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那这两天我跟后勤的人说一下。”蒋父点头。
话刚落下,就闻到从厨房里传来的馄饨香味儿。
程以时把水晶馄饨捞出来,用小碗给蒋磊和蒋行舟分了几个,剩下的分到三个碗里,然后用托盘端着出去。
蒋彦辞看到她端碗,急忙起了身,去接那个托盘。
“怎么不叫我?”他问,意思是想说端这么热的碗应该去叫他进去的。
“没事,不算特别烫。”有人争着抢着要端盘子,程以时是自然不会跟他抢,而且她知道,他在外面是问交房子的事情,也有一点不想影响他的意思。
蒋彦辞皱眉,看了一眼她发红的手,将托盘端到餐厅。
蒋父不知道他小儿子在想什么,闻着馄饨的味儿,突然觉得有一点饿。
“小时这馄饨汤冲得真香,闻着我就饿了。”余姐出了厨房来送吃馄饨的碟料,闻着空气里的味儿,摸了摸自己的肚子。
她这一句发言引起了蒋父的共鸣。
他是知道小儿媳在南城开了一家涮锅店的,也从孟鸳的口中知道涮锅店的生意很好。她本来可能还有些好奇是怎样的涮锅店才能生意很好客源光进,可闻到了这个味儿,他瞬间就明白了。
这让他突然想起来了一件事情。
蒋父对正在吃饭的两个人说:“小时,你妈妈之前说你想要一点四合院,明天去看看吧!”
程以时一愣。
幸福来的这么突然吗?
第100章
的确, 购置房屋对于程以时来说是一个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不过最开始提购买四合院的事情,却跟现在要去买房子的事情,并不是出于同一个目的。
购置四合院的事情, 是之前孟鸳在南城时, 她有一次偶然提过的话题。当时是因为孟鸳说有些朋友年纪大了调回北城却没有地方住, 这件事情让程以时突然想起了在那一本原著作品中,北城一套在八十年代只要两万块钱的四合院到二零年却已经价值翻了数百倍的故事。所以她当时才有了买四合院的念头。
而现在程以时要买房子,却并不是因为之前的原因,而是因为假如部队大院的房子上交之后,他们一家需要有一个在北城落脚的地方。
她最开始的想法是觉得买一个筒子楼或者是一个大一点的楼房, 并没有想去买一个四合院。因为现在的四合院大多数在那个特殊年代还回来或者是被占走的, 房产方面还是不太清晰的。她不想太麻烦。
但是现在蒋父竟然提到了四合院,她当然不会觉得他会介绍的是那种产权不明的房子。这就意味着她即将拥有一套四合院, 这怎么不让人高兴呢?
程以时的高兴是非常直白的表露出来的。
晚上,蒋彦辞洗漱回来, 见屋里还没关灯, 程以时还兴致勃勃地趴在床上数钱, 觉得有一点可爱, 凑上前去, 按住她的肩膀, 把她的脸蛋转过来手指抵着她的下巴低头亲了一口。
被亲了一口,放在往常程以时的反应, 要不然是把人推开, 要不然是投入进来, 但是今天有了第三种的反应。
她不动声色, 板着张脸严肃地说:“你不要打扰我数钱,自己一个人好好睡觉!”
蒋彦辞觉得有些新鲜, 勾勾唇角,有些耍无赖似的,又在她的下巴上啄了两口。
然后继续往下……
程以时由原来的不配合,到喘着粗气配合他。
一番云雨之后,蒋彦辞去拿了湿毛巾过来帮她清理干净。
“行了,折腾也折腾过了,接下来你一个人好好睡觉,不准再打扰我了。”程以时拢住睡衣,打了个哈欠,一本正经地跟他讲条件,然后继续去输她的钱。
钱是买四合院的钱。
这笔钱还是蒋彦辞从银行里拿回来的,见她这么积极,起身把数钱的人往怀里搂,然后在她耳边私语:“就这么想要一套四合院?”他的语气其实很平淡。
其实之所以平淡也是有原因的,按照现在的房地产发展情况来看,人们大多数的房子都是靠单位集体分到的,就像是房子来说,大家也更喜欢小楼房而不喜欢平房。原因很简单,小楼房再小也是更新的房子,平房再大也是旧的房子,日后卖到几个亿价格的四合院在这个时代也不过是一个旧房子而已。
看着他一副迷茫不解的表情,程以时却是在暗戳戳地嫉妒他。要知道在那本原著中间做生意之后的蒋彦辞对这种房地产的事情十分敏感,在房价没有上升的时候就托人买到了四套北城的四合院,并在日后卖出了天价,狠狠的赚了一笔。
但是现在…没有做生意而是走仕途的蒋彦辞却好像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程以时却觉得他不该意识不到这一点,于是思索片刻抬头问他:“你觉得未来大家需要房子的人多吗?”
