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以时笑笑点头。
下午,蒋彦辞过来的时候,程以时把上午发生的这件事情跟他说了一下。
“机械厂副厂长就是扬城第一机械厂厂长的儿子,据说在国外读书懂管理,一回国做了没几年办公室主任就提拔到副厂长的位置了。”程以时把托胡波打听到的消息跟他共享了一下。
其实在上午林碧华走后,程以时思考过为什么她要给的名片是机械厂的名片。后来才琢磨明白,发现了林碧华的一些小心思。
机械厂在各个城市几乎都算是整个城市最大的工厂无疑了。机械厂下属管辖好几个厂长,机械厂的厂长的权利着实不小。
林碧华给出这么一张名片,无非是怕她觉得她后面没有背景或者资产不厚想要借这一张卡片来告诉她她的实力罢了。
这个道理,程以时可以想到,蒋彦辞没有道理想不到。
“扬城整个城市发展相比苏市、海市都落后不少。一个机械厂的厂长也没有那么大的本事。”蒋彦辞三言两语解释了一下。
其实有的时候,这种工厂厂长为什么能在一个地方“只手遮天”?其实原因还是在于这个厂长的背后站着什么样一个存在。
权力大权利小,能力大能力强,有时候无非就是一句话的事。
蒋彦辞从不插手程以时的生意,也从来不会插手她的社交,因此只道:“如果她说的生意,你感兴趣,做一下也无妨?”
调料生意?
程以时认真地思考了一下他提出来的这个问题,低着头眼珠打转,在细细地想:她是否对做这个生意感兴趣?
在林碧华给她的规划中,这个调料生意是有大的赚头的。从小火炉每天“客满为患”的经营状态中,不难看得出来,南城人活着说南方人对于这不同口味的涮锅都是有向往的。
向往在某一刻就意味着“销量”,只要有销量就不用怕不会赚钱。
“如果只做这些涮锅的底料的话,好像还可以,应该能赚钱。”她幽幽道。
“能赚钱”这一点不是她乱想的,而是有事实依据的。
程以时指指外面的大厅,对蒋彦辞说:“春生说,最近有很多老顾客来吃饭带了饭盒,吃完之后专门打了底汤回去,说是回去自己做做不出来那个味儿。”
正是基于这个事实,所以她才觉得,假如生产涮锅底料,一定是会有广大受众的。
蒋彦辞:“……”
这个事情是他之前没有想过的,竟然还可以这么做?!
程以时见他震惊,瞬间也不觉得她自己之前“孤陋寡闻”了。原来跟她有同样感受的还有一个人。
“那这个生意或许可以做下去。”蒋彦辞当然看出来她眸中戏谑的一面,无奈地抬起手,捏了捏她软软的脸颊。
“哈哈哈。”程以时一边笑,倒在他身上,另一面抬起手,试图捏回去。
蒋彦辞不说话的时候人是冷峻的,看起来生人勿近。而其实很他认识的人就会知道,这只不过是他伪装的一面。
把一个“冷峻”的人折腾到“冷峻不起来”,这是程以时贯想看到的一面。于是,她表面上伪装在捏人,实则踮起脚,“啵”一声在他唇上啄了一口。
蒋彦辞被人突然“攻击”,逐渐维持不住“沉稳”的神色,眸色渐深。
“味道还不错!”不断在作死边缘试探的程以时显然忘记了前几天晚上的一些事情,故意“挑衅”他。
之所以敢这么做这么作弄人,赌得就是一个某人在这里“吃过亏”,不会再上当。
“小时。”蒋彦辞一把把人搂住,手按在那个纤细的腰上。
突然。
门外传来小刘跟其他人聊天的声音,说话声透过门传进来。
