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农家养娃种田日常_分节阅读_第368节
小说作者:桃花露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32 MB   上传时间:2025-08-15 11:20:39

  两位嬷嬷、两位东宫大太监还有两位锦衣卫在上,卢锦和张顺识趣儿地捧着酒坛子帮忙筛酒、烫酒。

  这可是霍家酿造的最好的美酒,这一小坛子要半两银钱呢。

  是霍三少托高里正送的年礼。

  小珍珠和小鹤年喝的是水嬷嬷给他们特意熬的山楂蜜水,酸甜可口,助消化。

  水嬷嬷示意裴父:“过年了,裴兄弟说两句?”

  裴父正眯着眼睛美滋滋地嗅闻美酒呢,他深深地陶醉在这幸福的新生活里,未饮先醉。

  闻言老脸唰得红了。

  让他讲话?

  好羞耻,害臊!

  他赶紧摆手,“我、我可不会,二郎,你和阿宁讲两句。”

  这就到了裴长青擅长的节目了,毕竟前世作为裴总需要在各种场合讲话。

  他没有说什么废话,更没自恋地吹捧自己,端着酒碗先感谢爹娘,再感谢阿宁,又感谢珍珠和阿年,后面每个人都点到,连苏婆子和四个小太监也没落下。

  “分家前根本想不到会有今日,更加想不到会有京城来的贵客一起过年,这是咱们的缘分,以后不管去往哪里,都希望咱们不忘初心,心怀希望,共赴远大前途!最后,咱请阿宁说句贺词。”

  沈宁也没忸怩,她端着酒杯,笑道:“咱们遥祝萧先生和阿恒新年顺遂,祝愿陛下万岁千秋,大庆朝繁荣昌盛!”

  众人起身,炕上坐的诸人也跪直了身体,朗声祝愿皇帝陛下万岁千秋,大庆朝繁荣昌盛!

  两位嬷嬷和四位小太监眼睛都湿润了,顾千里和韩方也是万分虔诚。

  他们纷纷觉得裴二郎夫妻俩真是陛下的好子民啊,一介布衣,不曾见过陛下,竟然如此发自内心地祝愿。

  嗯,要给陛下描述这一幕。

  江南某山村,小太监春来把热气腾腾的饭菜摆上简陋的饭桌,“这边儿冬天也有翠绿的青菜吃,这霜雪打过的青菜,吃起来好甜的。我用荤油炒的,更美味了呢。”

  一名长随打扮的锦衣卫捧出一坛水酒,笑道:“这是村里百姓们凑钱送我们的谢礼。”

  另外一名护卫打扮的锦衣卫又端出一笸箩热气腾腾的糍粑,“这是几个大娘婶子送的。”

  他们来这里以后租了一处小院子,一边种菜一边教村里半大孩子学拼音识字、数字算术法。

  因为他们不收束脩,还免费拿识字表给孩子们临摹,村民都非常感激他们。

  虽然江南富庶,可山村总归是贫穷的,读不起书,不识字,就不能去城里当伙计,只能卖苦力。

  可卖苦力的人太多,根本轮不到他们。

  现在好了小先生过来教他们用简便方法识字算账,孩子们学得好快的!

  这些十几岁的少年学会识字以后,就能去城里找份伙计的活儿干啦。

  只要做得好,包吃住一天二十文是有的。

  “春来先生,过年好!”

  “谢谢你们呐。”

  “大娘婶子们,不用谢我们,还是感谢陛下和……豆腐娘子吧。”

  小德子他们说拼音识字法是豆腐娘子一家琢磨出来的,其他人的姓名他们不知道,就用豆腐娘子代表吧。

  “老婆子们给皇帝磕头,求老天爷保佑这么好的皇帝和豆腐娘子长命百岁呀。”

  不同的地方,差不多的事情在上演。

  那些小太监和锦衣卫组成的三人教学小组如星星之火落入大庆王朝各处偏远的乡村。

  这些地方穷困,没有什么大户,自然也没有多少阻碍势力。

  若他们试图在繁华之地招募学生,就容易被当地书生、教书先生以及大户联合抵制。

  即便他们教的只是识字,并不会教读书科举的学问,即便那些穷苦的孩子不花束脩只学识字,并不会走上科举仕途,可他们依然会被排挤针对,甚至被围剿、追杀。

  幸亏一个小太监配备两个锦衣卫,人少,轻车简从容易转移,而锦衣卫们总归受过专业训练,遇到危险便火速调整计划。

  他们果断从城市转移到农村,尤其那些远离城市的穷山村。

  教会一个村子,他们就可以转战另外村子。

  此时,他们也在除夕之夜尽自己所能庆祝新年。

  遥祝皇帝陛下万岁千秋,希望大庆王朝繁荣昌盛,天下太平!