蒋彦辞眸光一闪。
这个问题其实让他想起来了一些事情。南城前段时间来了许多港商投资人,说的就是要投资房地产的事情,也就是私人房产。他一开始其实并没有思考这个问题,主要是因为南城政府拒绝了这些港商投资人做房地产的投资,理由也很简单,那就是目前的房子基本上都是分配制,不需要有房产交易。
但是这个问题假如让他现在来思考,他会问自己以后真的不需要做房产交易吗?就不说以后,单是现在他难道不就是要跟别人做房产交易吗?
“以后分配房子的计划会被取消?”他马上就意识到在这个事情中间的关键点。
“可能。”程以时并不会把所知道的那些事情原原本本的说出来,只是会引导他去思考,“ 20年前的人以为革命是遥遥无期的,可是它结束了。15年前的人认为拿到一个国家的铁饭碗,就意味着永远不会辞退,会在工厂里度过他的一生,可是现在工厂呢?”
“工厂的工人工厂的生产是不匹配的,总有一天会有技术更高的工具代替掉这些工人,那么剩下的这些工人他们应该住在哪里呢?”
的确,现在大多数的工厂建设工人宿舍或者是配套家属院,基本上都会在工厂的土地范围内盖房。但是目前工厂的效益以及工厂工人人数的增加,跟房屋配套是不同步的。
并且现在许多国有企业基本上都进行了改制,要自负盈亏。那么在它都即将改变的情况之下,原本的分房制度难道就不会改变吗?
蒋彦辞几乎是一瞬间就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所以四合院到以后一定会是稀缺的资源?”他给了判断,并看向程以时。
不得不说,这个人虽然没有经商,但是他的判断力依旧敏捷准确,程以时颔首。
“当然,除此之外,难道你不觉得四合院它的位置在北城也比较好吗?”她笑笑,调侃道,“万一以后上学是就近分配呢?那到时候假如舟舟不学无术,他也可以上一个不错的学校。”这就是最原始的学区房概念了。
蒋彦辞因为也不知道有学区房这个词汇,所以让他听完这个话之后,关注点全部放在了中间那句话身上。
“不学无术?应该不会吧?”他皱眉问。
程以时:“……”这句话的关键点在这个上面吗?
因为彻夜科普了“四合院”的重要性,翌日的看房,蒋彦辞也参与了。
蒋父介绍的这套四合院在北城东城区的原木儿胡同里,这套院子原先的主人是北川大学的一个老教授,家里祖祖辈辈在北城读书教学,购置了这一套宅子。后来经历社会的动荡,这套宅子被人占去,拨乱反正之后四年前正是由政府交还到宅子的主人手中。
现在宅子的主人出手这套宅院,主要还是因为儿女都在国外发展,所以他想到国外
因为出手得急还要现金,所以他给的价格比较适中,一整套房子只要四万块。
这个价格相对于四合院本身来说其实并不贵,甚至可以说它远远低于同类型的价格。四合院整体保存的完善程度不错,虽然中间经历了一些历史的变迁,但是房子整体的格局以及建筑都没有太大的损坏。程以时是比较满意的。
“这套房子我出手得急,价格要的并不高,你们要是去问问前面那套房子,起码得比我这一套高个5000块钱。”主人伸手比划了一个“五”,其实意思就是让他们权衡一下价格上面的优势,尽快的给出决定。
程以时明白他的意思,但是却没有借茬儿,而是说:“所以前面那户人家也在出售四合院吗?”说完她给蒋彦辞使了一个眼神。
两个人的默契很高,蒋彦辞几乎是瞬间就明白了她的意思,跟着“配戏”,皱眉对她说:“两套四合院只差五千块钱,差的并不多。而是我就说前面那一套四合院更大一些,这一套还是有一点小了,不如我们去看看那一套?”
