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庶女上青云_分节阅读_第117节
小说作者:吃吃汤圆呀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724 KB   上传时间:2025-10-01 21:49:48

  说起母亲她们又都沉默了,半天三娘子才开口:“你这回去老家若是能探望她,也替我将这个送给她。”,她从怀里掏出一对手绣的狐狸毛软护膝。

  “吕封样对你好就好,若是他不好,你记得写信给我,我让爹敲打他。”六娘子很是大义凛然。

  三娘子被逗乐了:“好好好,不过你也该出嫁了,到时候妹夫给你撑腰。”

  “我才不嫁人呢!”六娘子摇头,“先前我身边有个泉州奶娘,她说过泉州那里有自梳女,女子梳起头发一辈子不嫁人,我也想做自梳女!”

  “真是孩子话。”三娘子不当回事,“等到太原爹多半是要给你们在当地许配人家的,只怕那里靠近鞑子地盘危险,风沙又大……我平日里也留意人家,叫你姐夫也帮你留意着,万不得已还是不要嫁到那里,否则我们姐妹一辈子都难嫁人了。”

  两姐妹又说了一阵私房话才散。

  这回三娘子的乖觉太太看在眼里,再加上年岁大了往日对大姨娘的恨意也放下不少,送行她时就将张氏的帖子递给她:“这是元风娘的拜帖,我们走了,你若是遇上什么事寻她就是。我也事先跟她打过招呼。”

  三娘子接过帖子,喜出望外,想要道谢却说不出口,只跪在地下,给太太郑重行了个大礼。

  大少爷夫妻留了下来,连带着还有些可靠的仆从一起照看园子。以后三娘子也能回娘家,等弥哥儿略微长大些还会来江南读书,所以这座园子一时半会荒废不了。

  与旧朋友道别、收拾行李,等到秋天天凉快时,顾家人终于踏上了回家的路程。

  临出发前,在码头上,居然还有本地乡绅百姓,举了万民伞来挽留顾介甫,让他垂泪不已,事后又欣慰不少:做官到能拿万民伞,可见在百姓心里口碑不错。

  等出了城,外面人少些,顾一招姐妹几个掀开窗帘看外面窗景,她从穿越来就在苏州府,如今骤然离开有了几分背井离乡的惆怅,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还能回来。

  太太也不像往常一般拦着她们姐妹,自己也跟着与四姨娘感慨:“没想到在这里一转眼住了十年。”

  “太原府如何?真的会干到让人流鼻血?”四姨娘却满心都在憧憬新生活。

  太太就笑:“说胡话呢,太原府也是繁华地界,只有没见识的井底之蛙才会抱残守缺,嚷嚷着别人故园不好,你也是四处走南闯北有见识的人,怎么说这么没见识的话?”

  四姨娘不好意思笑笑:“我是没见识嘛。”

  “说起来那里气候要更好些,夏日清爽许多,虽然外面热但到树荫下就凉快许多,也没有梅雨天气,东西也不像你老家福建一般容易发霉。”太太回忆着太原。

  “当着?”四姨娘激动起来,“那敢情好。”

  一直在她们旁边慢悠悠给太太打扇子的樱姨娘忽然指着窗外“噫?”了一声:“那岸边站着的人是谁?”

  “莫非是故旧来送行?”太太纳闷,“老爷收了万民伞乐已经再三请百姓回去了,说要低调行事,这么还有人过来?”

  她身边的弥哥儿跟着探出头去看,拍手笑:“是萧世子!”

  顾一昭抬着窗帘的手就顿在了半空,差点丢了魂。

  六娘子和四姨娘同时觑了她一眼。

  “他怎得回来?”

  外头老爷的船已经停了下来,与萧世子交际了起来。他亲自下船来邀请世子上船,世子不上船,老爷的人却很机灵,将酒桌摆下来摆酒请世子就坐。他自然是觉得面上有光。

  “原来世子是来辞行的,也是,我想着他与大女婿交好,又备受老爷照顾,这回老爷要走,他于公于私都要来辞行。”太太放下心来。

  等喝了几回酒,外头人来禀告:“世子说要给太太也敬一杯茶。”

  太太自然是应了下来,自有人带着萧辰上船,船舱狭小,一时也不好再下船换个地方,顾一昭就和其他女眷们躲在竹帘子遮着的后舱里。

  萧辰今日穿着常服,执子侄礼,大红色的袍角上缀着暗色青金石,一顶金丝冠衬托得他意气奋发,他神色却很郑重:“听闻伯父伯母要走,特来奉上清茶一杯,给伯父伯母辞行。”

  “客气。”太太很是纳罕,往日里傲气的世子哪里会这么恭敬?又觉得是看在仰鹤白的面子上,所以也自然而然受了礼。

  顾一昭躲在竹帘子后面,觉得他的目光似有似无,隐约朝竹帘扫了一眼,顿时觉得极为心虚,偏偏这时候四姨娘手里的扇子不慎掉在了地上。

  “不知诸位妹妹们……”萧辰自然问。

  太太想想就招招手:“也罢,两家是世交,如今要走,见个礼也不算什么。”,招呼女儿们出来见礼。

  出来的是五个小娘子,一水排成一行,跟萧辰行礼。

  萧辰自然是回礼。

  再抬头时顾一昭觉得自己面上有一股视线扫过,她不敢多看,赶紧又低头,将视线投向了眼前的地毯,专心致志琢磨这种桑蚕丝掺杂了羊毛的地毯,可第六感总觉得身上黏了一道若有若无的视线。