“今个老板亲自做那个新菜,我得好好学学。”
“什么新菜?就是过年期间小火炉要上的新菜品,好像是什么炸茄盒,炸小酥肉。”
“这两道菜一听名字就知道很好吃,我现在口水都要滴下来了。”
几个人说话声音越来越近,程以时迅速地把搂住她的人推开,然后板着脸整了一下衣服。
几乎是刚整完衣服,那几个人就推开了后厨休息室的门。
“那个…”刘明还想说些他的意见,结果一推门就看到黑着脸的蒋彦辞,以及他不远处正在看原材料的老板,瞬间前面要说的话都忘记了,呆呆地喊,“蒋哥,老板。”
蒋彦辞点点头,但是心里却在想,他为什么会在同一个问题上犯同样的错误。
程以时端得那叫一脸严肃,见他进来,指着那些待处理的里脊肉以及花椒,跟他说:“既然回来了,就开始处理肉吧。争取在晚上营业前能做出来一批让客人们尝尝。”
“好。”刘明虽然觉得好像有什么地方被他忽略了,但是一时没想明白。这会儿又听程以时提做新菜,就完全把这件事情忘记了,忙不迭地穿了厨师服,戴了口罩,忙活起来了。
见刘明忙着处理后,程以时这才给后面黑脸郁闷的蒋彦辞一个手势,打发他离开后厨。
蒋彦辞:……
“酥肉”在历史记载中,多见于山省和南省,属于一道传统的地方明白。就比如像被誉为十三朝古都的神都著名的“水席”名菜,其中有一道便是用酥肉做成的。
不过这两个省做酥肉大多数最后的吃法以“蒸”和“烩”为主。“八大碗”中的蒸酥肉口感嫩滑,烩酥肉则是一般会与丸子汤结合,成为一道口感极佳的美食。
而程以时做“酥肉”却不用它最传统的吃法,不蒸也不烩,而是要下锅涮。
正如各地对于酥肉的吃法不太一样,其实严格一点,每个地方或者说不同厨师做酥肉取的肉的位置也不太一样。
有的人爱用五花,认为这个部位做出来的酥肉肥瘦恰到好处,香而不腻。而有的人则更好用猪梅花肉或者是里脊这一块,肉质更紧实,口感更好。
程以时在肉的选择上就更偏向于后者,用猪里脊来炸酥肉。
里脊属于精瘦肉,新鲜的里脊切成长条,拌上淀粉以及适当比例的面粉,再加入鸡蛋,另外加上食用盐,胡椒粉,葱姜汁以及大量的花椒粒进行搅拌。当面粉成糊状,并能成功挂在里脊肉条就算成功。
接着开火热油,先中火再大火,逐个下入肉条,等到肉条浮起来后就可以出锅。
刚炸出来的酥肉颜色焦黄,口感外酥里嫩,没有加花椒的香咸可口,加入花椒的则更添了一丝椒麻的口感,一连吃下去几大块,都不会觉得腻。
而剩下的面糊也没有浪费,程以时趁机将茄盒也一并做了出来。
等一堆炸得金黄酥脆的茄盒出来,外面的客人们闻着从厨房里面传出来的香味,一个个地已经按捺不住了。
其中曾在小火炉请过客的申正义,在闻到味道以后马上跟老伴李洁对视了一眼。再得到她的“回复”后,马上跟旁边正在给他们上菜的春生攀起来了关系:“春生,我跟你大娘,是不是小火炉最忠实的客户?”
春生:“?”
他怎么闻到了熟悉的套路。
第92章
“麻椒小酥肉”和“黄金茄盒”的推出, 让小火炉在新年到来之际,有多了一大堆前来订餐的客人。
本来小火炉的铺子其实是足够用的,一楼的大堂, 二楼的包间, 装下七八十号客人绰绰有余的。
只是从前一段时间, 小火炉靠着“水煮鱼”再一次成为了南城老餮口中的“顶级美食店”代名词后,几乎是来南城的人都可能听到过这样的对话。
——小火炉?那个是涮锅店吧,我想吃正宗南城菜!
