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汉女侯_分节阅读_第101节
小说作者:峨眉山猴子03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607 KB   上传时间:2025-10-07 11:12:11

  苏武试图解释,但大宛人不听,并将他们斥责了一遍。

  “还要勒索咱们的丝绸给死人当丧服。”

  大汉讲究视死如视生,别说丝绸了,各种奇珍异宝黄金明珠,家里有的,可劲儿往墓里堆。

  但这是大宛,他们这样做只有一个目的——碰瓷。

  最终实在没有办法,他们只好将这些人揍了一顿,这才得以脱身。

  “不需要九世之仇。”闻棠一拍桌案道,“咱们有仇现在就报,绝不隔夜。”

  汉使们披甲带剑,跟着她直接去了郁石城城主的住处,

  郁石城城主被他们这幅整装待发地样子吓得腿脚发颤,生怕这群汉使杀掉自己。

  汉使冲他比了两根手指头。

  城主实在不懂这是什么意思,总不能是他们心情不好非要杀两个人吧?

  粟特商人将刚刚发生的事情告诉城主,随后替他翻译道:“汉人使者让你两个时辰解决完这件事。”

  听完之后,城主天塌了。

  他连天塌的时间都没有。

  先安抚好汉使,然后开始四处奔波,恨不得身上长两个脑袋,分头行动,忙忙碌碌,终于在截止时间前半刻钟,将所有涉事人员都带到现场。

  之前挑事的那些人,见到锦衣华服的汉使,他们说汉人的马并非良马。

  见到披甲带剑的汉使,他们瑟瑟发抖,直接跪了。

第81章 兵变

  这是灭掉匈奴后第一次出使西域,因此刘彻给了使团足足的经费,他们身上的甲胄是打匈奴时骑兵身上穿的鱼鳞甲,精良到甚至可以抵挡远方飞过来的箭矢,这种甲唯一的缺点就是很重,穿上之后会不方便,所以出塞这一年来,他们也就楼兰兵变那晚穿上过,其余时间穿的都是普通皮甲。

  自古以来“中国制造”这四个字的含金量就很高,都不用亲自试验,大宛人光看到他们缝在铁甲上的“鱼鳞”片都觉得恐怖,每一片鱼鳞单拎出来都能当成一枚削铁如泥的暗器。

  再加上使团中那些郎卫们都上过战场,杀过人,身上带着一股血腥气,凶神恶煞的,简直吓死个人。

  大家一起上,采用人海战术,兴许能制服这帮汉使,但万一他们的大王知道这件事后生气了,再派出十倍的人来讨要说法,郁石城只是一个边境小城,可经受不起这样大的动荡。

  所以善于察言观色的城主经过一番权衡后,很快做出结论,决定息事宁人,先想办法把大汉的这群祖宗们送走再说。

  汉使中,却有一人陷入沉思。

  儒生孟通观察自己手里这把剑,礼记有云:士必佩剑,虽然他是个穷儒,但也一直遵守这条礼仪,在长安贾市中花费很大一笔价钱买了一把佩剑。

  三年前,孟通讨厌博昌侯。

  当然,他也不喜欢穷兵黩武,举全国之力对匈奴发动战争的陛下,但是儒家尊君的思想让他将这一切全都甩锅给卫青、给闻棠、给那些一直撺掇陛下出征匈奴的武将们。

  在武威,他见到许多从各地迁徙到边郡的百姓,他们背井离乡,长途跋涉。除此之外,国家也因为这几个新建的郡,耗费许多钱财粮草,路上转运之资花费上亿,他应该讨厌的。

  是的,他应该讨厌这样的结果,可为什么,为什么看到陇西郡百姓对他们热情的招待时,心中的坚持却有些动摇了呢?

  是因为再没有匈奴侵扰大汉,即使是生活在大汉最边境的百姓也能过上平静的生活了吗?

  或许吧,他也不清楚。

  出塞之后,遇到危险,会有这些郎卫作为先锋,所以他很少拔剑,对他来说,佩剑只是“礼”的象征。

  年逾六十,在这万里之外的异邦,他今日又意识到了——剑同样是“威”的象征。

  他脑海中突然回响一句闻棠曾经说过的话。

  “大汉的钱帛不用来当军费,难道要充当送给匈奴的丝帛钱粮吗?”