“你要是想看那一套大的,你就自己去看,我就喜欢小的。”程以时说。
四合院主人听两个来看房的,因为这个原因吵了起来,突然有一点后悔,觉得他自己不应该提前面那一档的话。
小儿子跟小儿媳突然“吵”了起来,这让孟鸳稍微有些意外。
她其实还没有弄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她知道应该先哄儿媳妇,于是瞪了一眼儿子后,对程以时说:“小时,别听他的,这房子是买来给你和舟舟住的,他有什么意见不重要,你要是喜欢这套房子,妈给你添钱,咱们现在就定下来。”
程以时其实不料想孟鸳会加入进来,不过她是一个善于化解危机的人,马上就改变了他原本的方案,将孟鸳带入进来。
她委委屈屈地说:“妈,两套房子就差五千块钱,其实也没多少钱的事情,但是我就喜欢这一套房子。”
蒋彦辞本来在外人面前就是一个面无表情的高岭之花,这会儿装起来“冷酷无情”“一意孤行”的丈夫也挺有模有样的,直言道:“两个四合院,就差五千块钱,但是大小上差了不止五十平,还是要那一家的比较好。”
程以时一委屈,声音里都带着哭腔。孟鸳本来迷迷糊糊的,觉得小儿子今日发神经,都准备骂他了,然后突然看到小儿媳妇朝她眨了眨眼睛。
这儿?
这是……演戏?!
她有些回过神了,她手边带着的两个孙子却不乐意看爸爸/小叔对妈妈/小婶发脾气。
“爸爸,你今天怎么不听话了!?”
“小叔,你要是这样的话,就不要娶我小婶了。”
蒋彦辞:……
演一个不好的角色就是有不好的体验,他很无语。
四合院主人本来是一点价格都不想再降的,但是现在看到看房的小两口里面的漂亮女主人为了他的房子都跟男人吵架了,有些不忍心,出面说:“买房子是高兴的事,别为了这个吵嘴,影响感情。这样吧,看你们实心要,房价再给你们便宜一千!”
第101章
一千块钱对于买一套四合院来说, 可能也就是几十分之一。
但是单独来看它的购买力,可以买很多的东西。就像是深市今年那边刚开发的高层楼房,可能一千块钱就可以买一整套。所以能省则省省了一千块钱, 对于每一个人都很高兴。
程以时把省出来的一千块钱拿出来, 提议请他们去北城的老莫餐厅吃饭。
“老莫餐厅”在北城的西直门大街上, 它的原名叫做莫斯科餐厅,后来人们称呼的久了,就给它加上了昵称,亲切地称它为“老莫餐厅”。
这个餐厅始建于1954年,距今为止有将近三十五年的历史。在程以时的印象里, 她只来过这个餐厅四回。而在这四回的中间, 有三次都是跟蒋彦辞一起来的。
落座之后,便有穿黑色连衣裙, 外套小围裙的服务员迎接了上来,将五个人带到大厅靠后的一个僻静位置。
“还有一回跟谁来的?”蒋彦辞把外边的大衣解开, 挂在椅背上, 听到程以时的“餐厅回忆录”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而且他这个问题还有后半句, “我来过三次, 都是跟你一起来的。”
对于他来说, 因为小时候脾胃虚弱,在吃什么上面他几乎没有很高的要求, 所以其实对于俄罗斯餐厅倒是没有什么太大的感觉。
后面来“老莫餐厅”的原因也不过是因为某一天跟发小打完篮球之后, 他听到“某个人”在跟其他人羡慕的描述着老莫餐厅的事情。
“高大的屋顶, 华丽镀金的吊灯, 听说那里就连餐具用的还都是银餐具。还有在那里上班的服务员,听说穿的都是黑色的布拉吉, 黑色的小皮鞋…”某个人说完之后,努努嘴巴,遗憾的说,“但是听说去那里吃饭得要专门的餐票,不是一般人还不能去呢。”
那天以后,回到家里他就开始有意无意地跟朋友打听老莫餐厅餐票的事情。
也是凑巧有一个朋友听说他需要老莫餐厅的票,就托人把票送过来。就这样,他带着稚嫩的“程以时”去老莫餐厅。
他记得很清晰,那一天因为去的时间很早,餐厅没有开门,他们一直在门外做到餐厅开门。因为呆的时间太久,还让在餐厅外当保卫的军队人员“观察”了一段时间。
后来他带着她又去了第二次第三次,直到老莫餐厅在北城有了一些特殊的含义。
所以他的印象中间只有三次,不曾想过她跟其他人也来过这里。
因此他话里的醋味就很明显了,就是在“嫉妒”她额外的那一回跟谁来的。
其实程以时自己从严格的角度上来说的确记不太清了那一次是跟谁一起过来吃饭了?因为对于她来说,有些人是值得记忆的,但是有些人可能就只是泛泛之交,不值得记住。
不过他既然问了,那还是要想一想回答的。