——小火炉是个不正宗?!这是我听过的最大的笑话了。
——不是。
——我跟你说,整个南城要是说小火炉做菜不正宗那就没有做菜正宗的地方了。
总之,不管做江南菜淮扬菜如何, 来南城的人都知道在门东大街里面有一家叫“小火炉”的涮锅店。
随着名气的不断提高, 而来的还有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外面等座时间越来越长的问题、包间暂时无法接待更多客人的问题,后厨每天采购的菜量和肉量基本上剩不了, 人手忙不过来等诸多的问题。当然这些问题如果一定要用一个概论性的词语来解释,那就是小火炉客流量承载量已达上限了。
在一楼二楼接待的桌数不变, 翻台率逐日增加的现在, 现有的店铺已经达到了它最大的载客量, 再多一点都接待不了。
正因为这一点, 所以才导致外面排队时间越来越长等这些问题。而想要解决这个问题, 说难不难, 说简单也不简单。简单来说,只有一个方法——扩大店面。扩大店面这个事情为什么又说它难呢?主要还是跟店铺本身有关系。店铺所在的门东大街目前可以说是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 周围都是一些老店。
老店也就意味着这些店面大多数是祖产, 做生意的人都还挺注意这一点的, 轻易不会动祖产。
当初程以时能“捡漏”这个店铺, 除了当初中介的帮助以外,其实很大程度上也有一点运气的因素存在。
因此, 现在还想捡漏基本上就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了。
不过当时装修店铺的时候,的的确确还有两个可以改造的地方,一个是跟后厨相连的废弃小院,另一个则是那被当做杂物间的三楼。
程以时是一个想到什么就会去做的人,当天跑了一趟有装修业务的工程队,下午就带着人过来量尺寸了。
木芳芳见工程队的人在废弃小院还有三楼的杂物间跑上跑下,想着装修的事情,还有店铺的事情,于是问程以时:“那装修期间,咱们店是不是刘不营业了?”
就像之前街口有一家店改成了录像厅,当时找了工程队的人过来装修,是花了不少时间的。不过时间长也是有必要的,后来一看工程队装修的效果确实不错。
她这个提问恰好是一个契机。
程以时正好想把过年期间的一些安排跟员工们交代一下,装修的这档子事也正好可以放在那个时候做。
“过年期间,我们要回北城。小火炉到时候就在那个时间段里装修一下。大家要是回老家也不用着急回来,当然那段时间不上班的话,店里也给大家会给出适当的补贴。”她这么说其实想的是,反正他们很长时间没有回北辰,所以到时候一定会在北城。但时间比较长一点,然后这段时间胡波他还要忙公司的事情,肯定顾不上这边。所以与其让店铺这边发展受限,还不如关了门好好装修一下。
况且她其实对装修这件事情还是有比较高的期待的。
工程队的工作人员刚才跟他说了一下,目前大概估计出来的可利用的面积其实比他最开始设想的面积要大不少。这就意味着如果到时候装修结束的话,起码店铺的接待能力要比现在高出一倍左右。
这个数字可能听起来并不是很夸张,但是如果换成客流量带来的流水来说的话,绝对是很不错的一笔了。
而在程以时说完过年了,放假安排之后,店里工作的所有员工其实都有一点惊讶。
他们都不是说没有经历过社会上的这些事情,基本上都是多多少少在一些单位或者是企业工作过的,就算没有工作过也是在公社里干过活的。别的道理他们都不懂,但是一个道理他们都懂,那就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但是来到小火炉工作之后,他们对于老板的看法,其实改变了很多。因为在这里,他们不仅能够拿到丰厚的基本工资,还能拿到做菜或者是销售菜的提成。不仅如此,关键是每个人每个月还能放两天假。而从这样的待遇上面来看,他们的工作,基本上跟机关铁饭碗的工作差不多了。
所以,在程以时提出会给“额外的放假补贴”之后,几个员工对视一眼,彼此交流了一下眼神。然后由最为沉稳的春生作为代表发言:“老板,放假这事大家都没有意见,但是额外的补贴大家就不要了。”
他一说,老实朴实的刘明跟着附和:“就是,大家平常挣得就很多了,而且咱们过年到时候还给肉给菜,放假的时候,咱们又没干活,可不能多要钱。”
除了这两个人,其他人都是一副“就是这样”的赞同脸。
程以时轻笑,现在的大家都是这么的朴实,一点不属于劳动付出的东西都不会额外索要。这种品质是这个时代最难得的。
只不过,越是这样就越应该对他们更好一些。
“工程队领队刚才跟我说了,大概过年前二十二号三号就准备过来先把杂物清理干净。过完年初四初五就能正式开工了。到时候我们估计回不来,店里的装修还得你们轮流盯着。”她说。
“盯那个也不费力气,也没干活,不能给钱。”木芳芳径直道。
她这样的说法,得到了剩下所有的员工的认可。
程以时最后只能暂且妥协了,你却想着如果到时候不给大家多加工钱,那就在年前发年礼的时候多给大家分一些。
“好。”她笑笑说。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腊月十八。
蒋彦辞因为户籍是在北城,所以在年前请到了长假。他拖了一个在车站上班的朋友,买到了26号回北城的卧铺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