  正月初一本家、本村互相拜年,道一声“新年好”。

  豆腐村的人闲不住,过了初三就开始催沈宁开工赚钱。

  满村男女老少都摩拳擦掌,眼神期盼,沈宁自然要满足他们啦。

  正月初六作坊开工,沈宁和裴长青带着小珍珠和小鹤年去县里拜年。

  裴长青特意去县衙拜访了曾大人、陆裕以及众位书吏。

  陆裕告诉裴长青,钟典吏已经缉拿归案,钟主簿被连累不能再当主簿了,只能做普通书吏。

  曾大人现在对裴长青越发亲切,不但留他吃饭,又送他一套自己注解的《大学》,还指点了他学问。

  正月底。

  这日裴长青正和小鹤年、陈琦比赛背书,沈宁和小珍珠当裁判。

  正背书呢,外面隐约传来敲锣打鼓的声音,很快有快马疾驰而来。

  “阿宁、二郎,快去看看那些人是不是来找你们的?”大伯娘小跑着过来通知。

  沈宁和裴长青等人赶紧出门去看,就见陆典史骑快马疾驰而来。

  到了跟前,陆典史利索地翻身下马。

  过个年,人家大吃大喝都胖了,他居然瘦了不少!

  神情却是十分愉悦的,他哈哈笑着:“二郎、弟妹,快,预备香案,圣旨到!”

  沈宁和裴长青都惊呆了,圣、圣旨到?

  他们干什么了就圣旨到?

  出门来查看的王永和冯彬看到,也激动得直攒拳头,喃喃道:“陛下终于……终于要把他们召回殿下身边了吗?”

  他们是懂这个的,立刻回去找水嬷嬷和宫嬷嬷,让他们准备香案、红布等等。

  裴母都没听明白,“什么剩纸?为啥还上香?”

  水嬷嬷笑道:“恭喜大妹子,是皇帝陛下知道二郎和阿宁,给他们颁发圣旨呢。有了这圣旨,以后咱家就改换门庭啦,再也没有那不开眼的敢来敲诈勒索啦!”

  “啊?”裴母明白过来怎么回事以后被一股巨大的喜悦击中,这种感觉过于强烈,让她眼前直接一黑。

  旁边宫嬷嬷预备着呢,立刻扶住裴母,掐人中。

  裴母:“哎哟娘哎,列祖列宗,这是哪个坟头冒青烟儿了啊?他爷,他爷……”她又喊裴父。

  有宫嬷嬷和水嬷嬷指点帮衬,他们在院子里摆上像模像样的香案,其实就是供桌盖上红布,摆上香炉,再点上三炷香。

  张公公居然有一种类似“近乡情更怯”的感觉。

  确切说是追故事连载看到原型的感觉。

  最初他和皇帝听萧先生讲豆腐娘子一家的故事,后来看水嬷嬷宫嬷嬷写信讲,再后来还看顾千里写的,他们角度不同,侧重点不一样,却让他和皇帝都看得津津有味。

  过年又听谢恒讲,他讲得更加深入,更加亲近,更加动人。

  裴爷爷如何从不敢说话的任劳任怨的老黄牛变成现在的编匠头子,村里老头子有事儿都找他拿主意。

  裴奶奶如从从胆怯懦弱,被大儿媳欺负的老丫头变成现在的大家长,大儿媳见了她老老实实的。

  可他们都非常慈祥,疼儿子媳妇,疼孙女孙子,对他这个外姓孩子也如亲孙子一般疼爱。

  更不用说裴二郎和沈娘子了,他们的好三天三夜说不完。

  他说最多的就是小鹤年和小珍珠,听他说了以后,张公公和皇帝就仿佛能看见这一家子在眼前活动般真切。

  皇帝非常想见见他们,于是特意打发张公公来颁旨。

第130章 皇帝表彰 这孩子和太子多般配啊

  张公公对这家人也好奇,很想见见他们,要替陛下好好看看他们是否如传言中那般有趣。

  这一路上他既想立刻看到他们,又害怕看到他们和想象中不一样而心生失望。

  这会儿到了门前,也算是尘埃落定。

  桃源许知县和曾知县作陪,看张公公停下里,便伸手引路,“张公公,请。”

  张公公却顿住脚步,打量了一眼,土坯墙、木板门,全都是原汁原味没有什么修饰的。

  简单的木板门上贴着一对鲜红的福字,那字打眼一看清俊秀逸,有点萧先生和谢相爷的风格,再认真看笔触青涩稚嫩,仿佛出自幼童之手。

  他不由得唇角勾起,看来是阿年的手笔,他临摹谢恒的字迹倒是挺像回事。

  张公公心里的石头就落了一半儿,似乎看到一个清俊的农家小童端坐在桌前认真写福字的模样,是想象中的样子了。

  王永冯彬候在门内,躬身请他们入内。

  张公公瞥了两人一眼,笑了笑,抬步走入院中。

  这简陋的院子是他根据信息脑补的样子了。

  正对大门是一堵土坯影壁墙,墙中间倒是花了点心思,用砖头拼出一个菱形格子,正好贴了一张福字。

  院子西南边儿有两座土坯石头混合砌成的……茅厕?

  哟,人家还分男女呐,墙上挂着写有男女字样的木牌,红男绿女,怪讲究的。

  张公公当即就笑起来,谢恒说这俩字是他来参观以后跟阿年写的。

  院子里倒是干净齐整,中间一条碎石铺成的甬路,甬路挺宽阔的,东西墙根儿栽了一些小树苗,还用稻草盖了一些韭菜、菠菜啥的,透着绿意。

  院子挺大,屋前一丈半的位置用青砖铺地,下雨也不会泥泞。

  这会儿香案就摆在此处,男女老少乌拉拉跪了一地。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85页  当前第36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68/48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农家养娃种田日常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