  若今日使团手中无刀剑,那么这些钱是否会变成精致的丝绸,送到那些信奉袄教的大宛人手中?

  会是这样吗?他也不知道。

  脑袋一瞬间变得很模糊,似乎有很多知识涌了出来,都是他曾经在古籍中学到的,这些文字分散后又聚在一起,最后融合成一句——

  周易曰:君子自强。

  此时,那名在逆旅中嘲笑汉使的大宛人心里想的却是,汉使说得没错,他们的刀果然锋利……

  如果再给自己一次重新来过的机会,无论如何他也不会嘲笑汉使,因为要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自己承受不起。

  郁石城城主提了个软绵绵的解决方案,他原本还想“循序渐进”,用开窗效应软化汉使,使其轻些惩罚这些犯人,但汉使显然不吃他这一套,摇了摇头,看起来一副不耐烦的模样。

  城主心中咯噔一下,一片凉寒,最终道:“将这些人重重地鞭打五十下,流放崖度山。”

  崖度山是葱岭中一座地势陡峭,海拔高耸的山,这座山很危险,所以周围这几个国家里,但凡有百姓犯了重罪,便统一将其流放到这里,城主觉得这个惩罚足够严重了。

  “看您对我们这里的马匹很感兴趣,大宛愿再送您五匹良马,您看这个结果如何?”

  闻棠:“我想,你还是没有看清形势。”

  “我们是汉使。”她说。

  这不是废话吗?如果你们不是汉使,敢在城主府中大动干戈,我早就派兵把你们赶出去了,更别说给本国人判处这样严重的处罚。

  他擦了擦脑门上的冷汗。

  一瞬间明白了汉使的意思。

  她这是……想让我们的大王亲自道歉?

  “我现在就向大王休书一封,并派人护送你们的使团前往贵山城。”

  赶快将这件事告诉大王,虽然免不了会因为失职而被大王斥责一顿,但至少将这个烫手山芋丢出去了,到时候大王爱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他只是一个边境小城的城主,可负担不起这么大的篓子。

  虽然这个篓子是他城中的居民惹出来的。

  但他可以把捅出的篓子呼叫转移给大王。

  亲眼看着这些犯人行刑,汉使脸上表情凝重,看不出究竟是喜还是怒。

  怕汉使看出端倪,行刑人丝毫不敢留力气,一下又一下的鞭子在空中舞得虎虎生风,最后落在那些勒索或嘲笑汉使的人身上,几鞭子之后便已经皮开肉绽,城主府中充满他们凄厉哀嚎的声音。

  这些人是走着进来的,但最终却被人抬着出去了。

  城主一整晚都没有睡觉,就盼着早些天亮将这些人送走。

  他目前的人生就只有这一个盼头。

  大概四天后,使团们到达大宛王所居住的贵山城。

  两天前,郁石城主便已经将城t中发生之事快马加鞭送到了大宛王手中。

  大宛王毋寡看到信后,并未在意。

  毋寡看来,若非自己多年前派遣向导和翻译将那名汉使送到康居,他肯定无法归汉,即使看在这份恩情上,汉使也不会追究到底,所以毋寡并不担心。

  他知道大月氏没有同意大汉合纵攻打匈奴的邀请。

  而且汉使当初还承诺过等回到大汉后会赠送给自己数不尽的金银财宝,比起前一件事的担心,他更好奇汉使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宝物,多少金子。

  所以在知道汉使即将入城这个消息后,他特意亲自到贵山城门前迎接汉使,看到汉使们带着的满满当当的货物后,他当即表现出一副与张骞很熟的样子,试图唤醒张骞对大宛的感谢。

  他的幻想破灭了,张骞的确很感谢大宛王,但他现在是手持使节的汉使,代表着整个大汉。

  如果大宛人勒索的是张骞,那么他可能会顾念旧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可惜大宛人勒索的是汉使,这可无法私下解决。

  所以彼此的谈话就变成了毋寡一直在转移话题,张骞却一直试图将话题掰正回来。

  毋寡:这该死的汉使,真是油盐不进。

  张骞:“大王,我这次前来,还要告诉您一个好消息,我们的国家在英明天子的带领下,成功灭掉了困扰大汉许久的匈奴。”