  萧辰却没有如她担心做出什么惊世骇俗之举,他行过礼,简单寒暄几句,就起身要走:“别耽搁了看好的出门吉时。”

  说着就下了船。

  顾一昭坐在窗边,心乱如麻。

  偏偏六娘子掀开窗帘还要看个究竟,一会念叨:“世子下船了,跟爹爹告别了,开船了,他上马了,他还站在岸边看我们呢……外面只剩下个影子了……哎拐弯了我看不见了!”

  惹得太太笑:“小六是个才女性子,今日也凑热闹?”

  “船上无聊嘛。”六娘子撒娇。这些日子她与太太的关系也显著缓和,从前泾渭分明,如今也能说笑两句。

  她们说说笑笑,只余了顾一昭,心里说不上是什么滋味。

  船顺着京杭大运河一路北上,t依次经过济宁,东平湖,随后下了船又换马车,到了武安。

  一行人进了绵延不绝的太行山,过了黄泽岭眼前风景就骤然不同,从平坦的平原骤然升了一个台阶一般,进入了高原,窗外的风景也从绿意盎然的娇羞到大气爽朗的开阔,顿时觉得整个人的心胸也跟着为之开阔。

  过了辽州,就拿出了厚衣裳,往常在苏州时还穿着薄衣服防着秋老虎呢,此时却觉得冷,都套上了初冬的薄外套。

  这些天在路上,几个小娘子也跟着太太学习地形,知道太原府是西山和东山夹杂着汾河,河谷里坐落着满城人家。

  还知道太原府事关重大,西边接着陕西的榆林卫,北边接着大同卫,西北过了神木和镇西卫,就是沃尔都司,外面是北地鞑靼的地盘。

  除此之外,就是给她们讲述老家的情况:

  顾介甫兄弟有四个,按照《诗经》里“生甫及申”的排行。

  大伯顾介生是祖母嫡出,自小聪慧,科举高中后就在外面做官,年纪轻轻就做到了翰林的位置,很得师长和上级喜爱,奈何得了一场风寒就一命呜呼,顾家也就集中精力将宝都押到顾介甫身上。

  长房留下的是大伯母林氏,她膝下一个女儿顾寿宁,早些年嫁出去了。

  三叔顾介及是顾介甫一母同胞的亲兄弟,都是姨娘所生,不过他不擅长科举考试,勉强中了个秀才的功名后就在老家负责经商、外联这些事务,他虽然不爱读书,但在经商上有天赋,这些年在顾介甫官职的庇佑下将家里生意越做越大,很是能补贴到顾介甫。

  三叔婚嫁的是当地儒商家族的女儿胡氏,生了一儿一女,女儿唤作常宁。

  最小的四叔顾介申也是庶出,为人忠厚有余但智商情商不够,说话常常让所有人都下不来台,这样的人自然也是早早就告别了家里承重梁的地位,在连续几次科举不利之后索性就放弃科举考试,专心打理顾家的家务琐事。

  他的妻子也贤惠忠厚,是当地地主家的女儿方氏,三儿一女,女儿唤作盼宁。

  下面还有两个夭折的叔叔,五叔、六叔都是祖母嫡出,可惜都没挺过二十岁。

  家里的祖母贺氏接二连三丧子,膝下只余了个小女儿顾依音,所以早就潜心看经念佛,对世事看得很淡,家里的家务也都由大伯母林氏主持。

  等马车行到榆次时,外面的管事就来汇报:“三老爷带着三夫人亲来迎接,听说在城门外侯了半个月了!”

  三老爷就是老爷一母同胞的弟弟,老爷很是激动:“赶紧招来见面。”

  太太却闻言很不大积极,顾一昭敏锐捕捉到跟着太太的钱妈妈甚至还撇撇嘴,不由得对三老爷一家很是好奇。

第77章

  榆次县城很是繁华,满大街的店铺,听说宋朝时有位皇帝为了防止并州府原本的州府晋阳产生王侯,就毁了晋阳城,将并州府迁到了榆次。

  三叔身着石青潞绸长衫,脸颊圆润,看着也有应酬的肥肚子,像是个肥胖版的顾介甫,但眉目仍旧清秀,看得出来年轻时候必然也是个翩翩美男子。

  他开口却截然不同,说话热情圆滑,让顾家上下想起江南一带的商人:“二哥一家风餐露宿,很是辛苦吧?我略微备了些酒菜,给哥哥一家梳洗盥洗,马上就要到太原了,到时候也能好好喘口气。”

  虽然不太习惯于三老爷的热情,但听说很快就能结束旅程,大家还是大大喘了口气:这一路太过颠簸,先是晕船,大半的人晕船吐了,后面好容易习惯了行船但又下了船,上岸后连着好几天大家都觉得地面还在晃悠,等好容易习惯了地面,又发现马车太难坐了!

