覆辙而已。

  只有引入百姓监督机制,才会提高对官吏的约束力。

  即便有诬告,即便有奸猾之辈,即便有党派利用民众舆论互相攻讦,可总体来说还是有利的。

  没看现代政府人员都在微博喊冤么?

  外国势力都在华国微博升堂。

  这说明民众的舆论是非常强大的!

  古代这种小范围内的百姓监督就更加行之有效了。

  即便战争年代,有些远离战场的府县,只要摊上一个好父母官,百姓依然可以过得不错。

  他们现在能量还小,自己只能辐射一村、周边村子,如果是知县、知府,那就能造福全县、全州府了。

  詹通判深吸一口气,又佩服又感慨,真是新生牛犊不畏虎,没有进入官场的新人,真是自信又充满希望。

  这话也就他们敢说,但凡进入官场怕是都不敢说了。

  即便心里有,也会藏起来。

  他笑道:“本官答应你们,以后有什么新的政令,会让人贴到布告栏去,就从今日的案子开始,把汪钟马于等人的罪行公之于众,让百姓明了。”

  裴长青和沈宁起身,给詹通判行礼,“多谢大人心系百姓,我等小民也会感恩诸位大人为民做主,恪守本分,种好粮食,如数缴税。”

  刘知府和同知那边儿案子审得也很顺利。

  汪钟二人发的文书,有些销毁了,有些自以为没问题便存档入库。

  马于的恶行却藏不住,因为他们欺压的商户、作坊、摊贩儿等都闻讯赶来府衙,纷纷状告二人。

  这只是府城的,远些还没得到消息一时赶不过来。

  黄牙子的牙行除了正经买卖人口,还偷、拐、迷、抢了不少孩子,男女都有。

  只要做这行,就肯定有人命沾身。

  府衙甚至将此案和下面县以及其他州府的人口失踪案件联系起来,不少悬案甚至都有望告破!

  刘知府和谷同知越挖越兴奋,也越发害怕。

  为什么黄牙子做了这么多伤天害理的事儿竟然一直没被发现,各地那么多起丢孩子的案子,为什么没牵扯到他?

  这是不是说明各府衙、县衙都有他的眼线甚至帮手?

  或者其他州府的人牙子和府衙胥吏也有勾结?

  看来各府都需自查,自查不够,得由南直隶甚至朝廷直接查!

  否则又是互相包庇的结果。

  两人面面相觑,冷汗唰唰的。

  刘知府更是浑身打冷战,州县衙门、府衙主官如果懒惰懈怠,那……下面肯定藏污纳垢,那些胥吏就肯定会和三教九流的人物勾结。

  牙行、脚行、船家、店家、车行里都有犯人们的合伙人,因为这些行当自由,人员混杂。

  要不说车船店脚牙无罪也该杀呢?

  刘知府有一种如果自己不能好好将功赎罪的话,官宦生涯可能就此结束的感觉。

  这年也甭过了,哪有心思过呀!

  府衙忙成一团,在最终判决结果出来之前,第二日上午沈宁和裴长青就跟詹通判等人告辞先行回家。

  陆裕被留在府衙帮忙,打发一个县衙差役陪同他们返回成阳县,回去跟曾知县汇报详情,也要跟陆裕家人说明情况。

  沈宁一行人翌日傍晚抵达成阳县,住一宿,再跟张氏等人一起回村。

  张氏销售组加上高进升作坊组还有俩做饭的妇女,加起来差不多二十人,也是浩浩荡荡一群。

  张氏笑道:“这些天他们晚上都加班做米粉,我们就脚不沾地地去卖,终于给县里住户囤够过年吃的米粉了,要不还捞不着放假,得等年除夕呢。”

  小珍珠:“大伯娘,那你们可牛了,知府大人他们就是除夕到初五放年假。哈哈,你们和大人一样忙呢。”

  小鹤年:“今年知府大人他们过年怕是也没假放,我听他们说除夕夜回家吃饭,初一还得去办公呢。”

  马明于光这个案子,似乎牵扯甚大,他跟着爹娘去府衙的时候听了不少,还看了几分文书呢。

  孩子们又瞬间把小鹤年和小珍珠围住,纷纷问府城什么样儿,府衙什么样儿,大官什么样儿。

  沈宁听着还挺不落忍的,有些心虚地拜了拜,希望诸位大人莫怪。

  裴长青却毫不心虚,谁让马明于光不会挑日子的,你俩年后来敲诈也行啊,非赶年前来捣乱。

  可不就坑了诸位大人?