  张骞开心地将这个消息分享给毋寡。

  毋寡:……

  毋寡的动作和语气都很夸张,笑着说道:“哦,尊敬的汉使,在我的国家出现了这样糟糕的事情,本王感到非常抱歉,但这也只是一个意外,我和我们国家的子民都非常尊重您的国家,请您不要因为几个特殊的人渣就对我们的国家产生偏见。”

  又忙不迭道:“为表歉意,大宛还会送给大汉很多丰厚的礼物作为赔偿。”

  超绝变脸。

  谈话间,使团已经到达王宫。

  作为王城,贵山城比郁石城还要宽敞坚固,城中百姓身上的珠宝金饰明显更多,也更热闹。

  大宛王宫在贵山城的西北角,这里的建筑是典型的西方风格,王宫整体采用希腊式廊柱,有一些露天庭院,上面贴有几何图案的彩色陶瓷,雕刻了棕榈叶或者其它野兽花纹,还有长着翅膀,不穿衣服的异族人雕像。

  哎呦,这这这……他们第一次如此共情儒家那群老古板,这种东西自己在家里偷摸看就行了呗,干什么非要公之于众,建造在房子上?

  这是真礼坏乐崩了。

  为了迎接汉使,毋寡和其它大宛贵族都穿了正式的服装,是用亚麻或者羊毛编织而成的彩色花纹长袍,皮制鞋子,头上戴了一顶镶有青金石、红宝石等宝石的黄金树叶王冠,手上、脖子上、耳朵上也都戴满了丁零当啷的黄金饰品。

  汉使送了大宛很多礼物,丝绸、黄金、茶叶、宝石之类的,毋寡心中暗想汉可真是一个富有的国家,幸亏自己多年前帮助了张骞。

  汉宛会面的结果很友好,大宛贵族们很快便和汉使约定好日后同样会派遣使者前往大汉,拜访大汉的天子,感受长安的繁华。

  毋寡邀请汉使在这里住上几个月,感受一下大宛的风土人情,这没什么可拒绝的,汉使干脆地点头同意。

  大宛这个国家,除了农业发达,因为地理原因,有许多从别的地方来的其它人种,还有其它国家的商人用车和船装载货物,运到这里来买,所以这里集市很多,他们也很擅长做生意,贩卖各种商品,即使是分株的利益也要尽力争取。

  令汉使们很意外的是,这里不光没有漆器和丝绸,连铁器的铸造都很简陋,更别说制造兵器了,闻棠确信,自己在刘彻府库中见到的那只春秋时期青铜酒觞的铸造技术都要比他们的更好。

  而且他们从各地得到的黄金和白金也都不用来当做钱币,而是铸成器物。他们手中的钱币都是从其它国家传过来的,其中从安息国涌入的最多,那个国家用银做钱币,钱币正面印上安息王的脸,背面则是安息王后的脸。安息王去世后就再换成新王的脸,购买力强不强汉使不知道,反正挺麻烦。

  这样一对比,刘彻之前想过的那些瞎折腾的货币改革都算简单的。

  这就是大宛有这么多玻璃、彩陶、玉之类饮器的原因吗?

  闻棠:你们都在乎大宛的马和大宛的钱币,不像我,我只关心他们的兵器一点都不锋利。

  因为有之前那个插曲,他们心中对大宛马难免有点隔阂,不过白给的好东西当然会要,郁石城主答应过送给他们五匹良马,汉使自动带入的是贰师城中的良马,而非郁石城中的下等马。

  再说了,汉送送给大宛那么多的贵重礼物,就算礼尚往来,也该挑选出几匹上品马送给我们天子吧?

  经过几日观察,张骞总结出结论:“此马并不适合骑兵作战。”

  汗血马的确优良,但是它……并不皮糙肉厚,只适合权贵们游猎时骑行。

  “打不了匈奴。”

  反而是中原那些一直被他们嫌弃的小矮马又壮又稳,还吃苦耐劳,能抗行李和重物,很适合在战场上作战。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55页  当前第10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1/15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汉女侯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