  非常颠簸,几天下来屁股都要颠成好几半!

  这还是建立在有大半世仆都是北方人能习惯家乡风土的情形下!那些南方新买的仆从连带着四姨娘这样的主家吃食都吃不惯,简直昼夜都是煎熬。

  顾介甫对亲弟弟很是亲热,一把拉住他的手:“三弟!”,两人涕泪俱下,表达了一番兄弟情深。

  这时三叔身后的三婶也热情迎上来,她穿着时兴的水田衣,满身的水红鹅黄嫩绿亮紫的补丁,好多官府禁止的颜色,虽然民间渐渐宽松百姓们偷着穿,但没有她这么嚣张的,满身铺满了颜色。

  不过——

  看着非但不好看,反而别有一番土味。

  崔氏倒客气,也拉着她的手:“三弟妹这么客气,居然亲自来接我们,真是受宠若惊!”,原本这种原地迎接的事都是派个管家来就好,谁知三叔出动不说,三婶居然也跟着过来。

  “嫂子可莫要羞煞了我。”三婶笑,“我是寻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好出门玩玩!”,她帕子一甩,爆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

  她这么一自嘲,旁人反倒不好怀疑她的动机,只能领情。

  崔氏嘴角绽放出一个苦笑的影子,又拉起了她的手寒暄家常,亲如姐妹。

  顾一昭看在眼里,先是觉得这个三婶果然是个厉害人,又觉得太太这些年长进了不少,居然能不挂脸,看来在苏州府做官夫人这几年她也大有成长。

  因着榆次县靠近太原府,所以顾家在这里也有产业,三老爷带着一行人坐着马车前往,是一个两进的大院子。

  在院子里略微歇了一夜,第二天一行人又往太原走。

  一天后顾一昭终于站在了太原城前头。

  这座城池修建得宏伟坚固,比起江南的白墙黛瓦,这里是朴素的青砖石块,虽不如江南秀气婉约,但更加牢靠厚重,一看就是久经战火侵袭过的重地。

  三夫人殷勤给太太讲解城中风景。待到府上时,外头有人禀告:“老夫人不知道今日到,正好遇上十五,带着府上几人去外面上香了。”

  老爷太太倒没觉得受轻视。一来他们熟悉老夫人,知道她每次遇到十五都有带全家人去上香的习俗,二来古代交通不便,往往能在说定的时间波动三个月到达都已经算准时了,所以并不能要求全家人什么都不做就干等着自己。

  其他人不在,但院门口二房的女儿正在门口翘首以盼,她跟顾一昭同龄,身着软烟罗白纱衫,对襟圆领滚镶花边的粉红比甲,穿着八宝蝴蝶挑线裙,发间簪着琉璃簪,手腕戴着硕大金镯子,又富贵又显眼,花枝招展如一只蝴蝶。

  “常宁!”三婶的面上露出一丝意外,转而笑道,“还不见过你二叔二婶。”

  “二伯父好,二伯母好!”常宁向长辈打招呼,还算勉强行了个能看的礼。

  老爷和太太身边的人早就将备好的见面礼送过去,顾一昭几个才后知后觉她们几个都没拿到三叔三婶的见面礼呢。

  三婶似乎也意识到这一点,从怀里掏出一个玉石的长命锁递给弥哥儿:“弥哥儿收着,以后做个状元郎!”,但对其他几位小娘子就什么都没有了,像是不存在她们这些人。

  顾一昭了然:原来在三房眼里,她们这些庶女等于空气,要不然刚才常宁见礼时也未给她们这些姐姐妹妹打招呼,显然是目中无人的很。

  她还好,四娘子气得瞪了常宁一眼,六娘子更是攥住了拳头,七娘子昂起头不看常宁。

  太太扫在眼里,只不过她自然不会在这种事上跟三房翻脸,只在三弟妹殷勤请自己去吃饭时不咸不淡笑道:“累了一路,我也是无心去,恐怕要辜负弟妹这份心思了。”

  眼见着三夫人脸色不好时,又不咸不淡添了一句:“三弟妹不会在这种小事上跟我生气吧?”

  “怎么会?嫂子想哪里去了?”三婶咬着后槽牙笑道,“倒是我们想得不周到,不应该在哥哥嫂子舟车劳顿时就大动干戈。”

  一路殷勤扶着太太进门,一叠声笑道:“我们特意收拾好,嫂子莫要客气,就将这里当做自己家。”,似乎刚才的那个下马威不算什么。

  好容易敷衍她走了,钱妈妈嘀咕一句:“还莫要客气?本来就不用客气,说得好像这就是她的资产一样!”

  顾家还未分家,这些田产房舍都是公用,他们一行人要住也是随便住,倒不用领三夫人这个情。

  崔氏也无奈笑,一边扭头卸钗环一边道;“当初在太原时她就很机敏,带着我说是我们最亲,可扭头就给我挖坑,我当时年纪小,没少在她手里吃亏。”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57页  当前第11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7/15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庶女上青云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