  确实,不只是府衙的诸位大人今年过不好年,就连下面十个县都跟着忙成陀螺。

  府衙要一口气将案子审结。

  还得给下面十县发公文,让县衙即刻核查人口丢失案,尤其丢孩子未归的。

  不管城里还是乡下,不得有任何隐瞒,全部上报。

  最后再写一封言辞恳切的认罪书发往南直隶,敬告上级自己失察,竟然不知身边藏着如此穷凶极恶之徒。恳请上官年后通告全境,严查车船店脚牙青楼六行,但凡有拐卖人口、强迫卖淫者,一律抓起来严审。

  而黄牙子作为严打的典型,和数名同伙及其相关利益人被判死刑,抄没所有家产。

  马明、于光涉案深,被判徒刑两千里。

  汪钟两人是官身,直接押解南直隶,由上级审判定刑。

  黄牙子、马于等人的审判结果也随之上报南直隶,由上官审核,无误后再将死刑犯上报朝廷,年后由皇帝朱笔勾画死刑。

  这些沈宁他们就不知道了,他们忙着收拾东西回家。

  高里正、陶启明他们也送了不少货囤在院儿里。

  高里正让高三郎和陶启明在这里过年守着院子,顺便给人发货。

  不少客商过年也不能回家,住客栈、吃饭馆酒楼,所以这些地方过年也不关门休假的,甚至因为别家都关门歇业,开门的几家生意更好。

  高里正他们赶了好几辆骡车过来,回去正好把张氏等人拉上。

  回家途中顺路跟合作的老板们道别,而高里正也早就跟他们说过自家回家的日子。

  麦掌柜、康老板、靳老板等人都等在店门口,见着沈宁他们车队浩浩荡荡过来,立刻上前作揖,“沈老板、高老板、裴二郎,提前给你们拜年了!”

  沈宁等人也连忙回礼,“诸位老板,恭喜发财呀!”

  老板们就吩咐小二赶紧给沈老板往车上装年礼,都是肉、鱼、虾蟹海货、蔬菜之类的。

  沈宁都推辞不叠,他们没来得及给人准备年礼啊!

  靳老板等人笑道:“沈老板千万别客气,来年多做吃食,再给我们酒楼饭馆添几道新菜呐。”

  沈宁:“一定一定,大家生意兴隆,一起发财。”

  小鹤年“蹭”掏出厚厚一沓子红纸福字和小对联来,“老板爷爷伯伯们生意兴隆,新年纳福,这是我们豆腐村的福字!”

  一人发一个。

  靳老板一听:“阿年,我,我家屋子多,门多,多发俩!”

  他一手一个,卷起来插在后衣领又要了两个,乐得笑出大牙,“豆腐村是福气村呀,福气娘子家的福字价比千金呐!我可赚了!”

  小鹤年今年跟蔺老板赚了钱,家里笔墨纸砚都不缺,他也不需要给自己添置什么,爹娘爷奶也不肯要贵的礼物,后来在府城逛街的时候看到店铺卖红纸的,他就买了许多。

  大纸裁小写福字,再小一点写小对联。

  红纸对乡下人来说也是稀罕金贵物呢。

  他原本是想拿回家送村里人的,毕竟村里人以前都穷,过年没有贴对联福字的习惯。

  今年他们不是教会大家写福字了么,他想送一些,实在不够就拿笔在木板门上写也一样,图个吉利嘛。

  古代桃符不就是类似么?

  本朝也就官宦人家有写对联的习惯,商户、普通百姓都不贴的。

  现在小鹤年和小珍珠分这个,老板们自然欢喜。

  这是好兆头、好彩头啊!

  豆腐娘子一直被人说是福气娘子,豆腐村是福气村,红席也是福气席。

  现在小鹤年发福字,那自然是无比珍贵的。

  对众老板来说,这可比什么肉鱼的珍贵。

  虎头小声叨咕:“阿年,给咱们自家留一点。”

  小鹤年:“大哥你放心,还有呢。”

  裴云早就回镇上了,他们就不必过去。

  县衙这两天肯定也忙,毕竟案子牵扯了钟典吏和陈三,他就不过去打扰,正月再来拜年即可。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85页  当前第36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65/48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农家养娃种田日常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